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園林設計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2022-03-27 02:28安忠林
家園·建筑與設計 2022年2期
關鍵詞:應用探索海綿城市

安忠林

摘要: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遵循其生態為首的原則,促使自然方式和人工措施的有效結合,在保證城市排水防澇的情況下,實現雨水在城市的積存、滲透以及凈化,有效利用雨水資源,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對園林綠地進行優化建設,有利于海綿城市的建設,有效利用水資源,改善城市的水污染狀況,凈化城市空氣,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促進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城市園林設計;海綿城市;應用探索

一、園林設計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1.1通過園林設計實現海綿城市建設低影響開發

低影響開發,其主要是通過對雨水的滲透、儲存、調節、傳輸、截污凈化等功能,有效地控制徑流總量、徑流峰值和徑流污染。要真正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與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建設的要求,就要對城市空間進行重新認識、利用。因此,必須將此提升到城市規劃以及相關職能部門能否緊密配合的層面,實現“規劃引領”、“生態優先”。也就是說,要以各級規劃為控制途徑,一方面保護現有的城市水生態敏感區域以保護為前提的限制性開發;另一方面將低密度開發理念應用于新開發或需要改造的城市區域,使其城市區域的排水系統遵循雨水的自然循環規律,以降低城市的運營成本和維護成本。在進行園林設計時可通過與地形、水體、建筑、植物等景觀要素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城市中的低影響開發,其園林設計的主要手法有植草溝、下沉式綠地、綠色屋頂、透水鋪裝等。

1.1.1植草溝

植草溝指在地表淺溝中種植植被,可以轉輸雨水,并利用溝內的植物和土壤截留、凈化雨水徑流的溝渠。按照植草溝內是否長年保持一定的水面和植草溝主要功能作用分為(滲透型)干式植草溝和(轉輸型)濕式植草溝。

植草溝可以截流雨水中的污染物,干式植草溝主要起滲透和轉輸作用;濕式植草溝主要起轉輸作用。

1.1.2下沉式綠地

下沉式綠地是指低于周邊地面標高,可積蓄、下滲自身和周邊雨水徑流的綠地。下沉式綠地具有一定調蓄容積,且具備凈化地表徑流的綠地,包括滲透塘、生物滯留設施、濕塘、雨水濕地等。下沉式綠地的下凹深度一般為100~200mm。一般設置溢流口,溢流口頂部標高一般應高于綠地20~100mm,以保證在暴雨時地表徑流能溢流排放。其優點為適用區域廣,建設和維護成本低,但大面積應用時,實際調蓄容積較小。

1.1.3綠色層頂

綠色屋頂根據種植基質的深度和園林景觀的復雜程度,可分為簡單式和復雜式,基質深度由植被的根系需求和屋頂的承載力確定,簡單式綠色屋頂基質深度不大于150mm,花園是綠色屋頂在種植有喬木時其基質深度可超過600mm。優點為可有效滯留地表水,減少徑流污染的負荷,缺點是其對屋頂的承載力、防水、坡度、植被高度等有嚴格的要求。

1.1.4透水鋪裝

透水鋪裝按面層材料可分為透水瀝青鋪裝、透水水泥混凝土鋪裝、透水磚鋪裝,嵌草磚、鵝卵石及碎石鋪裝等。其結構由上至下,分別為60~80mm透水面層、20~30mm透水找平層、100~150mm透水基層、150~200mm透水底基層,在透水能力有限時可在透水基層內設置PVC排水管DN50。其優點有適用區域廣、施工方便,可補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削減和雨水凈化作用,缺點為易阻塞,在寒冷地區易發生凍脹等病害,影響路面的整體性和承載力。

1.2通過園林設計實現海綿城市建設與各要素的有機結合

1.2.1與地形結合的設計

凸地形是地表徑流產生的主要區域,對于凸地形的徑流控制主要通過對坡地的合理改造來得以實現,其改造手段主要有:

(1)在一般的坡地設計中可采用減緩綠地坡度,延長地表徑流流動距離來減少地表徑流對坡面的沖刷,促進地表水的下滲,減小徑流形成的可能性。

(2)通過在坡地上地表徑流的路徑上設置障礙物,來達到減緩徑流流速、滯留地表水、減小徑流沖刷的作用。其可以結合造景選擇以景石、木方等作為障礙物,也可以采用植物種植形成植物緩沖帶,使其在達到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同時具備一定的景觀效果。

(3)將原坡地改造成波浪形坡地或臺地,可改變地表徑流的流動方向,延長地表水在坡地上的滯留時間,從而有效控制地表徑流的發生。此外,在波浪形坡地和臺地上結合植物種植,可形成大地景觀,豐富城市綠地的景觀類型。

1.2.2與水體結合的設計

與水體相結合時可分為徑流過境型、徑流匯集型、無外圍徑流型三大類。

徑流匯集型一般是指位于地表徑流末端位于城市區域低洼地帶的綠地,容易匯集周邊雨水徑流,具有天然的地表水匯集優勢。該類型綠地可形成濕塘、雨水濕地等適宜水生、濕生動植物生存的生境??梢詫⑵浯蛟斐蔀橐哉故舅?、濕生植物為主的專類園。

徑流過境型是指位于城市水體流經路徑上的綠地,如濱河綠地、濱江綠地等。此類綠地一般位于城市與水體之間的軟質駁岸上,能對城市空間內流入水體中的地表水產生過濾和凈化,能對水體起到改善水質的作用。此外,可通過配置景觀效果較好的喜濕植物,使其成為具有良好景觀效果的城市濱水景觀群落。

無外圍徑流型是指位于地表徑流源頭處的景觀綠地,這類綠地一般地勢較高,其形成的坡度易形成地表徑流,且坡度越大所形成的沖刷力越強,增加周邊的排水壓力。因此,在此類綠地中應以減緩徑流流速,防止雨水沖刷,增強綠地對徑流的滯留能力為主。一般以根系發達的喬、灌木相結合的植物群落滯留地表水的能力為最佳。也可根據現場條件,采用植被與臺地相結合的方式,打造臺地景觀。

1.2.3與植物結合的設計

(1)其設計要點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以鄉土樹種為主,保證植物群落的成活率,并降低后期的養護成本;

(2)根據雨水設施的調蓄量選擇以喜濕植物或水生植物作為植物群落的基調物種;

(3)為滿足植物群落的景觀需求,在物種選擇上應選擇具有一定景觀效益的植被,并考慮在局部搭配卵石、木屑等滲透效果較好的覆蓋材料,可減小林下表層土的沖刷和揚塵,并能避免林下空間出現大量的裸土;

(4)對于高差較大的地形,為提高其滯水能力,避免出現水土流失等現象,可選擇喬、灌、草相結合的種植方式,不僅能使其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植物群落,還能對地表徑流起到有效的滯留作用,以改善其周邊的生態環境。

1.2.4與建筑結合的設計

建筑是現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占據了城市中的大量用地,是城市雨水徑流產生的重要來源??梢酝ㄟ^綠色屋頂對建筑屋面的雨水進行滯留、過濾和凈化,再通過落水管將雨水導入雨水花園中,從而對屋面雨水實現多層次管理。但雨水花園一般距建筑物的距離宜在3m以上,以免對建筑地基的穩定性產生影響。并可結合落水管等構筑物種植攀援類植物,其設計不但能避免屋面雨水量超過雨水花園的處理能力,還能起到柔化建筑外立面,豐富城市景觀多樣性的效果。

二、結語

在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利用城市園林設計能夠有效減少城市建設的成本,降低城市養護難度,實現城市的景觀效益。在進行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海綿城市理論和園林設計進行不斷研究和融合,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亓新慧,張琦.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園林設計探析[J].中國林業產業,2017,01:88.

[2]李振東.城市園林設計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J].林業科技情報,2016,04:92-94.

pan lang=EN-US>

猜你喜歡
應用探索海綿城市
探索智能手機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道路橋梁施工中鋼纖維混凝土技術應用探索
海綿城市理論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海綿城市”理念下,構建低影響雨水開發系統的研究綜述
移動互聯網與農村語文課堂教學的對接應用探索
微課在高職數控編程與操作課程中的應用探究
Midas數值模擬在《建筑結構》課程中的應用探索
中國為何要建“海綿城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