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雕藝資源有效融入幼兒園美術課程的基本途徑

2022-03-24 22:43林小霞
當代家庭教育 2022年8期
關鍵詞:美術活動

林小霞

摘 要:雕藝既是一種工藝美術,又是傳統文化的體現。我園將本土雕藝資源融入幼兒園美術課程中,通過親子活動豐富雕藝課程相關經驗、通過環境創設營造雕藝課程活動氛圍、通過開展多元活動拓展雕藝課程學習途徑,幫助孩子在學習和傳承雕藝文化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本土文化資源;雕藝課程;美術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8-0010-03

【Abstract】Carving is not only a kind of Arts and crafts, but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ur kindergarten integrates local carving art resources into the kindergarten art curriculum, enriches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of carving art curriculum through parent-child activities, creates an activity atmosphere of carving art curriculum through environmental creation,and expands the learning channels of carving art curriculum through diversified activities, so as to help children achieve better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inheriting carving culture.

【Keywords】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Carving course; Art activities

在泉州臺商投資區的張坂鎮,有一種傳承千年的雕刻藝術,它是泉州引以為豪的一種文化,也是當地百姓賴以為生的一門絕活,它隨著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也伴著泉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至今,并聞名全國。張坂是歷史悠久的雕藝之鄉,擁有木雕、漆線雕、石雕、灰雕、磚雕等產業,特別是木雕,其設計精致古雅,工藝精湛絕倫,令人嘆為觀止。我園地處張坂鎮,基于踐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所提出的“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我園近幾年一直致力于將本土雕藝資源融入幼兒園美術課程,積極探索雕藝課程的實踐探究?,F將本土雕藝資源有效融入幼兒園美術課程的基本途徑的做法與點滴經驗體會淺談如下。

1.通過親子活動,豐富雕藝課程相關經驗

《指南》在教育建議中提出:“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比菥哂猩詈竦臍v史文化積淀,擁有眾多的傳統美術雕藝種類繁多且分布較廣,單靠幼兒園組織參觀體驗,很難全面落實。我園在探索園本雕藝課程建設中,借助“家庭小分隊”的形式,結合班級課程活動,開展泉州雕藝文化研學之旅。在教師的引導下,家長帶領孩子走進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張坂雕藝街、木雕廠、漆線雕館、亞洲藝術公園、石雕廠等,探尋各種雕藝文化,了解泉州雕藝歷史的研學旅途上,共同感受、探索、學習、成長。學園在開展“家庭小分隊”親子參觀研學活動中,先引導家長尋找共同興趣,建立家庭小分隊;再圍繞“雕藝”主題,制訂研學計劃;然后利用雙休日或節假日,家庭小分隊開展外出參觀研學之旅;最后組織幼兒回園分享研學感受,梳理提升經驗,幫助孩子更加全面地了解泉州雕藝文化。實踐證明,通過親子活動形式,發揮家長參教作用,利用課余時間帶幼兒參訪各種傳統美術雕藝坊,幫助幼兒積累相應的經驗,是一種推進雕藝課程不可忽視的途徑。

2.通過環境創設,營造雕藝課程活動氛圍

環境決定了課程的寬度,幼兒園環境創設必須從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標出發,根據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現實需要,與幼兒共同完善環境的布局,充實環境中的各種設施和材料,使幼兒能在環境中開展適合其身心發展的各種活動,從中幼兒能滿足興趣、迎接挑戰,不斷獲得新的經驗。而雕藝文化滲透于幼兒生活最明顯、最普遍的體現在于環境的布置。為此,我們著重從以下方面創設具有本土雕藝特色的環境。

(1)創設雕藝特色的班級活動環境

教室在環境布置中要著重體現空間的特色,以特色來激發小朋友想象和創造的靈感。環境創設需要豐富的材料進行布局。各班根據主題活動的內容,創設各自的雕藝特色環境,在主題墻、家長園地、活動區等區域進行裝飾,為兒童營造一個富有雕藝特色的氛圍,引導幼兒適宜地參加雕藝課程相關活動。例如:從小班開始,各個年段的班級都根據雕藝教學活動的安排,設有相關區域活動。如:中四班用幼兒自己制作的木偶作品設置木偶表演區,供孩子進行運用木偶開展故事表演活動,在延伸教學活動的同時,合理安排了幼兒的作品,提高兒童對雕藝的興趣,引導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加雕藝活動的學習;設置名為“木頭搭搭樂”建構區,讓孩子用各種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廢舊木塊進行搭建,優秀作品用木工膠粘貼成大型作品展示,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幼兒合作創作的能力;設置木雕特色區,提供幼兒所需的工具、材料,讓孩子自主動手創作,提高幼兒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2)創設雕藝特色的公共活動環境

我們在樓梯廊道和走廊墻面的創設中,積極將雕藝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創設出具有雕藝特色的公共活動環境。在樓梯廊道和走廊墻面展示教師親手設計與繪制的多個雕藝作品,有親子制作的、幼兒自己的作品來布置。我園在走廊、廊道墻面上,處處可見獨一無二的雕藝作品:幼兒作品、老師作品、師幼合作作品、親子作品等。孩子可以輕而易舉地欣賞到不同的雕藝作品,回憶起自己的創作、繪制雕藝作品的相關經驗,不時喚起了兒童參加關于雕藝活動的興趣。 除了樓道和走廊,我們還在園內創設“幼兒雕藝樂園”的教育環境。如:發動社區和家長資源,布置大中型雕藝作品、大木頭燈在校園大門口入門場地的左側、玻璃連廊、門廳處。根據幼兒學習興趣、內容,將學習內容或成果展示在幼兒園入門連廊、大廳等地方。如:在玻璃連廊屋頂上張貼十二生肖剪紙藝術圖和傳統花紋元素,讓孩子一走進連廊就可以欣賞與交流,傳統剪紙和圖案花紋的美,還可以透過陽光照射而形成的影像,激發幼兒探究學習的欲望。布置幼兒制作、親子制作等木雕工藝作品、漆線雕作品掛在墻面,讓幼兒欣賞嘗試交流介紹自己或親子作品。發動社會愛心認識捐贈、家長熱心支持等,將收集的成品、半成品布置在校園的草地上,讓幼兒有著身臨其境走進雕藝園的感受,還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樂園。

(3)創設雕藝文化活動的宣傳櫥窗

利用大門外的宣傳櫥窗,定期向家長、社區介紹、宣傳傳統雕藝文化、雕藝精品內涵等有關知識。宣傳窗口中內容多樣,有要進行的幼兒雕藝活動的介紹,有已完成的幼兒雕藝活動的展出,也有孩子專注創作的身影以及幼兒雕藝作品的展出等,用照片、文字、作品的形式呈現。這樣的宣傳櫥窗成為幼兒園開展雕藝教育活動過程中與家長、社區溝通與合作的一座橋梁,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園的雕藝文化活動,從中看到孩子成長的足跡。

3.通過開展多元活動,拓展雕藝課程學習途徑

(1)特色區域活動

一是在班級內設置兒童雕藝特色區。每個班級設置一個特色雕藝區,在這個特色雕藝區域活動場所投放雕藝作品,提供開展雕藝的材料、工具等,根據活動情況以及幼兒的需求后期再做調整。區域活動時間兒童可以看看、摸摸、聞聞,以及動手操作、練習。教師注意為兒童創設寬松和諧的游戲氣氛,允許兒童自由、主動地進行雕藝創作活動。每周根據孩子活動情況和孩子需求,定期增添相關材料,以確保幼兒探究操作的欲望。二是在走廊、管室內設置學園公共雕藝特色區。我們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兒童專門的雕藝活動室,如:木雕體驗館、漆線雕體驗館、石雕體驗館。三個體驗館的創設融合了家鄉的特色文化,能夠讓幼兒在豐富的美術活動中,提高審美能力和美術創作能力,感受雕藝文化的博大精深。三大雕藝館作為中大段混班活動的區域,中大段的孩子輪流開展混班區域活動,每個館區限定一定數量的人數,分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這樣的混班區域活動,打破班級班本化區域活動模式,走向年段混班模式的開展,拓寬孩子的范圍及活動視野,也促進幼兒社會化的發展。

(2)餐前播報活動

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地方雕藝資源,讓孩子從小對雕藝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開展餐前播報是一個重要的舉措。在教師的引導下,引導家長和幼兒通過上網查詢、家庭小分隊活動、外出參觀等各種途徑了解相關雕藝文化,大到對雕藝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尤其是一些英雄人物等。小到對雕藝形式的介紹,再通過兒歌、故事、講述等方式,指導幼兒進行播報,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對雕藝蘊含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并從中獲得了真善美的熏陶與感染。家長也在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對雕藝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孩子在同伴面前播報,同伴在傾聽中也獲得相關雕藝文化的知識,孩子們在播報互動中學習,并將雕藝文化傳承與發揚。

(3)領域教學活動

雕藝主題活動的開展,除了上述途徑外,領域集體教學在提升幼兒雕藝課程學習效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領域集體教學可以有效地幫助幼兒整理與提升有關雕藝課程的學習經驗。如:在開展中班主題活動“石刻石韻——石雕”時,我們開展了社會活動“我知道的石雕”“家鄉的石雕文化”“石雕的形式”“石雕的工具”“家鄉的石雕大師”“家鄉的石雕”等,這些社會認知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幼兒主動去尋找石雕文化,大膽介紹石雕作品的圖案,讓幼兒初步認識一些石雕的種類和特征,了解石雕的發展史以及石雕的初步制作過程,加深對家鄉石雕文化的喜愛,逐步萌發熱愛石雕之鄉的美好情感。孩子們喜歡動手體驗,我們從可行性出發,材料選擇幼兒可操作性、層次性和適宜性,我們從材質上選擇替代物。因此,在開展美術活動“制作印第安人”“美麗的荷花”“可愛的我”等,我們巧用灰色超輕泥有效地代替了堅硬的石頭,體驗制作雕塑作品的樂趣。開展音樂活動“大石頭”“惠安的石頭會開花”等,通過音樂表演唱的形式加深幼兒對石頭的堅硬特性和感受石雕雕刻出美麗圖案、作品的美。開展語言活動“石匠成佛”“我參觀的石雕”等,教師展示石雕作品,請幼兒用語言描述作品的內容、交流自己參觀過的石雕作品的感受,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開展體育游戲“比比誰跑得遠”,讓幼兒知道不同的石頭有不同的特性,能運用不同的手勢來運石頭。開展這些各領域集體教學活動是在主題背景下開展的,能讓孩子通過豐富多彩的領域教學活動循序漸進地了解、學習石雕文化、操作形式,并嘗試動手制作,感受石雕創作的樂趣。

(4)家長助教活動

張坂的雕藝文化歷史悠久,也是當地百姓賴以為生的一門絕活。學園有很多家長從事木雕、漆線雕的工作,傳統雕藝伴隨著他們的工作與生活。這些家長們對雕藝十分精通,同時家長也擁有不同的特長,學園不定期地邀請家長到幼兒園課堂進行助教,針對不同的雕藝內容,設計教學活動,他們利用自己的特長、用有趣味性的方式與孩子們一起活動。同時,我們還利用家長資源,請到工藝美術大師為孩子進行現場展示雕藝創作,這不僅給孩子們親身的體驗和感受,有效激發孩子們對雕藝文化的熱愛,也使兒童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欲望得到極大的激發和滿足。

(5)家長開放日活動

在家長開放日,家長參與、觀摩幼兒園的日常教學活動,了解兒童在園的學習內容及方式,同時也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中各方面的表現。通過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對于本土雕藝資源融入幼兒園美術課程環境創設、教學內容、兒童學習效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本土雕藝在幼兒園美術課程中的實施有更深的認同,個別家長還能突出寶貴的意見。對于教師在兒童雕藝活動中涉及的外延活動,家長也更能有效地配合,共同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6)舉辦作品展覽

第一,開展慶“六一”雕藝作品展活動。為豐富廣大師幼文化生活,擴大傳統雕藝文化在校園的影響,進一步激發師幼熱愛傳統雕藝的熱情,推動我園園本雕藝文化研究縱深發展。各班根據雕藝主題的開展進程,將平時孩子創作的以及親子雕藝活動制作的作品進行歸類展示。在親子活動中,孩子們帶著家長欣賞他們的作品,向家長介紹作品所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介紹作品中所蘊含的寓意和動人的傳說,分享成功的喜悅。這樣的活動,讓家長看到了雕藝文化在幼兒園的開展帶給孩子的是多元的、有益的經驗。第二,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事先聯系,讓廣大家長可以隨時帶孩子去臺商區雕藝館參觀,加大宣傳雕藝文化的力度。通過活動將雕藝文化進行對外宣傳。精心選擇幼兒作品及親子作品,在適當的時機到社區展示,進一步促進雕藝文化得到傳承與發揚。

綜上所述,我們的孩子在對傳統雕藝的文化學習和創新體驗中,認識了各級各類雕藝大師,接觸到豐富多彩的雕藝品,加深了對傳統雕藝文化的了解,這對他們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美術活動
小學美術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
在美術活動中促進幼兒能力發展
美術活動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
淺談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快樂分享,為美術活動畫上一個圓滿的符號
農村幼兒園趣味性美術活動的實踐探索
生活化的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研究
微媒體背景下美術活動策略研究
美術活動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