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獻計量的我國青花菜研究發展態勢及熱點剖析

2022-03-22 00:21李凌云串麗敏齊世杰鄭懷國
安徽農業科學 2022年5期
關鍵詞:青花菜文獻計量研究熱點

李凌云 串麗敏 齊世杰 鄭懷國

摘要 以CNKI數據庫為主要數據來源,借助CiteSpace可視化分析工具,從發表年度、研究機構、來源期刊、高被引論文、關鍵詞等方面,對我國2011—2020年間青花菜研究文獻進行分析,揭示青花菜的研究現狀和研究熱點。結果表明,青花菜研究的發文數量總體呈現波動性變化;研究機構以農業類高校和農業科研機構居多,以區域性合作為主;高被引論文研究主要集中在保鮮與貯藏領域;青花菜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品種選育與種質資源、病蟲害防控及抗病基因鑒定、采后品質與保鮮貯藏、營養成分分析等研究領域。

關鍵詞 青花菜;文獻計量;研究熱點

中圖分類號 S-0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5-0210-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5.05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Development Trend and Hotspots Analysis of Chinese Broccoli Research Based on Bibliometrics

LI Ling-yun,CHUAN Li-min,QI Shi-jie et al

(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s,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Beijing 100097)

Abstract Taking CNKI database as the main data source,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tool, we analyzed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broccoli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0 from the aspects of publication year, research institutions, source journals, highly cited papers and keyword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hotspots of broccoli were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n broccoli research had fluctuated generally;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were mostly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mainly 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research on highly cited papers was mainly in the field of preservation and storage;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broccoli mainly focused on variety selection and germplasm resources, pest control and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identification, postharvest quality and fresh-keeping storage and nutrient composition analysis.

Key words Broccoli;Bibliometric;Research hotspots

基金項目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創新能力建設專項 “智庫型農業情報研究與服務體系提升”(KJCX20200203)。

作者簡介 李凌云(1980—),女,北京人,館員,從事農業信息資源建設與信息服務研究。*通信作者,研究館員,從事知識管理與農業科技情報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6-16

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又稱西蘭花、綠菜花等,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中以綠色花球為產品的一個變種。青花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元素,并富含抗癌活性物質蘿卜硫素(sulforaphane),是一種高營養蔬菜[1]。2011—2020年,我國青花菜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種植規模逐年增加,為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品種,打破國外對西蘭花種子的壟斷,2018年“國家西蘭花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項目正式啟動,推動了我國西蘭花產業的健康發展[2]。

當前青花菜研究在品種選育、高效栽培模式、采后保鮮、營養成分分析以及功能基因挖掘等方面取得了較多進展。青花菜研究的相關綜述以歸納和總結相關文獻資料、梳理研究成果和進展為主。秦耀國等[3]從青花菜的栽培歷史、種質資源、主要性狀遺傳規律、品種選育、生物技術在育種中的應用等方面進行了綜述。程順昌等[4]闡述目前國內外有關西蘭花花球采收貯藏保鮮技術研究進展,并對未來西蘭花保鮮技術的發展方向進行展望。吳廣輝等[5]梳理了西蘭花的營養價值、功能成分提取、采后貯藏保鮮技術、食品深加工工藝等方面的研究進展。李占省等[6]從種植區域及優勢產區、在田面積與價格變化、出口貿易、品種變化與種子供應等方面,對近30年我國青花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應對策略進行綜述。但是對青花菜整體研究熱點方向缺乏宏觀分析和總結,鮮見從科技文獻分析視角開展對青花菜相關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探究的報道。

該研究以CNKI數據庫為基礎,通過建立檢索式,提取我國2011—2020年期間發表的青花菜研究文獻,并借助CiteSpace可視化分析工具,對相關文獻進行計量和可視化分析,以期了解和掌握我國青花菜科研的熱點和變化趨勢,旨在為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及分析方法

1.1 數據來源

該研究文獻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以“青花菜”為主題進行高級檢索并選擇同義詞擴展,數據時間范圍為2011—2020年,來源類別設定為全部期刊,共檢索到1 753篇文獻。經人工篩選去除資訊、訪談、新聞等非學術文獻及不相關文獻,借助NoteExpress軟件進行查重,剔除重復文獻及無關鍵詞文獻,共獲得青花菜相關研究文獻1 415篇??紤]到文獻的權威性,再次限定來源類別,選取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收錄的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文中一并稱為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得到高質量論文552篇。

1.2 分析方法

CiteSpace是一款基于Java程序語言設計,應用于對科學文獻進行引文和共被引網絡分析的可視化分析工具軟件,可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并顯示該科學領域發展的趨勢和動態[7]。通過NoteExpress和CiteSpace進行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分析,從發表年度、研究機構、來源期刊、高被引論文、關鍵詞等幾個方面揭示青花菜的研究現狀和研究熱點。

2 結果與分析

2.1 年度發文趨勢分析

對青花菜研究文獻發表年份進行統計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花菜相關研究的發展情況和變化規律。從圖1可以看出,青花菜研究的論文年發文量總體呈現波動性變化,2011—2014年青花菜研究處于快速上升階段,2015—2020年青花菜研究進入高位后波動階段。2011—2020年青花菜論文總發文量1 415篇,年均發文量141篇,2014年論文發表量達到峰值174篇。核心期刊發表的高質量論文發文量552篇,論文發文量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

2.2 研究機構分布

統計2011—2020年青花菜研究論文的發文機構和發文量情況(表1),可以發現論文的第一署名機

構多是農業類高校和農業科研機構,第一署名機構發文較多的是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34篇)、青島農業大學(28篇)、南京農業大學(26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24篇)。結果表明,這些研究機構在青花菜研究領域比較活躍,是該領域研究的核心力量。

從研究機構的合作關系看(圖2),各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網絡較分散,以區域性合作為主,對外合作較多的是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2.3 來源期刊分布

從表2可以看出,檢索出的1 415篇論文分別刊載在313種期刊上,有17種期刊載文量超過20篇,其中《長江蔬菜》83篇、《中國蔬菜》44篇、《浙江農業科學》43篇,載文量居于前3位。

2.4 高被引論文分析

引用頻次能夠體現文獻的參考價值和應用價值,被引頻次越多表明該論文在學術研究及交流中的影響力越大[8]。對檢出的青花菜研究論文的被引頻次進行統計分析,有356篇被引頻次高于5次,占論文總數的25.2%,有19篇被引頻次高于30次作為該領域的高被引論文。在19篇高被引論文中,被引頻次最高的論文為55次,是張怡于2011年發表在《食品研究與開發》期刊上的“溫度對西蘭花抗氧化活性及其品質指標影響”(表3)。從研究內容看,高被引論文主要集中在保鮮與貯藏領域,表明該領域是青花菜研究中的重點研究方向,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從期刊分布看,高被引論文涉及11種期刊,其中《食品科學》發文7篇,是載文量最多的期刊。由于論文引用具有滯后性,高被引論文均發表于2015年以前,其中有17篇發表于核心期刊。

2.5 研究熱點及前沿分析

關鍵詞能夠準確地表達文章研究主旨,關鍵詞詞頻分析法是對某一領域文獻中關鍵詞出現的頻次高低分析,揭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方向的文獻計量學方法[9]。將檢索出的數據使用 CiteSpace軟件進行關鍵詞可視化分析,生成圖3所示的關鍵詞知識圖譜,除“青花菜”“西蘭花”出現頻次最高的2個關鍵詞外,其他高頻關鍵詞有“栽培技術”“產量”“品質”“保鮮”“蘿卜硫素”“黑腐病”“硫代葡萄糖苷”等。

為進一步了解青花菜相關研究重點,繪制高質量論文關鍵詞知識圖譜,提取詞頻排名前20的關鍵詞。對全部論文和高質量論文中的高頻關鍵詞進行對比發現,除“產量”“品質”等相同關鍵詞外,全部論文高頻關鍵詞以“栽培技術”“品種”為主,高質量論文高頻關鍵詞多是“遺傳多樣性”“表達分析”“克隆”“抗氧化活性”等(表4),這些高頻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花菜研究的熱點或重點。

通過對關鍵詞的歸納、整理,可看出青花菜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品種選育與種質資源、病蟲害防控及抗病基因鑒定、采后品質與保鮮貯藏、營養成分分析等方面。

(1)品種選育與種質資源相關研究。隨著青花菜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青花菜在新品種選育、育種技術、種質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主要集中在單倍體育種、雄性不育制種、重要農藝性狀調控機理、種質資源遺傳進化、抗病、抗逆育種。姚星偉等[10]通過對比青花菜小孢子培養不同供體的DH群的性狀表現,發現供體雙親的性狀決定后代群體性狀分離的程度,供體的選擇對青花菜小孢子培養獲得純系進行育種十分重要。張振超等[11]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對青花菜胚胎發育初期的小孢子進行轉錄組分析,并對相關基因進行了功能注釋和分析,探明青花菜小孢子胚胎發育的分子生物學機制。荊贊革等[12]采用Ogu不育胞質特異引物對青花菜細胞質雄性不育材料進行分子鑒定,闡明胞質雄性不育敗育機理,為指導青花菜新型不育系的創建和雜種優勢高效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張小麗等[13]通過苗期人工接種鑒定方法—傷根灌菌法,研究鑒定531份青花菜及其近緣種屬材料的根腫病抗性水平,篩選、發掘抗性優質的種質資源。虞慧芳等[14]通過莖粗細差異極大的雙親構建六世代和DH群體,采用植物數量性狀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模型分析法,研究青花菜莖粗性狀的遺傳規律及QTL初定位。張志仙等[15]利用SSR分子標記技術,對28份青花菜自交系種質材料進行了遺傳多樣性和親緣關系分析。

(2)病蟲害防控及抗病基因鑒定相關研究。該相關研究主要涉及病害發病規律、病原菌鑒定、抗性基因鑒定等方面。韓風慶等[16]針對青花菜黑腐病的病原菌、發病特征、發病規律,總結其綜合防治措施。劉莉莉等[17]對青花菜黑腐病病原菌進行分離、純化,分析其形態特征、理化特性和致病性,測定該菌株23S rDNA和hrcC基因序列,并對2種基因用于該致病菌的檢測和鑒別能力進行比較分析,發現hrcC基因對該致病菌的鑒定更具優越性。蔣明等[18]從青花菜中克隆到BoSGT1基因,對該基因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與表達分析,研究顯示在霜霉菌和核盤菌侵染下,BoSGT1的表達量增加,暗示該基因的表達與這2種病的抗病反應有關。金魏佳等[19]利用PCR法從青花菜中克隆到病程相關基因PR2,定名為BoPR2,研究表明BoPR2與野甘藍、甘藍型油菜和白菜PR2的相似度最高,該基因的表達受蕓薹根腫菌誘導。李占省等[20]通過研究青花菜5份回交分離材料分離后代,采用PCR擴增、Bt毒蛋白表達量、小菜蛾離體飼蟲試驗3種方法,比較分析其抗蟲效果,并闡明了每種方法的準確性和優缺點。

(3)采后品質與保鮮貯藏相關研究。青花菜采收生理變化直接影響其外觀品質和內在營養,研究青花菜貯藏保鮮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采后處理方式及貯藏過程對青花菜營養成分和品質的影響、采收生理變化機理。趙維琦等[21]探討了不同真空預冷壓力處理對西蘭花貯藏品質的影響,研究發現真空預冷處理能夠有效保持西蘭花營養成分含量,同時抑制PPO及POD酶活力升高,其中1 200 Pa真空預冷壓力處理效果最為顯著,可有效提高貯藏品質。王亮等[22]探討了不同比例O 2/CO 2氣調對西蘭花能量、關鍵酶活力及品質指標的影響,從能量代謝角度闡明O 2/CO 2氣調對西蘭花的保鮮機理,可得出以下結論:50% O 2+50% CO 2氣調環境可調節西蘭花體內pH和呼吸關鍵酶活力,建立持續穩定的能量供應體系有效維持西蘭花貯藏品質。王慧倩等[23] 比較了不同體積分數乙醇熏蒸處理對鮮切西蘭花活性成分(總酚、總黃酮、總硫代葡萄糖苷和蘿卜硫素等)和抗氧化活性的影響,結果發現10%乙醇溶液熏蒸處理可有效延緩西蘭花采后衰老、保持較高的抗氧化活性。劉澤松等[24]研究發現短波紫外線(UV-C)和發光二極管(LED)紅光復合處理可有效保持西蘭花感官品質,抑制葉綠素和V C等營養物質的降解,增強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陳學玲等[25]為延長貨架期,對4種膜包裝鮮切西蘭花進行對比分析,測定包裝貯藏后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綜合分析發現鮮切西蘭花在貯藏過程中,0~9 d時PVDC膜保鮮效果最好;9~12 d時PE膜商品性最高。樊艷燕等[26]通過比較2種不同耐貯藏性的青花菜,對貯藏期間葉綠素含量變化進行分析,并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對花球衰老過程中葉綠素降解相關基因的表達量進行研究。

(4)營養成分分析相關研究。主要開展青花菜主要營養成分及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測定、遺傳代謝機理、相關基因的鑒定與克隆及營養成分提取分析。馬越等[27]通過分析測定12個青花菜品種的花球、葉片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及組成,檢測出9種硫苷成分,其中主要硫苷是RAA,花球中的硫苷含量是葉片中的1~5倍,不同青花菜品種之間硫苷的含量及組分存在差異。張旋等[28]采用SPME-GC-MS技術對西蘭花揮發性成分進行測定,探討了西蘭花內源酶對其主要揮發性物質形成的影響。趙登奇等[29]通過對西蘭花葉片中4種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進行測定,結果顯示西蘭花廢棄葉中蘿卜硫素含量為92.50 μg/g,總酚含量為3.15 mg/g,總黃酮含量為2.48 mg/g,總蛋白質含量為89.38 mg/g,蛋白質組成中Rubisco占比最大。張佑齊等[30]通過構建SFN合成的關鍵基因BCAT4、CYP79F1和ESM1在西蘭花愈傷組織中單基因過表達和三基因串聯共表達,分析比較轉化細胞系SFN含量,結果發現多基因串聯共表達比單基因表達對提高SFN含量更顯著。李占省等[31]利用游離小孢子培養技術構建青花菜DH群體,采用HPLC法測定DH群體的萊菔硫烷含量,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模型進行遺傳效應分析,結果發現青花菜中萊菔硫烷含量性狀主要受3對主基因調控。高燦紅等[32]研究了蘿卜硫素合成代謝中的關鍵基因CYP83A1,利用RACE方法和RT-PCR方法從青花菜中克隆了BoCYP83A1基因的全長序列,分析了該基因在不同品種、不同組織間及不同激素誘導下的表達差異。孟麗媛等[33]通過Folin-Ciocalteu法對西蘭花的多酚含量進行測定,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設計試驗,獲得西蘭花多酚的最佳提取條件,并對西蘭花多酚的抗氧化性進行評價。張錦華等[34]以西蘭花副產物為原料,通過單因素試驗和響應面試驗優化了蘿卜硫素酶解浸提的最佳工藝條件,采用半制備HPLC對蘿卜硫素純化,利用UPLC-MS對其純化物鑒定。

3 結論

對2011—2020年我國青花菜研究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分析,結果表明:①從發文數量來看,青花菜相關論文發文量總體呈現波動性變化,高質量論文發文量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②從研究機構分布看,青花菜相關研究機構以農業類高校和農業科研機構居多,研究機構分散,尚未形成穩定的核心群體,學術合作有待加強。③從來源期刊分布看,期刊分布廣泛,其中《長江蔬菜》《中國蔬菜》《浙江農業科學》的載文量居于前3位。④從論文引用情況看,青花菜相關研究論文大部分被引頻次不高,高被引論文的研究領域主要為保鮮與貯藏方面。⑤從關鍵詞分析看,青花菜相關論文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品種選育與種質資源、病蟲害防控及抗病基因鑒定、采后品質與保鮮貯藏、營養成分分析等研究領域。

參考文獻

[1] 林俊城,吳秋云,高燦紅,等.青花菜硫、硒代謝競爭及其對保健功能的影響研究進展[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1,33(4):422-432.

[2] 施俊生.國家西蘭花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進展及對策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9,60(12):2223-2225.

[3] 秦耀國,雷建軍,曹必好.青花菜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應用研究進展[J].北方園藝,2004(2):11-13.

[4] 程順昌,魏寶東,熊振華,等.西蘭花采后貯藏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4,35(7):270-275.

[5] 吳廣輝,畢韜韜.西蘭花營養價值及深加工研究進展[J].農產品加工,2015(21):61-63.

[6] 李占省,劉玉梅,方智遠,等.我國青花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應對策略[J].中國蔬菜,2019(4):1-5.

[7] 李杰,蔡彬清,許璐.基于CiteSpace的我國網絡空間安全研究態勢分析[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8,16(2):174-178.

[8] 周燕子,平靜波,胡德華.2005~2009年圖書情報核心期刊文獻下載頻次與被引頻次的計量分析[J].情報探索,2011(2):40-43.

[9] 李軍.基于詞頻分析法的國內教育技術學研究熱點的研究[J].現代情報,2010,30(8):131-134.

[10] 姚星偉,江漢民,文正華,等.青花菜小孢子供體與 DH 群體性狀相關性初步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2,18(2):1-4.

[11] 張振超,姚悅梅,毛忠良,等.基于高通量測序的青花菜早期發育小孢子轉錄組分析與基因功能注釋[J].核農學報,2018,32(5):848-855.

[12] 荊贊革,裴徐梨,唐征,等.青花菜Ogu不育胞質分子鑒定和序列分析[J].廣西植物,2015,35(2):231-235,294.

[13] 張小麗,劉玉梅,方智遠,等.青花菜及近緣種屬種質資源抗根腫病鑒定[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6,17(6):1106-1115.

[14] 虞慧芳,戚自榮,陳紀算,等.青花菜莖粗性狀的遺傳及QTL定位分析[J].分子植物育種,2019,17(15):5037-5044.

[15] 張志仙,何道根,朱長志,等.青花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SSR分析[J].浙江農業學報,2017,29(2):228-235.

[16] 韓風慶,李占省,劉玉梅,等.青花菜黑腐病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J].中國蔬菜,2019(11):98-101.

[17] 劉莉莉,文正華,單曉政,等.青花菜黑腐病致病菌的分離和鑒定[J].中國瓜菜,2018,31(7):18-22.

[18] 蔣明,張志仙,潘小翠,等.青花菜抗病防衛基因BoSGT1的克隆、序列分析與誘導表達[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15,42(4):453-458.

[19] 金魏佳,何佳,章燕如,等.青花菜病程相關蛋白基因BoPR2的克隆與表達[J].廣東農業科學,2018,45(12):76-81,173.

[20] 李占省,張黎黎,張小麗,等.轉Cry1Ac青花菜回交后代鑒定方法研究[J].園藝學報,2018,45(1):97-108.

[21] 趙維琦,孟贊,董斌,等.采用真空預冷處理提升西蘭花貯藏品質[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9,45(19):213-218.

[22] 王亮,陳勇,郭衍銀,等.O 2/CO 2氣調下西蘭花能量代謝與貯藏品質的關系[J].食品科學,2019,40(11):195-200.

[23] 王慧倩,鄭聰,王華東,等.乙醇熏蒸處理對鮮切西蘭花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響[J].食品科學,2014,35(16):250-254.

[24] 劉澤松,史君彥,左進華,等.UV-C和LED紅光復合處理對西蘭花貯藏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20,41(17):238-245.

[25] 陳學玲,張莉會,嚴守雷,等.包裝材料對鮮切西蘭花貯藏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18,39(13):246-250.

[26] 樊艷燕,劉玉梅,李占省,等.青花菜衰老過程中葉綠素降解相關基因的表達分析[J].園藝學報,2015,42(7):1338-1346.

[27] 馬越,丁云花,劉光敏,等.青花菜花球及葉片中硫代葡萄糖苷組分及含量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7):300-303.

[28] 張旋,白冰,程順昌,等.GC-MS-AMDIS結合保留指數初探內源酶對西蘭花揮發性成分的影響[J].中國食品學報,2020,20(6):278-286.

[29] 趙登奇,孫亞天,黃建穎,等.西蘭花葉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測定[J].核農學報,2020,34(6):1266-1271.

[30] 張佑齊,曹海艷,劉旦梅,等.BCAT4、CYP79F1和ESM1過表達提高西蘭花細胞蘿卜硫素含量[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20,42(1):79-87.

[31] 李占省,劉玉梅,方智遠,等.青花菜DH群體花球中萊菔硫烷含量的遺傳效應分析[J].園藝學報,2012,39(1):101-108.

[32] 高燦紅,董麗麗,關曉彎,等.青花菜蘿卜硫素合成相關基因BoCYP83A1的克隆與表達分析[J].西北植物學報,2016,36(7):1302-1307.

[33] 孟麗媛,王鳳舞.西蘭花多酚提取工藝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13,13(5):62-68.

[34] 張錦華,郭楠,楊妍,等.西蘭花副產物中蘿卜硫素提取、純化及鑒定[J].食品科學,2019,40(8):248-255.

猜你喜歡
青花菜文獻計量研究熱點
高濕貯藏對青花菜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響
我國青花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應對策略
青花菜優質豐產栽培技術
褪黑素調控呼吸代謝及抗氧化活性延緩采后青花菜衰老
我國醫學數字圖書館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近五年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熱點綜析及未來展望
國內外智庫研究態勢知識圖譜對比分析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我國生物科學素養研究狀況(2001~2016年)
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教育干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