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禮堂:農村共富的“集散中心”
——以杭州市臨安區為例

2022-03-26 09:01胡益君
智庫時代 2022年11期
關鍵詞:禮堂村民農村

胡益君

(杭州市臨安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必須要有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杭州市臨安區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建設農村文化禮堂,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是對當代鄉村文化建設的大膽嘗試和探索,也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特色思想文化復興和文化自信建設的鄉村實踐。

一、農村文化禮堂的興建緣起

(一)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迫切需要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文化建設方面指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必須要有文化的繁榮興盛。黨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牢掌握思想意識工作領導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1]

一個民族的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浩大的工程,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一個民族長期努力、積淀、創新和弘揚。要貫徹和落實黨中央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就必須將其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來統籌規劃、系統推進。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農村的文化活動日漸豐富,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健身場、活動室、農家書屋等各項建設相繼完成。要推動農村文化建設深入發展,僅有文化下鄉、放幾場電影、建幾個圖書室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文化建設的“缺位”問題。因此,農村文化建設必須著眼長遠,建設適合農村群眾參與的文化綜合體,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實現城村同享文化資源,促進農村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二)浙江實現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

數據顯示,2020年浙江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居全國各省區第一。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表現了黨中央對浙江經濟發展的平衡性的充分肯定,為浙江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根本遵循。

經濟富有了,錢袋子鼓起來了,老百姓需要有健康的、向上的精神文化來豐富自己的腦袋。2021年8月,省委書記袁家軍在省委文化工作會議中強調,“十四五”時期,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守好“紅色根脈”,深化文化建設“八項工程”,著力打造思想理論高地、文化創新高地等五大“高地”,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2]為了探尋重構鄉村文化價值秩序、維護鄉村社會幸福和諧之路,浙江省必將扎實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

(三)農民實現精神富有的多元平臺

農村文化禮堂是一個農村文化綜合體,功能眾多。在農村文化禮堂里,可以進行思想道德建設,開展文體娛樂活動,進行知識技能培訓等等,為農民多元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提供了平臺。

臨安區有270個行政村,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60%,建設、運用好農村文化禮堂對于推進全區精神文化建設和發展關系重大。臨安區政府于2013年正式啟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2021年實現村村有禮堂。在建設過程中,各鎮(街道)、村因地制宜,有的在原村禮堂的基礎上進行擴建,有的利用原有的禮堂、祠堂等進行改建,有的擇地新建。建好的文化禮堂每天向村民開放,成為村民們家門口的學習政策、溝通協商、文體娛樂等精神文化生活的“集散中心”,成為推進鄉村文明建設的主抓手。

二、農村文化禮堂應用的不足

為了加強全省文化禮堂的數字化、信息化、一體化程度,成為滿足農民群眾數字文化服務的主要陣地,2020年浙江建立了農村文化禮堂智慧服務應用系統,將全省的農村文化禮堂連點成網,服務當地文化禮堂和相關各類用戶群體。臨安區根據本區實際,立足村、鎮(街道)、區三個層面,建立農村文化禮堂活動開展的每月通報制度。(臨安區每月統計表格如表1)

2021年臨安( )鎮文化禮堂提升情況

在運用系統和區月報對各農村文化禮堂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中,在文化禮堂現場走訪中,發現農村文化禮堂的應用還存在一些不足。2021年1至10月,全區270個文化禮堂累計開展各類文化活動9000多次,其中天目學堂活動近3000次,組織文體活動1700余次,開展便民服務活動2700余次,舉辦民俗禮儀活動700余次,舉行評比活動400多次,舉行議事活動1600余次。有三分之一的鎮(街道)所轄的村文化禮堂能根據要求開展各方面活動,記錄及時、條目清晰、事過留痕。近70個村文化禮堂能在鎮街的指導下積極從群眾實際需求出發,開展各方面活動5次及以上。很多村文化禮堂在宣傳部、各鎮街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組織開展政策宣傳、文藝演出、技能培訓等各類適合農村生活需求的活動,促進了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得到村民的一致肯定。但是,瑕不掩瑜。在月報統計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與不足。

(一)活動種類“貧富”不均

在現行的考核細則中,把每個農村文化禮堂活動分為天目學堂活動、文體活動、便民服務活動、民俗禮儀活動、評比活動、議事活動等基礎性的六項。10月月報的統計顯示,有7個鎮街所轄村的文化禮堂大部分沒有根據工作要求全面開展六類活動。全區有85個文化禮堂村尚未開展過評比活動,認為沒有什么活動可以評比。

(二)活動次數多少失衡

10月份的月報中顯示,在過去的10個月,有些村文化禮堂每周都有安排,活動能有序開展,例如錦城街道橫街村、玲瓏街道祥里村等在10月份開展的活動多達十余次。有些村文化禮堂能從當地村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安排滿足村民實際生活需求的培訓活動,例如錦城街道新溪橋村的老年智能手機使用培訓,潛川鎮牧亭村的電動車安全頭盔使用講座,清涼峰鎮九都村等開展助農賣山核桃、高山蔬菜活動,天目山鎮武山村的農家樂(民宿)經營管理培訓、香榧栽培技術培訓,既充實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促進了鄉村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受到當地村民的交口稱贊。但是,也有些村文化禮堂的活動次數少得可憐。據統計,全區有近20個村文化禮堂工作開展不夠積極、主動,僅開展了1-2次活動。

(三)“文化管家”項目欠豐

為了讓文化禮堂真正“活”起來,讓農村里的居民能像城鎮居民那樣跟著專業老師學舞蹈、學越劇、學書法等技能,實現城村文化資源共享,臨安區向社會購買服務,于2020年5月啟動了農村文化禮堂“文化管家”項目。2021年8月實現了18個鎮(街道)全覆蓋。全區共有8支服務團隊156名“文化管家”助力122個村創作、改編本土節目100多個,組織策劃大型文化活動70余場,開展各類培訓近3000課時,服務群眾2萬1千余人,覆蓋村民數量近270000人?!拔幕芗摇钡纳鐣漳J?,切實提升了各村文化禮堂的使用效能。但是,“文化管家”項目更多側重的是文藝性活動的排練,對于書法、圍棋等方面的培訓是缺乏的,不能滿足村民各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究其原因,主要是鎮街與村級文化宣傳員負責人對于政策解讀不夠、重視程度不足,止于合格就行的心理,月報表的匯總旨在完成,不考慮數量與質量,以至于出現所轄村組織的活動不全面,活動次數少得可憐等現象。

三、多管齊下,提升文化禮堂文化功能

“物質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比绾伟l揮農村文化禮堂的多種作用,使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為民所用?從農村走訪、統計數據、資料分析,筆者認為加強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可以從群眾主體、少年兒童、運行機制三個方面入手:

(一)從群眾主體入手,切實提升凝聚力

萬事皆有緣起。既然農村文化禮堂是為了當地村民而建,并在村民們的參與下修建一新,那么在后期的應用中也需要村民們的參與。要鼓勵廣大村民主動參與文化禮堂的活動安排、日常管理和評價考核,使他們真正成為文化禮堂的建設者、參與者和受惠者,成為文化禮堂的當家人。激發廣大村民的智慧,可以設計調查問卷,從不同的年齡、文化、職業等方面進行設計,例如“對文化禮堂的了解程度”“村文化禮堂的地理位置”“你所在居住地的文化禮堂舉辦的活動內容與類型”“不經常(經常)參加村文化禮堂活動的原因是什么”“你希望文化管家能帶來哪些服務”“平時,參加或觀摩村文化禮堂活動的次數”“說說心目中的文化禮堂”等。通過調查反饋,形成最直接、生動的資料,從而了解當前村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實現村文化禮堂的“民呼我為”。

(二)從“尊老愛幼”入手,不斷擴大覆蓋面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進行,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告別老家的山山水水、農林茂竹邁進了城鎮的高樓。留在農村的,大部分是在農村耕種大半生的老人或者是鄉村企業工作的外地民工。相對于年輕人,老人更喜歡熱鬧,更希望村文化禮堂能活動紛呈。能不能結合老人的需求舉辦老年書畫班、太極拳班、戲曲培訓呢?

農村兒童相對于城鎮兒童在課外興趣班的選擇和訓練因為地域、人口、經濟的差異而呈現較大差距。城鎮少年兒童課余、假日期間大部分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就近選擇興趣班進行學習、訓練,例如舞蹈、聲樂、繪畫、圍棋、書法等等。但是,農村兒童想學上述興趣課的話往往需要趕到城鎮,不僅耗時間、精力,還存在交通安全隱患。能不能通過鼓勵性的政策使有這些方面專長的老師在雙休日、寒暑假送課到文化禮堂,讓有興趣的、有特長的孩子就近學習?

從各鎮街月報表中發現,有些村已經關注到少年兒童的文化需求,暑假里在村文化禮堂開展夏令營活動,例如錦北街道龍馬村、大羅村;有的開展寒假“春泥計劃”,例如昌化鎮朱穴村;有的開展各類非遺體驗活動,例如天目山鎮桂芳橋村組織就地過年的小朋友走進鄉風民俗館學習非遺文化知識;湍口鎮三聯村等開展了暑期象棋培訓班,為期1-2周。有些村則根據老年人的需要,開辦太極拳培訓班、越劇班等等。各鎮街可以通過組織所轄農村禮堂負責人經驗分享、成果介紹等形式,把各村文化禮堂的亮點進行呈現,相互取長補短。讓村里的老人也有充實的文化生活,讓農村的孩子也擁有充實有意義的假日,把農村孩子對城鎮孩子的羨慕轉化為現實的滿足。

(三)從運行機制入手,確保工作長效性

摩天大樓不是一日建成的,鄉風文明的提升改善、鄉村文化的發展也不是朝夕之功。因此,我們可以以全面提升農村文化禮堂使用效能為目標,深化農村文化禮堂長效機制建設,打造高質量鄉村振興綜合體,促進鄉村文化興盛,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1.逐步完善經費投入機制

面對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禮堂建設要從黨委、政府主導,政府投人為主逐漸轉向黨委、政府引導,社會投人為主,大力吸收社會力量助力農村文化禮堂的完善與發展。[3]區、鎮(街道)根據地方財力和實際需要,整合農村各項建設資金向農村文化禮堂傾斜,積極引導各村進行文化禮堂自我造血實踐,動員各村鄉賢、企業家捐款資助,實施企業惠民服務進禮堂等舉措,激發各個村開展文化禮堂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豪感,促進農村文化禮堂功能的改善和活動的優化。

2.持續完善人才保障機制

“文化管家”項目經過一年半的試點運營,相關鎮(街道)、村已經有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可以通過文化走親、禮堂互助等形式在122個村開展的“文化管家”項目和反思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在全區270個村文化禮堂嘗試鋪開,滿足全區村民對唱歌、舞蹈、戲劇等文藝類活動開展的需求和培訓的需求,引導村民開展自創自辦、自娛自樂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實現從灶臺到舞臺、素民到達人的愉快轉換,切實提升各村文化禮堂的使用效能。其次,要注重文化禮堂人才培育,除了文藝人才的培養,也要抓好本村文化能人(比如退休教師、書法家、畫家等)選樹,加快優秀宣講員隊伍和志愿服務隊伍建設,不斷充實人才隊伍,提高隊伍素質,從而滿足村民其他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村文化禮堂活動形式多樣、文化種類豐富,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學本領,人人有活動參與。

3.科學完善考核激勵機制

目前,對于農村文化禮堂的考核,是省、市、區、鎮街層層關聯、層層累積、層層深入的。對于農村文化禮堂的考核,是為了促進當地農村文化禮堂的健康發展,促進鄉村文明建設,促進村民文化素養的提高,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為了考核而考核。對于鎮(街道)、村文化管理員、文化禮堂人的工作要正面引導、激勵為主。通過下村巡查、下村指導、文化走親、文化沙龍、禮堂互評等方式,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實現270個村文化禮堂健康發展,活動種類豐富,村民積極參與。

4.完善文化資源利用機制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臨安區處于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區,是浙江省陸地面積最大的區,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厚重的文化積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中提出,思想意識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需要有文化的繁榮興盛。[4]

近年來,省社科聯一直致力于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的創建工作,臨安區目前命名的縣、市級社科普及基地近20家,有相當數量是以黨史、革命史等銘記紅色歷程為主題的紅色教育基地。它們大部分與所在村文化禮堂比鄰而居,個別村文化禮堂就是紅色教育基地的組成部分,例如於潛鎮后渚村文化禮堂、高虹鎮石門村文化禮堂等。各鎮(街道)、村可以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守護好新四軍歷史紀念館、民族日報社紀念館等“紅色印記”,切實用好百年黨史留給臨安的寶貴精神財富,通過邀請區、鎮(街道)村的老軍人、退休老干部、老中青黨員等在村文化禮堂舉辦專題讀書班、“萬家黨課進禮堂”等紅色文化活動或培訓,守護“紅色根脈”,播種紅色基因,發揚紅色精神,夯實當地思想陣地建設,筑牢思想意識領域防線。其次,臨安是吳越國錢王的故里,有著千年古城的歷史厚重,吳越文化、天目山文化、浙西民俗文化等呈現著獨特魅力。各村文化禮堂可以結合當地人文景點、歷史遺存,積極開展文化文藝精品創作、藝術交流展陳活動,提升當地文化的輻射影響力,增強當地村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總之,共同富裕不是城市的獨特風景,共同富裕也不是人人成為物質上的“土豪”“富豪”,推動鄉村共同富裕,實現鄉村振興,就需要實現鄉村的文化振興。通過區、鎮街、村的努力,讓老年人喜歡文化禮堂、年輕人經常走進文化禮堂、孩子們喜歡文化禮堂,讓文化禮堂成為農村共富的“集散中心”,從而推動整個村莊大家庭的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新鄉土文化品牌。

猜你喜歡
禮堂村民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科學種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衢州市廿里鎮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現狀調查與探析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普通禮堂建聲環境的技術改造
全國最美的10所高校禮堂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