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能提效是實現碳中和的最經濟途徑

2022-03-26 11:11范莉平
家園·電力與科技 2022年2期
關鍵詞:碳中和實現

范莉平

摘要:實現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目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國際各大經濟體都將二氧化碳減排作為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搶占國際發展新秩序話語權的重要手段。正如黃潤秋部長所講,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根本上還是高碳的能源結構和高耗能、高碳的產業結構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源頭上發力,推動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既降碳又減污,從而實現減污和降碳的協同增效。

關鍵詞:節能提效、實現、碳中和、經濟途徑

引言: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積極推進碳中和,有利于推動低碳技術、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鼓勵市場化行為,推動綠色金融、綠色能源體系健康可持續發展,深化能源從業者和能源消費者碳思維,提升碳資產價值,推動碳消費與碳達峰、碳中和一體聯動,走好中國雙碳治理之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碳中和”的概述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國實現能源革命和產業升級的關鍵之舉,也是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措施?!疤贾泻汀?,是指通過自然吸收和技術革命等手段,使CO2排放和消除得到相對平衡,實現相對的“零排放”。從目前全球能源體系來看,完全不排放CO2不科學,也不可能?!疤贾泻汀?,并不是說絕對禁止“碳排放”,而是指通過不斷減少CO2排放的同時,不斷提高CO2轉化利用,使CO2排放和消除得到相對平衡,實現相對的“零排放”。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碳市場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市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全國燃煤發電行業2162家企業納入到了碳市場的范圍,總共覆蓋了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自啟動一個月時間,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到702萬噸,累計成交額3.55億元,全國碳市場運行平穩,交易價格也從首日開盤價的每噸48元上升到昨天收盤價每噸51.76元。發電行業是首個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余下的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紙、電力和航空等行業或將在十四五期間全部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

2節能提效是實現碳中和的最經濟途徑

2.1建立節能長效機制

2.1.1節能減污降碳具有協同性,但并非每個環節都一樣

能源、環境、氣候具有同源性,而能源生產和消費的不同環節的效果是不同的。如光伏發電是低碳的,但光伏發電材料硅的生產卻是高能耗、重污染的。電廠脫硫脫硝脫汞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必要措施,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可以讓“水變清”,卻都要增加能源消耗;正因為如此,少數企業為了“節能”而偷排污染物。一些地方的做法有悖于節能本意;如要求能源產地壓縮生產,勢必影響能源消費地的用能,甚至影響居民“滿意度”。為完成能源“雙控”指標、“簡單化”地給企業分配用電指標,甚至“拉閘限電”,難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今年春天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了這種情形。

2.1.2節能可以發揮市場作用,但不能完全任由市場調節

節能可以降低成本,節能的效益是純利潤,節能可以提高企業競爭力。雖然較高的能源價格可以刺激企業節能,但不能因為節能而調整能源價格。讓企業主動節能就要建立長效機制;要以市場手段激勵企業節能,加強信息技術服務和基礎能力建設,基于市場的邏輯、相信市場的力量、由市場中的相關主體統籌協調,以便收到節能減污降碳的協同效果。

2.1.3政府抓節能,因為存在部分市場“失靈”

例如,建房的人想在建設過程中節省錢,而住房人想在使用房子過程中少用能,行為主體的不同可能導致節能的“市場失效”。采用市場化機制促進節能應具備“政府引導、供需匹配、多方共贏”的特點。政策供給要貼近企業需求,符合企業節能實際。所有參與主體都能在市場機制運行中有所收益;如果機制實施環節上的任一類主體不能受益,市場機制運行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是不可持續的。政府要為節能市場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環境,以彌補“市場失靈”。

2.2科學節能杜絕浪費用,創新理念助推碳中和

2.2.1從系統性和細節上挖掘節能潛力

節能潛力不僅在工業、建筑、交通等行業部門,更主要是在系統性上。受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制約,投入同樣資金能獲得的節能效果會下降。我國一些產品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縮小,一些高耗能企業擁有了國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進一步節能需要顛覆性技術突破。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要“體面”工作和生活,需要冬季采暖或夏季用空調,通風、亮度、濕度、溫度、安靜等是宜居條件,總不能經?!袄l限電”來控制能耗。發展綠色建筑,修改建筑節能標準勢在必行。建設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鼓勵低碳出行,以盡可能少的能耗滿足居民福利水平提高的需要。

2.2.2要堅持科學減污降碳,以產生協同效應

要優化能源結構,重視傳統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是優質能源,熱是低品位能源;一些地方將高品質天然氣用于供暖,發電和工業余熱卻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地源熱泵等節能技術產品也沒有推廣利用。電的直接利用、制氫等會降低能源效率,因為每個轉換環節都要消耗能源、排放污染物和二氧化碳。一些地方的高溫煉焦熱量沒有得到有效回收;在農村,推廣燃氣、“煤改電”導致農民“用不起”“不敢用”,而低碳的秸稈等生物質燃料、清潔高效的型煤燃具卻受到嚴格控制。這些做法是不科學的。只有堅持系統觀念,才能避免那些聽起來“高大上”卻不切實際的做法。

2.2.3用正確的辦法做正確的事情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要從減少浪費做起,讓專業的事情由專門的人去做,以收產出最大化之效。節能服務公司可以為企業提供節能方案;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應抓住“碳達峰、碳中和”機遇,推動節能技術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要利用信息化、大數據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幅提升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為能源系統高效運行提供強有力支撐。要圍繞重點園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建設能源管理中心和智慧平臺,挖掘企業一切可能的潛力。

2.2.4加大技術、理論、體制機制的創新力度,形成節能減污降碳的長效機制

伴隨發展動能轉換、經濟綠色低碳轉型、能源變革和技術進步,我國經濟規模和政策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應當看到,短期內能取得突破并推廣運用的節能減污降碳技術并不多,因而要加大力度攻克“卡脖子”技術,并轉變為節能績效,收到“碳達峰、碳中和”的事半功倍之效。還應當認識到,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電力體系的智能化管理提出了要求;要特別注意發電端的“不可控”和用電端的“隨機性”,提高電力調節配置的智慧化水平,以起到多元互補、高效利用、經濟安全等效果。

結束語:加快推動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全球約有130個國家計劃在21世紀中期達成碳中和目標,占全球碳排放總額的61%左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中國政府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市場手段,也是落實國家碳達峰目標、碳中和愿景的制度創新和一個重要政策工具。

參考文獻

[1]劉振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徑[N].學習時報,2021-3-15.

[2]尹偉華.2020年能源行業形勢分析與2021年展望[J].中國物價,2021(02):15-17.

猜你喜歡
碳中和實現
哥本哈根有望成為首個“碳中和”首都
碳中和背景下德夯旅游景區低碳發展和建設研究
信息系統安全評價系統設計及實現
高校聲像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實現路徑
辦公室人員尚需制定個人發展規劃
蘇州信息學院教務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淺析鐵路通信傳輸的構成及實現方法
旅游風景區碳估算與碳中和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