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理工科高校雙創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研究

2022-03-19 22:42單子丹曾艷紅王焱
關鍵詞:新文科培養目標

單子丹 曾艷紅 王焱

摘? ? 要:文章以雙創課程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為基礎,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利用MDM-ANP模型,明確學生專業素養、思想素質、專業師資隊伍及思政課程融入四個指標為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提出高校從人才培養、課程內容、師資力量三個方面提升教學效果的策略,以期為高校雙創課程改革及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新文科;創新創業課程建設;教學效果評價;培養目標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2)02-0001-03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講話的重要指示精神,順應新時代教育的發展趨勢,2020年11月教育部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新文科教育正式啟動[1]。為推動文科教育創新發展、構建哲學社會科學新格局、培養新時代文科人才,新文科建設通過學科重組、文理交叉、新技術融合,構建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國特色文科人才培養體系,為解決新時代文理交叉融合人才培養問題提供新思路。創新創業課程作為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交叉學科,與新文科建設理念不謀而合。對于地方理工科高校而言,雙創教育若想在新文科背景下取得顯著成效,必須要構建有針對性的雙創課程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以推進創新創業課程的建設與發展,全面深化雙創課程教學改革。

目前,國內學者對雙創教育評價的研究多集中于創新創業教學過程評價、創新創業整體規劃評價、創新創業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如周彬等人運用CSE模型,以需要評定、方案評定、形成性評定、總結性評定為評價指標,建立雙創課程評價指標體系。徐小洲利用VPR模型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三維三級評價[2]。張燕麗利用統計學中的聯合分析技術,根據學生課中、課后的數據建立評價模型[3]。崔銘通過改進BP神經網絡對高校教師的創新創業教學能力進行評估研究[4]。齊書宇基于創新能力、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管理能力四個維度,運用AHP方法來分析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5]。佩德里尼(Pedrini)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從學生的認知變化、情感變化以及行為變化進行評價[6]。尼克拉斯(Niklas)把開展創業活動的時間和收入作為評價指標,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實驗研究來探索創新創業的教育效果[7]??梢园l現,地方理工科高校對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的研究并不多,尤其缺少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雙創課程教學效果研究。鑒于此,本文結合新文科教育使命及地方理工科高校辦學特色,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結合的研究方法,構建了基于人才培養、學科交叉融合、師資建設三個維度的MDM-ANP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模型,以明晰當前我國地方理工科高校在新文科背景下雙創課程的不足之處,找準提升雙創教學效果的發力點,全面優化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一、新文科背景下地方理工科高校雙創課程存在的問題

地方理工科高校以理科教育及工科教育為優勢,是應用型及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但是該類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忽視對學生通識類、人文類課程的教育。面對新時代人才需求及新文科建設要求,地方理工科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存在以下三個方面問題。

(一)實踐能力與人文素養割裂

當前部分地方理工科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重視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而相對忽視了對學生政治觀、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指引,使得雙創教學與人文教學未能更好地融合。此外在課程內容制定方面,部分高校沒有立足于當前國際局勢與我國國情,同時也缺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

(二)理科課程與人文課程分離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部分理工科高校對人文類、通識類課程重視程度逐漸降低,使得該類課程存在開設時間較短、課時不足等現象。這部分理工科高校在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期間,或者文科課程與雙創課程完全分離,或者人文課程與雙創課程融合形式刻板生硬、文理內容分布不均,使得人文課程教學定位不明確、特色不突出,存在被邊緣化現象。這就導致雙創課程對重大理論、社會實際問題及熱點問題回應不充分且延遲,學生不能以更宏觀的視野對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對解決方法進行探索,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視野及創新實踐能力發展。同時人文課程作為高校學生素養教育的基礎課程,雙創課程與人文課程的分離將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和批判思維的形成,同時也會導致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精神在高校教育中的流失,不利于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三)辦學資源與師資隊伍不完善

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創新創業課程開設時間也較短,囿于地理位置、外部環境以及辦學定位,部分地方理工科高校仍存在辦學資源較匱乏的情況。一方面表現為雙創課程教師隊伍數量不足、質量不優,部分地方理工科高校創新創業課程任課教師隊伍由輔導員、經管學院的教師與理工科教師構成,缺乏文科教師與創新創業經驗豐富的專職教師。師資力量的薄弱、教師創業經驗的缺失以及專業能力的不足,導致雙創課程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與教學效果上差強人意,地方理工科高校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業實踐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體現在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來源不足,校企合作力度不夠,地方高校缺少來自企業的優質項目,無法整合高校與社會的創新創業實踐資源,使得高校創新創業平臺閑置,不能為學生提供創業服務與實踐資源。

二、新文科背景下雙創課程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構建

根據新文科建設的本質特征、核心任務及地方理工科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建設特點和要求,從人才培養、學科交叉融合、師資建設三個方面進行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如圖1所示。

(一)人才培養評價

新文科注重培養具有極強跨界發展能力、高度國家意識的綜合型人才,因此高校人才培養評價指標要素主要包括學生的思想素質、專業素養以及實踐能力。思想素質包括學生對創新創業課程的理解,以及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提升自己對行業、社會、國家的認知與思考。專業素養考察學生對專業課程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專業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等。實踐能力則是指學生將所學知識外化的實踐操作及成果轉化能力,如學生在創業競賽、課程實訓、畢業實習等科研類以及社會類實踐中的表現。

(二)學科交叉融合評價

新文科背景下創新創業課程需要構建“文科+技術+思維”的知識、能力、思想“三位一體”的學科交叉體系。創新創業課程作為一門內容涵蓋廣、專業要求高、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融合型課程,需要構建完善的學科體系,包括時事政治類課程、人文通識類課程以及學科專業類課程。因此,對學科交叉融合效果評價主要從思政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通識人文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數字技術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三個方面進行。

(三)師資建設評價

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在于適應新文科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要求,故從三個方面進行評價:一是專業師資,評估標準主要包括高校各學科專職教師的數量、專業教學水平及專業技術運用能力等[8]。二是實踐師資,如一線企業管理人員、商界精英以及知名成功校友等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三是創新創業指導師資,該類教師具有豐富的創新創業實踐經驗,對各學科發展前景及趨勢有較為客觀且長遠的判斷。

三、新文科背景下雙創課程教學效果MDM-ANP評價模型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理工科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的影響因素是復雜且相互關聯的,MDM-ANP模型先采用修正式德爾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MDM)定性分析指標體系的關聯度和重要性,再利用網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充分解構各準則層及指標層元素間的相互影響,定量分析指標權重及總體優先級,其基本內容如下。

(一)專家小組選取

選取來自黑龍江省所有理工科高校創新創業課程的任課教師組成的德爾菲專家小組,向其發放意見問卷調查表,收集并統計專家意見。當每一項問卷結果分歧均小于5%時,則視為專家組對該項調查結果達成一致,若分歧大于5%,則對該項調查進行重復問卷,直至分歧小于5%。

(二)指標關聯度及重要性

根據已確定的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形成9*9的指標關聯度表,并進行專家問卷調查統計,以確定兩兩指標的相互影響關系。再利用1~9標度法制作指標重要性調查問卷,對調查結果采取幾何平均數的處理方法,將各項共識值四舍五入以使數據整數化,構造兩兩元素在不同比較準則下的判斷矩陣。

(三)ANP結構模型

以指標要素間關聯度及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ANP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該模型結構分為控制層和網絡層,指標間的相互影響關系基于如下邏輯進行分析:若A對B有影響,則箭線由A指向B;若無影響,則A、B間無箭線;若A、B間存在相互影響,則用雙箭線連接AB。

(四)結果分析

運用網絡分析法軟件yaanp進行數據處理,各一級指標重要性從高到低依次為人才培養、師資建設、學科交叉融合,對應權重為0.412599、0.327480、0.259921??梢钥闯龈饕患壷笜藱嘀叵嗖畈淮?,說明這三個指標在提升新文科背景下雙創課程教學效果中都極為重要。二級指標中排在前四位的是學生的專業素養、專業師資隊伍、學生的思想素質以及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對應權重為0.160352、0.159301、0.144005、0.120537。說明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理工科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應重點提升人才培養的專業素養與思想素質,強化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加快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

四、新文科背景下地方理工科高校雙創課程建設的策略

通過運用MDM-ANP模型對新文科背景下地方理工科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所得的結果進行分析,筆者認為高??蓮娜瞬排囵B、課程內容、師資力量三個方面進行策略改進,以提升雙創課程教學效果。

(一)立足學科建設,優化人才培養

新文科建設強調,高校須以全球科學技術革命、經濟全球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征程為背景,以把握新文科建設的本質特征為核心要義。為促進雙創課程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的協調統一與共同提升,地方理工科高校雙創課程應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優化人才培養過程。首先,高校應立足于社會發展趨勢,著重培養學生將行業發展與社會需求相融合的創新精神,將智慧技術融入專業素養的創業能力。其次,為實現知識與技術的緊密結合,高校應重視學生跨學科的知識儲備及實踐能力,通過掌握“專業+”的知識結構,實現知識技能的有效融合與應用。同時通過人文課程的融入,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理工科學生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最后,為杜絕“紙上談兵”式人才培育,高校還應培養學生結合現代新興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外化與綜合應用能力,如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創新創業競賽、創業實踐、企業實訓等活動。

(二)融入人文教育,創新課程內容

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我國正處于“兩個一百

年”奮斗目標與社會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創新創業課程應直面機遇與挑戰,將發揚光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民族復興的人文教育融入課程建設。新文科背景下創新創業課程建設強調繼承與創新并重,人文與技術齊驅。在課程內容制定方面,高校不僅要繼承原有理科、工科的優秀理論與實踐教育,將理論與實踐循環推進、雙管齊下,還應立足于我國社會及經濟發展現狀,將時代背景與課程內容深度融合,促進雙創教育人文化、中國化、時代化。以多學科交叉融合方式,重視理工科高校人文類課程建設,尋求創新創業課程在人文社科領域新的突破,以實現學科建設理論與機制的創新,提升課程軟實力。在學科技術應用方面,高校要緊跟信息技術發展潮流,如5G技術、AR/VR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將新理念、新技術融入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式,充分利用新興技術提升雙創課程硬實力。

(三)迎合人才需求,強化師資隊伍

為滿足新文科建設及新時代發展的人才需求,地方理工科高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抓好課程、人才、教師三方促進再深化。一方面優化創新創業課程教師選拔過程,結合新經濟新產業的發展要求,立足新文科人才培養目標,強化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行業產業實踐背景和經驗,制定新文科背景下師資選拔標準。另一方面高校還應優化教師組成結構,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尋求與社會企業的合作機會,招納優秀企業人員,建設一支專業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同時提高擁有跨學科背景教師的比例,形成多學科聯動、多專業融合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此外,為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高校還應積極研究設計教師培訓項目,探索靈活有效的培訓方法,制定多層次教師培訓制度,提高任課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定期開展創新創業講座、校際交流、專題培訓等方式,完善教師創新創業理念,開闊創新創業教學視野。

以新文科背景下地方理工科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培養文理兼備的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目標,遵循新文科建設本質要求,緊跟人才需求走向,本文通過構建創新創業課程效果評價體系,利用模型計算明確雙創課程建設立足點,并提出相應的課程建設策略,以期對地方理工科高校雙創教育應對新文科建設、新時代要求、新國情挑戰起到一定助推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彬,郭禹辰,王雨竹,等.基于CSE評價模式的創新創業課程評價體系構建[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3).

[2]徐小洲.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VPR結構模型[J].教育研究,2019(7).

[3]張燕麗,黃淑偉.基于聯合分析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效果評價[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

[4]崔銘,吳亞光.基于改進BP神經網絡的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學能力評價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2).

[5]齊書宇,方瑤瑤.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設計[J].科技管理研究,2017(24).

[6]Matteo Pedrini,Valentina Langella,Mario Molteni.Do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Programs Impact the Antecedents of? ?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An Analysis of an Entrepreneur-ship MBA in Ghana[J].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ommunities? People & Places in the Global Economy,2017(3).

[7]NiklasElert,Fredrik W.Andersson,KarlWennberg.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on Long-term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15(111).

[8]單子丹,安寧,項朝霞.高校雙創教育效果評價反饋機制及應用策略初探——以“雙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5).

猜你喜歡
新文科培養目標
論博物館學教育的名實關系與培養目標
“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路徑探析
“新文科”內涵探析及建設思考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我國法學教育培養目標的偏失與矯正探析
對廣西高等藝術教育研究生培養目標的思考
對外漢語專業本科培養目標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