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距離下位煤層回采巷道合理位置及支護技術研究

2022-03-28 02:40杜宇
山西能源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杜宇

【摘 要】 文章針對近距離下位煤層回采巷道受上位煤層開采影響、巷道礦壓顯現強烈、導致支護困難的問題,以山西某礦7號和8號近距離煤層為研究對象,采用理論計算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確定了8301回風順槽合理布設位置為內錯煤柱8m?,F場實測結果表明:內錯煤柱8m并采用“錨網索”聯合支護后,8301回風順槽頂底及兩幫相對移近量最大值分別為85.24mm和178.36mm,巷道圍巖變形得以有效控制。

【關鍵詞】 近距離煤層;回采巷道;合理位置;圍巖控制

【中圖分類號】 TD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4102(2022)01-0001-03

本文采用理論計算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山西某礦近距離下位煤層回采巷道合理布設位置進行研究,以期為類似工程技術條件回采巷道布設位置選擇提供借鑒和參考。

1工程概況

山西某礦主采7號和8號煤,其中7號煤層平均厚度3.07m,傾角4°。8號煤層平均厚度為4.10m,傾角5°。7號和8號煤平均間距為8.36m,屬典型近距離煤層。8號煤層直接頂為厚2.24m的泥巖,基本頂為厚4.02m的砂質泥巖,直接底為厚2.25m的泥巖,老底為厚5.74m的細粒砂巖。7號煤區段煤柱留設寬度為25m。8301工作面為8號煤首采工作面,位于7303工作面采空區正下方。8301工作面采用雙巷均為矩形斷面,尺寸為3800mm×4200mm(寬×高)。8301工作面布置情況如圖1所示。

2下位煤層回采巷道合理錯距的理論計算

研究表明,上位煤層開采后在采空區下形成應力降低區,在區段煤柱下一定范圍內形成應力升高區。為提高下位煤層回采巷道穩定性和降低巷道支護成本,應將下位煤層回采巷道內錯上位煤層遺留煤柱一定距離布置,如圖2所示。巷道內錯煤柱水平距離[S]可通過式(1)計算:

S≥Z/sin(α+θ)sinβ? (1)

式中:Z為煤層層間距,取8.36m;α為上位煤層傾角,取4°;[β]為應力傳遞影響角,取44°;θ為β余角,θ=90°-β,取46°。將數據帶入式(1)可求得S≥7.57m。由此可知8301工作面回采巷道應內錯煤柱8m布置。

3下位煤層回采巷道合理錯距的數值模擬

3.1 模型建立

為進一步確定8301工作面回采巷道合理布設位置,基于7號煤和8號煤實際工程地質條件,采用FLAC3D數值模擬軟件,建立尺寸為300m×150m×100m(長×寬×高)的三維數值計算模型,分別對8301工作面回采巷道內錯上位7號煤層7303工作面區段煤柱4m、6m和8m布置時巷道垂直應力及塑性區分布特征進行研究。模型底部限制豎直方向位移,四周限制水平方向位移,上部施加6.26MPa的均布載荷以等效上覆巖層載荷(按照埋深248.8m,上覆巖層平均容重為21.25 kN/m3計算)。數值模型中煤巖巖層物理力學參數如表1所示。

3.2 不同錯距下回采巷道垂直應力分布特征

不同錯距下回采巷道垂直應力分布特征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當巷道內錯煤柱4m布置時,受上位煤層遺留煤柱應力集中影響較大,巷道整體位于應力升高區內,巷道垂直應力峰值達到7.14MPa。當錯距增加至6m時,巷道大部分位于應力降低區,靠近上位煤層遺留煤柱側應力較高,垂直應力最大值為6.25MPa。當錯距繼續增大至8m時,巷道受上位煤層遺留煤柱集中應力影響程度顯著降低,巷道垂直應力峰值為2.46MPa,巷道整體位于應力降低區內,可見內錯8m時最利于巷道穩定和圍巖控制。

3.3 不同錯距下回采巷道圍巖塑性區分布特征

不同錯距下回采巷道圍巖塑性區分布特征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當巷道內錯煤柱4m布置時,巷道圍巖塑性區分布范圍較大,且巷道左側塑性區寬度約為10m,且與上位煤層回采所形成的塑性區貫通。當巷道內錯煤柱6m布置時,巷道左側雖仍存在塑性區,但其寬度縮減至約6m,且與上位煤層回采所形成的塑性區間有一定范圍的彈性區,表明此時巷道圍巖受上位煤層遺留煤柱影響程度降低,有利于巷道維護。當巷道內錯煤柱8m布置時,巷道左側圍巖塑性區寬度僅為3m,表明此時巷道受上位煤柱影響最小,最有利于巷道圍巖控制。

4工程實踐

基于理論計算和數值模擬研究結果,確定了8301工作面回采巷道合理布設位置為內錯7303工作面區段煤柱8m。為評估8301回采巷道內錯8m布置時的掘巷效果,根據該礦實際生產情況,對8301回風順槽支護方案及參數進行設計,并對掘巷期間巷道表面變形進行觀測和分析。

4.1 巷道支護設計

8301回風順槽采用“錨網索”聯合支護,支護斷面如圖5所示,具體支護參數為:頂板錨桿采用Φ22mm×2200mm的左旋螺紋鋼錨桿,間排距為800mm×1000mm,每排垂直于頂板布置5根。錨索選用Φ18.6mm×6000mm的1×7股鋼絞線錨索,間排距為1200mm×2000mm,采用“二0二”方式布置。金屬網采用10號鐵絲編織的網孔尺寸為50mm×50mm的菱形金屬網,規格為4500mm×1000mm(長×寬)。兩幫錨桿選用Φ20mm×2000mm的左旋螺紋鋼錨桿,間排距為1000mm×1000mm,每排垂直于巷幫布置4根。

4.2 巷道圍巖變形觀測與分析

在8301回風順槽掘進期間與巷道內距掘進迎頭50m、100m和150m處分別布置巷道表面位移測站,采用“十字布點法”對巷道表面位移進行觀測和記錄,由于3個測點所觀測到的巷道表面位移變化規律基本一致,故以1號測點觀測到的數據為例進行分析,巷道表面位移隨時間的變化如圖6所示。

由圖6可知,在為期60d的觀測時間內,巷道表面位移量隨時間呈先快速增大,再緩慢增長,最后趨于穩定的變化規律。具體表現為:在0~20d內,巷道頂底板及兩幫相對移近量增長速度較快;在20d~30d內,巷道頂底板及兩幫相對移近量隨時間的增長速率逐漸減小;在30d以后,巷道頂底板及兩幫相對移近量基本趨于穩定。此外,巷道頂底及兩幫相對移近量最大值分別為85.24mm和178.36mm,巷道圍巖變形在允許范圍內,表明內錯上位7303工作面區段煤柱8m布置8301回風順槽時,巷道圍巖變形得以有效控制。

5結語

文章采用理論計算的方法確定了8301工作面回采巷道合理布設位置為內錯煤柱8m。采用FLAC3D數值模擬軟件,對比分析了內錯煤柱4m、6m和8m時8301回風順槽垂直應力及塑性區分布特征,結果表明:內錯煤柱8m時,巷道垂直應力峰值為2.46MPa,巷道左側塑性區寬度為3m,此時最有利于巷道圍巖控制。

現場實踐結果表明:8301回風順槽內錯煤柱8m布置并采用“錨網索”聯合支護后,巷道頂底及兩幫相對移近量最大值分別為85.24mm和178.36mm,巷道圍巖控制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李鵬,沈玉旭,許海濤.近距離煤層下煤層回采巷道內錯布置合理錯距數值模擬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28(2):40-41,51.

[2]趙正軍.采空區下極近距離煤層回采巷道支護設計研究[J].山西煤炭,2020,40(4):27-31,40.

[3]姚鵬飛.近距離煤層同采工作面合理布置方式及錯距研究[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9,32(2):6-8.

[4]苑杰.西銘礦極近距離煤層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分析[J].江西煤炭科技,2021(1):34-36,40.

[5]崔世榮.近距離煤層回采巷道合理布置及支護技術研究[J].煤炭科技,2021,42(4):12-17.

[6]張寶優.極近距離煤層錯層位巷道布置方式及圍巖控制技術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21,49(8):88-95.

[7]李國棟,劉洪林,王宏志.極近距離下位煤層回采巷道合理布置及圍巖控制技術研究[J].煤炭工程,2021,53(7):42-47.

[8]王恩博.采空區下近距離煤層回采巷道合理位置選擇[J].煤,2021,30(11):1-3.

[9]賀海鷹.茨溝營煤礦近距離下部煤層回采巷道布置及支護研究[J].山東煤炭科技,2021,39(6):1-3,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