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開展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研究

2022-03-27 10:36吳健王云凱鈔曉咪
文學天地 2022年2期
關鍵詞:公費師范生貴州省

吳健 王云凱 鈔曉咪

摘要: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作為部屬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培養的補充機制,不僅是鄉村振興的時代呼吁,更是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內發訴求。貴州立足本省教育實際,開展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對貴州教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經過對部屬師范大學和各省有關公費師范生培養政策的研究,從完善貴州省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制度、優化培養方式、嚴格質量管理機制等方面提出建議,保障貴州省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政策落到實處,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的需求。

關鍵詞: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政策;農村教育

[本文系2020年貴州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ZC040)]

作者簡介:吳健,男,貴州凱里人,講師,主要從事教育學研究;王云凱,男,貴州凱里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管理學研究;鈔曉咪,女,陜西榆林人,講師,主要從事教學管理研究。

一、前言

國家一直以來重視教育,采取各種政策支持教育發展。在中央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地方政府大力培養師范專業教師,為我國鄉村教育輸送了一大批優質師資,對于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帶動落后地區的經濟水平提高、社會文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貴州省位于我國西南部,屬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教育一直是教育體系中的短板,教師需求量大,總體素質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農村教師工作壓力大,生活環境差,教師隊伍不穩定。另外,財政資金的短缺,鄉土文化的蕭條,農村人才的流失等都是制約貴州農村教育良性發展的不利因素。受到個人發展條件的限制,多數師范類畢業生不愿留在農村從事基礎教育。這樣的現實又加劇了貴州省農村基礎教育環境的惡劣。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核心在教育。因此,貴州省探索開展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參考部屬師范大學和外省關于師范生公費培養政策,制定和完善師范生公費培養政策,結合貴州本省實際因地制宜選擇恰當的方式培養優秀公費師范生,充實了貴州鄉村教師隊伍,提高了農村教育水平。

二、貴州開展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的意義

公費師范生培養政策在貴州的推廣,對貴州教育發展具有較大推動作用。首先,與部屬師范大學相比,貴州省內高校學生中困難學生更多些,一些院校聚集了更多的農村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所以,貴州實行師范生公費培養政策,更有益于解決農村家庭和經濟困難家庭子女上大學難的問題。其次,貴州定向培養的公費師范生愿意選擇回到家鄉,為家鄉教育事業添磚加瓦。這是因為,貴州省內院校生源主要來自于貴州省內,本地學生更加適應家鄉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尊師重教的風氣激發了公費師范生投身教育的情懷。最后,貴州定向公費師范生政策作為部屬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政策的補充,填補了西部地區農村教育的短板,更有利于貴州農村基礎教育師資的建設。

三、貴州省農村教育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農村學校吸引力不足,教師缺口大

在貴州很多山區鄉村,教學條件簡陋,尤其是一些偏遠鄉村交通極為不便。再加上教學任務繁重,工資待遇低,生活不方便,愿意到農村任教的教師很少,扎根留下的更少。盡管大學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競爭壓力非常大,這些落后的鄉村學校依舊無法吸引畢業生。在調研中發現,小學教師尤其是鄉村小學教師缺口較大。

2.已有教師流失率高,性別比例嚴重失衡

一是農村學校教師流失多。年輕老師由于不適應鄉村的生活方式,或者考慮家庭和經濟的因素,在鄉村從教的意愿較弱,愿終身在鄉村學校從教的比例較低。農村學校的青年骨干教師有的想方設法調到城區,有的參加研究生考試,有的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還有的辭職另謀出路。

二是教師隊伍性別比例失衡現象突出。在從事鄉村學校教育工作的意愿程度上,女教師也顯著高于男教師,這又將進一步加大鄉村小學男女教師比例失衡的情況。

3.優質師資配置不足,整體素質不高

城鄉差異的存在導致優質師資將城市作為就業首選,鄉村學校作為就業保底之選。在對部分鄉村學校的調查發現,英語、音樂、美術等學科的優質教師嚴重匱乏。鄉村學?,F有教師隊伍學歷偏低、素質提升乏力等導致相當一部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滯后、知識結構老化、專業化水平偏低,優質教師資源的匱乏成為制約當地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

四、影響貴州開展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政策執行效果的因素分析

1.公費師范生培養制度因素

貴州地方公費師范生的培養目標應該結合貴州省內高校及各縣市中小學教育需要實際確定,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是具有導向性的關鍵一環。目標的偏離或定位的不準確必然導致整個培養過程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培養的畢業生自然難以具備農村教育勝任力并達到預期目標。

在各師范專業大部分的課程設置上,公費師范生與普通師范生可以相同或類似,但是不能完全一樣,應有所區別。在調研中發現,現階段大多數課程設置缺少關于農村和農村教育的課程,以至于他們對農村地區的教學環境﹑學生的學業水平和學習特點了解甚少,這些教師既缺乏在農村地區從教的心理準備﹐又缺乏對農村和農村教育的情感,不想去或者去了也無法適應農村教學工作。

2.公費師范生培養方式因素

完善的培養方案是培養優質師資的前提,培養方式是否有效是影響培養質量的關鍵,在整個培養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授課模式、學習方式、實踐教學等方面對公費師范生學習效果影響較大。為達到良好的培養效果,需要探索適合地方特色的培養方式。

3.公費師范生培養質量因素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人才培養離不開教師隊伍的建設,優質教師資源配置是實現我國“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有效途徑。當前,貴州省由于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和農村條件所限,農村學校尤其是小學和教學點的師生流失嚴重,教師隊伍亟待補充。創新教師培養形態、培養貴州省地方公費師范生職業情懷,是培養立志扎根鄉村、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扎實、綜合素質高的農村中小學教師的重要前提。

五、貴州省開展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的建議

1.完善公費師范生培養制度設計

(1)明確貴州公費師范生培養目標

貴州公費師范生的培養目標,要充分考慮貴州農村的經濟、地理、人口等要素,要與農村教育實際緊密相連。除了具備普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以外,還要了解農村﹑熱愛農村﹑服務農村;具有一定的鄉土知識;利用當地特有的環境、資源等進行有特色的農村教學。農村教師除了要具備人際交往、語言表達﹑創新研究﹑使用信息技術等能力以外,還要具備開發農村課程資源的能力,要根據地方特色開發一系列適合貴州少數民族農村教學的課程等。因此,貴州定向培養公費師范生,應進一步強化對培養目標的理解,順利完成合格農村教師培養任務。

(2)完善公費師范生培養課程體系

首先,在傳統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加大對公費師范生的職業理想信念的教育,培養他們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熱愛教育,愿意長期任教。

其次,可以在原有課程中嵌入相關的農村教育模塊,幫助公費師范生獲得豐富的農村或農村教育的間接經驗,熟悉多樣的農村文化背景。

再次,加強公費師范生實踐教學,重視公費師范生的專項實習、頂崗實習和實踐教學,引導公費師范生體驗和實踐教師的專業角色。幫助學生掌握農村教育的重點和特色教學技能。

最后,要注重公費師范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均衡各類課程培養的同時,注重教育技能的培養,如交際技能、寫作技能、信息技能、教學技能、班級管理技能等。

2.優化培養方式,注重教學實踐

(1)合理分配培養年限

在培養年限上,大多數師范生的本科培養年限都為4年。培養模式各具特色,如東北師范大學對公費師范生實行“3+0.5+0.5”的模式,大學本科培養的前3年主要是基礎理論的學習,前一個0.5年指的是教育實習。后一個0.5年主要進行反思性學習;陜西師范大學實施“2+2”的公費師范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公費生首先進行2年的通識教育,然后再進行2年的專業培養;西南大學實施“3.5+0.5”模式,3.5年是在學校接受文化課程教育,0.5年是到實習單位進行頂崗鍛煉。

貴州省公費師范生的培養年限與其他本科學生一樣實行4年制教育。但是可以探索公費師范生的培養模式為“2+2”的模式:首先用2年的時間學完包括公共課與專業課所有課程的理論學習,然后利用剩下的2年的時間安排基層實習見習、頂崗鍛煉、畢業論文、自主學習等實踐與自學任務。后2年主要目的是在實踐鍛煉的同時兼顧專業課程的補充學習,理論與實踐結合可以發現在前2年的課堂單純理論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在經過實習、見習、頂崗的實踐之后可以強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最終提升個人的教師職業素養。

(2)落實實踐教學環節

在目前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教育實習被建構為實踐課程,成為公費師范生提升教育實踐能力的必要方式。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幫助公費師范生提高教學水平,為未來打下基礎,這是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公費師范生的實習基本處于頂崗狀態。學生從接觸農村教育起就陷入一種被動的狀態,教學任務重且缺少教師有效的指導,實習的體驗和效果較差,降低了學生未來在農村從教的積極性。因此需要加強實踐教學的系統化設計,細化各階段的見習、實習任務,制訂可操作化的實習指導方案,通過有計劃、分步驟的實踐教學活動,豐富學生對農村教育的認識與體驗,積累有效的農村執教經驗,為未來扎根農村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3)邀請教育專家和名師授課

目前很多師范大學都開設有名師講堂,或者定期舉辦各種講座,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做主題演講和授課,深受公費師范生的歡迎。貴州可以借鑒這些師范大學的成功經驗,邀請省內外高校優秀教育工作者、學者以及中小學教學名師給公費師范生授課,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和思想。

3.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制,保證培養質量

由于地方公費師范生大都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就業的政策,相對于其它學生來講,沒有就業壓力。為保證培養質量和政策執行的效果,嚴格的質量管理體制必不可少。

(1)健全考核評估機制

在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公費師范生的帶編入崗有很大的優勢。公費培養和就業保障可以帶來很大的吸引力,同時也可能給學習態度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為加強學習效果的考核和評估。一是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定期進行考核,確保培養質量。二是完善評估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客觀公正予以評價。

(2)實行獎懲制度

在考核和評價的基礎上,執行獎懲制度能夠更好地鼓勵先進、處罰落后,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培養質量。對表現優秀的公費師范生給予不同程度的表彰和獎學金,并列入檔案。對表現不佳的公費師范生給予不同程度的批評警告;在嚴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處分甚至解除協議。獎勵和懲罰不是目標,而是一種鞭策方式。歸根到底,是為促進公費師范生的自我約束,培養良好的學習的態度。

(3)強化縣級政府的管理責任

縣級政府作為基層政權的主要管理者,對教育發展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公費師范生的來源和就業都與縣級政府緊密相關。按照省級政府出政策、地方院校培養人才、縣級政府提供生源和就業崗位這樣的思路,環環相扣,保障政策的有效執行。

積極發揮縣級政府的主體意識,強化管理責任,貴州的公費師范生教育政策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h級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從招生宣傳、報考指導、學生選拔、教師需求、編制管理等各方面做好工作。生源選拔和就業崗位是關鍵的環節,縣級政府要提前謀劃,動員轄區高中有志從教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公費師范生。在培養環節,加強與本縣的地方公費師范生聯系,進行跟蹤管理。對本縣的教師缺編信息進行動態管理,及時與畢業的公費師范生聯系入編定崗。地方公費師范生“選得出、留得住”是縣級政府重教決心和能力的重要體現。

六、結語

師范生公(免)費教育政策現已運行十余年,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每年教育主管部門都會有新的政策文件出臺,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師范生公費教育作為一種示范性政策,其政策價值和現實意義已被全社會接受。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明確多元主體的責權利關系,如何建立健全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質量和監測體系,實現公費師范生培養初衷,應成為我們持續關注并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

為了完善公費師范生培養制度,更好地服務公費師范生培養,地方教育政策制定者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傾聽各方,尤其是公費師范生本人和其就業的中小學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各方權利義務更加明確,溝通交流更加通暢。就公費師范生培養中的典型性、代表性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使政策施行更具可操作性。只有這樣,才能從制度上保障公費師范生的培養政策良性發展,使政策效能最大化,滿足鄉村振興戰略需求。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為建設教育強國提供“第一資源”[EB/OL]. (2019-11-21).http:// www. moe. gov.cn/iyb_xwfb/ moe_ 2082/zl_ 2019n/ 2019_ zl69/201911/t20191121 409150.html

[2] 楊衛安.鄉村小學教師補充政策演變:70年回顧與展望[J].教育研究,2019(7):16-25.

[3]徐冬青.“公費制”推動師范生培養的政策升級[N].中國教育報,2018-08-15(2).

[4] 沈紅宇,蔡明山.公平價值的引領:從免費到公費的師范生教育[J].大學教育科學,2019(2):66-71.

[5]王智超,楊穎秀.地方免費師范生:政策分析及現狀調查[J].教育研究,2018(5):76-82.

猜你喜歡
公費師范生貴州省
非公費師范生在讀期間從教意愿動態變化的影響因素
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
貴州省結核病定點醫院名單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教育部:公費師范生離校前全部落實任教學校
論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下的課程整合探析
建立公費師范生轉入與退出制度正當其時
《貴州法治發展報告(201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