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踝關節扭傷綜合護理研究進展

2022-03-18 01:18何燕燕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4期
關鍵詞:功能鍛煉中醫護理

何燕燕

摘要:踝關節扭傷屬于臨床骨傷科高發疾病。主要因扭、跌、撞及打等引起,導致關節出現異常扭轉,超出其正常伸展,進而造成關節囊韌帶及肌腱等組織撕裂,患者局部出現疼痛、皮下淤血、腫脹及關節活動障礙等。若早期治療措施采取不當,可發展為積累性勞損,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帶來困擾。

關鍵詞:急性踝關節扭傷;加壓包扎;功能鍛煉;中醫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4--01

急性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在體育運動及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踝關節是由脛腓骨的下段及距骨組成,是人體負重的最大關節,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身體活動環節及單位[1]。通常來講,導致急性踝關節扭傷的原因包括諸多,例如地面不平坦、運動前未充分熱身等。當發生急性扭傷后,患者會感到劇烈的疼痛,活動明顯受限。若未得到及時的治療或治療不徹底,在受傷后2周,會出現局部氣血瘀滯、機體抵抗能力降低,造成韌帶松弛,關節不穩定,此外足部關節面反復摩擦,會引發軟骨損傷,對患者的關節功能造成影響,致使其生活質量大大降低[2]。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參與體育運動的人逐漸增多,急性踝關節扭傷的發生率也明顯升高。臨床骨科護理更注重以科學及合理的治療手段及綜合護理,以促進患者踝關節功能的恢復。本文就急性踝關節扭傷綜合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1 西醫護理

1.1休息、制動及抬高患肢

患者早期因工作、學習及生活等原因,在扭傷初期往往強行走動,不注意休息而造成踝關節二次損傷,給踝關節功能的恢復帶來不利影響,延長其康復時間。早期休息、制動及抬高患肢的目的,是為避免踝關節受到二次損傷,減少受傷部位的供血,以使局部水腫減輕,縮短療程。護理人員在為患者實施護理操作時,應告知其休息對促進踝關節功能恢復的重要性,以得到患者的配合,并維持制動,將患肢抬高,對其焦躁等情緒予以適當的安撫。

1.2冷敷

在患者發生急性踝關節扭傷的24h內對其實施相應的處理措施對緩解局部腫脹及疼痛癥狀發揮著極其重要作用。而冷敷已成為臨床首選方式。冰冷刺激會促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對血液循環產生抑制,減少受傷后的出血,使微循環及周圍組織的滲出及腫脹減輕;局部降溫抑制受傷部位機體自身代謝水平,明顯減少氧自由基及組織胺的釋放,減少受傷后局部炎性物質的積累,從而使炎性反應減輕。同時冰冷刺激還能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減少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及血栓的形成等。在急性踝關節扭傷初期,需及時予以患者冰敷,以盡可能的降低炎癥反應程度,使患者的痛苦減輕,以加快踝關節功能的恢復。冰敷療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受傷部位毛細血管收縮,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減少組織滲出及出血,并能明顯緩解患肢的疼痛感[2]。對于冷敷時長的選擇,李路廣[3]等認為,患肢的炎癥反應在受傷后1-2d內上升到高峰,但也受損傷部位及嚴重程度的影響,應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而在合理方案的基礎上,早期持續冰敷療效更顯著。冷敷可使用毛巾充分浸泡冷水后敷于患者的受傷部位,每隔3min更換一次;或將冰塊裝入布袋內敷于患肢,每次半小時。

1.3加壓包扎

急性踝關節扭傷后會造成組織撕裂出血并伴有滲出,在受傷后早期應立即采用加壓包扎法,能有效促進局部組織毛細血管收縮,減少滲出和出血,從而使患者患肢腫脹及疼痛感減輕[4]。加壓包扎關節,有助于使踝關節在早期保持制定,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復。近年來在歐美國家的運動醫學專業中Aircast系統得到廣泛的應用,其不僅可調控壓力減輕水腫,且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患肢的溫度降低,通過對患肢實施冰敷及壓力調控,能有效避免因傳統方式實施不當造成的凍傷及患肢血供不暢等問題,使療程明顯縮短。

1.4功能鍛煉

待踝關節局部腫脹疼痛緩解后,就應及時進行功能鍛煉。早期功能鍛煉大多為被動訓練,如在關節運動范圍內做被動屈伸、牽拉及旋轉,告知患者堅持功能鍛煉的重要性,若在傷病未痊愈時中斷,極易轉為陳舊性韌帶損傷長此以往還會出現粘連、鈣化、增生及關節韌帶松弛等并發癥;踝關節扭傷后期功能鍛煉以主動進行關節的屈伸及旋轉等運動[5]。待癥狀明顯好轉后,應根據患者的身體耐受能力指導其進行適當的力量訓練,以使愈合的韌帶重新恢復彈性及功能完全恢復。

2 中醫護理

急性踝關節扭傷屬于中醫學“筋傷”等范疇?!墩w類要·序》曰:“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榮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6]”明確指出該疾病是由于氣滯血瘀、傷于榮衛所致。

2.1 氣滯血瘀型

急性踝關節扭傷是由外傷閃挫造成氣血良傷,氣傷則氣滯,血傷則血瘀,氣血運行不暢,脈絡不同,而致氣滯血瘀,而經脈以通為常,因此不通則痛。受傷早期,疼痛及腫脹明顯,活動明顯受限,皮下淤血。護理干預應將患者患肢抬高,使用夾板或石膏對踝關節實施固定,并予以局部冰敷,遵醫囑給予活血化瘀的中藥口服。除采取紫外線照射及超短波治療等物理療法以使局部腫脹消除、減少炎性滲出外,可在中醫辨證論治的指導原則下,采用針刺、耳穴埋豆等中醫療法予以患者治療,中醫療法包括諸多種且可療效顯著。受傷后,經脈受損,氣血運行不暢,血液瘀滯,形成血腫,從而產生疼痛,使肌肉及關節得不到濡養,對受傷部位的修復造成影響[7]。因此損傷后針對淤血停滯的患者應給予攻下逐瘀湯以發揮行氣止痛、活血化瘀及消腫散結的作用。而外用療法可給予外貼消腫止痛膏以發揮消腫止痛及活血散瘀的功效。同時囑患者在飲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如魚湯、薏仁粥及斑魚湯等。

2.2 筋脈失養型

受傷中后期,患者疼痛感較損傷初期明顯減輕,局部腫脹也逐漸消退,或可觸及硬結,步行乏力,舌脈轉為舌淡苔薄、脈弦細。此時需采用熱敷以消除局部淤血??赏瑫r采用中藥熏洗與TDP燈照射治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刺絡拔罐、中藥蒸汽浴及推拿等中醫療法。對簡單的韌帶撕裂,可實施理筋手法,指導患者做踝關節背伸及內外翻動作,并由上至下理順經絡,重復多次。胡勇文[8]等認為通過采用正骨手法可使患者受傷早期的疼痛及癥狀明顯減輕,促進踝關節功能的恢復。張宇[9]等在推拿療法的基礎上,加用針刺陽陵泉、足臨泣、解溪及昆侖等穴位,每次留針半小時,每日一次,得到較好的療效。諸多學者認為針刺療法可使患者局部疼痛及腫脹明顯緩解,同時能改善血液循環,對人體局部及整體功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3 小結

踝關節扭傷的臨床治療關鍵在于恢復穩定及靈活的功能。在良好復位及固定的前提下實施辯證施護及合理功能鍛煉是極其重要的。若在受傷早期處理妥當,將會顯著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促進其盡快回歸正常生活。韌帶損傷后,若局部炎癥反應遷延難愈,易發生黏連、而由于疼痛造成患者運動習慣發生改變,會讓踝關節損傷陷入惡性循環。因此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顯得格外重要。護理以西醫的治療原則為主,聯合中醫推拿、針刺及中藥治療,是踝關節損傷的主要治療手段,在治療期間結合相應的護理,可進一步提升療效。實踐證明對急性踝關節損傷的護理是積極有效的,但仍然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惠悅華,張苗苗,楊衛東.模擬情境式健康教育聯合持續反饋康復訓練對急性踝關節扭傷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8):61-63.

[2]舒真諦,金韻,蘇婷婷,等.運動貼扎技術對急性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21,36(6):686-691.

[3]李路廣,史長龍,成永忠,等.雙烏祛痛熱奄包聯合西醫常規療法對急性踝關節扭傷患者腫脹疼痛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21,28(7):102-106.

[4]梁海松,白新文,惠小蘇,等.動氣針法針刺董氏奇穴治療急性踝關節內翻扭傷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21,30(4):638-641.

[5]李建國,高春雨,高景華,等.基于運動捕捉系統構建搖拔戳手法治療踝關節扭傷動畫仿真模型的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21,16(8):93-97.

[6]陳張,王曉東,寇智君,等.理筋手法聯合探穴針罐法治療陳舊性踝關節扭傷的臨床研究[J].中醫正骨,2021,33(3):20-25.

[7]何凱元,張宇,張文舉,等.踝關節鏡聯合Endobutton紐扣鋼板治療高位踝關節扭傷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刊,2021,56(12):1304-1307.

[8]胡勇文,趙國東,劉航,等.“宮廷正骨”跌打萬應膏結合元書紙排子固定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臨床研究[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9,41(8):809-812.

[9]張宇,李平,徐善強.鄭氏手法配合二黃新傷軟膏外用治療中老年急性踝關節扭傷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21,39(5):138-139.

1000500520275

猜你喜歡
功能鍛煉中醫護理
功能鍛煉對老年股骨粗隆骨折術后臨床療效的影響
尪痹的中醫護理體會
中藥熏蒸聯合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和護理
舒適護理在小兒骨折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
237例手部肌腱損傷的護理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