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土空間規劃的城市生態網絡體系構建思考分析

2022-03-27 23:16伊力亞爾·依力牙斯
科學與生活 2022年2期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構建

伊力亞爾·依力牙斯

摘要: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人口急劇增加,人口與土地的矛盾日益尖銳,交通系統壓力與日俱增,人們生活生產產生的污染物給城市環境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環境污染問題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城市發展面臨著多重挑戰。本文從城市的生態規劃設計的概念入手,對健康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所需要遵循的原則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結合當下健康生態城市規劃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智慧城市城市生態規劃的設計內容及設計思路,以期通過這些措施給生態城市建設帶來實質性幫助。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城市生態網絡體系;構建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承載力日益接近現有發展規模的極限,城市拓展迫在眉睫。在智慧城市理念加持下,城市必須更加突出生態規劃路線,通過對城市規劃中各個細節的綜合考慮,充分融入智慧城市技術,統籌協調智慧城市涉及的區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氣候變化適應、人居環境與城市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為智慧城市生態規劃設計提供新思路,為新時代城市智慧程度提升提供新路徑。

1城市的生態規劃設計概述

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智慧技術為城市治理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的更新發展,為城市規劃設計方法的創新和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新思路。當前,我國城市規劃還停留在技術性階段,城市規劃理論和方法尚處于較低水平,對于城市發展面臨的新需求和新特點,城市規劃思路和機制都需要創新,智慧城市建設是解決當前城市規劃難題的重要路徑。此外,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高速發展,高密度的人類活動給城市承載力帶來巨大挑戰,人居生態環境規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現代生態城市規劃是智慧城市加持下的基礎思路,兩者具有顯著的關聯性。

2健康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原則

2.1整體性原則

在健康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需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即保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其中具體表現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出來:(1)做好整體與局部之間的統一。在進行健康生態城市建設之前,建設人員需要充分考慮城市建設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并對這些因素進行詳細調查和整理,以此來實現各方面資源有效利用,促進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2)處理好城市環境質量與城市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通過合理城市規劃,提高城市資源的有效利用,避免出現以犧牲城市環境為代價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情況。

2.2節能性原則

節能是當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理念,也是城市建設中需要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在城市建設中,所消耗的資源和能源是非常大的。我國能源資源總量雖然比較豐富,但在人均方面比較少,而且很多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一旦出現能源大量損耗的情況,會給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城市建設時,需要嚴格遵循節能性原則,避免出現生產建設過程中能源浪費的情況。為了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相關建設人員需要對城市進行科學的規劃,加強其他可再生資源利用,以此來實現城市良好建設。

2.3共生性原則

共生性原則指的是在城市建設中,不能單獨考慮一部分因素,需要將健康生態城市各部分要素聯合起來進行考慮,尋找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設計,保證各個要素協調與發展。在城市建設中,建設人員要認識到生態系統各個要素具有共生關系,又保持著相對獨立的狀態。因此在這方面設計時,要做好要素之間的協調工作,以此來保證城市整體建設良好進行。

3生態城市規劃探索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3.1城市生態管理體系建設亟待完善

過去幾十年我國城市建設重點在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開發,主要注重城市的經濟屬性,對城市生態建設、生態安全的重視不夠,尚未形成從規劃、建設到運維的城市生態安全體系。地方城市政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對舉措,在突發自然災害面前束手無策。近些年來,頻現的颶風、洪水、地震等生態災害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警示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城市生態安全問題,加強城市安全體系建設。

3.2生態城市建設規劃的方案問題

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城市的整體生態系統、基礎設施規劃以及人文環境等問題,在這些問題基礎上,結合農業以及工業等問題進行規劃分析,加強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以及文化產業建設,協調生態環境、居住問題以及產業結構之間的發展,在多方因素的綜合考慮之下,建立一個符合城市規劃理念的生態方案,在城市的建設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經濟效益的加持,需要注重生態環境建設的經濟發展效益問題,加強人文歷史及建設,全面打造經濟、文化為一體的生態產業結構。

4國土空間規劃的城市生態網絡體系構建思考

4.1打造城市現代交通系統,完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

科學規劃建設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加快發展快速干線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綠色慢行交通。補齊縣城、縣級市、特大鎮的城市道路和公路客運站設施等短板,穩步推進老舊小區、醫院、學校、商業聚集區等區域公共停車設施建設,適度增加靈活便捷的道路班車配客站點。打造多模式便捷公共交通系統。超大特大城市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快速公交網絡,科學有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推動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交通網絡融合發展。大城市形成以地面公交為主體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發展重要客流走廊快速公交。中小城市提高城區公共交通運營效率,逐步提升站點覆蓋率和服務水平。

4.2智慧城市下的信息化建設規劃

過往的城市化過程中,基礎信息化已經基本實現,但仍然存在信息化認知度不高、信息化標準制定滯后和信息化資源共享程度不高等一系列問題,不利于當前高度發展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城市規劃涉及的信息量大,在這一過程中做好信息化建設,有助于實現信息和數據的串聯。尤其是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初步形成信息化的城市模型?;贕IS虛擬體,對城市交通、土建等系統的效果和協調性進行前期模擬,能極大提升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城市規劃信息化與城市規劃空間數據建模是城市規劃在智慧城市技術下的重要研究點。

4.3智慧城市下的生態保護規劃設計

黨中央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對城市生態發展規劃的重要性,故要將生態環境作為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的先導性規范重點,對城區生態脆弱地區減少規?;鞘邪l展規劃,將生態保護作為城市規劃的約束條件,引導城市規劃向生態化前行。生態規劃要向城市性的生態規劃延展,從生態保護、低碳出行、水資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廢氣及固體垃圾利用等方面著手,在城市規劃過程中構建成熟完備的生態保護規劃機制。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國土空間規劃與城市保護相協同成為必然趨勢。在具體建設中,建設人員需要提高自身對生態城市建設價值的認識,根據具體設計原則進行規劃與建設;需要做好生態城市整體規劃工作,通過協調生態系統中的各個要素,保證生態城市合理規劃,實現生態城市良好建設,促進生態城市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振強.智慧城市與城市規劃、生態文明協同創新關鍵路徑的思考[J].城市住宅,2016(3):6-10.

[2]關聰聰.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探索[J].建材與裝飾,2020(19):115,117.

[3]王贏,湯慧.生態文明視野下益陽市智慧城市建設路徑研究[J].安徽建筑,2020,27(11):25-26.

[4]蔡彥坤,蔡旭.城市生態、水利與智慧工程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的探討[J].開發研究,2019(3):40-46.

猜你喜歡
國土空間規劃構建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與國土空間規劃關系探析
基于大數據的沈陽國土空間規劃用地適宜性評價探討
村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思考
明確國土空間規劃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縣“多規合一”實現路徑初探
國土空間規劃對重點開發區域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動車組檢修基地與動車檢修分析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