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潤疆視域下提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路徑探析

2022-03-24 15:14王恩春
昌吉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理論課新疆政治

王恩春

(昌吉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認為,文化是人在勞動實踐中顯現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的總和,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1]從宏觀民族視野看,文化更能反映一個民族的本質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保?]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不僅蘊含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特質,而且具有涵養人、教化人、凝聚人的效力,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踐行立德樹人使命的重要文化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入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边@更為新疆高校在育人工作中進一步發揮中華文化教育效用提供了行動指南。

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3]新疆的意識形態工作極端重要,新疆高校所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承擔著“鑄魂育人”使命的重要課程是保證新疆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抓手。文化潤疆工程作為指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升育人質量的新方向,各高校必須立足這一時代大趨勢,全力挖掘“文化”所具有的涵養人、教化人、凝聚人的屬性,努力構建以“文化”為導向的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升的新路徑。

一、歷史性轉向與濡化性嵌入:當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新動向

(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的歷史性轉向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動向與新疆各項事業建設息息相關。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新疆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疆全面貫徹黨中央治疆方略,堅定不移落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步。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全面提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質量、推進意識形態領域固本培元的重要價值日益凸顯??梢哉f,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走到了重要歷史關頭,也催生了新的轉變。

育人重點由增量轉向提質。由于歷史原因,新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實踐中難以全面發揮“鑄魂育人”的使命。但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教育普及程度迅速提升,高等教育覆蓋面也隨之不斷擴大。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20年,新疆高校在校大學生數量由24.1萬人增長到48.67萬人,年均增速達到4.2%,高于全國3.2%的平均增速,新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46.79%。①高等教育的基本普及,同樣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帶來了全新發展局面,尤其突出表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數量增長方面。從2015年到2020年,新疆高校專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已由不足400人增長到約1500人,增長近3倍。②在校學生數量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數量的增加,既標志著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步入新階段,同樣意味著其重心已經由增量轉向提質,即由滿足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的數量要求,轉為探索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提升路徑,切實踐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鑄魂育人”使命。

教學視野橫向拓展與縱向延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囿于種種限制因素,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視野相對狹窄,其在橫向上表現為過于偏重區域而缺乏全國視野,在縱向上則表現為單純立足當前而缺乏歷史視野。近年來,隨著新疆脫貧攻堅事業取得決定性勝利和“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快速推進,尤其是隨著《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白皮書的發布和《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教材的推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開始發生轉向。從橫向視野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加注重把新疆納入到全國發展大局中,不再過多強調新疆區域性特征,而是突出全國共性,堅持國家大一統歷史觀,堅持中華視野,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從中國歷史、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整體高度,從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宏觀視野,深刻認識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歷史事實,[4]培養青年大學生的一盤棋思維;從縱向視野來看,不再僅僅局限于介紹當前建設成就,而是在“中國多民族大一統格局”下,強調歷史上新疆地區和中原地區文化的交往互鑒、經濟的交流互通、民族的交融共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視野的顯著變化,同樣構成了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整體轉向的一個側面。

(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的濡化性嵌入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工作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之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沿著“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的方向不斷提升。具體到新疆而言,為了更好地落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重點和視野發生形式上轉向的同時,其教學內容和話語體系進一步出現了濡化性嵌入的全新態勢。

政治性沉淀與文化性凸顯。出于“鑄魂育人”的目的屬性,以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要突出政治性,而學理性、思想性相對不足。近年來,一方面出于對黨中央相關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踐行“八個相統一”為目的,開始探索將“鑄魂育人”的使命內化于教材體系、話語體系、教學體系之中,突出文化底蘊和人文色彩,實現以文化講政治、以歷史帶理論,通過“講好新疆故事”等形式進行啟發性強、直指人心、潤物細無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另一方面則是隨著新疆和內地文化交流的不斷加深,特別是在文化潤疆政策指導下,新疆高校顯著加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文化屬性,探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課的開設,充分彰顯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文化性特征。截至目前,新疆重點建設高校均建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智慧教室等軟硬件設施。此方面的研究也不斷增強,以“中華文化”“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關鍵詞在CNKI檢索,可得616條有效信息,對已選文獻(200篇上限)進行可視化分析,近五年來相關數據增速明顯,其中2020—2021年增加了58%,突出文化屬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已在新疆高校形成了一種新風尚。

話語體系從二元結構轉向一元。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中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轉向為當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確立了原則,即通過建構“一元”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覆蓋過去“二元”的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族團結敘事。同時,這一歷史性轉變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指明了方向。首先,通過建構“一元”敘事,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主體性更加突出,即以中華民族為主體不斷強化共性,實現一個中心的教育話語體系。這一話語體系不但能夠突出系統性,同時也建構了“全過程的話語池”來“內化于心”。其次,“一元”敘事內在地包含了“二元”敘事的內容,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構從更高的維度涵蓋了各民族的團結部分,同時又突出了民族團結的目的指向,即由多元向一元發展、由外在向內涵發展,從而形成相輔相成、內外結合的話語體系。這從理論上也符合馬克思主義民族發展觀,契合社會主義階段的民族發展趨勢。

二、內在動源和價值指向:文化導向何以提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升的文化向度

文化是教育的內核,教育是文化的外顯。教育和文化的關系與其說是兩個維度,不如說是一體兩面。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輸出,其文化向度的體現更為明顯。一種文化將滋養出一種意識形態,并最終在現實上顯現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最早開展意識形態教育的是西方宗教神學,立足宗教文化衍生出了神學意識形態,并最終催生了最早的高等教育——大學。牛津、劍橋等高校最初都是宗教神學的產物。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屬于無產階級的紅色文化不斷發展,最終隨著蘇聯的建立,社會主義的紅色教育在紅色文化中開花結果,形成了一套具有鮮明共產主義色彩的教育教學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無產階級政黨,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便在中央蘇區探索建立紅色文化與中國具體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紅色教育。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在張力和人文厚度,是離不開文化支撐的。同樣,中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保?]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就是不斷地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之中。

(二)教育和文化“立德樹人”的內在共有價值

共有價值是教育和文化的內在聯結。從含義來看,教育是由教化和育化共同構成,其目的是為了培育人格、深化思維,其核心指向則是“人”的成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對教育這一目標的深化拓展,即“立德樹人”,德行和人格的雙重培育。教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含義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來闡釋,就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人的本質力量是人作為類存在物的核心要素,是人區別于其他物種的最顯著特征,即“自由自覺地實踐(勞動)”。實踐的核心指向,就是實現人對世界規律的把握,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這天然地包含了兩個層面,一個是物質文明的建設,一個是精神文明的建設,其中精神文明建設即對完滿人格孜孜不倦地追求。所以文化實際就是通過人的實踐創造的,又不斷反哺人本身的實踐產物。因此可以說,文化和教育具有“立德樹人”的內在共同價值。

(三)中華優秀文化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的增強效用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新疆及新疆高校的結合,既具有一般共性,又具有特殊個性,把中華優秀文化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中將全方位增強其教育效用。

中華優秀文化內在包含三個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個方面,分別突出了中華優秀文化的不同特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傳統儒家經典為基礎,結合諸子百家之學,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華文化色彩,仁義禮智信、修齊治平、家國天下等文化內涵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增加了人文厚度。革命文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共同創造的文化,體現了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氣質,其斗爭色彩為中華文化增添了強健筋骨,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增加了歷史韌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過程中、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誕生的文化,其開拓創新、開放包容、理性守正的特征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注入了創新思維、開放理念。因此,從三個方面看中華優秀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結合,將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的政治性、學理性、實效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闡釋力、導向力。中華優秀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融合,是一次積極的“化學反應”,是以文化為導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有益方向。

三、文化生態與文化整合: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升的雙重路徑

(一)推進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文化生態建構

文化生態,是指文化與所在的人文生態環境經過創造性互動而形成的有機系統。一種文化放置在一種人文生態中,自然會產生別具個性的文化特征,多種文化放置在一種人文生態中,則會衍生出一個有機的文化系統。把中華優秀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相結合,想要實現“1+1>2”的效果,就要構建二者契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文化生態,激發文化與教育結合的價值效用。

增進一個文化共識。文化生態構建的核心要素,是要具有一個文化共識,即文化的張力和教育的目標達到同頻共振。中華優秀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在具有一個共識,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文化共識,必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不斷體現出來,即需要在內容、模式、環境中始終彰顯其存在。

調整兩種文化關系。當多樣文化共存于一個生態環境,就會自然形成較為穩定的關系。中華優秀文化所包含的三方面文化共存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生態中,必然形成“層級關系”與“共生關系”。一方面,要厘清其關系脈絡,分清什么時候該以哪種文化為先導,是“層級關系”建構的重點,一經形成,就要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厘清文化的特點,尤其是長短板,通過文化的交融互嵌補齊短板,發揚長板,由此形成一個“互利共生”的關系。

強化三方推動力量。文化生態構建需要明確其存續的動力,其動力主要從主體、客體、環體三個方面生成,主體為實施方(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師、教學計劃制定者、教學內容制定者,等)、客體為接收方(高校學生)、環體為教學環境(包括校園軟硬件設施、校外文化環境,等)。主客體需要發揮彼此主觀能動性,推動文化生態的有機構成,在教學實踐中生成文化生態;而環體構建則對文化生態的形成具有增強效應,這種效應是客觀的,既會放大有益方面,也會放大有害方面,需要主客體的協調建構。

以中華優秀文化為核心建構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文化生態,需要增進共識、調整關系、強化動力,通過三個層面的調整將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才能達到“1+1>2”的效果。

(二)提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文化整合路徑

中華優秀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兩者本身均為系統性存在,并非單獨孤立的個體。因此,如何實現兩套系統的嵌入整合,是決定兩者結合能否實現提質增效的關鍵。要做到有效整合,需要從話語體系、教材體系、教學模式、評價機制等四個方面著手。

以話語體系為主導。話語體系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的先導、主導。成熟的話語體系將決定意識形態輸出的結果,反之則會動搖意識形態既往成果,造成破壞性結果。要基于中華優秀文化的核心特質,不斷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的話語體系融入文化因素。把以外在促進為特征的話語轉化為內在引導為特征的話語;把主客對立的二元制話語(“你”“你們”“你我”等)轉化成主體性話語(突出“我”“我們”“共同”等);把思想約束性話語轉化為鼓勵性話語等。

以教材體系為基礎。高校教材體系規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范圍、方向、結構,必須深入挖掘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文化屬性,突出其中的中華文化色彩。要提取中華優秀文化的契合內容,增強教材文化屬性,在教材體系的不同階段(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年級)基于大學生知識結構變動融入相應的文化內容,完善課件內容和形式,扎實推進教材體系的文化嵌入,增強親和力和思想性。

以教學模式為依托。教學模式直接決定教學效果,必須高度重視教學模式的創新,探索契合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要結合古代、近代、現代三個層面的文化特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中加強“混合式”教學、智慧教學、聯合教學等方式手法,在教學模式上以增強親和力、實效性為目的,突出主題中的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例如具有蒙太奇色彩的“孔夫子遇見馬克思”“茶文化中的階級色彩”等,兼具趣味性與學理性,讓課堂在文化的浸潤下活躍起來,弱化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生硬灌輸色彩。

以評價機制為保障。評價機制建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一項動態、復雜的實踐活動,需要以評價機制來反饋教學效果進而自我完善。因此,在文化整合中必須重視評價機制的改善,打破以往簡單師生互評機制和唯分數論,融入多樣性評價,例如對教學的課堂文化氛圍進行評價、由“學習通”等教學智慧系統進行計分評價、對主觀性評價與客觀性評價進行大數據分析、推出擬人化評價等。同時,將評價納入教學整體,細化評價標準,突出文化導向,在評價機制中融入對教師、學生雙方的文化關聯選項,總成績構成中加入文化模塊,考試內容著力向文化知識點傾斜等。通過對評價機制的完善,將從結果反向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6]隨著文化潤疆工程的持續推進,新疆發展的新趨勢要求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不斷突出中華優秀文化的特質,把黨的教育方針積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的文化生態建構和文化整合能力,圍繞“文化”提質增效,這既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的未來方向,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抓手,更是完成培養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的必然途徑。

注釋:

①2008年數據參見2009年9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疆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2020年數據參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

②2015年數據參見閆國疆在2016年《馬克思主義研究》第十期第120-127頁中發表的文章《信仰教育、邊疆治理與國家安全》;2020年數據參見《20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詳見網址:http://jyt.xinjiang.gov.cn/edu/jysysj/202004/67b9d78bb68440be987ddd96ff1443cf.shtml.

猜你喜歡
理論課新疆政治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
“721”人才培養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新疆多怪
醫學院?;A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
新課標下中職體育與健康理論課有效教學策略探討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