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伴教育在血液病患者攜帶PICC期間居家管理中的效果評價

2022-03-23 20:10黃佳瑩黃佳禾繆英霞李若冰胡娟魯桂華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1期
關鍵詞:同伴教育血液病

黃佳瑩 黃佳禾 繆英霞 李若冰 胡娟 魯桂華

摘要:目的 探討同伴教育在血液病患者攜帶PICC期間居家管理中的效果評價。方法 將80例血液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教育模式,觀察組在常規教育基礎上給予同伴教育,比較兩組患者帶管期間居家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顯著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同伴教育能夠顯著提高血液病患者攜帶PICC期間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各種導管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同伴教育;血液病;PICC;居家管理

【中圖分類號】G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1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是利用導管從外周手臂的靜脈進行穿刺,導管直達上腔靜脈,加上大靜脈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沖稀化療藥物,防止藥物對血管的刺激,能夠有效保護上肢靜脈,減少靜脈炎的發生。然而攜帶PICC給患者帶來諸多不便,影響肢體活動,引起導管相關并發癥,如感染、堵管、靜脈炎等,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伴教育是一種重要的健康教育模式,通過與自己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來分享信息,以達到教育目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討同伴教育在提高血液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將上海長海醫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期間血液內科病房符合入選標準的血液病患者共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血液病患者化療結束出院攜帶PICC導管患者。(2)無認知知功能障礙。(3)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分組方法:將80例患者隨機分入對照組與觀察組,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齡22-52歲,平均年齡40.5±15.1歲,每組各40例。

同伴教育模式的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同伴教育模式。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PICC居家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而觀察組實施同伴教育,具體實施如下:同伴教育團隊成員共5人,男3人,女2人,為我科PICC置管化療出院的患者,連續隨訪3年,生存質量良好,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愿意承擔義務同伴教育。由2名高年資PICC專業護師對同伴教育團隊進行培訓,培訓后及時進行考核,由組長監督,確保每個同伴教育者能熟練掌握知識,成為合格的同伴教育者。

根據個人意愿將40名患者分為5個小組,每組8人,每組選出一名同伴患者,患者出院后開始同伴教育干預,每次活動由2名高年資PICC專業護士主持,1名責任護士為輔導員,和3-5名同伴教育者共同參與,讓患者與同伴教育者認識,由患者提出在帶管家中遇到的常見問題,由責任護士和同伴教育者進行討論和交流,探討解決方法。

1.3研究工具

采用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進行評定,該量表包括日常導管維護、導管管理信心、導管維護依從性、信息獲取、帶管運動、異常處理、帶管日常生活這7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5個條目,共35個條目,采用5分5級評分法,總分175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居家導管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4資料收集和統計分析方法

由受過培訓的責任護士使用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評估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一般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2.1一般資料

80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齡22-52歲,平均年齡40.5±15.1歲,每組各40例,白血病患者30例,淋巴瘤患者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疾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自我管理能力各維度均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攜帶PICC期間居家自我管理能力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兩組患者PICC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PICC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60%)顯著低于對照組(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3.1同伴教育模式能提高血液病患者PICC帶管居家間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伴某種程度上等同于伙伴, 是指具有相同經歷或面臨相同問題的一群人 。同伴教育是行為干預中的一種策略和教育形式。本研究觀察組干預后各維度評分優予對照組,表明同伴教育可增強患者導管管理信心,提高維護依從性,緩解其心理壓力,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3.2同伴教育模式能減少血液病患者PICC帶管居家間的并發癥

PICC導管的規范維護和自我管理能力,直接關系到導管留置時間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因此帶管出院患者管道維護的知識水平直接反應其導管維護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健康教育模式能使并發癥的發生得到有效控制。通過本研究發現,同伴教育模式通過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上,更有計劃和針對性的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溝通,通過讓同伴老患者講解帶管期間的常見問題,讓新患者更有針對性的掌握帶管期間需要注意的細節,增強對帶管的信心,從而減少患者在非治療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

4 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對血液病患者居家PICC自我管理能力的健康教育和護理干預,改善了血液病患者的居家PICC自我管理能力,維持良好的維護依從性,增強導管維護的信息,減少帶管期間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患者帶管安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郝麗霞,馬立敏,王翠珍,PICC帶管患者院外維護的護理體會[J].河北醫藥,2014,36(13):2059-2061.

[2]張海燕,何文英. 腫瘤外周中心靜脈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進展[J]. 中國醫學裝備,2016,13(2):141-144.

猜你喜歡
同伴教育血液病
敘事關懷護理對惡性血液病患者治療初期的影響
血液病并發侵襲性肺部真菌病的CT影像分析
國外高校圖書館同伴教育的進展研究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探索
試論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運用
調查探討乙型肝炎疫苗預防血液病患者輸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校園心理劇在高中異性交往教育中的運用研究
活血化瘀法治療血液病的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