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共育下小學生日記讀寫的指導策略

2022-03-22 13:54山西省孝義市府東街小學
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2022年12期
關鍵詞:寫日記共育家校

◇山西省孝義市府東街小學 張 濤

1920年開始,教育家陳鶴琴第一個寫親子日記。1963年,經濟學家于光遠開始寫親子日記。1977年,湖南省張慧云老師開始寫親子日記。1982年,山西省趙鎖仙為兩個孩子寫日記。1992年開始,甘肅省作家蕭滋云第一個寫親孫日記。

我國在日記教學研究方面,最早發表日記研究專論的是作家郁達夫,他探討了日記內容的豐富性,第一個提出了“日記體”的概念。葉圣陶先生在《中學語文科課程標準草稿》中將“寫日記”列入“教學要點”的“課外寫作活動”之中。最早付諸日記教學實踐且卓有成效的是著名教育家魏書生。

后來,國內有些語文老師也研究日記教學,但有的只是把日記作為一種表達形式,習作教學的一個載體來研究;有的側重于研究生活日記,發掘習作的內容,積累寫作的素材;有的側重于游戲日記,強調體驗的作用,培養寫作的興趣;有的側重于研究創意寫作……

“日記”,《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記錄,有的兼記對這些事情的感受?!毙W生日記是指小學生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

“家校共育小學生日記讀寫”是我研究的一個日記讀寫課題。

一、背景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要求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重新認識作業的價值,設計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作業,進一步以作業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而日記是最佳的作業方式。日記不僅可以記載學科學習過程和思維過程,而且可以進行跨學科融合。堅持寫日記,能提升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了家庭教育的責任、內容等。比如:“第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實施家庭教育,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發展狀況,尊重其參與相關家庭事務和發表意見的權利,合理運用以下方式方法:(一)親自養育,加強親子陪伴;(二)共同參與,發揮父母雙方的作用;(三)相機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四)潛移默化,言傳與身教相結合;(五)嚴慈相濟,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并重;(六)尊重差異,根據年齡和個性特點進行科學引導;(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勵;(八)相互促進,父母與子女共同成長;(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方式方法?!?/p>

這些法律條文的制定與頒布,為推動“家校共育”的開展、實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課題研究中,“小學生日記”前面加“家校共育”,有兩層含義:

1.在課外閱讀和日記育人方面做到家校共育,借助日記寫作來促進孩子的心智發展,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使學生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家長日記和親子日記是實施《家庭教育促進法》最好的呈現方式之一。

2.“大語文——大生活——大世界”教育理念方面做到家校共育。教師以老師和家長的雙重身份有效地指導家長帶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向大千世界,教師帶領家長讀寫,喚醒更多的家長,使家長受益,使學生成長,使學校發展。

在“小學生日記”后面加“讀寫”,有三層含義:

1.小學生不要僅讀課內的書,還要讀大量的課外書籍,讀優秀的兒童讀物、讀報紙、賞電影、讀家長寫的日記等;小學生不僅要寫老師布置的日記作業,還要堅持寫自由日記,篇幅可長可短,可隱私可公開,可以是生活日記、旅行日記,也可以是觀察日記、反思日記、想象日記等。這一層含義指向小學生日記讀寫的內容與興趣問題。

2.班內學生共讀共寫、師生共讀共寫、親子共讀共寫。班級學生同讀一本書、人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書;人人寫個人日記或者班級循環日記;教師讀書給學生聽,教師和學生一起讀書一起寫日記,教師分享自己的日記;家長讀書給孩子聽,孩子說日記、家長幫忙代筆寫日記,家長寫理財日記、育兒日記、健康日記,學生寫成長日記、讀書日記、心情日記等。這一層含義指向小學生日記讀寫的方法指導及能力問題。

3.學生既讀別人寫的書,也讀自己寫的書。小學生堅持寫日記,嘗試投稿和發表,在記錄中得到成長,優勢性格得以形成,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和生活的熱愛之情,言語和生命共同成長。這一層含義指向小學生閱讀情感的培養和日記寫作的價值研究。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的“家校共育下小學生日記讀寫的行動研究”,是當今時代背景下,家庭和學校的共同期望,順應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符合小學生言語發展規律,為小學生的讀寫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真正實現家校共同育人。

三、家校共育的雙方分工及實施策略

家校共育,就是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培育學生。具體到日記讀寫這個課題上來,我們希望家長能起示范或輔助的作用。但這畢竟是一種理想,帶有一廂情愿的意味,我們必須正視,寫是一件不簡單的事,不用說是家長,要我們教師來寫一些東西,都是十分頭疼的事,讓家長陪孩子來寫日記有許多不現實的因素。雖然讓家長陪孩子來寫日記不現實,在“家校共育”這樣一個前提下,并不是忽視家長的作用,而是讓家長與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各自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與使命,雙方共同合作,完成“家校共育”的目標。

(一)家校共育中家長要承擔的工作

1.生活不只有好好學習,還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說話。好好吃飯,避免孩子吃零食,吃垃圾食品。好好活動,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孩子學會對自己溫柔,對他人溫柔,對世界溫柔,溫柔而堅定地過好每一天,奠定幸福人生的基調。

2.家長要盡最大努力營造“書香家庭”氛圍。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通過多種渠道保證孩子有紙質書可以讀,樂于聽孩子分享自己的讀書收獲,樂于向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驗。

3.家長要和孩子一起看適合孩子們看的電視。例如收看《航拍中國》《中國詩詞大會》《喝彩中華》《國家寶藏》《跟著課本去旅行》等。家長也可以利用手機的投屏功能,給孩子看適合他們看的視頻。電視相比手機對學生的視力影響相對較小,也不會突然彈出一些不雅信息或者暴力信息。提高孩子對高級影視作品的品位,孩子才會不至于沉迷于游戲或者一些碎片化的低級趣味的視頻。

4.家長要學會“不講道理”而講故事。教育孩子,不單純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這并不是要推卸學校和老師的責任,而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遠遠大于在校的時間,并且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也遠遠大于教師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教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把講道理的那一套言辭藏起來,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做到讓愛無痕,“不講道理”而講故事。父母要學會講故事、編故事,故事會帶著真善美教會孩子做人,這不僅是因為教育孩子的需要,而且多這樣一項本領,無論在生活中、工作中還是在社會上與人溝通、交流,都會變得舒心而和諧。

5.家長要與孩子好好聊天。聊健康(飲食、養生等)、聊安全(遵守社會、學校、家庭的各項規則,守規則利人利己,漠視規則害人害己)、聊工作(每一份工作都很重要,但它們有不同的特點)、聊新聞、聊生命、聊生活、聊童年、聊節日、聊英雄、聊抗疫……把每天手機上刷到的正能量的、高科技的、與眾不同的、方方面面的生活講給孩子聽,推薦給孩子們看……諸如此類,很多事情、知識、新聞,這些零碎而廣泛的話題,老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根本來不及和學生們深入分享,家庭里成員間的閑聊,卻可以起到彌補的作用。家長做了這方面的事情,孩子的知識面寬了,何愁作文時沒有內容,又怎會擔心從學校走出來的孩子融不進社會,不會生活?我們要讓教育出來的孩子不僅會考試,還要適應社會生活,做一個關心社會、熱愛國家,一個懂得奉獻的健康的人。這不僅是國家之幸、社會之幸,更是一個家庭之福。

6.家長要盡可能地多帶孩子走出家門,走進社會,走進自然,去看豐富多彩的世界。不走出去,家就是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家。大自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室。不要把教室當成全世界,而是把全世界當成教室。石板為桌椅,森林河流為課本,風雨陽光為師為友,大自然的這個沒有圍墻的天然課室一直在那里,等著我們去探索!

生活即教育,把教育藏起來,讓愛無痕。這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意識與觀念,也是家長與學校應有的共同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家校共育”;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才能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家校共育中,教師承擔的工作

1.榜樣引領,成為學習型老師。

教師,不僅是班級學生的老師,也要做家長的老師,在“家校共育”實施中更是如此,只能做學生面的老師,那是教育的遺憾。為此,在“家校共育小學生日記讀寫”課題實施中,在提倡、要求學生寫日記的時候,我首先開始用日記記錄生活,給學生、家長示范,讓他們看到老師在與他們一起學習,并肩戰斗。也只有老師親自實踐寫日記,才知其中的苦與樂,并能發現寫的過程中的問題,從而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如果教師把寫日記這件事只是作為學習任務布置學生自行完成,只是起一個監督、檢查的作用,一是很難讓學生信服,難于在學生中建立威信,二是最后的收效往往很有限。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在課題實踐中,我開通了“向生活學作文”公眾號,在上面發表我和孩子們的日記。

2.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見縫插針式閱讀。

學校里,教師要引導、教育孩子在課前、課后都要做到靜心、靜讀、靜思、靜行;教師要為學生創建沉浸式讀書的氛圍,讓學生在教室里隨時隨地都能閱讀,為積累知識、開闊視野,為寫日記不發愁素材做好鋪墊工作。

3.堅持看新聞,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會每天收看《新聞聯播》,除此之外,我也關注其他資訊類的內容。在班級里,我會利用班會或課前一些可利用的時間組織學生在教室里交流國家大事。作為未來的建設者,了解國家的現在,才能更好地建設祖國的未來。一次次的交流中,學生學會了將國家命運和個人未來緊緊聯系在一起。男孩子們懂得有力量應該報效祖國,不應該打架斗毆。女孩子們懂得要頂起半邊天,做最美的建設者。讓生活內容成為日記的內容,讓日記充滿生活氣息。

4.在日常工作中培養學生自我意識,全面發展意識。

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在成長中一點點發展與豐富的。文章,是思想和情感的結晶,日記因其私密性更能體現個性自我。為此,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讓系統思考成為學生的思考方式。每個學生,在每個時間,每個地點,都應該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效果。班里每個學生不坐等安排,擁有自己的節奏,自己的安排,自己的進度。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在日后的文章里才能表現文字的個性,卻又不成為一種另類奇葩。

5.堅持開展“正”的教育。

做人一定要正直,身正、心正、行正。教師可從每天督促學生要坐姿端正這樣的小事做起,坐要直,行要正,相信日常習慣會融入一個人的血液。讓學生學會做人,這會為日記注入陽光與正氣。

四、教師要發揮職業專業性的作用

在“家校共育”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能借口“家校共育”,把本屬于自己的工作內容推給家庭,教師一定要發揮自己職業專業性的作用,這才符合教師這一職業需求,才能得到家長的尊重、社會的認可。在“日記讀寫”中,教師應體現如下的專業素養。

(一)整合學科,解決日記素材的問題

小學生寫日記,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內容可寫。如果學生沒有內容可寫,教師不能為學生找到可寫的內容,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作為教師就是缺乏專業素養的體現。

有生活就有日記內容。日記不是沒有內容可寫,只是學生意識不到生活中零碎的事情就是日記的內容。學生缺少的是將生活內容轉化為日記內容的意識。作為老師,一定要有這種意識。

學校開設了12門課程,這些課程的知識,不僅都可以成為語文的內容,更可以是日記要寫的內容,上課的過程可以是日記的內容,上課的內容可以是日記的內容,課上所學、收獲、感想,都能是日記的內容。比如音樂課上,有關于英雄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和課文《小英雄王二小》結合起來寫成日記;美術課上的繪畫內容、過程、技能可以寫成日記;科學書上的實驗,可以寫成日記,又可為語文教材上的單元作文《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提供寫作的素材。如果寫這樣的內容,學生就完全可以解決日記中缺少素材的問題。

(二)引導閱讀,解決日記表達和方法問題

我們都知道,多讀有益于寫作。但是現實情況是孩子讀了不少的書,卻感覺不到閱讀對寫作起了多大作用。閱讀對寫沒起多大作用,是因為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缺乏專業引導,最終造成讀寫兩分離。在這個問題上,教師在引導孩子閱讀方面,要起到如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1.培養學生長期閱讀興趣。

閱讀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每個孩子都能做到。難于做到的是只要有時間,孩子就能拿起書來閱讀,喜歡閱讀。只有博覽群書,才有豐富知識的積淀;學識淵博,才能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快樂。教師要有培養學生堅持讀書的習慣,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只有讓學生悅讀,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閱讀,最好要學生能夠做到自己的個子在長高,讀過的書也在“長高”。

2.閱讀要形成積累。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有指導積累、背誦的方法,讓學生讀書時關注詞語,關注句子,關注素材。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一段話,一篇文章扎扎實實地積累,真正走進字里行間去感受,孩子才會有收獲、所讀的內容才能成為寫作時所需的積累。積累的詞語和句子的數量越多,質量越高,用時可選擇的資料就越多,在日記中表達的時候才能做到越形象、準確。

3.要求學生在寫作中體現閱讀所得。

如果學生的積累只落實在摘抄、背誦的層面上,這樣積累的價值與意義是值得懷疑的。只有讓積累的詞、句、段、篇和結構、技巧等落實在運用中,積累才有作用與價值,并且越是讓積累得到運用,就越需要積累,越是積累,就越為積累找到價值;積累與運用的相互促進,才是有效的積累,也是積累的目的。為此,教師對積累內容要有運用考查的意識,看哪些同學在寫中用上了積累的內容,就對其大力表揚,讓班里所有學生在運用積累上形成你追我趕學用熱潮。這樣的工作,不能交給學生自行完成,更不能依靠家長,只有靠教師自我的專業素養來完成。

(三)通過大量的寫作,培養學生寫的能力

學習美術、音樂、書法等,都離不開“量”的訓練與積累。寫作文,也是一種技能,當然也需要量的積累才能學會。但是,如果完全依靠一學期8次作文的練寫,這個量是遠遠不夠的。日記,因為隨時都可以記、可以寫的特點,正好解決課內練寫量嚴重不足的問題。作文不可能每天都寫,但一百多字的日記,卻可以當成作業讓學生每天來寫。即使是每天一百多字,若能做到每天都堅持來寫,一年下來就是3萬多字。而在這樣量的積累過程中,學生寫熟了手,也用熟了詞、句,提升的不只是寫的能力,還有整體的語文素養。寫的過程,也是人思維活動的過程,寫能鍛煉和培養人的思維。人思維品質的提升,是教育的目標所在,也是人才培養的途徑。同時,一定對要學生表達的內容和表達的質量有所關注,針對學生寫日記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修訂要求和改變策略,而不是交給學生來寫就完事大吉。要求和策略的改變,也是需教師的專業素養來起作用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來,做得好的。

【結語】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在實踐中越來越認識到:我們不應僅僅把日記當作寫作的一種形式,而應該以日記為切入口,充分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研究日記與課內作文、課內外閱讀及生活的關系,讓小學生在堅持日記讀寫中掌握方法、培養能力、形成習慣,提升語文素養和生活品質,讓日記逐漸成為小學生的一種健康、科學、快樂的生活方式。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通過“家校共育日記教學”這一形式,可以較為完美地將生活和教育統一起來。

猜你喜歡
寫日記共育家校
教育(2022年20期)2022-07-05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帶著比賽的心情寫日記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怎樣寫日記
家校合作,讓“名著導讀”落到實處
寫日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