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時期高水平創新型人才跨校培養優化研究

2022-03-22 13:13王玉山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3期
關鍵詞:十四五時期

王玉山

摘 要:“雙培計劃”項目旨在充分盤活首都高等教育資源,部屬高校、市屬高校聯合共建、協同育人,服務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及經濟社會發展。在城市、教育發展趨勢下,部屬高校在“十四五”時期應從完善教育教學培養機制、學生管理服務機制、學生成長及項目發展監測分析機制、學生思想引領機制、學生全方位綜合發展機制、項目協調保障機制等多維度努力,優化項目實施,提升人才培養實效。

關鍵詞:“十四五”時期;“雙培計劃”;機制優化

“十四五”時期將是推動北京市高等教育從總體實現現代化向高水平現代化邁進的關鍵起步期,是各在京高校內涵、特色、差異化發展的關鍵轉型期,是全面貫徹黨的系列教育方針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認真落實《首都教育現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首都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總體部署的重要攻堅期?!半p培計劃”(以下簡稱“雙培”)項目作為統籌首都高等教育資源、深化在京部屬高校(以下簡稱部屬高校)與市屬高校合作的共建機制,在“十三五”時期共建、育人成效的基礎上,做好系統性總結、側重性規劃至關重要。但目前,各參與高校,尤其是部屬高校對“雙培”項目研究成果較為有限,從長遠視角對項目進行整體審視和設計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為此,從歷時性角度溯源項目頂層設計宗旨和人才培養目標,結合部屬高校特色實際有針對性地做好項目內涵式提升,不論是對部地共建還是人才培養,均是必要的前提性工作和創新性探索。

“雙培”項目概況

1.項目緣起及頂層設計

根據《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創新支持,北京市高等教育發展推出系列措施,其中“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雙培”項目是其子項目)包含其內,旨在統籌首都高等教育資源,深化在京部屬高校與市屬高校合作共建機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完善高校協同育人機制,推動科教產教融合,著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根據頂層設計①,“雙培”項目由北京市統籌規劃,市屬高校與部屬高校具體共建實施,選取了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金融科技服務等北京市集中優先發展的十多個高精尖產業領域專業。截至2020年7月,共有17所市屬高校、23所部屬高校開展了共建、聯合開展培養任務,年均規模在1,300人~1,500人之間,至今共有8,000余名學生參與其中。

2.“雙培”項目實施模式

綜合各維度,“雙培”項目實施至今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按照專業將訪學的“雙培”學生分散編入部屬高校各專業學院進行教育管理,由學校教務處等部門兼管項目統籌。目前,絕大多數部屬高校均為此種模式。第二種是北京學院②統一管理的模式,“雙培”學生編入北京學院,由北京學院開展“雙培”學生教育管理、教學組織,調度校內資源為“雙培”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支撐與服務,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學院。第三種則是混合管理模式,即由各專業學院負責“雙培”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由北京學院負責項目對內對外統籌、協調、服務,總體督進項目實施并為“雙培”學生群體提供針對性服務舉措,如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學院。以上三種模式各有優勢:編入專業學院,有利于“雙培”學生接受高水平大學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學資源與環境,天然與部屬高校師生進行生活與精神交往,實現優秀校園文化氛圍的浸潤;北京學院統一管理,在教學組織方面更能圍繞北京市人才需求方向,在教育管理方面更能契合“雙培”學生學業基礎、思想行為特點、心理特征;第三種模式介于前兩種之間,吸取兩種模式的優勢,同時有效減少“雙培”學生融入度不夠、歸屬感不強等可能出現的問題。

城市、教育趨勢維度中的項目考量

1.城市發展中的人才需求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布局,北京市的工作必須堅持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細化至人才培養具體目標,根據《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首都教育現代化2035》要求,北京市要提升科技創新驅動的支撐能力,通過開展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等教學,著力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育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一大批創新型高技能人才,滿足首都高端產業和新興支柱產業對創新人才的需求。

回歸至“雙培”項目,結合部屬高校人才培養定位,應繼續堅持在服務北京城市發展基礎上,擴大開放與共享,加深協同及合作,扎實提升育人實效。應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強力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寬厚的知識基礎和精湛的專業知識,具有卓越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的精英人才”[1]的培養目標,提升“雙培”學生們引領或服務社會走向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力、真善美的踐行力以及應對超復雜和不確定未來的承受度和耐力[2],為北京“四個中心”建設提供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端金融類、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優質的社會建設者和世界公民。

2.跨場域知識生產下的教育實踐

“雙培”學生的訪學過程是極具特色的教育實踐,既屬于跨校園場域的聯合培養,也在一定程度上屬于跨教育層級的集體互動,是極具樣本意義的教育案例。曾有理論認為,雖然多元教育文化、校園氛圍的參與確實可使受教育者具備更強的適應能力、包容力,但是將不同層級學習能力的群體混合培養只會拉低優秀者素質、挫傷學困生學習內生動力。一方面,通過融合不同表現的受教育群體、設置合理教育目標、采用靈活教育方法,會對群體內所有層級受教育者形成教育增量。另一方面,從作為知識生產過程重點的課程來看,真正的課程應同時“作為實踐的課程”,其出發點不是知識的結構,而是知識是如何被共同活動著的人們所生產,從“作為實踐的課程”的角度來看,“知識不再被當作是為了讓教師進行分配和傳遞而從學術‘發現者’處傳遞下來的私有財產,知識成為師生合作工作的產物”。[3]這種不聚焦于既定知識結構和知識水平、師生參與交互創造知識的理念更能提升學生的獲得感。除此之外,從教育理念上,正如皮埃爾·布迪厄的資本理論[4]所啟示的,教育獲得是資本、場域、慣習綜合作用的結果,應避免通過資本分割、場域扭曲、慣習錨定等制造“差等生”,應拒絕對受教育者標簽化處理,并在對包容性場域、平等性交互的關注中促進教學相長。

“十四五”時期的項目優化展望

1.系統性優化教育教學培養機制

一是全方位定制、優化教學設計及實施。人才培養理念上,建立以市屬高校為驅動、部屬高校為主導、匹配“雙培”學生總體情況的科學培養定位,設置四年一貫制的一體化專業培養方案。在專業難度設置上,應加大研究,結合不同類型課程特點,找到適合“雙培”學生的合理教學及考核方案,避免因專業難度過高而對學生學習積極性、能力提升等形成負向影響。在培養思路上,應在培養計劃設計中適當增加將專業學習與社會、企業實踐實操相結合的比例和機會,將“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取向融入培養全過程。二是重點關注特殊“雙培”學生群體,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應正視“雙培”學生與普通統招學生的學業差距,建立提前干預機制,通過分階段、分批次的集中式或分散式學習指導、課外補習等加大對“雙培”學生的教育投入,幫助“雙培”學生度過學習困難期、通過困難課程;重點做好新生入學適應關鍵期引導工作,通過嘗試搭建“雙培”新生研討課③、建立興趣小組等學習共同體等形式,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和內生動力;通過思想引領、朋輩示范等加強“雙培”學生意志品質培養,改善學習習慣,增加學習投入量,做好迎頭趕上系列準備;依托學校學業發展支持計劃及“雙培”學生班級工作助理隊伍等資源,實現學業幫扶工作前置,面向“雙培”學生群體開展校內學業指導資源及渠道的宣傳,實現對“雙培”學生的多維度幫扶與指導。三是加大對優秀“雙培”學生群體的關注、培養和扶持力度,暢通拔尖創新人才成長通道。通過打造平臺、集合資源、定制服務等方式鼓勵優秀學生在學術科研、學科及文體競賽、創新創業等領域中有所斬獲,提升“雙培”學生群體社會認可度。四是有步驟、探索性開展針對“雙培”學生群體專項培訓。

2.優化學生管理服務機制

一是堅持同質化管理,促進“雙培”學生融入校園。不強調學生的“雙培”身份,在日常教學、行政、團學等管理中心實施零區別對待,推動“雙培”學生更快速地融入部屬高校教育教學體系、管理體系及校園文化,嘗試邀請修業結束的應屆“雙培”學生回校參加部屬高校畢業儀式等,提升校園認同感和歸屬感。二是做好精細化服務,提升“雙培”學生項目體驗。做好相關政策及辦事流程推廣,增強學生對學籍異動、相關證明開具、國際交流交換、醫療報銷、黨員發展、保研就業等業務的獲取便利度,為“雙培”學生反映的相關問題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充分讓“雙培”學生感受到關懷。

3.完善學生成長及項目發展監測分析機制

一是搭建“雙培”學生培養軌跡綜合跟蹤及分析體系,掌握學生動態,發現潛在痛點或增長點。開展新生普查、學生成長發展調研等各類學情、動態監測,做好相關專題、專項的跨年級交叉調研,將調查與日常訪談相結合,建立“雙培”學生動態調研機制。開展“雙培”學生群體全維度專項分析,充分挖掘“雙培”學生成長發展大數據,形成分析報告反饋給市屬高校等項目相關方,促進工作改善與提升。二是建立完善以推進項目良性發展為落腳點的系統性調研。做好長時段(如返校前、畢業前、工作一年后、工作三年后等)、跨學校、跨群體的對比調研及分析,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用數據實現“雙培”學生動態發展畫像,呈現人才培養成效,改進項目設計及實施。三是探索項目運維理論創新。汲取國際聯合培養項目(如歐盟“伊拉斯謨+”項目④等)先進經驗,結合先進教育培養理念,在項目設計、項目推廣、項目評估、項目改進等方面搭建、創新理論體系,指導項目更優質發展。

4.完善學生思想引領機制

一是優化工作隊伍及體系,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完善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工作助理等學生工作隊伍的工作、考核、激勵體系,培養“雙培”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建設的理想和信念。二是利用北京優質文化資源,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精神,提升“雙培”學生政治素質。三是探索打造文化品牌或平臺,營造思想引領優質氛圍。拓展與北京市教委、兄弟院校和社會企業的合作途徑,積極整合學校優勢資源,以“雙培”學生為牽引力,帶動普通本科生深入了解北京城市、歷史、文化、民族、經濟、管理、科技等全方位的發展與規劃,營造德育與智育、通識與專業深度融合的育人文化氛圍。

5.錘煉學生全方位綜合發展機制

一是建立并優化學生榮譽獎勵及資助體系。完善“雙培”學生獎學金評定,探索搭建基于“雙培”學生興趣特長、專業能力、細分群體(如學生骨干等)的多門類、定制化孵化資助體系,鼓勵“雙培”學生發揮所長、經受鍛煉,推動基于個體優勢的成長發展。二是提升“雙培”學生國際交往能力。契合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探索國際化海外平臺或課程設置,探尋國際化培養及合作機會,鼓勵“雙培”學生積極參與境外交流訪學等項目,支持“雙培”學生多方參與國際組織講課、實習、參訪等,提升總體國際化水平。三是引導搭建專門針對“雙培”學生群體的學生組織。充分發揮其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功能,力推“雙培”學生群體交流、信息共享、平臺搭建、文化營造及推宣等方面工作的開展。嘗試建立“雙培”學生校友組織,組織相關活動聯絡校內外師生群體,助力優化項目設計及管理。

6.加大多方協同,完善項目協調保障機制

一是積極對接北京市教委及各市屬高校。優化招生專業、名額設置,協同做好招生宣傳,保持規模穩定或增量發展。二是夯實校外聯絡常態化機制。以新生適應、離校學生返校后融入等為主題,開展校級互訪,互訪中推進校際聯絡下沉,增強多校師生交流與互動,增強各方參與度;前三年培養中創造多樣交流機會,主動聯絡、邀請市屬高校來校交流,保證對“雙培”學生關愛不斷線;與市屬高校及時共享“雙培”學生培養相關成果,及時溝通項目運作中相關問題及困難,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三是探尋新的合作增長點,增大校際融合度及共贏面。以虛擬教研室建設及相關學科專業共建為抓手,推進教學資源、體系、方法等共享,聯合開展相關課題、獎項申報,切實提高市屬高校項目獲得感。四是及時凝練總結“雙培”學生培養工作特色及成果,提升項目的社會影響力。擴大社會媒體宣傳力度,制定參加高質量評獎評優等的長遠規劃,摸索講好部屬高校特色的“雙培”項目故事。推動開展“雙培”學生培養及管理研究工作,依托“雙培”任課教師隊伍與學生工作隊伍,開展“雙培”學生群體的教學模式研究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研究,成立團隊形成成果在相關刊物上發表文章,推進“雙培”項目工作的科學化與規律化發展。五是進一步推進校內培養工作協同。理順、優化校內項目工作機制,定期開展專題工作會研討項目深化方向與路徑,反饋人才培養環節的問題與建議,促進工作的改進與優化。

本文系中央財經大學2019年黨建課題“我?!p培計劃’學生培養機制研究”(課題編號:DJB19004)階段成果

注 釋:

①針對“雙培”項目,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門主要管理文件有:《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北京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雙培計劃”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京教高〔2015〕6號)、《北京高等教育實施“雙培計劃”與“外培計劃”的工作要點》《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關于印發北京高校學生訪學項目管理辦法(試行)》(京教高〔2015〕9號)、《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雙培計劃”、“外培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京教高〔2019〕2號)以及關于項目績效評價若干工作通知.

②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北京市早在2013年就開始推行一項改革建設項目—北京學院,由部屬高校牽頭,依托自身專業學科優勢,聯合其他名校教學科研、師資團隊力量共同建設北京學院,接收北京地區高校學生長期訪學或參加輔修專業學習。至今,北京市分別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合作共建了3家實體北京學院.

③關于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名校的新生研討課設置理念及運作方式,可參見學校官網.

④具體資料參見項目官網:https://ec.europa.eu/programmes/erasmus-plus/.

參考文獻:

[1] 何秀超.實施“五大發展戰略”? ?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9(12):28-30.

[2]王瑤琪.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9(5):10-13.

[3] 麥克·揚.未來的課程[M].謝維和,王曉陽,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4.

[4] 皮埃爾·布迪厄 ,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M].李猛,李康,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161-165.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學院)

sdjzdx202203231315

猜你喜歡
十四五時期
黨在延安時期的學習
特殊時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續在線
中國區域發展七十年暨“十四五”區域發展展望
淺談“十四五”背景下湖南高職管理會計教育發展現狀
高?!笆奈濉币巹澲袑W科建設要處理好五對關系
“十四五”規劃研究的新坐標新方位
文藝復興時期的發明家
中輝大鵬數字電視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
開心一刻
一戰時期蟄豪戰(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