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山西省濕地保護現狀與發展對策

2022-04-07 15:03賈子菲
山西林業 2022年5期
關鍵詞:山西省山西面積

賈子菲

(山西省桑干河楊樹豐產林實驗局,山西 大同 037006)

濕地作為地球上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承載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地球之腎”。濕地不僅具有美化觀賞功能,還有其他如凈化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因此加強濕地資源保護工作,是全方位推動一個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西是華北水塔,京津冀的水源涵養地,是拱衛京津冀和黃河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山西國土面積15.66萬km2,濕地資源比較匱乏。近年來,全省堅持把濕地保護作為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山西的重要抓手,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資金投入,濕地保護修復工作開創了新的局面。

1 濕地資源與保護管理現狀

1.1 濕地資源現狀

1.1.1 濕地面積與類型

根據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到2012年底,山西省境內濕地總面積15.19萬hm2,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比率(即濕地率)為0.97%,與1997年的第一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總面積21.46萬hm2相比較減少了6.27萬hm2,濕地率也明顯低于全國5.58%的平均水平。在濕地類型上,山西省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4大濕地類型。其中,天然濕地是人工濕地的2.50倍多。

1.1.2 濕地分布

山西濕地分布廣泛,面積小極為不均,從北部的桑干河流域到最南端的黃河漫灘均有分布。其中,在城市占比中,運城市濕地面積占比最大,占全省濕地面積的1/3;陽泉市最小,占全省濕地面積不到1.0%。

1.1.3 濕地生物多樣性

山西濕地各類動植物及其他資源較為豐富。在濕地植物中,共有111科463屬1 097種,其中有10多種重點保護及珍稀瀕危濕地植物,更有大量的濕地植被群系;在濕地動物中,有鳥類、兩棲類、哺乳類、魚類等脊椎動物28目55科231種,其中有16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8種被列入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另外,還有獨具特色的景觀資源、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可開發利用的儲備資源。

1.2 濕地保護管理現狀

1.2.1 濕地保護成效顯著

目前,山西先后批建濕地公園63處,其中國家濕地公園19處、省級濕地公園44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3處,濕地保護率達到47.55%,以國家濕地公園、省級濕地公園為主體的濕地保護體系基本形成。

1.2.2 濕地保護措施齊備

根據2016年國家《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和2017年山西省《山西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2018年印發《山西省省級重要濕地認定辦法》,開始對濕地實行分級管理。截至目前,已發布第二批省級重要濕地名錄,正在積極申報第三批國家重要濕地,積極推進國際重要濕地申報工作。

1.2.3 濕地保護項目落地

山西積極實施濕地保護修復項目,探索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和退耕還濕工作,多年來共實施濕地保護項目232個,其中中央項目86個、投資金額27 600萬元,省級項目146個、投資7 121萬元。各地政府也不同程度開展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濕地公園巡護道路、界碑界樁、宣傳碑牌等保護設施日益完善;濕地植被恢復、水禽棲息地改善、退耕還濕等修復工程壓茬完成;監測設備、監測站點、宣教場館等科研宣教設施分批得到建設。

1.2.4 濕地保護固本夯基

山西省濕地立法工作起步較早,2008年就完成了草稿起草、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查等環節,經歷多年沉淀積累,《山西省濕地保護條例》先后列入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省人大立法項目,同時也列入《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2018-2022年)》正式項目。下一步,要大力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持續推進《山西省濕地保護條例》立法,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制度,依法保護治理濕地。要進一步落實省政府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從制度層面夯實濕地保護基礎。

2 山西濕地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資源分布不均,保護難度較大

山西屬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濕地資源面積奇缺,而且分散。作為煤炭大省,早年間大量的煤炭開采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徑流減少,部分河流由原來的長流水變成了季節性河流,即在夏季的豐水期濕地面積較大,冬季的枯水期濕地面積較小,甚至干涸。因此,濕地面積萎縮、功能退化現象依然存在,保護形勢嚴峻,難度較大。

2.2 條例出臺滯后,保護力度不夠

濕地保護立法工作相比于全國來說相對滯后,雖較早啟動了濕地保護條例的立法工作,但《山西省濕地保護條例》仍未出臺,依法保護缺乏法規保障。

2.3 資金投入不足,修復技術薄弱

濕地保護修復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資金嚴重短缺是全省濕地保護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當前,由于經濟下行壓力,濕地保護修復投入明顯不足,在濕地調查和檢測、基礎設施建設、污水處理、濕地研究、執法和團隊建設方面缺乏特殊的財政支持。同時,缺乏濕地保護修復專業技術人才和濕地修復理論知識,實踐中很難有效指導開展濕地修復工作。

3 山西濕地保護發展對策

3.1 強化組織領導,健全濕地保護機構

依托全面推行林長制契機,組織指導各市縣建立專門機構,落實編制和經費;健全濕地管理部門協作機制和市縣配合機制;加快濕地生態功能修復步伐;加強濕地巡護監測工作,做到無盲區、無空白、無縫隙的保護管理。

3.2 嚴格總量管控,維護濕地生態平衡

生境作為濕地生態功能發揮的重要基質,不僅要塑造適宜的地形地貌,還要對濕地水狀況進行改善。要結合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明確濕地面積管控目標,強化濕地保護執法,嚴禁圍墾等破壞濕地行為發生,嚴守濕地生態保護紅線。經批準征收、占用濕地的用地單位,要按照“先補后占、占補平衡”的原則,恢復或重建與所占濕地面積和質量相當的濕地,確保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

3.3 加快立法進程,規范濕地保護管理

加快《山西省濕地保護條例》立法進程,將全省濕地保護工作納入法制化建設軌道,做到有法可依,依法進行規范管理。同時,按照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生物多樣性重要程度等,繼續認定并發布省級重要濕地和申報國家重要濕地,確保重要生態功能區得到嚴格保護管理。

3.4 加大扶持力度,助力濕地高質量發展

一要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全社會參與為主線,在持續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通過建立相關激勵機制,鼓勵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濕地保護事業。二要加大政策支撐力度。各級地方政府和濕地保護主管部門,要立足本地區濕地保護特點,積極爭取國家對山西省濕地保護、恢復、監測等項目的政策支持,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濕地保護利用工作。三要深入開展交流合作。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原則,對標國際、國內濕地保護領域先進做法,從項目合作、技術援助、研究利用等方面開展深入廣泛交流,進一步提升全省濕地保護水平。四是要扎實推進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和退耕還濕項目,通過退耕還濕、退養還濕、鹽堿化土地復濕等有力措施,加快濕地恢復步伐,不斷增加濕地生物多樣性。

猜你喜歡
山西省山西面積
我在山西等你
怎樣圍面積最大
山西老陳醋保護有法可依
最大的面積
山西省右玉縣的生態建設及其啟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巧用面積法解幾何題
山西:抓緊抓實春耕生產
山西省打開農產品供深通道
山西嘆五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