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莊市推動小農生產典型措施?成效和對策建議

2022-03-22 00:21邵鵬李嚴秦競張宗萍
安徽農業科學 2022年5期
關鍵詞:小農經濟棗莊現代農業

邵鵬 李嚴 秦競 張宗萍

摘要 小農經濟,亦稱“個體農民經濟”,是以家庭為單位、生產資料個體所有制為基礎,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滿足自身消費為主的小規模農業經濟。小農經濟是我國目前主要的農業生產方式,在國民生產中占據重要比例。近年來,棗莊市積極作為,在扶持小農生產、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上做出了積極探索。分析了棗莊市在推動小農經濟方面產生的典型經驗做法,為其他地市提供借鑒。

關鍵詞 小農經濟;現代農業;意見建議;棗莊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5-0244-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5.06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Typical Experience,Ef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Zaozhaung City in Promoting the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SHAO Peng,LI Yan,QIN Jing et al

(Zaozhua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Zaozhuang,Shandong 277800)

Abstract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also known as the “individual peasant economy”, is a small-scale agricultural economy based on the family as a unit and individual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relying entirely or mainly on one’s own labor and satisfying self-consumption.Small-scale peasant ecnomy is the main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conomy in China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roportion in national production.In recent years,Zaozhuang City has made active exploration in supporting smallholder productioned and integrating into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rack.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typical experience of Zaozhuang City in promoting the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orther cities.

Key words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Modern agriculture;Suggestion;Zaozhuang

作者簡介 邵鵬(1985—), 男,山東棗莊人,農藝師,碩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21-10-09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最新研究指出,全球近1/3的糧食由小農生產,小農生產對糧食供應鏈的貢獻因國家和地區而異,在我國高達80%[1]。據第三次農業普查顯示,我國現有農戶2.07億戶,其中規模經營農戶僅有398萬戶,71.4%的耕地由小農戶經營,主要農產品由小農戶來經營[2]。我國的國情決定了,小規模分散化的小農經營模式內含著重要的組織優勢和可動員潛力,因此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從糧食安全角度,都必須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3]。把小農產業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是當前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近年來,棗莊市針對小農生產和本地現狀,出臺針對性措施,有效推動了小農生產。

1 棗莊市農業和農村現狀

棗莊市位于山東省南部,在魯蘇交界處,總面積4 563 km2,轄市中區、薛城區、嶧城區、臺兒莊區、山亭區、滕州市等6個區(市)。地跨116°48′~117°49′E、34°27′~35°19′N,屬中緯度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區,兼有南方溫濕氣候和北方干冷氣候的特點,光、熱、水、氣等條件優越,適宜農業生產[4]。截至2020年底,全市總人口385.56萬,其中鄉村人口277.68萬,鄉村勞動力172.54萬;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8.28萬hm2,總產180.57萬t;農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10.02萬hm2,適度規模經營比例達到53.09%。

2 當前小農生產特點和存在問題

以家庭經營為特點的小農生產面臨著經營規模小且分散、生產成本高、抵御風險能力弱、農民高齡化特征明顯、教育科技水平低等時代挑戰。

2.1 小農生產抗風險能力弱 小農生產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經營規模小,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十分薄弱,這就要求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保障。由于小農生產的分散性和局限性,很難獲得信貸和資金扶持,基礎設施的投入以財政支持為主,限制了小農生產規模的擴大。

2.2 經濟效益偏低 小農生產受客觀原因的制約,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特色產業園區,直接影響到標準化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受傳統觀念和耕作習慣的影響,糧食種植仍然是小農生產的主要意向,在種植業結構中占主導,再加上近年來農業投入品價格的持續升高,造成了小農生產效益偏低的現狀。

2.3 小農生產后繼乏人 當前一些地方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不到農村勞動力的20%,并且多數年齡較大。新生代農民很多從心底不愿從事農業生產,甚至不會從事農業生產,外出務工成為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村人口和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農業勞動力嚴重缺乏,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制約因素。

2.4 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參差不齊 大多數農民沒有掌握科學的經營方法,造成農產品質量無法滿足企業要求,影響了企業和農戶之間的關系和利益;農民的傳統觀念還未完全轉變,仍習慣于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生產,導致農業產業難以實現規?;a[5]。

2.5 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 近年來農業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迅猛,但是仍然缺少發展規模大、經濟實力雄厚、市場競爭力強、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的。公司與農戶之間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一旦農產品市場價格發生較大波動,企業與農戶之間簽訂的訂單往往難以落實。

3 棗莊市典型做法和成效

3.1 增強保障水平,提高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采取先種后補、嚴格核定、加強監管等措施,精準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小麥良種統一供種等支持政策。積極推動農業保險“增品擴面提標”,擴大主糧作物農業保險覆蓋面,提高小麥、玉米保險保障水平的同時推進山亭區櫻桃和甘薯、嶧城區石榴、臺兒莊區日光溫室蔬菜等特色保險試點,全面提升小農生產抗風險能力。

3.2 提升農業附加值,推進農業提質增效 大力推進種植業結構改革,保障糧食產能的同時,不斷增加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截至2020年底,全市蔬菜、果品總產量分別達到521.67萬、44.19萬t,分別比2015年增長11.8%、4.9%。馬鈴薯、石榴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省首位。

3.3 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利益鏈接機制 截至2020年底,全市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407個、農民合作社示范社624個、家庭農場示范場248個,托管項目服務面積超過1.067萬hm2。通過農業項目資金扶持,支持建立“龍頭企業+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等模式,以訂單生產、合作協議、產銷對接、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動建立農戶與新型經營主體利益連接機制,促進農戶增收。推進統防統治,實施小麥“一噴三防”、玉米“一防雙減”等措施,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2%。

3.4 加大農村科技人才培育,提高小農生產科技水平 緊緊圍繞農業科技創新、農技推廣服務、農民培育等重點工作,以全面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核心,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2020年培育高素質農民2 618人,培訓基層農技人員520人次,定向培養公費農科生22名,選拔培養20名基層農技推廣領軍人才,培訓農業科技人員50人,推廣農業主推技術134個,遴選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種養大戶、鄉土專家、農機工匠等1 219個農業科技示范主體,強化指導服務,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全面提高農戶種植水平。

3.5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盤活農村資源 “十三五”期間,棗莊市承擔了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試點任務。目前,全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掛牌成立了全省第一個市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棗莊市管理中心。全市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財產權利進一步明晰,農村各類要素有序流動,實現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農民變股東,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4 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的對策建議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6]。針對當前小農生產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多措并舉,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4.1 加強農村發展基本制度建設,走制度保障之路 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積極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組織,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7-8]。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增加投入,不斷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現代農村金融服務制度,加大對農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引導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7-8]。開展特色保險試點,拓寬農業保險覆蓋面,提高小農生產的抗風險能力。

4.2 加快土地規?;洜I,走發展現代農業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土地流轉和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也是農村改革的基本方向[9-10]。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必須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加速推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通過土地流轉,把零星的土地流轉成連片集中種植,給防蟲治病、機械操作帶來方便,達到土地流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有利于現代農業發展。土地規模經營可以將農民群眾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推動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流轉,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可以投入到二、三產業中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11]。

4.3 增加農業投入,走科技興農之路 統籌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加大對小農生產的投入力度,完善農田基礎設施,選擇一些花錢少、見效快、收益大的項目,如優良品種、栽培技術、科學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蟲害、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廣。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把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帶到農村。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性人才的培訓培養力度,培養一批高素質職業農民,提高小農生產的科技化水平。國家可以參照日本農業改革的方式,鼓勵政府和民間團體成立公立、私立農民大學,并開設多種課程,不斷提高農民的素質和生產的專業化程度[12]。

4.4 建立健全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機制,走產業帶動之路 圍繞棗莊市特色產業,重點培植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示范合作社及家庭農場,積極支持他們創新經營模式,探索村企合作之路,與農戶建立規范、合理、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深入實施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的建設,積極爭取政策,加大財政投入,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現代農業精品示范園區。規范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活動,強化合作社在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應用方面的功能,進一步推行行業合作社聯社或區域合作社聯社,壯大合作社總體實力。

參考文獻

[1]

田江帥.全球近1/3的糧食由小農生產[J].世界農業,2021(6):101.

[2] 石霞,蘆千文.如何理解“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EB/OL].(2018-03-30)[2021-04-25].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8/0330/c40531-9897890.html.

[3] 羅必良.小農的種糧邏輯與中國糧食安全策略[N].農民日報,2020-09-12(003).

[4] 陳淑蕎,王滿堂.臺兒莊區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初探[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6):3512-3514.

[5] 楚永生,劉杰,樊曉陽,等.農業產業化組織運營模式及其績效情況的實證分析:以江蘇銅山縣為例[J].甘肅農業,2009(11):63-65.

[6]丁毅,李杰.關于小農與現代化農業有機結合的思考[J].江西化工,2020(4):116-117.

[7] 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EB/OL].(2016-05-26)[2021-05-27].http://www.csmayi.cn.

[8] 張靜.輪臺縣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5(12):12,147.

[9] 習近平就做好耕地保護和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5-05-26)[2021-04-25].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0526/t20150526_518649435.shtml.

[10] 殷佳慧.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面臨的問題及對策:以山東省壽光市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2):254-255.

[11] 胡昭.屏邊縣和平鄉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J].紅河探索,2015(6):52-54.

[12] 劉雨露.小農生產的出路:日本舉措與鏡鑒[J].農業經濟,2018(12):12-14.

猜你喜歡
小農經濟棗莊現代農業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山東棗莊:大白鵝“叫開”致富門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現代農業
棗莊學院
小農經濟完全過時了嗎?
農民發展致富途徑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文化緯度對比研究
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