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肌訓練聯合吞咽康復對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的臨床效果

2022-03-27 10:30陳琴謝徐勇李志勇梅卉子張麒麟熊婧余鴻斌
中國醫學創新 2022年2期
關鍵詞:運動能力生存質量

陳琴 謝徐勇 李志勇 梅卉子 張麒麟 熊婧 余鴻斌

【摘要】 目的:探究呼吸肌訓練聯合吞咽康復對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行放射治療的50例頭頸部腫瘤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25)和觀察組(n=25),對照組實施常規吞咽康復干預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呼吸肌訓練干預方案。比較兩組干預前及干預8周后吞咽功能[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難量表(MDADI)評分、功能性經口攝食量表(FOIS)評分]、吸氣肌功能[最大吸氣壓(MIP)、吸氣峰流速(PIF)]、運動能力[6分鐘步行試驗(6-MWT)]、生存質量[Spitzer生活質量指數(QL-Index)評分]。結果:干預

8周后,兩組MDADI評分、FOIS評分、MIP、PIF、6-MWT、QL-Index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呼吸肌訓練聯合吞咽康復對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及吸氣肌功能,亦有助于提高患者運動能力及生存質量,推薦臨床應用。

【關鍵詞】 呼吸肌訓練 吞咽康復 頭頸部腫瘤 吞咽功能 吸氣肌功能 運動能力 生存質量

Clinical Effect of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 on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 for Head-neck Tumors/CHEN Qin, XIE Xuyong, LI Zhiyong, MEI Huizi, ZHANG Qilin, XIONG Jing, YU Hongbi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02): -12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 on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 for head-neck tumors. Method: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head-neck tumors who underwent radiotherapy in Jiujiang No.1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and February 2021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25) and observation group (n=25)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conventional 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tervention regime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Chinese version of MD Anderson Dysphagia Inventory (MDADI) score, Functional Oral Ingestion Scale (FOIS) score], inspiratory muscle function [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 (MIP), peak inspiratory flow (PIF)], exercise capacity [6-min walking test (6-MWT)] and quality of life [Spitzer Quality of Life Index (QL-Index)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8 weeks of intervention. Result: After 8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MDADI, scores of FOIS, MIP, PIF, 6-MWT and scores of QL-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os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 for head-neck tumors, an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and inspiratory muscle function, it also helps to improve the exercis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thus it is recommended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 Head-neck tumors Swallowing function Inspiratory muscle function Exercise capacity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Jiujiang No.1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Province, Jiujiang 332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02.030

頭頸部腫瘤包含頸部、耳鼻喉、口腔等一系列腫瘤,具備發病部位多、病理類型復雜的特點,其發病率目前居于全球腫瘤發病率第七位[1-2]。頭頸部空間狹小、解剖結構復雜,該區域生長的腫瘤可對周圍神經、肌肉、血管造成壓迫,患者正常呼吸、發聲、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均可受到顯著影響[3-4]。受該區域器官結構的影響,大部分頭頸部腫瘤患者確診后難以實施根治性手術切除,故使放化療成為此類患者最依賴的治療方法。然而放化療可引起諸如胃腸道反應、味覺改變、口腔潰瘍、吞咽困難等多種毒副反應[5-6],其中吞咽困難在頭頸部腫瘤患者中的發生率可超過70%[7-8]。吞咽困難主要與放射劑量增加造成相關吞咽肌損傷有關,甚至局部可出現組織纖維化,嚴重影響患者飲食攝入[9]。為有效預防、減輕此類吞咽功能障礙情況,本次研究將聯合呼吸肌訓練、吞咽康復對頭頸部腫瘤放療患者進行干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行放射治療的50例頭頸部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納入標準:(1)均經影像學及病理檢查首次確診為頭頸部腫瘤;(2)患者年齡18~70歲;(3)計劃接受放療,無放療史;(4)無認知功能障礙,能夠正確地理解試驗相關內容并正確填寫問卷;能配合完成吸氣肌功能評估、6 min步行試驗等。排除標準:(1)入選1周內受試者的心電圖、實驗室檢查、胸片等有顯著異常;(2)合并其他類型惡性腫瘤;(3)存在呼吸肌訓練禁忌證者。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吞咽康復干預措施,包括頸部、面頰肌、舌肌的運動鍛煉以及飲食訓練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呼吸肌訓練,具體步驟如下:(1)縮唇訓練。引導患者以其舌尖對上顎進行輕頂,隨后進行緩慢鼻吸氣,4 s后將舌尖放松,隨后將嘴唇撅起,以吹口哨動作向前方緩慢吹氣,持續8 s。隨后在自身不覺難受、費力的情況下調節呼吸的頻率及深度,控制縮唇程度,持續時間為15 min。(2)腹式呼吸。引導患者將姿勢調為仰臥位,并全身放松,右手置于腹部肚臍,左手置于胸部,囑咐患者呼吸時保持胸部不動,吸氣時將腹部盡量擴張,呼氣時則盡量收縮,持續15 min。(3)咳嗽訓練。由護理人員引導患者取半坐位,保持上身輕微前傾,呼吸深而緩,隨后嘗試爆發性咳嗽,需腹肌發力,隨后重復進行此類動作,可間斷休息30 s左右,訓練持續15 min。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干預前及干預8周后吞咽功能、吸氣肌功能、運動能力、生存質量。(1)以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難量表(MDADI)評估患者日常吞咽功能,其涵蓋情感、功能、生理、總體狀況等4個維度,涉及條目20項,每條1~5分,總分為2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吞咽功能越好[10];以功能性經口攝食量表(FOIS)評估患者經口攝食能力,評分為1~7分,得分越高表示攝食能力越好[11]。(2)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8周后采用吸氣肌力測試儀檢測兩組最大吸氣壓(MIP)、吸氣峰流速(PIF)水平。(3)以6分鐘步行試驗(6-MWT)評估患者運動行走能力,測量患者6 min內步行距離,距離越大者運動能力越佳[12]。(4)以Spitzer生活質量指數(QL-Index)評估患者生存質量,涉及活動、日常生活、健康、支持、總體情況等評估項目,每項0~2分,總分0~10分,得分越高者生存質量越好[13]。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 21.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16例,女9例;年齡45~69歲,平均(57.14±10.21)歲;腫瘤類型:鼻咽癌7例,喉癌6例,口腔癌8例,甲狀腺癌4例。對照組男17例,女8例;年齡44~69歲,平均(57.08±10.15)歲;腫瘤類型:鼻咽癌9例,喉癌6例,口腔癌6例,甲狀腺癌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吞咽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MDADI、FOI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8周后,兩組MDADI、FOIS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吸氣肌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MIP、PIF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干預8周后,兩組MIP、PIF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 兩組運動能力及生存質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6-MWT、QL-Index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干預8周后,兩組6-MWT、QL-Index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頭頸部腫瘤種類較多,其發病部位遍布頸部、口腔、耳鼻喉等部位,部分惡性腫瘤患者受腫瘤部位解剖結構限制,無法實施手術根除治療,多以放射治療為主,但受放療毒副反應及自身腫瘤壓迫、營養狀況不佳等多種因素影響[14-15],患者極易出現吞咽功能異常,故實施有效的呼吸肌訓練干預極為必要。

食道在解剖結構中與呼吸道相鄰,兩者在生理功能上亦存在密切關聯,患者存在吞咽障礙后,早期僅可出現吞咽無力、飲水嗆咳等癥狀,但持續時間稍久可致舌咽部肌肉出現活動減弱現象,亦可引起環咽肌松弛、聲門閉合等現象[9,16],使誤吸現象頻繁發生,最終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威脅患者健康。此外,放射治療亦可削弱咳嗽反射,使患者氣道處于低反射保護狀態,對隱性誤吸更難以發現,隨著患者吞咽能力的持續下降,飲食困難帶來的食物結構變化可進一步加劇患者營養不良狀態[17],對身體機能造成嚴重影響。本次研究中,經8周干預后,兩組MDADI評分、FOIS評分、MIP、PIF水平均上升,其中觀察組上升幅度更為顯著,提示呼吸肌訓練聯合吞咽康復可有效改善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吞咽功能及吸氣肌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本次干預中所采用的呼吸肌訓練可通過縮唇訓練、腹部訓練、咳嗽訓練三個環節對呼吸肌進行力量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同時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減少相關組織纖維化以及飲食誤吸現象,表現為吸氣肌功能、吞咽功能的共同改善。

頭頸部腫瘤患者接受放療期間出現的吞咽障礙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呼吸功能下降,吞咽、呼吸兩種功能之間的協調性被破壞,吞咽功能障礙進一步加劇,加之此類患者營養狀態不佳以及腫瘤消耗作用,其呼吸肌可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引發吸氣肌無力現象,具體可表現為呼吸做功增加、心肺功能下降,最終可引起患者行動能力下降、呼吸不適感增強,導致生存質量下降[18-19]。本次研究中,兩組經8周干預后,6-MWT、QL-Index評分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觀察組上升幅度更為顯著,提示呼吸肌訓練聯合吞咽康復可有效改善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運動能力和生存質量,分析其原因在于,呼吸肌訓練配合吞咽康復可通過肌肉力量訓練、阻力訓練強化自身呼吸肌群及頸部肌群,一方面可用于改善吞咽功能,減少飲食障礙,另一方面可促進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有助于其實際運動能力的提升,同時飲食障礙減少亦利于患者營養狀態改善,均可改善其日常行動能力,提高其生存質量。

綜上,對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應用呼吸肌訓練聯合吞咽康復可取得良好效果,有助于吞咽功能、吸氣肌功能改善,提高其運動能力及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許軻,徐震綱,楊劍,等.頭頸部腫瘤非計劃再次手術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20,42(3):247-251.

[2]孫偉,李肖.頭頸部腫瘤難治性出血的急診介入栓塞治療[J].中華腫瘤雜志,2021,43(2):224-227.

[3]于姝婷,馮國棟,高志強.熒光分子成像技術在頭頸部腫瘤手術中的應用[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21,56(2):176-181.

[4]董利琴.PD-1/PD-L1信號通路及其相關免疫療法在頭頸部腫瘤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學,2021,50(3):524-528.

[5]劉曉斌,沈文.影像組學在頭頸部腫瘤放療的研究進展[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21,30(1):98-101.

[6]花永虹,董銳增,樸永鋒,等.SBRT治療頭頸部腫瘤肺寡轉移初步結果[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21,30(3):235-238.

[7]李珍,岳麗青,謝常寧,等.下咽癌術后患者吞咽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20,35(7):37-39.

[8]劉勁光,劉國才.基于先驗知識的頭頸部腫瘤調強放療計劃多目標優化方法[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21,38(3):265-276.

[9]王云,鹿宇林,徐芬,等.頭頸部控制及呼吸肌訓練在早期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中的康復效果分析[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20,41(2):120-124.

[10]鄒敏,席淑新,吳沛霞,等.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難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1):1003-1007.

[11]竇祖林,蘭月,于帆,等.吞咽造影數字化分析在腦干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療效評估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9):799-805.

[12]黃若文,任延平,李懷琳.6分鐘步行試驗——一種值得在社區推廣的老年心臟病患者心功能評價方法[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10):917-918.

[13]劉婷婕,陳坤.生活質量量表在生活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6,10(26):113-116.

[14]王佳峰,徐加杰,蔣烈浩,等.無充氣腋窩入路完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對術后頸部功能影響的初步研究[J].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21,15(1):10-14.

[15]任佳,毛敏姿,呂丹,等.頭頸腫瘤患者吞咽相關生活質量評估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20,26(11):2171-2176.

[16]韓容,曹小琴.早期吞咽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患者的干預研究[J].川北醫學院學報,2021,36(1):130-132.

[17]陶魯華,辛艷紅,游凰菊,等.吞咽功能訓練聯合心理干預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治療中的影響[J].江西醫藥,2021,56(1):84-86.

[18]丁玉華,侯琨,馮英璞.家屬強化健康教育和訓練在老年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5):131-133.

[19]周鈺偉,黃子賢,黃志權.口腔癌術后吞咽困難的相關因素、評估方法及術后護理[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21,31(1):60-64.

(收稿日期:2021-06-25) (本文編輯:占匯娟)

猜你喜歡
運動能力生存質量
抗心衰藥物聯合有氧運動對慢性心衰患者的紅細胞、心功能以及運動能力影響情況
中醫藥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
自擬柴芍益胃湯在老年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因素對運動能力的影響及措施
早期康復訓練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改善中的價值探討
社區在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老年人膝關節本體感覺研究
淺談對中學生籃球運動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