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安徽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對策研究

2022-03-23 12:14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就業人口智力安徽

胡 畔 董 克

(安徽開放大學 安徽 合肥 230022)

引言

2002年,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確定了《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倡導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經濟活動。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積極舉措,老年人力資源開發被許多國家提上日程。中國是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我國“人口紅利”逐年遞減,勞動力供求形勢發生深刻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老齡工作。尤其是近年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到國家戰略,明確提出開發老年人力資源;2021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發揮好老年人積極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

安徽省是全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省份之一,且目前已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①截至2020年底,安徽省65歲及以上人口915.9萬人,占安徽省常住人口(6102.7萬人)的15.01%。[1]人口老齡化將成為安徽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新的挑戰。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是安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分析安徽省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現狀,分析現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及原因,借鑒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的經驗,以期為安徽提供對策和建議。

一、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理論基礎

(一)經濟學理論

亞當·斯密指出,增加國民財富有兩種方法:一是增加生產性勞動者的數量,二是提高受雇傭勞動者的生產力。[2]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因。[3]馬克思認為,勞動力或勞動能力是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所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4]但并未對人的年齡作出限制性規定,因此只要具有勞動能力,都是勞動力。

(二)心理學理論

保羅·巴爾特斯認為,人的智力一般不隨時間減退,之所以感覺老年人智力低于年輕人,是因為代際差別,每一代人的受教育水平在提高,即智力并不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而是年輕人的智力在增長。[5]卡特爾與霍恩將智力分為“晶體智力”與“流體智力”,晶體智力是指需要通過接受教育培養而獲得的智力,如,知識廣度、詞匯掌握等;流體智力則隨著神經系統的成熟而提高、隨年齡變老而減弱,如,記憶力、知覺整合力等。成年之前,兩種智力均隨年齡增長而增長;成年之后,流體智力緩慢下降,晶體智力不減退反而可能有所增長。[6]

二、安徽省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現狀

(一)安徽老年人力資源狀況

從全國范圍來看,全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3.5%,[7]安徽省老齡化水平已經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從全省范圍來看,安徽省老齡化程度最高的五個城市為黃山市(18.11%)、宣城市(18.04%)、馬鞍山市(17.53%)、銅陵市(17.46%)、安慶市(17.06%);老齡化程度最低的五個城市分別為合肥市(11.99%)、淮北市(13.44%)、亳州市(13.61%)、阜陽市(13.79%)、蚌埠市(14.4%),②總體來說,皖南地區的老齡化程度高于皖北地區。

(二)安徽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狀況

從總量上看,安徽老年就業人口占安徽省老年人口總數的2.26%,占安徽省就業人口總數的7.47%。③

從行業分布看,老年就業人口中,農、林、牧、漁業生產及輔助人員占比最多(70.69%);其次為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15.76%);再次為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10.21%),④并且,前三位與其他行業就業人員數量差距明顯。

從性別比例看,老年就業人口中,男性占比64.27%,女性僅占35.73%,男性明顯多于女性;且老年女性就業人口比男性更多從事第一產業,老年女性就業人口中,農、林、牧、漁業生產及輔助人員占比80.41%,而老年男性就業人口中,農、林、牧、漁業生產及輔助人員占比65.29%。⑤

從年齡結構來看,隨著年齡增長,老年就業人口數量逐漸減少。老年就業人口中,65-69歲的人口最多,占比55.25%;70-74歲占比28.68%,75歲及以上占比16.07%。⑥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就業人口中第一產業就業人口比例越高。65-69歲的老年就業人口中,農、林、牧、漁業生產及輔助人員占該年齡段就業人口總數的63.61%;70-74歲老年就業人口中占比76.10%,75歲及以上老年就業人口中占比85.39%。⑦

三、安徽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1.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總量偏低

安徽省老年就業人口僅占老年人口總量的2.26%,⑧這就意味著97.74%的老年人力資源尚未開發。即便是老年就業人口數量最多的農、林、牧、漁業生產及輔助人員,老年就業人口也僅占該行業所有從業人員總量的27.74%;專業技術人員中,老年就業人口僅占0.83%。⑨值得注意的是,受傳統文化、退休制度等諸多因素影響,老年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數量遠低于男性。

2.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層次偏低

安徽省老年就業人口主要集中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知識密集型行業老年人力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如,老年就業人口中,專業技術人員占比極低。知識密集型行業中,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累加效應產生,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能、管理能力和水平等,往往在老年階段達到峰值,然而他們卻在60歲左右退休并賦閑在家,老年人力資源的潛力尚未充分挖掘。

3.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

就業人口素質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衡量就業人口素質的主要指標是受教育程度。安徽老年就業人口中,小學文化程度占比60.21%,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僅占0.53%;且安徽省未上過學的就業人口中,超過一半(50.45%)都是老年人口。⑩可見,安徽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適應經濟結構轉型和勞動力市場轉變的能力較弱。

4.老年教育作用發揮不充分

老年教育是將潛在老年人力資源轉化為現實人力資源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安徽老年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2018年以來,安徽開放大學與安徽省老年大學協會創新構建“雙輪驅動”模式,建立并完善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委會)五級老年教育體系,形成安徽老年教育發展新格局。但不容忽視的是,現有的老年教育主要以閑暇教育為主,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內容還不夠豐富,老年教育助力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二)原因分析

1.傳統觀念的束縛

安徽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政府更關注青年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尚未提上議事日程。社會上,人們普遍對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存在一定疑慮,如,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是否影響青年就業;老年人力資源開發與“孝文化”等傳統文化之間的沖突如何調和等。

2.法律政策不夠完善

2016年,《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注重老年人力資源開發”。[8]2017年,《“十三五”安徽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指出,“著力發揮老年人積極作用”。[9]2022年,《安徽省“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安徽省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實施方案》均提出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10]盡管現有的法律、政策已經開始重視保障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權利,但始終以鼓勵為主,缺乏可操作的、細致的規定。如,缺乏老年人聘用激勵政策,加之老年人工傷賠償等權益不明確,用人單位雇傭老年人的成本及風險增加,雇傭老年人的意愿被削減。

3.服務體系不夠健全

從政府層面來看,民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衛健委、教育廳、老干部局、安徽老齡工作委員會等政府職能部門或事業單位都參與老齡工作,但職責各有側重,目前仍缺乏綜合協調機構,部門間難以形成合力;從市場層面來看,安徽老年人力資源服務的市場化體系尚未形成,老年人尋找就業機會主要通過親友介紹等自身關系網,渠道狹窄且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風險,并且老年人力資源的用人規劃、價值評估、薪酬管理、教育培訓、績效考核、勞動爭議協調處理等相關制度體系有待進一步建立健全。

四、國內外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經驗

發達國家退休人口重返勞動力市場已經成為一個新趨勢。[11]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65歲及以上老年人勞動參與率達到15%,美國老年人勞動參與率已經達到20%,日本達到25%,韓國超過30%。[12]發達國家在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一是法律體系完備。均有完善法律體系保障老年人就業等參與社會活動的權利。如,韓國出臺《雇傭促進法》《雇傭保險法》,保障老年人就業權益;[13]二是老年教育培訓體系完善。如,美國政府成年人勝任力國際評估項目、德國哈茲改革培訓項目等,[14]均為老年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旨在幫助老年人增加就業機會;三是多元主體參與。政府、企業、民間組織等均參與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如,美國退休人員協會、德國“退休專家服務中心”“德國退休專家聯合會”、日本“銀色人才中心”“高齡者興趣活動中心”等,均為老年人提供就業服務,參與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相關工作。

國內部分地區在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如,香港特別行政區以項目為依托,多措并舉推動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銀杏館項目創造性地發掘老年人用武之地;“長者就業博覽會”,發布老年人職位信息;“左鄰右舍計劃”打造老年人養老社區互助網絡;“長者學苑”計劃,為老年就業提供階梯進修課程。[15]又如,臺灣省一方面通過《就業服務法》《勞動基準法》《高齡化社會勞動政策白皮書》等法律、政策保障老年人就業權益;[16]另一方面加強老年人就業服務,成立銀發人才資源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就業咨詢、教育培訓,同時“百寶義工團”“長青充電團”“薪傳大使”等社會組織也積極參與相關服務。[17]

五、安徽省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對策建議

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為推動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在法律政策保障、就業服務體系建設、老年教育培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借鑒國內外經驗,結合安徽省實際,安徽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一)轉變思想觀念

引導全社會正確認識老年群體,正視老年人力資源是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評價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價值及長遠意義。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社區宣傳欄、自媒體等多種途徑,宣傳報道老年人就業、創業成功案例及參與公益事業先進事跡等,營造尊重老人、理解包容的社會環境,激勵有勞動意愿的老年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自我價值。引導公眾正確看待老年人就業,老年人錯位就業的方式并不占用年輕人就業資源,[18]消除“代際鴻溝”和刻板印象,[19]使老年人就業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二)完善法律法規

立法機關應完善老年人就業法律法規,增加反對就業年齡歧視相關內容,切實保障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各項權益;探索建立彈性退休制度,設置一定的年齡閾值,根據個人意愿和身心健康狀況,調整退休時間。政府應加大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政策供給,通過稅收、信貸等政策優惠,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吸納更多老年人就業;通過稅費減免、財政補貼等政策,鼓勵用人單位雇傭老年人;通過個人所得稅優惠等政策,鼓勵老年人繼續創造價值;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對老年人力資源進行“價值保護”。

(三)強化支持服務

政府主導,厘清各職能部門責任,明確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服務機構;搭建集用工信息發布查詢、職業技能培訓、老年人就業權益保護等功能于一體的老年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拓寬老年人就業渠道;完善幼兒托管、高齡老人照料服務體系,釋放老年人就業潛力。社會參與,鼓勵非營利性組織為老年人就業提供指導與服務;鼓勵企業建立包容的用人制度和管理制度,設置老年人招聘專用通道,明確老年人晉升標準和薪酬福利。家庭支持,家庭成員應理解、支持老年人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積極分擔家務,讓老年人更好的創造社會價值。

(四)重視教育培訓

老年教育與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相互促進,前者為后者提供保障,后者為前者提供發展動力。2022年5月,安徽省部署推進“暖民心行動”,其中“老有所學”行動對老年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結合行動方案落實,安徽應加快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發揮安徽省各級老年大學、老年開放大學作用,加強師資隊伍、教育資源等建設,大力發展老年遠程教育,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發揮社區、企業、普通本科高校、職業院校各自優勢,提升老年教育的“質”與“量”,助力老年人學歷、技能提升,幫助老年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猜你喜歡
就業人口智力安徽
黑龍江省縣域就業人口受教育結構對經濟增長影響實證研究
智力闖關
智力闖關
21.1萬,美國2015年11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穩健
安徽醫改自我完善主動糾錯
安徽藥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為什么選擇帶量采購
云南省就業人口空間結構演變特征
歡樂智力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