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街津口赫哲族魚骨手工藝傳承與發展

2022-03-29 11:33范鐵明畢辛格
天工 2022年8期
關鍵詞:魚皮魚骨赫哲族

范鐵明 畢辛格

齊齊哈爾大學

一、赫哲族魚骨手工藝概述

(一)研究意義

赫哲族魚皮制作工藝在公眾視野中有較高知名度,魚皮手工藝已經成為赫哲族的象征,民眾對魚皮衣等手工藝制品的熟悉度高,魚皮工藝傳承人的數量也十分可觀,但其他赫哲族手工藝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卻很低,甚至幾乎不為人知。在這種情況下,十分有必要對一些邊緣化的半遺失狀態的赫哲族手工藝做好調研、整理和發掘研究,豐富赫哲族手工技藝體系,提高民族手工藝研究的深度,其中赫哲族魚骨手工藝便是這樣的非遺手工藝。

新中國成立后,國內出臺了一系列的林業資源保護政策和漁業資源保護政策,大部分野生動物和野生魚類成為保護資源,如鰉魚等大型魚類,部分赫哲族手工藝因得不到相應的魚類資源而流失。所以客觀地從手工藝發展角度來看,赫哲族手工藝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四十年左右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傳承,因此全面性、系統性地研究赫哲族手工藝是迫在眉睫的。

(二)工藝溯源

赫哲族魚骨手工藝歷史悠久,在赫哲先民時期,魚骨同獸骨一樣被赫哲族人收集并打磨制作成各類骨質工具,如骨簇、骨扣和骨針等,其中魚刺以其自身尖銳的形狀,經打磨后十分適合作為縫補獸皮的骨針,魚骨針就成了最常見的赫哲族魚骨工藝造物。在商業流通不便的年代,赫哲族人就是一直利用魚骨針和魚皮線來縫制服裝的。

清朝時期,《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后,將黑龍江(阿爾穆河)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及居民劃歸沙皇俄國,使得赫哲族由于政治原因,被人為分屬中俄兩國,赫哲族便成為黑龍江兩岸的跨境民族。與此同時,由于社會環境不同,分屬兩國的赫哲族手工藝發展也產生了區別。根據俄羅斯方面的赫哲族(那乃族)的手工藝文獻、俄羅斯少數民族博物館的網站信息,以及中俄赫哲族交流展覽等資料,得知赫哲族(那乃族)的雕刻工藝雖然依然保留著同宗同源的木質神偶,樺樹皮工藝、獸皮獸骨工藝、魚皮手工藝等民族手工藝,但是卻沒有發現與我國類似的赫哲族魚骨手工藝和魚骨工藝品的蹤跡。

而在我國境內,赫哲族的魚骨工藝卻得到了發展和傳承,在20世紀70年代后,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鄉赫哲族民間藝人孫有才(1922—1999)在赫哲族的樺樹皮和木雕工藝上,探究出赫哲族魚骨手工藝,其魚骨作品在1994年文化部舉辦的“中華一絕”大賽上獲得銀獎。[1]孫有才老人將精湛的魚骨工藝傳授給了他的侄子孫玉林,孫玉林又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的赫哲族魚骨工藝。作為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孫玉林在長期的魚骨工藝實踐中,對各類魚骨骼的各部分形態結構和魚骨處理工藝了如指掌,制作出數量龐大、形態各異的魚骨手工藝作品。

現有的關于赫哲族手工藝研究的學術文論對魚骨手工藝流程大都僅是片面的提及,對魚骨工藝品的設計分析也不夠詳細。在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鄉實地調查時,探訪了赫哲族魚骨工藝傳承人孫玉林,并與其交流探討了魚骨手工藝的發展現狀,充分了解到魚骨手工藝的制作流程,收集到了更完整的魚骨手工藝相關資料。

(三)工藝流程

赫哲族魚骨手工藝可分為兩大步驟——魚骨的預處理(魚骨制備)和魚骨工藝品制作。魚類的選擇上,一般采用馬哈魚、胖頭魚和鯉魚等中大型魚類,目的是保證魚骨的大小和質地適合制作工藝品,而且魚類必須是新鮮宰殺的。冷凍過的魚類骨骼色澤暗淡、質地脆、沒有韌性,并且在運輸過程中內部骨骼容易出現斷裂情況,故不適合制作工藝品。在清理好魚的內臟后,用刀將魚肉片下剔除,然后將剔好的魚骨放入水中用小火煮一小時左右,以去除油脂和難以直接剔除的魚肉,注意控制溫度和時間,避免魚骨被煮軟煮爛。之后再用軟毛刷去除細碎的魚肉組織。但此時深層的油脂和魚腥味還是沒有被去除,如果油脂不被完全去除,魚骨在后期保存階段可能出現腐敗或變色變質等現象。于是就采用了一種簡單但煩瑣的步驟——清水反復浸泡,在此過程中要每天換水并清洗魚骨,同時避免陽光照射,防止魚骨變質,此步驟需每天進行1~2次,直至浸泡魚骨的水不再析出油脂為止,大約需要兩星期才能置備好用作手工藝制作的魚骨材料。最后將處理好的魚骨陰干封存,此時魚骨便制備完成。這樣處理好的魚骨質地均勻厚實、更容易存儲,而且在處理過程中沒有使用任何化學制劑,也使得魚骨的色澤和紋理可以保持其自然性。魚骨傳承人孫玉林提到,在以往的魚骨制備過程中,他也曾使用過漂白劑清洗處理魚骨,但處理后的魚骨有變質變色現象,不符合赫哲族手工藝設計中保持材質“原汁原味”的設計思想,所以現在傳承人在處理魚骨過程中極力避免使用化學制劑。置備好的魚骨形態各異,其隨機的質感和表面紋理也帶來了不拘一格的設計形態。

二、魚骨手工藝品

在制作魚骨雕作品時可直接進行造型設計和拼貼制作,而在制作魚骨畫作品時,由于其平面畫的構圖及造型需要,制作中要在其原始形態的基礎上進行二次修剪整形和雕刻后再進行魚骨畫的制作。

從創作手法來看,赫哲族魚骨手工制品可分為三類:魚骨平面浮雕畫、魚骨圓雕和魚骨裝飾品。作品風格上,赫哲族魚骨平面浮雕畫常見風景和人物場景等寫實題材,魚骨圓雕以寫意傾向和象征意味的鳥獸動物圓雕與赫哲族神話題材的圖騰型圓雕為主。

(一)魚骨畫

魚骨畫的設計主題、制作方法以及設計思想與魚皮畫是十分相似的,可以理解為魚骨代替魚皮作為基本材料的平面構成作品,不同之處在于魚骨畫表面需進行二次雕刻加工,魚骨相比于魚皮擁有完全不同的材質肌理,這便使得魚骨畫在設計制作過程中可以加入更豐富的造型細節,但是在魚皮畫制作中,魚皮平整且易剪裁處理出復雜的動植物等其他造型,因此魚骨畫制作中處理魚骨難度更高,魚骨的使用數量一般情況下也比同畫幅的魚皮畫要多。常用工具有剪刀、雕刻刀、筆刀、手銼、瞬干膠等。如圖1為魚骨工藝傳承人孫玉林的魚骨畫作品《薩滿》(部分特寫),作品中用輕薄的魚刺骨直接表達薩滿服飾的飄帶,形態自然靈動,而圖中人物的其他部分由于需要表現出人物的肢體動作,便對魚骨進行了比較多的剪裁和打磨修型,例如圓形的薩滿鼓、薩滿神冠上的鹿角、剪裁出細小的水滴形的腰鈴和服飾裝飾帶。傳承人孫玉林還擅長借助魚骨表面規律性的錯落有致的線性紋理來表現衣服表面的褶皺。魚骨的自然弧度和表面紋理是難以依靠人工設計勾勒出來的,擁有質樸的自然材質之美。

圖1 《薩滿》局部 孫玉林/作(作者自攝)

圖2 《斧神》 孫玉林/作(作者自攝)

圖3 《蝴蝶 》 孫玉林/作(作者自攝)

(二)魚骨雕

魚骨雕是由魚骨拼接粘貼而成的圓雕作品,高度普遍在10厘米左右,十分適合作為擺件,常用工具有筆刀、剪子、手鉆、熱熔膠等。不同于典型的圓雕作品,魚骨雕作品雖然可以劃分為骨雕雕刻類作品,但其在設計制作過程中是不對魚骨進行雕刻、鏤空、打磨、拋光等工藝。魚骨雕的整體結構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基座部分、支撐部分和主體部分?;糠忠话銜x取三角狀質厚的重心均勻的腮;支撐部分則會選用魚脊骨,一是可以根據骨雕的需要來調整高度,二是脊骨垂直的結構更容易使基座的重心受力均勻以起到支撐的作用;腮骨、魚刺、鰭骨因它們多變的造型,被用作雕塑的主體部分。

設計者僅單純地借助各部分魚骨的自然形態,將其組合拼接粘貼出一件完整的作品,展現出一種原生性、寫意性、象征性的設計觀。

在追求自然美的設計觀和魚骨本身抽象形態的雙重作用下,其設計主題上便很自然地選取了赫哲族漁獵生產和赫哲族民俗傳說中涉及的神偶、動物和神話人物等形象,如象征捕獵安全的“斧神”、狩獵收獲的“獵神”、漁獵收獲的“河神”等。

在漁獵主題中,魚脊骨和魚下頜骨利用多,脊骨代指圖騰符號化的水生事物;魚類下頜骨細長尖銳并且帶有鋸齒狀牙齒,這一部分代指魚叉等捕魚工具。

在狩獵或動物形象主題中,表面積較大的魚腮骨利用較多,因腮骨結構的對稱性,普遍用來模仿獸類面部或神祇的面具及鳥類和昆蟲的雙翼,魚刺和魚鰭會被用來作為鳥類與昆蟲的肢體和觸角。

(三)魚骨裝飾品

現存的魚骨裝飾品有兩類:一是黑龍江省內博物館赫哲族民族展區所展出的赫哲族先民遺留魚骨扣、魚骨項鏈等飾品;二是赫哲族民族聚集區內工藝品店中的現代飾品。

由于飾品設計對美型度和材質的要求更高,不同于魚骨畫和魚骨雕等工藝美術作品的創作,同時又受到現代豐富的金屬飾品和珠寶飾品的沖擊,再者就是對骨質飾品這一飾品門類本身而言,其流行度遠不及其他各類飾品,客觀影響了魚骨飾品制作手工藝的發展。在街津口赫哲民族鄉的走訪中,魚骨飾品僅作為魚皮壁掛、魚皮手包或魚皮掛墜等魚皮制品的邊緣裝飾,僅簡單地將魚脊骨鉆孔作為懸掛的吊飾。骨飾品的制作工藝正處于半消失狀態。

三、赫哲族魚骨手工藝分析

魚骨手工藝品的設計形態如何確定,取決于設計者對魚骨形態的隨機把控,在于思考和控制不同魚骨外輪廓、魚骨形狀肌理、紋理質感、形態的象征意義,而不在于雕刻技術層面。

在魚骨雕設計制作過程中,十分考驗設計者對各部分魚骨形態和赫哲族民俗文化的熟悉度,設計者借助魚骨自身的形狀、體積、紋理,并在重新組合后產生新的形式感以及它們在空間中的構成關系,創作出具有現代雕塑特點的抽象作品。這種隨機性強、沒有固定設計形態、強調空間構成關系的較高實踐能力要求和對魚骨材料的理性認識,也是導致魚骨手工藝傳承難度大的原因之一,使得在赫哲族手工技藝類中魚骨手工藝的傳承度和流行度不及魚皮手工藝。[2]

從工藝改良的角度來看,由于魚骨的不規則形態,在制作魚骨雕時各塊魚骨之間的接觸面積很小,為了達到穩固的拼接效果,一般使用熱熔膠這種固態膠來粘貼固定。因此,魚骨雕的拼接處會留下大量的多余固態膠體,十分影響魚骨雕的整體觀賞性?,F階段赫哲族魚骨工藝品都為純魚骨素體雕塑,表面缺少色彩和明暗對比,同時也缺少刻線或鏤空工藝,細節上缺少體積感。在魚骨工藝品的創新設計中可以嘗試加入噴涂、滲線或鏤刻工藝,目的是增強魚骨工藝品的整體美感,再者就是嘗試通過改善魚骨拼接方法和嘗試使用速干模型膠,來保證雕塑造型的完整度。通過完善魚骨手工藝品的造型設計,其藝術價值能夠獲得提升,容易吸引更多的人注意到赫哲族魚骨手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值得一提的是,魚骨畫和魚骨雕在設計制作過程中,可以綜合使用更多的手工藝材料,如民族傳統手工藝材料中的魚皮和樺樹皮,或者是現代模型手辦中常用的PVC和ABS塑料等。

因此在魚骨工藝品設計制作中的工具選擇、拼接方法、修整裝飾和其他材料的介入上,后續需要從實踐角度進行更深入的探究。

四、赫哲族魚骨手工藝的傳承發展

在文化傳承層面上,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和赫哲族人民自身的努力下,通過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制度、建立手工藝研習所、鼓勵當地博物館收藏及個人收藏、開設赫哲族特色工藝品網店并接受私人訂制作品等,使赫哲族文化和藝術獲得穩定的傳承與發展。在街津口赫哲民族鄉與佳木斯市考察中,欣喜地發現當地人十分了解與喜愛赫哲族文化,并熱衷購買相關文創產品,市級博物館和商業區都有日常展區展示赫哲族手工藝產品,但這些活動僅限于一域之內。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愛赫哲族文化,我們可以在人口密集的一二線城市設立少數民族手工藝研習所,設立更多位于商業區的展館來銷售文創產品,目的是提高赫哲族文化的曝光率,讓更多人了解到赫哲族獨一無二的民族文化與藝術特色。

在工藝發展層面上,當代產品的設計制造是基于工業化生產的,所以在手工藝的發展上就要既凸顯出不同于工業標準化生產的產品的個性化,同時也要保證工藝品符合當代藝術審美,能夠引起大眾的共鳴,在保證民族文化完整性的前提下,形成高辨識度的民族藝術風格,形成穩定的手工技藝體系,以更好地應對現代流行文化和商業化設計對民族手工藝文化發展帶來的沖擊。魚骨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手工藝材料,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現代藝術中抽象化審美的表現特征。

將赫哲族手工藝結合現代裝飾藝術進行研究與設計實踐,在赫哲族手工藝品中展現現代藝術審美追求與藝術表現手法,以提升藝術的審美價值,使人們得到藝術美的享受。

五、結語

赫哲族手工藝本身是一種依賴于動植物資源的手工技藝,作為手工藝門類是比較單薄的,而且現有關于赫哲族民族魚骨手工藝的研究較少、文獻不足、資料不夠具體全面,赫哲族魚骨手工藝發展正處于半邊緣化狀態。在文字資料不充足的情況下,我們要通過繼續的實地研究調查和創新設計來豐富赫哲族魚骨手工藝的學術研究,讓赫哲族魚骨手工藝品設計更出彩,同時完善魚骨手工藝體系,形成民族藝術風格,才能更好地起到傳承發展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

猜你喜歡
魚皮魚骨赫哲族
傳承赫哲族音樂的幾點思考
多層螺旋CT在食管魚骨異物中的應用價值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賞冰樂雪活動中的應用
魚皮畫的傳承與發展
奶奶愛拼魚骨畫
一星期沒換水的夢境
徐薇娜魚皮鏤刻作品
魚皮幫助燒傷病人快速恢復
燒傷后“植入魚皮治療法”
黑龍江省赫哲族“伊瑪堪”說唱保護項目現狀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