?

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和意義探析

2022-03-18 00:48馬勇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4期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精神分裂癥滿意度

摘要:目的: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和意義。方法:將我院精神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所接診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抽簽分組法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接受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模式,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兩組患者入院時的幸福進取者問卷(HEI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同一時間段的HEIQ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幸福感,提升預后質量,且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臨床護理路徑;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4--01

考慮到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特點,臨床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護理管理工作的開展,并在長時間的護理管理中積累了較多的成功經驗。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應用時,護理人員可以結合患者的病情開展有序性、時間性和規范性的護理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疾病對患者生活與工作的影響力,促使患者逐漸康復。本文對我院精神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所接診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分組研究,進一步探究了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和意義,現將本次研究成果作如下的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50例研究對象均是我院精神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所接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使用抽簽分組法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26-62歲,平均(37.6±7.4)歲,對照組25例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26-66歲,平均(37.8±7.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指導、日常生活指導、病情監測,努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

觀察組接受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包括:①護理第一周:向患者講解按時服藥和休息的重要性,幫助他們熟悉病房環境和病友,完成各項檢查;詳細記錄患者每日的用藥情況,監測服藥后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參與到適宜身心的活動中。②護理第二周:與患者開展多方面的溝通交流,開展心理指導,最大限度改善所存在的不良情緒;秉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這一原則,指導患者獨立完成生活方面的事情,提升獨立生活的能力。③護理第三周-第四周:向患者開展健康教育,詳細講解精神分裂癥的所有知識,促使患者對自身病情有全面的掌握,愿意參與到治療與護理中;對患者開展情感認知、思維認知等方面的引導和教育,促使他們逐步恢復認知能力。④護理第五周-第八周:組織患者參與集體活動,與病友互相鼓勵和支持,積極開展自我護理;全面開展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并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其中,幫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1.3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幸福進取者問卷(HEIQ)評分:包括6個維度,即克服困難、目標管理、學習成長、自我肯定、幸福感、人際關系,共30個項目,用1-5級評分的方式,總分為30-15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幸福進取程度越高。護理滿意度:以調查問卷形式開展,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80-100分,一般滿意:60-79分,不滿意:≤59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結果數據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6.0完成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x±s、(n,%)表示,差異性分別對應t檢驗、x2檢驗;檢驗依據:P<0.05: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入院時的HEI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3個月、6個月的HEIQ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性的精神障礙,患者會出現行為異常、感知覺異常、情感異常。在當前的臨床研究中,并未完全掌握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病機制與治療方法,只能采取藥物治療與護理干預的方式來改善患者癥狀,避免病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與工作[1]。從護理干預這一角度來說,臨床在長時間的護理工作中積累了較多的成功經驗,所實施的康復護理能夠較為有效的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應用。

在本次的研究中,觀察組兩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表明了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顯著優勢。具體來說,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可以基于患者病情來劃分護理階段,圍繞著患者病情來制定出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逐步改善患者的病情。在觀察組的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進行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八周這四個階段的護理干預,確保了護理干預的循序漸進和有效性。比如在第五周-第八周這一階段的護理中,護理人員可以向患者開展系統性的護理干預,可以綜合運用護理措施,以此來改善患者的行為異常、感知覺異常、情感異常,促使患者進入到病情的恢復性與康復期。范彩云等[2]人在研究中指出,臨床護理路徑能夠較好地提升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同時可以取得較好的健康教育效果,更加佐證了本次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焦福臣.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康復護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34):141-142+145.

[2]范彩云,王焦榮.臨床護理路徑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15):27-30.

作者簡介:馬勇,1987.02出生,安徽省臨泉縣,漢族,男性,本科學歷,現職稱護師,在精神科臨床護理一線工作

1822501705274

猜你喜歡
臨床護理路徑精神分裂癥滿意度
隨訪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依從性影響
奧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的成效分析
2021國慶檔總票房43.85億元 滿意度創歷史新高
精神分裂癥的常見類型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撥開精神分裂癥的迷霧
基于顧客滿意度的供應鏈績效測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