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視角下的新華體的創新

2022-03-31 22:28徐佳慧付雯雯
國際商業技術 2022年3期
關鍵詞:新華節氣新華社

徐佳慧 付雯雯

摘要:當今時代,多媒體的快速傳播使得傳播渠道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方向,融媒體傳播也已成為媒體發展的必然的趨勢。融媒體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的交流方式,在讀者和新聞的編輯者之間架起了新的橋梁。新華社作為全球四大通訊社之一,在新聞界是具有一定的導向性的旗幟。同時,它也是國內較早實施媒體融合發展的傳媒集團。新華體的一些創新之處也不斷引領著其他報刊、新聞界的發展。如今,新華社官方微信公眾號粉絲已達3000 萬,多項傳播力指標穩居微信公眾平臺第一陣營。我們可以以微信公眾號“現場云”欄目為例,通過“現場云”這個個體對象折射出新華體的發展趨勢,從題材處理上的創新、版面上的創新、“售后”上的創新三個主要方面來論證融媒體視角下的新華體的創新。

關鍵字:新華體;融媒體;創新;現場云

“新華社建立的新聞文體,尤其是消息體例,被稱為‘新華體’,可以說在國內自成一派,而且是長期以來占據統治地位的消息寫作范式,影響甚大?!盵1]新華體就是新華社主要的撰寫新聞文字的方式,是新華社所運用的所有撰寫新聞文字方式的復合體,體現了新華社的獨特個性。新華體具有部分黨性特征。這樣的特性決定了它不能與部分微信體一樣只以娛樂大眾為主,放棄傳統紙媒引導讀者的義務。但同時,當前時代,互聯網、融媒體的高速發展,一味地堅持傳統、忽視時代發展要求是不可取的。融媒體視角是傳統紙媒迎合當前時代的要求、進行自我改造的必須的視角。因此,新華社在融媒體的基礎上,對新華體進行了創新。本文以“現場云”欄目為例,以融媒體為視角,探究新華體的創新。

一、題材處理上的創新

新華體的題材大體分為四類:全民關注性話題,節日、節氣,好人好事,重大歷史和國際新聞事件。我們可以發現新華體在通俗化、網絡化的前提下,堅持深度報告、人文情懷。新華體以輕柔的方式去呈現題材,輔以極具文學性和人文性的標題,在合適的時間節點發布。新華體分為的四類題材彼此之間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有交叉重疊的地方。例如,《蘇州外賣小哥因清滯留小區后當起志愿者》既是描寫疫情的全民關注性話題,同時也是疫情期間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這些題材不能孤立地分屬于某個類別。

筆者整理了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3日的“現場云”欄目的報告,發現其題材大部分為全民關注性話題,節日、節氣和好人好事。在好人好事題材上,新華體延續了傳統紙媒的報道方式。因此,我們就全民關注性話題,節日、節氣先進行探討。

(一)全民關注性話題:表明編輯部的態度

對于全民關注性的話題,該時段主要以新學期開學、疫情情況和冬奧的情況為題材。這類題材將著眼點聚焦到全民關注的話題,往往具有較高的點擊量,受到用戶追捧。相比傳統紙媒偏向的宏觀報道,“現場云”選擇了更小的切入面,更多地是從人或事入手,表現出編輯部對該話題的態度。比如,在冬奧的報道中,編輯部則選擇了冰墩墩這樣的“頂流”。以冰墩墩為切入點,從側面進一步表現冬奧的成功,是編輯部對本次冬奧舉辦的贊美。

(二)節日、節氣類的話題:散文化

對節日、節氣類的話題,新華體則更傾向用散文化的筆觸表現其優美性、實用性和情感性。每一個節日或節氣都是國人精神文化的表達,因而表現節日節氣背后的美好情感成為新華體的一大任務。對此,新華體拋棄了傳統的議論性文字,選擇以散文化的優美來描繪節日、節氣。前新華社社長穆青是新聞散文化的積極實踐者。他認為:“從廣義上說,新聞即是散文的一種?!?982年,他便提出“我們的新聞報道不應規格化,不應當為新聞報道設置清規戒律?!盵2]以散文的寫法寫節日、節氣,可以提醒人們節日、節氣的到來,喚醒節日、節氣背后的情感。例如,《極美南京:梅花報春早 梅花山風景正好》中,新華體寫梅花山“花海如潮、云蒸霞蔚”,梅花更是“花白如雪”“粉如黛”,帶著“沁人心脾的清香”。這樣的散文化描寫更能表現梅花山的風景秀麗?!?2222!被愛包圍,愛就大聲說出來》《2022.02.22,在最有“愛”的一天攜手》將視野聚焦到“2022.02.22”這個有愛的一天,新華體先向觀眾普及“2022.02.22”背后的含義,描繪新人們熱衷于在當天領證的現象,呼喚人們去擁抱愛。

(三)重大歷史和國際新聞事件:硬題材軟處理

重大歷史和國際新聞事件題材在“現場云”中較少出現,但卻是極為重要的題材之一。近日,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發生了戰爭。對此國際大事,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特意開辟了“烏克蘭局勢”話題,方便讀者了解。在這些話題的報告中,除了《烏克蘭決定與俄羅斯斷絕外交關系》《烏克蘭局勢發展時間線》《烏克蘭實施國家緊急狀態!》等普及性的報道,還有《在烏克蘭的中國公民現在怎么樣?》《中國擬包機接在烏公民回國》這類彰顯人文色彩的報道。對這類硬題材的新聞,新華體選擇性地做到了硬題材軟處理,在客觀敘述的基礎上,尋找題材背后的人文精神,觸摸在硬性題材背后的情感溫度。

二、排版上的創新

(一)融媒體化的呈現方式

相比傳統紙媒,一篇微信稿件除了常規的文字外,往往還有豐富的圖片穿插其中。這些圖片輔助性地幫助讀者理解稿件,讓文章少些刻板、更顯生動,拉近媒體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新華社充分吸收微信體圖文并行的排版方式?!皥D標新聞”這種文體也在這種情況下初具規模。除了基礎的圖片、文字外,音頻、視頻、衛星、動漫、H5、VR、AR等越來越多成為新華體的構成要素,新華體的呈現方式越來越輕量化、交互化。通過融媒體化的方式,新華體不斷探索數據的深層價值,實現新聞報道的空間的多維性?!读嬉惑w,穩轉有“方”!》運用H5 形式,人們可以翻動魔方的六面來了解中國經濟,以魔方來表現中國經濟的穩。同時,報道輔以數據、音樂、圖片,多層次地滿足讀者的需求?!靶旅襟w是一種思維,不是傳統思維能看得到的。我們要用新媒體的方式去發現新聞?!盵3]面對融媒體的發展趨勢,新聞從業者應該以包容開放的心態,集百家之長,實現合作共贏。

(二)標題的改進

“好標題是成功的一半”。對于一個欄目來說,標題是重中之重。讀者對一篇稿件的第一印象便是標題。微信稿件面向的是微信上的普羅大眾,因此更傾向口語化、可傳播性的表達。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表達適合微信上讀者的閱讀水平。但是,新聞的客觀性決定了標題要實事求是,要客觀、準確地反映事件的事實,不能如“標題黨”般以歪曲事實的方式去謀求流量。

一般的通訊標題往往忌諱標點,但“現場云”卻反其道而行之,把“標題里面有標點”作為突出特色?!锻诉\!南昌海關截獲違規入境土壤》中的“!”起到對“退運”這件事情的強調態度和編輯對南昌海關的肯定。小小的標點傳達出背后的情感。除了新聞的大標題外,新華體還有小標題。這些小標題往往出現在段落之間,引領著段落。這些小標題將段落內容進行信息的歸納和整合,使讀者能快速獲取信息段落信息。在《新!飛!躍!》中,編輯運用四個小標題讓讀者在7600多字的新聞中迅速把握住重點,了解文章的思路。

(三)“剛剛體”的短小精悍

“剛剛體”起源于2017年6月21日新華社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剛剛,沙特王儲被廢了》。正文總共40多字,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拔⑿磐瞥鍪昼姾蠹袋c擊量突破10萬,發布僅36個小時便收獲了800萬點擊量,轉發量近50萬。微信粉絲第一天增長46萬,三天保守估計有 70 萬左右的增粉量……”[4]《剛剛,沙特王儲被廢了》這篇新聞篇幅短小,卻精準地涵蓋了時間、事件等新聞要素,達到消息簡潔、文字精煉的效果。此外,“剛剛”表明新聞的時效性,在親近讀者時,又不失新聞的嚴肅性?!巴瑯拥氖虑?,用“剛剛”比用其他的詞,點擊量會增加 20%-30%?!盵5]可以說,“剛剛體”很好地滿足了網絡宣傳的輕松氛圍,實現了讀者與編輯之間的友好交流。

(四)“面面觀”組合式稿件

“面面觀”組合式稿件都有同一個主題,一個稿件可能只講這一主題的某個方面或者側重于講某個角度。但它們合在一起就使得讀者對該主題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懊婷嬗^”組合式稿件是以關乎社會經濟、政治形勢等為中心的重要主題,以一定地域和部門發生的事實作素材,進行綜合報道。新華社希望通過這樣的新聞報道體現新聞的權威性和實現引導讀者的任務。例如,“烏克蘭局勢”話題中,《最新最全!一文看懂烏克蘭局勢發展全程!》是對烏克蘭局勢的整體梳理; 《烏克蘭決定與俄羅斯斷絕外交關系》是對最新情況的報道;《中國擬包機接在烏公民回國》是充滿人文關懷的報道……許多報道組合在一起,讓讀者對烏克蘭局勢有充分的、全面的認識。

三、“售后”上的創新

(一)積極的互動機制

“新聞的傳播有兩種路徑,一是創作者自身通過公共關系,打通媒體平臺,實現渠道覆蓋;二是由于自身的品質與影響力,引發全網媒體關注?!盵6]新華體吸收了微信體的點贊、評論機制,加強了與讀者之間的溝通和聯系。新華社團隊及時關注后臺動向,選擇有意思、有營養、有價值的回復與網友進行互動。在《剛上天這顆衛星,對中國意義非凡!》中,留言區有一些專業性的問題,如“探測面積超過5000平方厘米?好像也不是特別厲害”。對于這些問題,新華社微信團體的工作人員自然不能解答。工作人員這樣回答:“仙女這就飛上天去找慧眼同志請教一番……中午吃多了飛得有點慢,等我?!毙氯A社以“仙女”自稱,既大氣又有辨識度?!跋膳笔切氯A體順應網絡流行趨勢的接地氣的操作,這一舉動順利地拉近了編輯和讀者的距離,成為圈粉利器。編輯以這樣幽默的口吻化解了問題,并且通過咨詢專業人士,實現了“一人解答、萬人科普”,潛移默化地打造了新華社微信公眾號“博文廣識”“知識分享”的新標簽。

(二)寫作問題的及時改正

新華社微信團隊只有幾個人卻承擔著每天至少6到7組的發稿任務。組織、編輯、推送的每一個系列環節都要快捷流暢,每一篇新聞內容都要準確無誤。雖然新華社有“三審一?!钡陌l稿流程,但凡事都有“萬一”。出現錯字、涉及專業知識錯誤等問題確實是編輯的失誤。對于新聞中的錯誤必須以嚴格的態度認真對待。新華社不逃避、不忽視新聞中的錯誤,而是選擇直面問題。當粉絲在留言中指出新聞的錯誤時,新華社微信團隊讓糾錯的留言登上精選留言并進行公開的道歉。這樣的處理讓讀者感受到真誠的態度,最大程度地減少印象扣分。

綜上所述,融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讀者的準入門檻變低,新聞普及大眾化。無論年齡大小、受教育程度高低,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閱讀新聞獲取信息,實現“足不出戶天下知”。在這樣的情形下傳統紙媒已經不能適應形勢,新華社迎合時代趨勢,對新華體進行了題材處理創新、版面創新、“售后”上的創新。雖然創新卓有成效,但離實現新華體的成熟仍然道阻且長。所以,新華體的進一步改革是必要的。新華體必須要在堅持黨性原則的基礎上不斷改善新聞報道的藝術,不僅要堅守初心,還要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劉宏.媒介理念質疑[J].新聞記者,2001(11):41-44.

[2]穆青著.《新聞工作散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365-366.

[3]王朝.突擊+跨界+集成:新華社新媒體品牌欄目是這樣創新的[J].青年記者,2020(16):35-36.DOI:10.15997/j.cnki.qnjz.2020.16.012.

[4][5]“剛剛體”爆款微信帶來這些啟示[DB/OL].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http ://www.chinaxwcb.com/2017/11/28/content_364349.htm.

[6]臧海萍,鄧博.融媒體時代MV的運用與新聞傳播模式創新——基于新華社MV《七子新歌》的啟示[J].傳媒,2021(01):48-49+51

[7]賀俊浩.新華社數據新聞的實踐與創新[J].青年記者,2018,(28):20-21.

[8]李仁虎,毛偉.從“AI合成主播”和“媒體大腦”看新華社融合創新發展[J].中國記者,2019,(8):36-39.

作者簡介:

徐佳慧(2001-),女,漢族,江蘇泰州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

基金項目:

江蘇大學第20批大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C321。

猜你喜歡
新華節氣新華社
《新華社烈士傳》再版發行
大腳掌的小鴨子
24節氣
24節氣
24節氣一小滿
24節氣
新中國六十華誕大閱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