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崗位勝任力的《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改革探討

2022-03-21 02:35鄧婷張莉芳韋桂源蒙柳仁莫張楊何蘭燕沈艷清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22年3期
關鍵詞:護理學基礎勝任護理學

鄧婷,張莉芳,韋桂源,蒙柳仁,莫張楊,何蘭燕,沈艷清

(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百色 533000)

《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 2016-2020年)》明確提出,護理人才培養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以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1]。崗位勝任力是勝任一個特定崗位或工作需要具備的資格和能力,是評價個體工作績效的重要指標[2]。護理崗位勝任力要求具備綜合運用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術的能力、 獨立處理和解決患者健康問題的能力及良好的專業素質[3]。在健康中國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崗位勝任力是護理教育的重點?!蹲o理學基礎》作為護理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主要講授護生進入臨床實踐之前必須掌握的護理學基本理論及基本操作技術。其中,實踐教學在課程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對學生將來能否勝任護理崗位有著重要作用。本文以《護理學基礎》為例,分析課程教學現狀,從實踐教學內容、方式與評價等方面探討提高學生崗位勝任力的改革措施,希望能為培養符合臨床需要的護理人才提供幫助。

1 課程教學現狀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護理學基礎》 理論教學大多按書本章節以教師講授為主,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實踐課主要教學內容為臨床常用基礎護理操作,在授課時,往往是教師示教一遍后學生模仿練習,整個過程重視知識的灌輸與技能的重復訓練,較少聯系臨床工作,缺乏整體性,忽視學生未來崗位的實際需要與思維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的訓練,容易導致學生不能學以致用[4]。例如,在學習靜脈輸液操作時,學生大多能按照評分標準在模型上流暢地完成整個操作,但當結合具體案例或在臨床實習中遇到具體的病人時,有時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對病人進行有效評估,不能正確選擇注射部位與調節輸液速度。

此外,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教導學生記憶知識、模仿技能實踐,雖然能讓學生牢固記住知識點,并掌握規范的操作,但這種模式中評判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安排過少,動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踐太少,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較淺顯,缺乏主動思考判斷的意識,缺乏創新能力。再者,不少學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應付各種考試,以獲取更多的證書,對創新缺乏興趣與信心[5]。

2 實踐教學的改革措施

針對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培養學生具備崗位勝任力要求的多種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2.1 基于崗位勝任力,制定課程標準指導教學

護士作為應用型人才,其培養應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來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目標,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6]。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教學醫院聯系,認真聽取醫院管理部門、 帶教教師和學生對臨床實踐教學工作的意見與建議。同時,依據我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標準,以臨床護理工作任務為導向,按照工作任務對知識、技能和人文素質的需要更新課程內容,構建基于工作過程、滲透人文關懷、以護理專業職業需求為基礎的教學內容,力保教學要能滿足臨床工作,符合臨床工作的需求。

2.2 基于崗位勝任力,開展進階式實訓教學

護理崗位要求護士不但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還要能解決臨床問題,具有靈活的臨床的思維與批判性思維,在實訓課中按照“單項操作實訓→情境模擬綜合案例實訓→臨床見習”的進階式方式開展教學。

2.2.1 單項操作實訓教學

基于課程教學目標和臨床崗位需求,授課內容以滿足病人的需求為主線,包括病人出入院護理、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生活護理、飲食護理、排泄護理、給藥、病情觀察與急危重癥搶救等方面,共開展包括穿脫隔離衣、無菌技術、注射法、靜脈輸液等23 個實訓項目的教學。在單項操作教學中,基于小案例設定具體情境,以教師演示為主,輔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例如講授鼻飼法時,提問學生如何準確測量插管長度?為清醒病人插胃管時,當插入咽喉部時,為什么要囑病人做吞咽動作? 當插入胃管不通暢時,可能出現什么情況,應如何處理?鼻飼流質飲食前,應如何確認胃管在胃內?通過提問,可引導學生復習與實訓項目相關的理論知識,并對操作的重難點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師演示結束后,學生分組練習此項操作,在此階段,教師應反復激勵,適時引導,及時反饋,激發學生精益求精、反復練習關鍵護理操作,最終達到讓學生在操作時要規范、熟練。

2.2.2 綜合案例實訓教學

在《護理學基礎》中運用綜合案例教學有助于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有利于學生個人優勢的發揮及與臨床接軌[7]。針對學生學習后能熟練進行單項操作,但不能在綜合臨床情境下綜合運用知識,不能規范、靈活地進行操作及與人有效溝通的問題,基于臨床工作的多變性、復雜性,為了鍛煉學生解決臨床復雜問題的能力,在學完單項基礎護理操作后開展綜合案例實訓教學。結合同期開課的《內科護理學》與《外科護理學》知識,教師到臨床篩選診斷明確、記錄翔實的真實案例,根據教學需要進行改編,設置不同的情境。授課前教師提前分發案例給學生,要求學生以3-5 人組合成一個團隊,做好預習及分工。授課時,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案例中涉及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學生明確分工,包括與病人或家屬的溝通,與醫生或其他醫務人員的配合,完成案例所需的操作任務及最后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等,獨立或合作完成上述任務。教師在此過程中扮演病人或家屬的角色,就某一知識點設置障礙,與學生進行溝通,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及溝通能力,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與臨床思維。綜合案例設計如下:

某病人,女性,61 歲,因“火燒傷致右下肢焦痂、潰爛9 天”于2020年11月9日19 時入院。入院時檢查可見右下肢有燒傷創面,面積約5%,足趾、足背、足底、小腿創面皮膚缺損、焦黑、潰爛,肌腱、筋膜外露,大量黃色、褐色滲液,聞及腐臭味,未觸及足背動脈搏動,趾端冰涼,痛觸覺遲鈍。

情境一:病人意識淡漠,自言自語,觀察肢端濕冷,大汗淋漓。查生命體征:T39.2℃,P138 次/分,R30 次/分,Bp88/50mmHg。醫生開具口頭搶救醫囑:快速建立2 條靜脈通道,快速擴容。平衡液500ml 靜脈點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500ml 靜脈點滴。請護士1 執行上述口頭遺囑(考察學生能否準確執行口頭遺囑及靜脈輸液操作,在輸液時能否根據病人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輸液部位及調節輸液速度)。

情境二: 檢驗科匯報病人入院時血液檢查結果,WBC 40×109 /L,高于極限值。醫生開具醫囑青霉素鈉400 萬單位+NS100ml ivd,BID。請護士2 處理(考察學生能否結合健康評估的知識準確判斷血液檢查結果,能否與家屬進行有效溝通,能否準確配置藥物)。

情境三:病人病情危重,已經下達病危通知書,遵醫囑留置尿管監測24 小時尿量(考察學生能否為病人進行導尿術,在操作過程中是否注意遵守無菌原則,能否保護病人的隱私與安全)。

2.2.3 臨床見習

臨床見習是醫學生從校園走向臨床的橋梁,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8]。在課程實訓教學后期,通過讓學生下臨床見習,讓他們對疾病有直觀的感受,對臨床護理工作有深刻的認識,了解臨床護理工作真實開展情況,并與課堂教學進行比較,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3 拓展實踐場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不同護理崗位要求具備不同的能力,但它一般應包括臨床護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科研能力、專業發展能力等多個方面[9]。為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與科研能力,鼓勵學生早接觸臨床,早接觸社會,拓展實踐場地,課余時間鼓勵學生深入臨床、社區一線,開展探究式學習與社會實踐。教師提前給學生布置探究式作業和社會實踐主題,或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通過下臨床咨詢、觀察、了解某一知識的臨床新進展,或對臨床與課本不一致的知識進行探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護理領域中融入創新教育,能夠有效地促進護士在復雜的醫療環境中發揮作用,展示批判性思維和靈活性[10];此外,通過深入社區對某一人群進行健康宣教,將課堂所學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并在此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最后,學生在課堂上以PPT 匯報的形式談談自己在探究式學習中的新發現和社會實踐過程對自己的啟發,改變學生知識局限于課本,不敢或無意識否定教師、 否定書本,墨守成規的現狀。

探究式學習與社會實踐設計如下(以第十二章排泄為例):

【探究式學習】

(1)目前應對男女性尿失禁的研究進展如何?新產品或新設計有哪些?

(2)對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為什么最佳證據支持采用清潔間歇導尿術? 這與導尿術中強調的無菌是否不一致? 你怎么看? 請查閱資料論述之。

(3)你了解清潔灌腸和洗腸機嗎?請你查閱資料匯報二者的異同和優缺點。

【社會實踐】

(1)請調查或訪談老年性或產后尿失禁人群的體驗。

(2)請調查或訪談康復科護理人員對神經源性旁觀患者護理的體驗。

(3)請調查或訪談胃腸外科護理人員對洗腸機的認識或使用體驗。

3 改革課程評價方式

既往護理學基礎課程評價由平時操作、 期末操作和期末理論考核三部分組成,評價方式較為單一。為評價學習全過程及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除單項操作納入考核以外,學生還需團隊配合完成綜合案例考核、實踐報告的撰寫等。在評價指標體系中,提高對病人的評估、與病人溝通、對病人關心和關注病人安全方面的分值,從技能知識、技能操作、情感態度、人際溝通等方面考核學生,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側重于培養學生解決臨床復雜問題的能力、 循證思維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使其更具挑戰度。

4 教學改革效果

通過近兩年的實施,基于崗位勝任力的護理學基礎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對410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對課程總體滿意度高,認為改革后雖然學習壓力較大,但能在不同方面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結果見表1。此外,臨床帶教教師反映,接受教學改革后的護生和新入職護士能較快地進入角色,較好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

表1 護生對基于崗位勝任力的《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改革評價(n=410 人)

5 結語

崗位勝任力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較傳統教學方法,改革后的《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未被充分挖掘,綜合案例編寫、實施與評價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創新能力的培養還需要進一步探索。護理教學改革一直在路上,在今后的教學中,仍需積極探索科學的改革模式方能促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猜你喜歡
護理學基礎勝任護理學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護理學雜志》稿約
《老年護理學基礎》
——老年護理學的日常生活護理要點研究
基于勝任力理論模型的冰雪人才培養新策略
提升歷史教師勝任力應關注三維素養
護理學基礎課堂教學實施分層教學法探究
Seminar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雙語教學中的實踐
一節中職《護理學基礎》優質課的生成
基于勝任能力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方法探討
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