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聯體模式下炎性腸病健康管理新模式的應用

2022-03-19 02:15唐軍?吳春曉?陸建新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5期
關鍵詞:應用價值

唐軍?吳春曉?陸建新

摘要:目的:研究在醫聯體模式下炎性腸?。↖BD)線上線下健康管理新模式的應用價值。方法:研究選取時間為2020、2021年,其中2020年200名基層醫生、120例消化慢病患者和24例IBD患者進行的傳統慢病管理為對照組、2021年200名基層醫生、120例消化慢病患者和37例IBD患者開展的醫聯體模式下線上線下健康管理新模式為觀察組;比較兩組醫生對IBD診斷、治療的知曉率和兩組患者的IBD健康知識知曉率以及IBD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結果:觀察組基層醫師對IBD診斷、治療知識知曉率、消化科慢病患者對IBD健康知識知曉率及健康管理問卷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充分利用醫聯體進行線上線下IBD健康管理新模式至關重要,可顯著提高了基層醫院醫生對IBD診斷、治療的知曉率,促使消化科慢病患者對IBD健康知識知曉率以及IBD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顯著提升,值得臨床參考。

關鍵詞:醫聯體模式;IBD聯盟;線上線下健康管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S884.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5--01

伴隨國內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日常生活水平也隨之提升,促使人們在生活習慣以及飲食方面發生巨大變化,導致每年新增炎性腸?。↖BD)患者人數持續上漲。該疾病具體病因當前尚未明確,作為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疾病,分別包含克羅恩病以及潰瘍性結腸炎疾病[1]。一旦患者病情復發,則會引發不同程度血便、腹瀉或者是腹痛癥狀,部分嚴重者還會伴有營養不良或身體消瘦癥狀或發生癌變,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在醫聯體模式下IBD患者線上線下健康管理新模式應用價值,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其中2020年1-12月醫患實施的傳統慢病健康管理模式為對照組,2021年1-12月開展醫聯體模式下線上線下IBD健康管理新模式為觀察組。我院合計確診37例IBD患者,其中24例為2020年12月之前確診,13例為2021年確診。隨機抽取消化內科慢病患者每月10例,對照組120例消化科慢病患者、24例IBD患者、200名基層醫院醫生;觀察組120例消化科慢病患者、37例IBD患者、200名基層醫院醫生。兩組所選慢病患者年齡為33-74歲,年齡均值(56.33±3.48)歲。37例IBD患者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16例;200名基層醫院醫生男:女=64:136例,年齡21~46歲,均數值(33.54±3.22)歲,兩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行傳統慢病健康管理模式。

1.2.2觀察組:利用醫聯體實行線上線IBD健康管理新模式,措施如下:(1)醫聯體模式下無錫市醫師協會成立首屆消化醫師分會,上下級醫院創建消化科專家醫生微信群,線上線下IBD單病種多學醫聯盟;(2)舉辦市級繼續教育項目:炎癥性腸病在基層醫院規范化診治和進展研討,對基層醫生進行線上線下IBD規范化培訓、考核;(3)利用鵝湖愛心網絡義診公眾號對慢病病患(包含IBD患者)以及家屬開展線上、線下無縫隙健康管理,24小時網絡義診;(4)創建IBD探討醫患微信群,定期推送IBD最新診療信息及相關健康宣教工作,對患者提出疑問及時解答;(5)線上線下定期進行IBD患者教育和知識問卷調查;(6)線下組建病IBD友俱樂部,相互分享經驗和病情。(7)建議IBD確診患者關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公益項目——常相伴公眾號,共享IBD健康教育直播等智慧云公益服務。

1.3觀察指標

醫務人員對IBD掌握情況:開展培訓前、后進行IBD培訓測試,總分為100分,分值分值達80分為知曉,80分以下為不知曉。

消化科慢病患者、IBD患者對IBD健康知識知曉率:擬《消化科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問卷》,總分為100分,分值達60分為知曉,60分以下為不知曉。

IBD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變化情況:擬《炎性腸病確診患者健康管理問卷》打分,總分值在(0-100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1.4統計學方式

應用SPSS.21軟件進行計算,其中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 醫務人員對IBD掌握情況對比

利用醫聯體開展線上線下IBD健康管理新模式后觀察組基層醫生對IBD診斷、治療知識知曉率100.00%(200/200)顯著高于對照組50.00%(100/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消化科慢病患者和IBD患者對IBD掌握情況對比

觀察組消化科慢病患者及IBD患者對IBD健康知識知曉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IBD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對比

觀察組IBD患者健康管理問卷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現如今,隨著慢性疾病的爆發,及基層醫生對IBD診治能力不均,導致大量IBD患者被誤診,從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同時,患者自身對IBD認識不足,患者自控能力較差,從而導致后期治療工作難度加大,降低患者個人生活質量水平,引起疾病反復發作,加重患者身心負擔。

當前,中國大健康提倡防治結合,預防為先,對于醫聯體時代互聯網+慢病管理在逐步探索、完善中。本研究利用互聯網和醫聯體對基層醫生、消化科慢病患者和IBD確診患者開展線上線下同步管理,同時醫生24h網絡義診服務,使患者及家屬能夠在線上或線下均獲取慢病健康管理。對IBD相關健康知識進行普及,做好疾病預防工作,確保IBD患者早發現早治療,予以患者更加智能、精準以及科學服務支持,提升醫聯體時代的疾病預防管理能力[2]。本研究結果顯示,開展后基層醫生對IBD診斷、治療知識知曉率從50%提高至100%,消化科慢病患者和IBD患者對IBD健康知識知曉率分別從26.67%、45.83%提高到62.50%、81.08%,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均顯著高于開展前,(p<0.05)。

總之,利用醫聯體開展線上線下IBD單病種多學科聯盟的健康管理新模式至關重要,能在患者需要的關鍵時刻提供便捷、個性化和互聯互通服務。也為國內IBD長期、廣泛的研究提供有用信息,值得臨床參考。

參考文獻:

[1]尹月姍, 徐智媛, 江婷,等. 炎癥性腸病相關性肝病的研究進展[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22, 31(1):5.

[2]施為, 饒詩佳, 徐美華,等. 炎癥性腸病相關的皮膚表現[J]. 中華炎性腸病雜志, 2020, 4(3):6.

[非資助項目]? ?2021年度無錫市科學技術協會軟課題研究項目(編號:KX-21-C246),結題

唐軍,畢業于蘇州大學,研究生碩士,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消化腫瘤內科

2438501705337

猜你喜歡
應用價值
企業金融管理應用價值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