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朔地區“小老樹”改造技術探討

2022-04-07 15:03李存鋒
山西林業 2022年5期
關鍵詞:容器樹種造林

李存鋒

(山西省桑干河楊樹豐產林實驗局,山西 大同 037006)

1 同朔地區“小老樹”成因

同朔地區(即大同市、朔州市)屬半干旱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 3.60℃~7.50℃,極端最高氣溫38.30℃,極端最低氣溫-40.40℃;年無霜期100d~130d;年平均降水量 360mm ~460mm,蒸發量 2 000mm;年平均風速每秒3.0m,每年7 級~8 級大風日數14d~45d。該區土壤多為栗鈣土、栗褐土、洪積褐土、氯化物堿化土,pH 值7.5~9.0。土壤有機質含量0.60%~1.0%。正是由于這種高寒、干旱、多風,立地條件差的原因,致使該地區楊樹林分生長量低,到了一定年限就會停止生長。同時該區造林模式單一,初植密度大,重造輕管,撫育措施落后。如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營造的20 萬hm2小葉楊純林,經過20 多年的生長,有50%林分退化嚴重,平均胸徑不足4.0cm,平均高度不足5.0m,蓄積量每公頃低于7.50m3,形成了“小老樹”林,成林不成才。有的地方對其全部連根刨掉,一次更新為油松或者樟子松純林,導致森林防火及病害蟲問題逐年加重,林地生產力下降,森林生態功能減退,形成了新的“小老樹”。

2 同朔地區“小老樹”改良歷程

如何扭轉這種因為氣候、立地、人為因素造成的不良局面,徹底提高當地生態建設水平,地處該區的山西省桑干河楊樹豐產林實驗局,從1980 年建局以來,先后摸索經歷了豐產林建設、退化林更新改造、國省重點工程實施以及發展現代林業4 個歷程。其中1980 年-1989 年,按照原林業部及山西省委、省政府安排,在當地營造起群眾楊、小黑楊、合作楊速生豐產林 6 700hm2。1990 年-2000 年,以楊樹“小老樹”退化林改造技術模式為主,開展萌芽更新和“三松”更新造林9 600hm2,初步形成帶網片點相結合的穩定林分。2001 年-2011 年,重點推進國家及省級林業重點工程,完成造林5.13 萬hm2,由以木材生產為主轉向以生態建設為主,推動國土綠化面積、質量全面提升。2012 年以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通過國有林區退化林分修復、局地合作造林灌改喬及困難立地造林5.60 萬hm2,撫育1.90 萬hm2。打造出金沙灘森林公園、小鹽坊森林康養基地、麻家梁沙漠公園等示范基地。2018 年11 月16 日,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等人考察九梁洼林場大洼生態林綜合示范區,肯定了這種通過多種造林模式營造起的復層混交林。

3 同朔地區“小老樹”改造對策

3.1 良種壯苗是“小老樹”改造的物質基礎

3.1.1 選育和審定優良品種

當前,山西林業建設中良種使用率不足6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楊樹林區近年來培育出30 多個省級林木良種,正好派上用場。如科技服務中心通過實施楊樹派間、種間雜交育種,選育出中金楊、群改楊、金白楊、金黑楊、青皮河北楊5 個系列17 個品種,通過試驗對比篩選出檉柳、沙棗、沙柳、杜梨、長柄扁桃等耐鹽堿樹種優良品種9 個;九梁洼林場選育出樟子松、油松、沙棗母樹林種子;良繁實驗基地選育出白榆母樹林種子;金沙灘林場選育出山杏母樹林種子。依托這些良種,利用現有1 300hm2苗圃地,通過播種、嫩枝扦插、嫁接、組織培養等繁育技術,積極擴繁推廣應用,從源頭改良“小老樹”。

3.1.2 堅持適地適樹,培育良種壯苗

該區造林,針葉樹以油松、樟子松、華北落葉松、云杉、側柏、杜松為主;闊葉樹以楊、柳、榆、槐、杏、李、桃、火炬、杜梨、白蠟、復葉槭、五角楓為主;灌木以沙棘、檸條、紫穗槐、連翹、榆葉梅、黃刺玫為主。

在育苗技術及管理上,結合不同造林立地條件需要及所育樹種生長特性,狠抓容器育苗環節:包括容器大小、育苗裝缽時間、育苗數量以及在圃培育時間。不斷提高苗圃的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能力,實現育苗標準化,培育出不同規格的良種壯苗。如1+1 容器規格為13cm×20cm 的白榆、白蠟苗木,1+2容器規格為18cm×25cm 的山桃、山杏苗木。

3.1.3 推廣訂單育苗

省楊樹林局每年根據造林任務及在圃苗木實際情況,向下屬各苗圃下達育苗任務(即訂單育苗),并明確苗木種類、面積、數量、規格,尤其是容器材料及規格、良種供應量、合格苗供應量等,保證有足夠的良種壯苗按時出圃。

3.2 樹種結構調整是“小老樹”改良的重要舉措

3.2.1 樹種結構調整的原因

“小老樹”多是人工純林,從過去的小葉楊純林到如今的“一針獨大”,都是因為造林樹種單一、結構單薄、林分單純、林相單調造成的。這種林分,普遍存在森林生態功能不強、生物多樣性不豐富、抵抗病蟲害能力弱的問題。通過樹種結構調整,豐富樹種、優化品質,有效提升森林資源質量,建設更加美麗的“綠色山西”。

3.2.2 樹種結構調整應注意的問題

樹種結構調整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生物多樣性原則、適地適樹原則、森林分類經營原則。即注意長短結合、多樹種多林種結合,維護和提高林地地力,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態功能和產業功能,切實提高森林群落的穩定性、抗逆性和生物多樣性,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3.2.3 如何進行樹種結構調整

宜林荒地造林按照1∶1 混交比例實行針闊(灌)混交;退化林修復類造林實行“針中補闊、闊中補針”,打造結構穩定的針、闊、灌異齡復層混交林;景區及通道兩側增加彩葉樹種;結合林道、防火道建設,大力營造生物防火隔離帶,栽植刺槐、火炬、五角楓、旱柳等阻燃樹種。近年來,省楊樹林局苗圃大幅度降低油松、樟子松育苗比例,不斷增加培育優質白榆、白蠟、山杏、山桃、杜梨等優良鄉土闊葉樹種。陽高縣、云州區新建千畝大接杏、仁用杏采摘基地10多處,努力實現“綠化、彩化、財化”同步目標。

3.3 造林及撫育技術是“小老樹”改良成敗的關鍵

3.3.1 造林技術

造林先進行雨季整地,平川為穴狀,山地為魚鱗坑或水平溝。造林時間選擇春季,苗木以容器苗為主,栽植株行距從當初的 1.0m×2.0(3.0)m 放大到現在的3.0m×3.0m??s短起苗到栽植時間,通過脫缽、澆水保苗、直壁靠邊栽及栽植后踩實并用缽體覆蓋等抗旱造林技術,減少緩苗期,增加苗木生長量,高效把圃地苗木轉化為大地苗木。

3.3.2 撫育技術

對于新造林中的闊葉樹,可以通過追澆抗旱水、施肥、噴藥、擴穴、除草等技術措施,促進幼樹快速生長,早日成林。對于中幼齡林,通過撫育采伐、補植、修枝、澆水、施肥、割灌、除草等措施,促使保留木正常生長。

4 幾點思考

(1)“小老樹”改良,是在管好現有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未成林管護、灌木林改造、疏林地補植(選擇耐蔭樹種的容器大苗),著力培育異齡、復層、混交的森林資源。

(2)“小老樹”改良,應聚焦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全面加強森林撫育經營。當前造林空間變小,強化撫育經營將是林草事業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要以提高森林蓄積、增加碳匯功能為重點,統籌推進中幼齡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分類制定撫育修復標準體系。以推行市場化森林撫育機制為方向,發揮企業的經營管理優勢和林區的資源優勢,引導企業參與森林撫育經營,創新“公司+林場”撫育模式和“林業+產業”運營路徑,撫育經營全程監管,撫育剩余物入股企業,提升轉化利用率,實現物盡其用、效益多贏。

猜你喜歡
容器樹種造林
容器倒置后壓力壓強如何變
沿海地帶造林實踐與探討
難以置信的事情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開先河
淺議造林的意義
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
常綠樹種在新疆的應用現狀
城市綠化樹種選擇,只顧眼前你就輸了
一個樹種的國家戰略
取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