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美術版畫教學中的審美判斷

2022-03-24 00:48張衛華
黑龍江教育·中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版畫小學美術

張衛華

摘 要: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中提出了審美判斷這一要素,審美判斷是一個心理過程。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同時動手并動腦,奠定審美判斷素養形成的基礎。版畫作為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有著天然的讓學生同時動手與動腦的優勢,學生在理解版畫所具有的造型自然且拙樸、構圖靈活且精美的特點基礎之上,用自己所理解的美去構造版畫,在版畫的創作過程中展現自己所理解的美,可以成為很好的培養學生審美判斷素養的載體。

關鍵詞:小學美術;版畫;審美判斷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教學的任務是什么?在不同的視角之下答案是不一樣的。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小學美術教師會下意識地說就是“教學生學會畫畫”。這確實是一種通俗的表達,但這又是一種狹隘的回答。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之下,美術學科的教學有著很重要的任務,它要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美術表現能力、審美判斷能力、創意實踐能力和文化理解力。而在這些努力的過程中,審美判斷是一個重要的元素,這是因為審美判斷實際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既涉及到學生在面對一些事物的時候,在信息輸入通道做出審美與判斷,同時又在學生用美術手法表現某個事物的時候,在信息輸出的通道做出審美與判斷。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中明確提出了審美判斷這一要素,那么對于小學生而言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素養,就值得教師認真思考。有研究表明,審美判斷是一個審美的心理過程,是人對事物美的感性判斷或者理性判斷。對于小學生而言,審美判斷的標準如何把握、如何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素養,這考驗著教師的教學智慧。筆者在實踐中發現,雖然說審美判斷是一個心理過程,但是對于教學而言,卻必須引導學生同時動手并動腦,這樣有可能培養學生更多的關于審美判斷的知識,從而奠定審美判斷素養形成的基礎。本文以版畫教學為例,談談對于小學美術教學的審美判斷。

一、審美判斷是小學美術教學的指向

如果學生不知道何為美,那美術學習的意義也就丟掉了大半,這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中強調審美判斷的關鍵原因。確定審美判斷是小學美術教學的指向,可以說是抓住了小學美術教學的“綱”,綱舉方能目張,真正立足于美術教學和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才能落到實處。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判斷不應當是理論化的,不應當是教師灌輸的結果,而應當是學生在動手與動腦的過程中的自然收獲。

大量的教學經驗表明,傳統意義上的美術教學容易流于形式,當簡單的、短時間的講授成為美術課堂的常態時,一個原本能夠讓學生放松身心、感悟美學的課堂,可能會讓學生失去興趣。而版畫創作則不同,可以滿足學生的多種心理。版畫創作中的游戲成分,能夠滿足小學生的游戲心理需要;版畫創作所需要的藝術表現力,可以滿足小學生的創造需要;版畫創作中的顏色搭配與協調,可以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而所有的這些綜合起來,就可以成為審美判斷素養落地的重要支撐。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審美判斷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指向,在美術教學當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尋找相應的教學契機,去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然后將這些能力上升為素養,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思路。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審美判斷之前,教師要明確樹立審美判斷培養的意識,還需要將意識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還要研究教學內容,要判斷這些教學內容當中有著什么樣的審美判斷的空間。

二、版畫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

到了實際的版畫創作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素養?筆者以為其中的基本思路應當是:將審美判斷素養落地的過程融合在版畫創作技巧的教學過程中。進一步講,美術教師既需要立足小學生的特點,為其構建從體驗、生活到文化的版畫教育模式,以讓小學生正確認知版畫,掌握基本的版畫知識與技能,彰顯學生的版畫智慧,傳承版畫藝術文化[1],也需要明確審美判斷的教學思路,讓學生能夠真正在版畫創作的過程中形成審美判斷素養。

例如,紙版畫是小學美術版畫教學中最常見的形式之一。黑白版畫作為版畫創作的基礎方式,可以成為培育學生審美判斷素養的基礎。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幾個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教師示范,引導學生掌握紙版畫的基本操作。

紙板畫的創作工具主要是剪刀和畫筆,需要學生通過剪貼或者撕貼去創作完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明確任務之后,應當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并通過自身的示范讓學生知道紙版畫創作的基本過程。如要創作一個大樹,那就要在紙上先制成一個大樹的紙板面,畫出大樹的不同部分,然后用剪刀剪出枝和干以及樹葉,然后再拼貼起來進行拓印。這樣就完成了一個較好的示范。

環節二:任務驅動,學生探究,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創作。

在學生掌握了基本要領之后,就應當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創作。具體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素材——興趣驅動背后實際上就是審美判斷的開始。隨后讓學生自己去創作,創作的過程中,學生必然會帶著自己的審美觀點,于是審美判斷進入了一個深化的過程。比如,有學生提出所用的紙厚薄要適當,也有學生發現在拓印的時候力度要控制好,這些實際上都是審美判斷的觀點體現。

環節三:成果展示,討論交流,在思維碰撞中形成審美判斷。

小學美術教學一定要重視展示環節,不同學生的創造力是不一樣的,因此他們所創作的成果也是不一樣的,基于這種不同去讓學生進行交流,可以讓學生的審美觀點得到更好的碰撞,從而提升審美判斷的層次。

通過上面三個環節可以發現,讓小學生在版畫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去做,另一方面去看,在做和看的同時還要動腦思考,這樣也就實現了動手做、動眼看和動腦思考的三結合。只要做到這三結合,那么學生的審美就必然會發生改變,在審美的同時也會進行相應的判斷。小學生在生活當中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審美能力與判斷能力,尤其是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根據美與不美去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生活當中形成的認識與能力,到了版畫學習與制作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作用:一方面這種基礎性的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版畫的學習與制作,另一方面,在版畫學習與制作的過程當中,又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與判斷能力,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過程,可以讓小學生在行進當中提升自身的審美判斷素養。

通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審美判斷非常重要,而基于版畫創作來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素養,也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版畫材料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因此版畫作品呈現出來的藝術效果也比較出眾。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運用版畫,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創作美術作品的欲望,也能幫助教師更有效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術教學[2]。

總之,版畫教學的多樣性催生了審美判斷素養的落地,實際上也是促使了美術教學的深度發展,即超越傳統的對于畫畫認識而立足于核心素養的理解與實踐,有了這樣的努力,也就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尋找核心素養培育途徑開辟了一條光明之路。

參考文獻:

[1]潘虹.審美 啟智 文化——談小學美術版畫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6(12).

[2]沈燕華.淺談版畫藝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19).

編輯/陸鶴鳴

猜你喜歡
版畫小學美術
版畫作品選登
逐風騎行——擦色刻版畫
拓印版畫是這樣做出來的
關于提升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改進辦法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