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著作《論音樂的創作與批評》剖析賀綠汀音樂創作中的社會人文特點

2022-03-23 10:10潘子彤
四川工商學院學術新視野 2022年4期
關鍵詞:賀綠汀音樂創作創作

潘子彤

(四川工商學院教育學院,四川 眉山 620000)

前言

1949年到1956年是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度的重要時期,在重要的建國初期,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方面都在制度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形態的改變伴隨著這個時期人民生活及社會心態的變化,工人階級以積極的心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民眾的思想觀念趨于多元化發展。而社會心態變化的影響直接體現在了當時我國的大眾文藝及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上。由于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確定了對文藝發展的政策整體方針要求:即文藝必須“為人民服務”。因此當時中國對大眾文藝及音樂的批評呈現出以現實主義創作為主要指導方向,并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的整體生態環境。這個時期中不乏對一些藝術的“左右問題”展開不少激烈的爭論:比如對《武訓傳》《紅樓夢》“胡風反革命”集團等對藝術創作中表現出的“主觀唯心論”“個人主義”的強烈批判。藝術發展整體呈現出緊張、壓抑、限制的氣氛中。

1956年以后由于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工作重點逐步由階級斗爭轉向了經濟建設,雖然藝術的發展在前進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可避免受到政治趨向的影響,但是人民對待藝術創作的思想逐漸開始解放,更是隨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政策提出,中央重新審視了這個時期文藝發展的正確方向。作為20世紀中國當代著名的音樂家賀綠汀,他的音樂社會思想的形成經歷了中國時代的變革、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中西文化的交融的影響。賀綠汀的音樂成就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都非常有很高的威望。在中國文藝發展方向將要轉型的關鍵時期,賀綠汀發表了《論音樂的創作與批評》在文章中賀綠汀一共圍繞著六個嚴重制約音樂創作與批評最為重要的核心問題,分別展開論述。它們分別為: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與體驗生活的問題、學習技術與單純技術觀點的問題、民族形式與西洋風格問題、抒情歌曲與小資產階級感情問題、形式問題、新歌劇的問題等。這篇文論是在中國藝術發展的重要轉折歷史節點所創作,對當時音樂創作與批評中的一些不足與問題提出了批評和建議。不僅對中國藝術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也顯露出賀綠汀先生作為音樂家對藝術創作的特點及對中國音樂藝術發展的期望,以及作為音樂領導者的獨到藝術情懷及偉大獨特的文化胸襟。

《論音樂的創作與批評》作為賀綠汀先生對當時音樂創作現狀問題和反思,更是個人音樂創作生涯的總結與凝練。體現了賀綠汀先生作為音樂家的藝術情懷和音樂領導者的文化胸襟。從這篇文論中除了能看出賀綠汀先生對當時音樂問題的看法,更深層次的價值在于通過文章中對于音樂創作的觀點,可以總結賀綠汀先生對自我音樂創作生涯中對音樂時代性、民族性的重視和體現。本文就以《論音樂的創作與批評》為基石,探究賀綠汀的音樂創作如何體現出社會人文的特點。

1 時代性、人民性、啟蒙性——藝術反映人民精神追求

社會變化反射到特定時期的藝術作品中,在不同階段賀綠汀的音樂作品展現出不同的藝術特點。因此對其作品特點的分析要用歷史發展的眼光從歷史的維度進行分析。賀綠汀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他進入電影界之后和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之后這三個重要時期。第一個階段是賀綠汀音樂風格的探索階段,他因為聶耳的引薦進入電影行業創作出了《春天里》、《馬路天使》、《搖船歌》等風靡一時的電影配樂歌曲;第二個階段是其音樂風格的形成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他創作了著名經典的《牧童短笛》賀綠汀把獨特的視線投向廣闊的中國山水,以嶄新的音調與濃厚的鄉土情義去揭示農民熱愛生活的精神本質。這部作品不僅是我國第一首成熟的鋼琴曲,還在探索中國特有風格復調方面取得了重要創作成就;第三個階段是其音樂風格成熟的標志時期,在此階段以抗戰風格的音樂創作和大眾化為特點的音樂作品創作為主,一首首激昂壯烈、悅耳高亢又不乏旋律生動的音樂應運而生。把賀綠汀作品中的時代特征展現的淋漓盡致。被人熟知的比如:《游擊隊歌》、《上戰場》、《抗敵先鋒隊》等等。從這幾個階段音樂風格逐漸從探索到形成到成熟,賀綠汀緊跟隨著時代的腳步,并有具有敏感的社會洞察力,才會創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音樂作品。比如《暴動歌》中“兵工農起來大暴動,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大成功?!备柙~極富感染力,反映時代特征及歷史事件的同時啟蒙了民眾的心智,鼓舞民眾的士氣。

此外賀綠汀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的精神需求,他認為人民性是其藝術追求的最高標準,他音樂創作的主角以人民群眾為主,并真實的反映了人民的心聲。比如《嘉陵江上》借鑒了西方歌劇的創作方法,將東北難民失去家園的悲痛表現了出來,也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保衛家鄉的斗志,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啟蒙性。他強調音樂傳播過程中不僅要做到普及程度高、流行性強、兼具商業性的要求外,其實質還是要重視創作中“人民性”的問題。只有始終堅持音樂為人民而創作,為人民服務的原則,才能促進音樂的社會傳播與接受。

2 中西交融重視文化交流性——結合民族民間音樂特點

黃自作為賀綠汀的啟蒙老師,深深的將民族新音樂即中西融合的音樂思想繼承了下來。這也是在《論音樂創作與批評》中對于民族形式與西洋風格問題的討論。在這個問題方面賀綠汀極力肯定中國民族音樂的價值,并表明對于外國音樂元素的借鑒只是在我國的民族音樂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因素,但是它掩蓋不了我國擁有悠久歷史珍貴的音樂遺產。對于民族音樂持有肯定的態度之外,他提出還要積極的引進、借鑒、吸收、消化外來文化,民族才能站在藝術制高點上穩健的更好的發展。

賀綠汀積極引進國外優秀藝術文化的理念,一致被貫徹到如今。隨著十八大習近平提出要樹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就是民眾對于我國文化擁有來自內心深處的自信,堅信我國文化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價值和生命力,在每個中國民眾心中有不可撼動的地位。最重要的一點是不會因為外來文化隨意進入中國市場而失去該有的位置。因此,無論對于當時賀綠汀所處正在崛起的中國來說,還是對于現在提倡“文化自信”的我們來說,大量的引進外來文化是不會對傳統文化中的民族性產生影響,反而會增加我國文化的生命力與活力,文化的自我意識也會不自覺的增強。

在藝術實踐中賀綠汀始終堅持“一方面向傳統,一方面向西洋”的創作原則。賀綠汀非常注重音樂旋律的民族性,因此他近乎“瘋狂”的在中國民間采風,并運用到其音樂的創作過程中,有時他原封不動的采用民歌素材,有時候通過多聲部的手法或進行配器處理,使音樂更加豐富更加打動人。比如《牧童短笛》《游擊隊歌》等代表性作品的創作就運用了中西交融的方式,提高了我國音樂創作的示范性和引領性。賀綠汀說過“一切音階調式都是由不相同的民族根據各自的生活習慣文化傳統,長期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各自民族特色;人們視根據這些不同的音階調式區認識并欣賞不相同的民族音樂文化,如果離開了各自的音階調式,也就失去了民族音樂的特色?!辟R綠汀的作品在對音樂調性的確立中表現出了中國百姓現實思想生活,彰顯了各民族的原始音樂特色,對民族五聲調式的靈活運用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中國民族的音樂特色。例如《搖籃曲》,此曲在調性上采用了中國傳統的民族五聲調式,具體呈現在在樂曲的起始就是降B商、F羽、降B羽、降A徵、降B商、a羽、降A 宮調式頻繁交替。這種調式交替的手法是中國民族典型的非對稱性語言寫法。作者在作品中運用了主導動機發展手法,將主動動機在不同調式上進行再現或發展,從而使旋律曲折而又不顯得繁瑣。而其主題旋律又比較簡潔,采用五聲性級進式的旋法,具有極強的人聲哼唱特點。

3 社會現實與時代精神并存——發揮音樂情感深化作用

從馬克思辯證唯物理論的角度看,人的認識來源于社會活動即實踐,而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則是從客觀到主觀,從物質到精神的過程。音樂和其他藝術都是現實生活在人腦的反映;人們在認識客觀世界的實踐所表達出來的一種思想感情的映射。它不是無本之木、無泉之水,它深深根植在客觀現實中,并堅實的依靠一定的社會基礎作為根基。賀綠汀對于音樂的創作受到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對于藝術創作中意識形態性的影響,使他在創作作品中深入實際,反映社會現實,抓住時代要求和群眾的審美需求,從而達到了音樂推動社會發展發揮時代精神的作用。

音樂就像一種意識形態,或多或少的反映或激勵著當代人民的思想。而真實性是意識形態發揮其推動作用最重要的因素,創作者創作過程中注入的情感的程度與走向,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作品最終呈現給解讀者出的情感震撼程度。于是賀綠汀在創作的初期結合自身的經歷,他對祖國、對人民就傾注了真摯的感情和熱愛。比如自作詞曲的歌曲《清流》中不僅將“流水”、“柳樹”、“時光”等典型意向來借物言志,還運用了靈動的旋律和詩詞進行完美的結合。表達了自己對祖國深切的祝福和對青年期望的寄托,達到讓聽眾感同身受,閉眼有畫面感的效果,這時音樂發揮了其情感感化、提高思想境界的功能。

在《論音樂的創作與批評》中賀綠汀同樣討論了他看待音樂形式與未來發展方向的問題。形式主義、創新主義在當時的藝術環境中被人扣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小資產情調”的帽子。但是我認為音樂形式的成熟代表了藝術外在形式所存在的完整性,脫離了形式只看內容的藝術形式沒有固定的章程規范,不失為一種荒謬的發展狀態。這樣不注重“形式”的音樂也比較容易出現失去音樂結構、樂曲發展邏輯混亂、隨意掛“流水賬”等問題。況且,對比詩歌、小說等藝術類型,音樂構成材料的特殊性和表現手法的抽象性對于音樂本身的最終呈現更加重要。

結語

從《論音樂的創作和批評》賀綠汀總結出問題的探討中,通過結合建國初期的時代社會特征,文章總結出了賀綠汀音樂創作的三個特點:即作品都有共同的時代性、人民性、啟蒙性;其次,在音樂創作中注重中西方音樂技法的交融,打開大門引進積極的優秀文化,推動中國音樂向前發展;最后賀綠汀收到馬克思文藝觀的影響,音樂抓緊大眾情感需求是社會現實和時代精神的共同體現。賀綠汀作為當代著名的音樂家、教育家為音樂建設和中國文藝的不斷前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對音樂藝術創作發展方向的把握顯現出了非凡的前瞻性,因此作為當代青年音樂創作者我們應該認真研究賀綠汀先生的藝術觀念,并將其更好的貫徹落實到音樂創作的實踐與運用中。

猜你喜歡
賀綠汀音樂創作創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風·松》音樂創作初探
賀綠汀音樂教育思想與理念研究
——評《賀綠汀與20世紀中國音樂教育研究》
豌豆販賣機
戲曲音樂創作應把握的三重風格——以朱紹玉戲曲音樂創作為例
《一墻之隔》創作談
歌劇《賀綠汀》劇照
從兩篇音樂創作評論引發的思考
托布秀爾音樂創作簡析
創作隨筆
“天才加勤奮”創造的奇跡——紀念賀綠汀創作“征求中國風味的鋼琴曲”比賽獲獎80周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