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發展困境與對策

2022-03-27 10:36盧玲
文學天地 2022年2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困境高職院校

盧玲

摘要: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以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針對當前職業教育和普通應用型本科教育同質化現象,在接受過職業技能培養的學生與企業對用工要求期望有明顯差距,從現狀出發分析當下校企展開合作、產教融合的迫切與必要性。為了加強高職院校在培養理論、實踐集于一身的優秀人才方面的效果,可運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式進行。文章針對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發展困境以及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發展對策進行闡述,希望對我國高職院校為企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術能力的優秀人才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困境;對策

引言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地方制造業技術知識積累的主體,是原始創新、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和平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經成為高職院校自身發展、服務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許多高校缺乏產學研一體化,缺乏依賴性,導致產學研三方利益不明確,產學研合作具有偶然性、臨時性和不穩定性。因此,深入分析高職院校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及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 產教融合的意義

深入研究產學研一體化的本質,不僅對完善和補充產學研一體化理論研究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產學研一體化實踐指導也具有重要意義。從歐美發達國家制造業來看,這些國家都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產業,并提出了相應的戰略要求,如美國的工業計劃、德國工業4.0等。中國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尤其在現階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理念的提出,更加需要將中國的學科教育和國家的經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為中國夢的實現培養出更為適應經濟社會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意義的,因此產教融合是必然選擇。校企開展深度融合,首先,可以及時更新學校教學過程中的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掌握企業最前沿技術,熟悉企業操作規范,有利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從而更好地為企業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人員。其次,通過校企開展合作,可以提高專業教師實際操作能力,為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提供了平臺,從而形成產—學—研—做一體教學模式,一方面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完善教學設計,進一步實施課程開發。最后,深化產教融合,有助于專業可持續發展,豐富教學資源。

2 產教融合發展困境

產教融合形式培養出的學生更符合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但是在現實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輸送給企業的人才并不完全符合企業的核心需要。在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時,部分高職院校沒有派專人去企業進行考察,沒有和企業之間制定符合企業標準的人才培養形式和標準,最終導致輸送的人才無法符合企業的需求。專業創設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部分高職院校在課程創新方面沒有逐步完善,最終培養出來的學生便無法符合企業的人才標準。高職院校對學生創新及創業能力的培養沒有給予重視,未將創新創業培養歸入未來職業生涯之內,并且讓缺少實戰經驗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在教課過程中只教授理論,忽略實戰經驗,學生缺少該方面能力。

3 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發展對策

3.1 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強調校企合作監督檢查的重要性,明確指出“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以及行業組織,加強對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的監督、指導”。加強監督管理,能夠為“雙高計劃”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保駕護航,為深化產教融合提供制度保障。政府相關部門需制定實習企業的資質標準,建立實習企業的準入、問責、年檢與退出制度,為表現優異的企業設置專門獎項,提升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社會責任感與榮譽感,并對其實行一定的稅務減免;行業組織要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經費使用、實習實訓、合作項目等方面制定詳細的管理條例,并定期進行考核評價,提出針對性強、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進建議,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雙高計劃”高職院校溝通交流,做好管理與服務,督促校企雙方履行職責與義務。

3.2 促進專業課程改革

學校需要專門組織人員趕赴企業進行專業調研,創建全面符合市場以及企業需求的專業,并且對該專業定期進行發展分析,全方面掌握專業設置的全部過程,將“經驗從企業中學,并且運用于企業當中去”的重要理念作為最終標準。積極推進相關企業協助高職院校對專業進行建設,課程的設置是培養該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校企合作的教學資源將對學生所掌握的專業技能以及未來企業用人需求都具有直接影響。一方面需要完善相關標準,保障企業可以參與到課程建設中,積極尋找院校課程建設與企業之間的融合點,充分將企業參與高職院校專業創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另一方面需要積極邀請該方面專家對高職院校中的專業課程設置進行指導,企業和學校之間共同對專業課程進行研發。相關方面的專家十分清楚企業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專家參與高職院校專業的開發,便可以讓所開發的資源充分滿足企業各方面的需求,符合企業人才需求標準,提升院校培養質量,進而讓企業產業未來發展與人才培養完美融合。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程開發,開發多元化教學內容。

3.3 引領校企合作頂層設計

首先,政府應在宏觀層面有指導性政策機制,明確校企合作中政府、學校、企業各自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建議政府出臺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管理辦法,對校企合作的形式、合作內容以及具體實現的途徑進行明確,對合作成果轉化進行認定,建立學校校企合作考評制度,對合作成效顯著企業給予獎勵,并在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研發上給予資金扶持或稅收上給予優惠。有條件,可以實行3+2模式,3d在學校,2d在企業,并對為職業院校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訓時造成損耗擔供補貼,保障校企合作有效開展,持續開展。例如:校企信息交流機制不通暢,政府應該搭臺建立可以讓企業跟學校融合在一起平臺,根據學校層次與企業類型搭建市級、省級、國家級平臺;其次,政府從微觀方面制定具體可操作政策。例如:針對企業不積極、學校不主動,政府可以出臺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教學,通過優惠稅收政策、加大對學校合作企業資金扶持力度等等;或對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將參與校企合作作為申報條件。同時,學校要主動出擊,機會是爭取來的不是等來的,當然搶機會的同時學校要提高實力,要有條件去搶,這樣學校是可以借道超車的。

4 結束語

校企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為當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通過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使企業與學校同頻共振,使培育的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助力于區域產業的發展。通過各個專業校企合作上的微創新推動職業教育大發展,總之,大道至簡,知易行難,祝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事業取得新突破。

參考文獻:

[1] 韓光敏.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探究[J].教育觀察,2020,9(42):83-85.

[2] 劉芳.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人才有效供給對策研究[J].大學,2020(43):108-110.

[3] 齊少波.產教融合視角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培育模式[J].人才資源開發,2020(21):61-64.

[4] 呂成文.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1):136-137.

[5] 何燕.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政策效應研究[D].南昌大學,2020.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困境高職院校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跟蹤導練(一)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安吉拉·默克爾能否解救歐洲的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