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與大學英語視聽說的融合路徑

2022-03-24 15:14于淑芳汪承平曾必好
昌吉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革命紅色英語

于淑芳 汪承平 曾必好

(皖西學院外國語學院 安徽 六安 230071)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怎樣培養人、為準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論述強調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首先是立德樹人,其次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行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使國家的高等教育事業邁上一個新臺階。這些重要論述不僅給高等院校指明了如何推進思政教育的目標,也為課程思政的開展和實施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撐。林玉蓉(2004)也論述了“英語教育本土化是一個必須面對的課題。首先保護民族文化的獨立性是我們應該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其次,我們在進行英語本土化教育的同時還應該強化國人民族意識、增強愛國情感,即培養人的靈魂。英語教育本土化不是閉關自守、閉門造車而是與國際化并存的?!保?]因此,本文著手研究以課程思政背景為依托,將紅色文化與大學英語視聽說的融會貫通的途徑,促進本土紅色文化的發展、傳承和輸出。

一、紅色文化與本土紅色文化

有學者將中國特有的紅色文化以及本土紅色文化定義為: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領導或參與爭取獨立、民主和自由的中華民族革命斗爭中,以及在實踐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中國人民所創造的物質、精神、制度和習俗等行為成果的總和。它們可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部分[2]。由于紅色文化是有著最鮮明的中國特色的文化,所以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引領著當今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形成。毛軍社和寇靜(2014)提出在世界全面開放和融合的背景下,充分利用英語這一傳播工具作為傳承中國紅色文化的媒介不僅僅成為必然,而且在強化當今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及夯實國家的政治話語權都起著積極的作用[3]。

安徽擁有很多聞名全國的革命老區。人民群眾在長期的革命斗爭歷程中創造了豐富而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這里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多是與安徽本土革命相關的文化,其中包括重大革命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革命人物,以及具有革命紀念意義、歷史意義、教育意義的革命舊址和革命文學的總稱??傊?,紅色文化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革命斗爭中所形成的一種偉大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質載體。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特質,也蘊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是特殊的政治優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無與倫比的革命傳承價值和革命發揚優勢。因此,在高校英語教育教學中,紅色文化與課堂教學的相互滲透和融合不僅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還更好地宣傳和傳承紅色文化,擴大其海內外文化影響力。

二、紅色文化進入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的意義

(一)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功能與“課程思政”潛在育人功能一致

首先,《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2版)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是以海內外豐富優秀英語教材為基礎,嚴格按照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要求設計和編寫,目的就是通過接地氣的場景、地道的語言和形式繁多的操練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視聽說能力。課本選題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氣息、思想深意和文化內涵,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文化、歷史、風俗、社交與外交禮儀、英語戲劇詩歌評析、英美社會與文化、外國電影賞析,等。這些選題內容都蘊含著極高的人文意義和教育意義。而且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屬于公共必修課,是組成高校英語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加強大學生整體文化素養的路徑之一。

其次,大學生正值黃金成長期,處于青少年和成年的銜接處,也是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不足的社會經驗和相對較弱的辯證的能力影響了他們發現問題和客觀理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增加了西方某些思潮影響他們的風險。因此,充分利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課時量最多、時間跨度最長、涉及學生面最廣的優勢來凸顯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非顯性育人功能,即通過這種“如鹽入水”的全方位滲透模式傳達給學生積極向上的革命信念。在提高大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語言能力和技能的同時,細致思考“洋為中用”,即如何在傳達西方語言文化的課本中汲取有益的養料,加強大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對比和甄別的能力,一方面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自身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養成主動傳播和傳承優秀中國文化的習慣,成為愛國愛家愛自己的有用人才。

(二)有利于推動外語教育本土化發展

在我國經濟發展初期,相對片面追求和迎合學習西方經濟與科技導致外語類教科書西方文化占據大部分江山,結果卻是如今外語教育中國文化內容占比很少和中國文化自信的不在。

安徽作為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的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優勢。第一,紅色文化已經成為一種能夠體現安徽人民英雄氣魄、凸顯安徽人民革命精神的文化。利用這種具有深厚歷史積淀的紅色文化資源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其在情感上對教育內容接受、信任,進而形成內在共鳴?!按猴L化雨”般的革命教育已然成為當下青年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且無形中也培養大學生們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培養他們深沉的愛國情感和高尚的革命品質。第二,由于紅色文化資源本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給我們開展英語教育教學提供了長足的優勢。而且紅色文化資源能夠提供鮮活的內容來開展學生的道德情操教育,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第三,如何讓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走出安徽、走進全國、面向世界,需要依賴英語這一強大媒介。第四,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可持續只有在借助了外語這一強大的媒介才更有助于創新紅色傳統文化的傳播和豐富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因此,紅色文化和英語的相輔相成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更容易把紅色文化融入進來,讓學生具有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大學英語課堂以前僅重視語言文化信息的輸入而輕視相關輸入信息輸出的情況也會大大改善。思政教育也以一種更鮮活的方式在大學英語課堂上重新綻放光彩。

三、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相互滲透中遇到的問題

(一)教材中缺乏本土紅色文化的內容

我們目前采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2版),其中包含內容雖然題材豐富,涉及到政治、歷史、人文、宗教、道德、科技文化等等,但是教材所選取內容都來自英美國家,安徽本土高校尚沒有把紅色文化板塊納入英語教學的課程建設中,更沒有把英文版紅色文化資源列入收集出版計劃中,這樣就很大程度上缺失了紅色文化滲透到英語教材和課堂以及學生頭腦中的機會,降低了本土高校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承度,影響國外友人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度,同時,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紅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二)紅色文化課程建設薄弱,教師本土紅色文化基礎不牢固

一方面,很大一部分高校并沒有把將紅色文化納入英語教育和教學的課程建設中,更缺少英文版紅色文化資源教育的收集和整理計劃。另一方面,高校英語老師缺乏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和學習,對紅色文化的科研力度也待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缺乏融入紅色文化內容的意識。如此以來,理解并體驗紅色文化的群眾基礎就顯得貧瘠,紅色文化本身具備的獨特魅力的程度就會下降,致使學生的集體主義愛國理念和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不強,學生主動傳承和傳播紅色文化的動力不足。

(三)評價體系欠科學

英語視聽說教學評價體系是對學生學習一種客觀性評估,有很大的引導和激勵功效。當前,本土高校英語教學的考核模式雖然以個人陳述、表演、模仿、對話等作為口頭形式考核,但是考核方法還是主觀性占比較大、方法不夠科學??荚嚋y試內容依然是課本出現的語言知識點和信息,實用性和實操性的方面考慮不完善。如此一來,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需求,從而部分學生畢業后在實際具體工作中真實效果不好,反過來間接影響了英語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四、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課堂紅色文化滲透和創新的實現途徑

新視野大學英語課程特點是通過真實的場景、地道的語言和多樣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以課文中涉及的思政點為出發,進行適當的教學設計,以小組討論、辯論等口頭課堂活動以及做思政PPT課堂展示等課后活動的形式,在提高學生聽說技能的同時注重提高他們的綜合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將思政教育有機地融入到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培養當中。

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線上平臺,比如教學立體過程化教學與學業評價平臺,其中包括智慧樹,QQ平臺,微信視頻,等。在課本項目完成基礎上,及時補充、拓展更多的關于中外文化以及紅色文化和文化產品的視頻和音頻等線下學習資料,鼓勵并且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一)凸顯紅色地方革命精神

紅色文化可以拓展為一種更有溫度的教育理念,具有以古鑒今、以史明志、教育后人的深遠意義。紅色文化所體現的革命精神,教師也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引入課堂,然后通過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提煉出:紅色文化代表了人民團結勇敢、勇于犧牲、艱苦奮斗、愛國愛家的革命精神內涵。

以《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3冊第3課Culture makes me what I am為例。本課主要強調不同文化差異造就了不同的人格,其中提到了中西方文化對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不同的理解。據此,教師不僅可以從宏觀的角度而且可以從微觀的角度對本課文進行“思政”內涵深入探究。宏觀方面,將同學們分成小組互相交流,深入探討、分析如何處理好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三者之間的關系。然后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發言代表讓其用英語陳述他們的小組結果,以此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微觀方面,由中外文化的對比細化過渡到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通過觀看“紅色皖西”視頻引出習近平總書記的話:“The Republic is red which cant be diluted”(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癆ll CPC members and cadres should constantly receive education on red tradi-tions to consolidate and enhance their ideals and convictions”(廣大黨員干部要不斷接受紅色傳統教育,鞏固升華理想信念)等,并且通過問答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到“Red Wanxi is the cradle of the Army and the hometown of generals.It is the red land soaked with blood of 300,000 martyrs,a solid cornerstone of the New China.From the May 4th Movement to the birth of New China,the red flag of Lu’an has flew for 30 years.”(紅色皖西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是30萬烈士用生命換來的紅色土地,是建立新中國的堅實的支柱。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誕生,六安上空紅旗獵獵飄揚了30年。)

本階段采用視覺聽覺感覺多方位沖擊的教學方式,即影音式教學。影音式教學是指運用MV、Movie、TV等多媒體工具,通過視覺的直觀、聽覺的立體和心聲的娛樂方式使學生從中獲得革命教育和革命啟蒙的一種方式。紅色文化鮮活豐富的革命資源為這種教學方式的運行提供了最大的可能。集體欣賞紅色電影,更新瀏覽紅色網站等,聲、光、電、網一體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優化了紅色革命內容傳播的形態,更是營造了動態的教育氛圍,突出了紅色的革命教育成效。

(二)融入地方紅色民俗歌曲文化

融入地方紅色民俗歌曲文化音樂不僅是一種旋律,也是一種現象,這種現象經過傳播可以實現社會行為[4]。紅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曲曲都是血雨腥風的歷史和革命先烈們積極樂觀追求光明的見證。

《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二冊第一課Roll over,Beethoven!本課是幫助學生了解國外不同的音樂類型及其代表作以達到音樂陶冶情操的教化目的。課堂開篇用一首大型交響樂“我愛你,中國”MV作為熱身,這首歌曲的震撼會讓學生感受到西方音樂和中國歌曲相互融合的魅力。進而指導學生熟悉不同音樂形式的英文表達方式。然后提出“Revolutionary Songs”(紅歌)的概念:“revolutionary songs refer to the revolutionary songs that were popular during the country’s revolution,reconstruction and reform period.They were composed to herald the new living conditions of Chinese people or to celebrate the great achievements by the people nationwide.(紅歌指的是各個革命時期的革命歌曲。講述中國人民在不同的革命時期追求勝利和美好生活的歌聲來慶祝中國人民獲得的偉大成就)。進而舉行“聽歌猜曲”的課堂的活動,讓學生聽紅歌猜出歌曲的名字。這首歌曲就是中國大地尤其在安徽地區廣為流傳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起來,張燈又結彩呀,張燈又結彩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在優美的旋律當中,引導學生自由組合,嘗試翻譯這首歌的歌詞,并且學唱同一首歌。讓學生體會到中國革命就是伴著一首首這樣的革命歌曲最終走向勝利的。通過課堂傳唱這些紅色歌謠,目的就是用紅色歌謠作為媒介引導學生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

通過這些實際體驗,學生不僅僅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唱,而且用手可以去觸摸、用心去感受。這種可操作性很強的教學模式也給學生模擬了一場革命歷史的經歷,讓學生能全方位感知到革命的戰斗歲月、革命的戰火硝煙,幫助他們真正理解紅色革命傳統意義之所在,學生才會有真正的心靈的震撼。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接地氣”“有溫度”“有顏色”的教學。

(三)營造紅色文化的軟環境

鼓勵學生主動制作紅色課件,老師把關學生成就。紅色課件是學生和老師在滿足教學大綱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采用現代豐富的多媒體的形式和超文本范式的方法把紅色文化資源用隱形和顯性相結合的方式融入到目標文本中而制作的課程軟件,以期達到紅色革命愛國育人的目的[5]。

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第三冊第二課Our globe is in danger傳達給學生如何保護我們地球母親的生存環境的理念。通過學生自主展示國內外重大污染事件的英語新聞報道,了解環境污染對于人類的生存環境所帶來的巨大危害。通過學生制作的紅色課件,了解到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六安調研過程中盛贊皖西地區的風景名勝“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課件中例舉了自己家鄉的紅色旅游景點和特色,比如天堂寨風景區(“Tiantang Fort”或者“Heaven Fort”)、紅軍烈士陵園(The Cemetery Dedicated to Red Army Martyrs)、天堂寨劉鄧大軍前方指揮部(Tiantangzhai Former Commanding Headquarter of Liu-Deng Army)、金寨縣紅軍紀念堂(Jinzhai Red Army Memorial Hall),等。并且重點對重鎮六安的交通、風景和重要戰略地理位置進行了描寫:屏障東南水陸通,六安不與別州同。山環英霍千秀,地控江淮四面雄?!癐t was described in one ancient poem,a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Lu’an not only serves as a natural barrier to the southeast but also controls the four directions between Changjiang and Huaihe Rivers.”

通過學生自己制作紅色課件,創建紅色文化軟環境過程中,對家鄉紅色旅游有了全新的認識。而且圖片展示、影像資料播放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本土紅色歷史,感悟紅色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

五、英語教學與紅色文化相結合的教學策略

(一)校本教材創新研究

校本教材創新研究可以到安徽地市縣區圖書館或者高校圖書館、當地博物館和當地市區縣轄區的宣傳部等部門聯系和調研,收集安徽當地的紅色文化素材。安徽本土高校也做出相應計劃和安排,比如:2012年與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合作,成立安徽省紅色文化外宣翻譯研究中心;組建紅色文化外宣翻譯研究團隊;依托豐富的本土紅色文化資源,深入開展紅色文化漢—英雙語進校園研究,編輯出版本土紅色文化漢—英雙語系列讀本,包括大、中、小學版。

(二)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重建思政育人領域下紅色文化進課堂的課程生態研究。積極響應生態化教學理念為學生構建動態性和開放性生態環境。相對顯性和相對隱形相結合。相對顯性即各種教學范式,比如案例法、表演法、體驗法、討論法,等等。相對隱形即指教師的師德師風、言傳身教、人格魅力,等等。注重構架師生之間的彼此尊重,彼此關愛,相互學習的親密關系,實現樸實而又溫暖的教學目標;創建第二課堂,利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平臺、邀請非英語專業學生加入,培養優秀學生和漢—英雙語志愿者,輔導其編譯紅色故事、紅色碑文、紅色旅游景區標識牌等等,帶領學生們參與到金寨革命紀念館、霍山紅源廣場、獨山鎮等紅色文化舊址漢—英雙語講解活動,或舉辦英文版紅色文化革命故事比賽、革命事件意義討論會、思政演講比賽等活動,在具體生活中落實具體、實在的思政教育,打牢大學生對紅色革命文化自信的基礎,做好紅色文化傳承和發揚的擔當和責任。

(三)考核評價體系創新研究

大學生英語視聽說一貫采用平時成績+期中成績的總評。以學期考試為主的考核評價轉到對學生學習過程評估+終結性評估+隱形學習成果和效果評估,使考核方式更加動態更加立體更加有溫度,“從校內表現到校外表現、從課堂內學習到課堂自我反饋、從老師親自授課到學生自主學習、從任課教師到評判專家”幾個層面立體化評價體系,實現以人為本,春風化雨般的大格局的外語教學思想,形成紅色文化與外語技能測試相結合的多樣化考核方式。

結語

紅色文化承載著人民厚重的家國情懷、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為了能將其更好地傳承與發展,秉承“講好中國故事、樹立文化自信”的信念,紅色文化進課堂成為必然。本文依托本土紅色文化,將本土文化引入實踐教學,開拓滲透融合教育方式,進而在春風化雨中實現紅色育人、立德樹人,推進三全育人體系構建,發揮愛國主義教育作用的同時,對外也可以生動地向世界展示本土銘刻著革命烈士鮮血的記憶。

猜你喜歡
革命紅色英語
紅色是什么
紅色在哪里?
追憶紅色浪漫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讀英語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酷酷英語林
讀《革命年代》遐思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