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環境下的智慧社區養老設施建設研究

2022-03-24 16:27舒翠鳳許學婷
中國房地產業·下旬 2022年1期
關鍵詞:社區養老老齡化基礎設施

舒翠鳳 許學婷

【摘要】我國大多地市即將或者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老城區內的大多社區步入高齡化社區甚至高齡社區,社會養老面臨較大壓力。發揮社區養老的作用,讓就地養老、居家養老成為優先選擇,是減輕社會養老服務壓力的重大舉措。隨著社會保障能力的提高,老年人對養老有了更高要求,提供更加完善優質的社區養老服務,成為新時期社會養老的方向與目標。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科學布局社區養老設施,提高配套標準,增加服務內容,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水平,提高老年人社會養老的積極性,增強社會應對老齡服務的能力。

【關鍵詞】老齡化;高齡社區;社區養老;基礎設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3

引言: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第一次超過0-14歲人口,其人口比例占全國總人口的18.70%,即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至2035年前,我國老年人口特別是高齡人口總量均呈快速發展態勢,社會面臨很大的養老壓力。全國各地市急需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進行完善,在大數據支持下,對養老設施建設進行進一步的科學研究。

1、老齡化發展分析

根據全國第六次與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告數據,濱州市十年人口增長率為4.58%,較全國十年人口增長率低0.8%,呈現人口凈流出走勢。截止至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濱州市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21.76%。根據國際慣例,濱州市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面臨社會勞動力缺乏,養老服務緊迫的嚴峻社會問題。從各縣區人口發展狀況看,因城市虹吸效應,惠民縣和沾化區因與中心城市濱城區交通最為便利,而縣區就業崗位收入較低的原因,十年人口增長率分別為-5.7%與-4.76%,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分別高達24.06%與24.19 %,而濱城區依靠行政中心形成的天然腹地優勢,虹吸了周邊縣區大量年輕勞動力,10年人口增長率為25.01%,但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仍然高達18.78%(見表1)。

國際上一般有這樣的認識,一個國家或地區如果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超過10%,即認為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如果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在10-20%,屬于輕度老齡化階段,如果在20-30%之間則為中度老齡化階段,超過30%就是重度老齡化階段。通過濱州市人口老齡化水平表可以看出,濱城區即將步入中度老齡化階段,其他縣區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1.1市區居民分類

濱州地區自撤地設市以來,依托既有城市框架,完善了基礎設施,擴大了城區規模,先后設立了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北海新區、沾化區。城市規模的擴大,用地功能分區的明晰,為居民流動提供了的可能。根據居民的年齡,工作性質,經濟收入等因素,以流動性為指標,可將社區居民分為易遷出居民和易固定居民。易遷出居民主要為生育期居民、單身居民、流動就業居民、租賃用房居民。易固定居民主要為工作地點相對固定或工作相對穩定的居民,家庭成員基本固定的居民、目前經濟收入與現住房標準相匹配的居民、中老年人。

1.2社區人口老齡化狀況

濱州市(中心城)在二十一世紀初,將行政中心搬遷至現在的城市西區,形成新老市區的格局,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完善,新老市區有機融合,新區建設在政府機構強有力的的吸引下,大多吸引了有經濟實力的組織和企業進駐,人口較年輕,隨著進駐企事業單位的增多,城市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更加吸引了年輕勞動力的流入。老區因建設年代久,標準低,配套少,難以滿足第一代易遷出的生育期居民要求,在工作的變動或家庭人口的增加等原因促使下他們搬離老區。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城區社區逐漸演變為老齡化社區,高齡化社區,高齡社區。

2、城市社區養老設施現狀

通過濱州市市民養老服務問卷調查,選擇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居民占98%以上。受社會因素影響,老人養老金相對較低,養老服務支付能力較弱,現狀享有養老設施的標準與質量較低,但養老服務需求較大。

2.1社區養老設施

社區養老設施主要有托老所、醫療服務站、老年人活動中心等。社區托老所目前主要為日間照料中心,提供針對老年人的短期托管服務,照料老年人生活為主,有日托、全托兩種方式。社區養老設施多以后期改造方式投入使用,社區及住區內的老年人活動室多為一房多用以滿足當地創城達標或者上級行政檢查要求為目的。

2.2社區養老服務狀況

社區養老服務圍繞醫療,看護,日常保潔與餐飲等內容提供服務,形式較為傳統,老年人除了可以網上點餐購物等采購服務之外,其它內容主要需要老年人親自上門才能享受服務。

3、社區養老設施供需矛盾的主要表現

社區養老設施供應和需求二者之間存在顯著矛盾,具體狀況如下:

3.1社區養老設施空間分布不均衡,難以滿足社區居民就地養老的需要

新老城區社區養老設施數量均有不足,特別是老社區公共設施大多有二三十年的歷史,在以往住房緊缺的年代,公共設施大多滿足基本的水電暖保障,以及居民戶外活動的需求,沒有提供滿足身心健康特別是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務的其它公共服務設施,雖然我國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推進養老設施的建設,因既有條件的限制,養老設施分布不均衡,服務范圍大小不等,難以滿足老年人日益提高的養老服務需求,難以滿足老年人就地養老的需要。

3.2養老設施配套標準低,配建面積小,難以滿足養老服務多樣性的要求

因公共服務配套不足,在沒有政府大量補貼的刺激下,社區以應對各項行政檢查為目的,有限的設施用房一房多用,提供多年齡段通用的社會服務,所以對建筑標準要求較高的老年人來說,假如沒有充足的日照,沒有良好的環境等等條件,必將難以滿足老年人的多樣性服務要求。

3.3社區養老服務能力低,難以滿足現階段老年人的多層次養老需求

社區養老設施配建標準低,嚴重影響了老年人使用的積極性,服務對象的缺失,導致服務能力補給沒有持續性,由此造成惡性循環,導致社區居民就地養老的意愿降低,跨社區養老甚至跨地域養老現象出現。

互聯網已深入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社區養老服務智能化大多限于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監測與數據傳遞,如何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了解社區養老服務狀況,能自主選擇養老服務方式,讓家人共同參與養老服務,讓社區養老標準公開化、養老服務透明化與便民化也成為養老服務的新需求。

4、智慧社區養老設施建設趨勢研究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速發展,就業人口的急劇下降,社區公共服務的欠賬問題凸顯出來,緊迫的養老服務如果得不到社會支持,必將降低老年人的養老水平,增加家庭的養老壓力。老齡服務成為現階段社會亟需解決的一項民生問題。各地政府通過積極扶持和著重發展老齡產業和服務業等多種方式,為當地老年人提供基礎性養老服務保障,將“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等多項保障措施逐漸落實到實處。在實際工作中,按照相關政策的引導,借助市場的推動,不斷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服務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服務體系。隨著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養老金較高,養老保障能力堅固,對養老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多老年人需要社會提供滿足“老有所樂,老有所用,社會認可與自我認可”的社會環境。

4.1完善的社區養老設施體系

隨著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要求,積極構建以醫療、文體、服務三大類社區養老設施為基礎的設施體系,將養老服務工作落實到實處。

(1)建立完善的社區醫療設施,加強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功能,提高醫務人員和醫療設施配備標準,解決老年人日常保健和及時就醫的服務,發揮社區就醫的便捷優勢。

(2)建立完善的社區文體設施,對社區老年人活動中心、老年人活動站、室外設施活動場地,創造老年人參與社會的機會,提高老年人的文娛活動水平。

(3)建立完善的社區托老機構,餐飲機構等養老服務設施,制定精細化服務內容與標準,最大程度上滿足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

4.2 全面優化社區養老設施空間布局結構

基于大數據的信息采集,分析老年人生活軌跡和行為習慣,科學規劃社區養老設施。按照街道、社區兩級結構做好空間布局,提高就近養老就地養老的可能。五至十分鐘生活圈的建設能較好解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便捷性,以三百至五百米的服務半徑科學優化社區養老設施的空間布局。

4.3提高社區養老設施配套標準

養老設施的高標準配建有利于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提高老年人使用養老服務的積極性,提高社會養老能力。高標準的養老標準,也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自尊感與幸福感,提高老年人服務社會的積極性,發揮老年人應有的夕陽紅作用。

新建社區應一步到位式按照高標準配建社區養老設施。老舊社區基礎差,配套較高標準公共設施的局限性大,應采取政府采購或租賃方式,提供設施完善的養老設施,多住區共享,滿足養老設施的高標準配建要求。

4.4社區保障

4.4.1開放社區的建設

社區中各住區大多院落圍合,公共配套設施、綠化、交通自成系統,相鄰住區雖只被一柵欄分隔,但公共設施不能共享,城市交通不能直達,浪費了社區既有資源。倡導建設開放的住區環境,打通各住區籬笆圍墻,共享住區基礎設施,擴大各住區老年人的社會活動范圍,提高老年人參與社區服務的積極性,發揮老年人的社會作用。

4.4.2采購或租賃社區優質設施資源,滿足養老設施建設標準要求。老舊社區基礎差,配建公共設施的可能性差,應采取采購或租賃方式,提供養老設施,多住區共享,提高配建可能性與配建標準,滿足養老設施的高標準配建要求。

4.4.3建立社區互助與助老模式

一個有社會價值的人更利于建立自尊,更容易滿足。一個人人自足的社會是一個更安定的社會。受傳統文化影響,中國人有著社會互助與代際互助的情結與觀念,充分發揮自住老年人的作用,利用每個人之所長,參與或組織本身去文化教育等社交活動以及家庭共建活動,參與陪伴助老活動,提高所有老年人的幸福感,價值感。

4.4.4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打造智能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高層次的養老服務需要。

以社區為依托、以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為支撐,以智能終端和熱線為紐帶,整合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專業服務隊伍和社會資源,打造智能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便捷綜合的養老服務。

4.5建立養老服務智能網絡

4.5.1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智能服務網絡

充分利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先進技術,為后續構架科學合理的居家養老服務智能網絡體系提供技術支持。比如:將大數據技術作為核心依據,保證最終構建的智能服務網絡為老年人生活提供諸多便利,同時也要保證具備安全、便捷、全面等特征。

在此過程中,需要將企業和結構作為主體、將社區作為紐帶,在豐富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功能的基礎上,保證實際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具有及時性和針對性。社區結合目前“智慧養老社區設施建設要求”,在大數據技術的輔助下,有效結合養老服務信息管理、老年人居家呼叫網絡平臺等多種類型的智能系統;鼓勵企業和相關機構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方式,做好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創新工作。此外,大力發展老年電子商務,在為老年人提供緊急呼叫、家政預約、服務繳費等多項服務之后,保證老年人健康生活。

4.5.2明確大數據技術使用要求,統合開發老齡服務公共數據

在實際開展智慧社區養老設施建設工作時,在明確大數據技術使用要求的基礎上,統合開發老齡服務公共數據,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數據共享,有效解決數據使用方面的問題。比如:利用大數據技術,積極構建完善的個人隱私保障機制,嚴格規范數據采集流程;積極鼓勵研發和使用隱私保護技術,在提升老年人隱私安全同時,做好技術創新工作。

結束語:

社區養老能充分發揮社區資源,高效解決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困境,特別是現階段的高齡社區養老問題。2055年以前是我國高齡化加速發展的時期,是考驗我國養老服務能力的關鍵時期。養老服務設施是養老服務的基礎,而建設周期較長,使用周期更長,一般50年以上,所以優化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提高配建標準,預留服務空間,才能從長遠角度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社會養老愿景。

在大數據環境下,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持,才能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社區養老設施,打造智能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提高老年人就近與就地養老的可能,提升政府社會服務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許秀娟,梁春閣.基于改進突變級數法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布局評價及障礙因子診斷——以廣州市為例[J].科技和產業,2021,21(11)

[2]司馬蕾,溫樂娣,盧笑晗,汪文婷.面向“社區融入”的綜合養老設施——基于武漢楠山有約項目的嘗試與反思[J].世界建筑,2021(09)

[3]周建明,宋增文.中國養老模式發展與養老住區建設研究[J].住宅產業.

[4]何文炯,楊翠迎,劉曉婷.優化配置 加快發展——浙江省機構養老資源配置狀況調查分析[J].當代社科視野,2008(01)

[5]袁妙彧.社會分層視角下老年人對養老機構地址與設施的需求選擇——以武漢市14個城市社區的調查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21,19(04)

[6]馬廣博,倪培凡,張澤.社區互助養老設施的效率測度與優質均衡路徑研究——基于三階段DEA模型的實證分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21.39(05)

基金項目:

2022年濱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大數據環境下的智慧社區建設發展研究》,編號22-skgh-014

猜你喜歡
社區養老老齡化基礎設施
公募基礎設施REITs與股票的比較
老齡化是醫藥行業的福音嗎
基礎設施投資項目
前7個月國內充電基礎設施增加12.2萬臺
健康月歷
新政府會計準則規范公共基礎設施處理
英國社區養老照顧對我國的啟示
北京超老齡化將持續50年以上
社區養老模式下戶外活動空間設計探析
論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中的政府責任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