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西地區造林和撫育技術要點

2022-04-07 15:03
山西林業 2022年5期
關鍵詞:森林撫育林木造林

趙 丹

(山西省桑干河楊樹豐產林實驗局, 山西 大同 037006)

近年來,隨著國家、山西省組織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荒山造林等生態林建設工程,晉西地區生態環境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人居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但受制于當地干旱少雨、土地貧瘠等自然氣候條件,造林保存率和成活率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本文通過對生態林建設的造林技術和森林撫育要點進行分析,以求為該地區高質量開展生態建設工程提供一定的技術依據。

1 造林技術與森林撫育要點分析

造林技術是指以森林栽培學、生態學等學科知識為基礎,通過合理運用生物基因技術、大型機械設備進行林木的移栽作業。森林撫育技術是以植物保護學、林木昆蟲學、林木病理學等學科知識為基礎,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簡稱AI)、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簡稱5G)、大數據技術、生物農藥技術等現代化技術以及病蟲害智能監測設備、無人機等現代化設備進行林木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作業,從而為林木的茁壯生長、穩定生態林系統的構建、林產品的有效供給奠定基礎。

2 造林和森林撫育主要技術分析

2.1 整地技術

土壤作為林木生長的基礎,具有促進林木根系生長、供應林木所需營養物質和水分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林木移栽以前,應做好土壤土質的改善工作。春季造林整地應在前一年的秋季完成,雨季造林應在春季整地。

2.1.1 土壤數據分析

利用土壤速測儀,結合部分實驗室儀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火焰光度計、PH 計等)進行土壤酸堿度、溫濕度以及可利用有效成分的精準檢測,為科學制定林木栽植種類、密度奠定良好的數據支撐。

2.2 精選林木種苗

種苗作為生態林營造的基礎,對于保證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縮短緩苗時間,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梢詮囊韵聨追矫孀龊迷炝置缒镜木x工作:①依據造林地的生態環境(溫度、濕度、主要降水季節和降水量等),選擇環境適應能力強的林木幼苗進行移栽。②要栽植根系發達、樹皮完整、樹干筆直、苗齡合適且未被病蟲害為害的優良壯苗。與此同時,為降低運輸成本,盡量就近選擇自然環境相似的苗圃地進行苗木培育。③圃地選擇的地形,宜地勢平坦開闊或坡度在10°~30°的緩坡為好,地形不宜復雜,應選擇較肥沃的沙質土壤至輕粘性土壤,忌選擇沙土、重粘土作為苗圃。④造林前,要對苗木進行分級,這樣有利于今后苗木成活和生長,提高林分質量,并且林相整齊,體現生態景觀性。

2.3 造林模式

本地區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理念,堅持走科學、生態、節儉綠化之路,遵循自然、順應自然,堅持因地制宜、科學綠化,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因此,本地區造林模式也是多樣性的,主要采取針葉樹和闊葉樹混交造林,包括帶狀混交、塊狀混交和株間混交。在造林實踐中要靈活應用,不是一成不變的。帶狀混交適用于大多數立地條件的喬灌混交、耐陰樹種與喜光樹種混交。塊狀混交適用樹種間競爭較強或地形破碎的地段,有灌木林與人工林混交或人工林與人工林混交。株間混交適用于貧瘠立地和水土流失嚴重區域,在喬木間栽植抗旱、保持水土性強的灌木或草本,或在灌草中稀植喬木。

2.4 引進科技手段

總結近年來的造林科技經驗,除可以推廣使用根寶蘸根、徑流整地等實用技術外,還可以探索應用山地造林索道運苗、網套封管、缽體覆蓋、抗旱澆水等技術手段。

2.5 加強林草一體管理

科學分析區域內生態環境質量,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嚴格堅持先設計后造林種草,強化造林種草全過程管理。在林地內,雜草既可以與林木爭奪陽光、土壤、養分、水分而抑制林木正常生長,又具有完善生態結構、預防水土流失的基本功效。因此,應依據生態林的現狀進行科學管理,對于相對平衡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則要對林木根系周圍的草叢予以適當保留,利用林草儲蓄水、固定土壤的基本功效,改良林木根系附近的土壤土質,增加生態林內“食物鏈種類”,從而保證生態林的平衡穩定。

2.6 加強水肥管理

加強水肥管理,保證林木各生長階段對水分以及營養物質的需求,促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等基本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行,可以有效促進林木的茁壯生長,縮短林木成材時間。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技術:①晉西地區降水相對不均,因此可以在生態林地選取一個地勢相對較高的位置,建立儲水庫,雨季儲水,夏季灌溉。②可以在生態林內合理引入滴灌技術、微噴技術,一來保證林木根系、枝葉對于水分的需求,二來可以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緩解灌溉水資源不足的問題。③苗木春季造林時,根系帶土坨造林可顯著提高成活率。帶土坨造林的關鍵是起苗時盡可能地保護好苗木根系部分的土壤,用草包將根系包扎成球狀,防止根系土坨散落。如果是容器苗造林,栽植時要注意脫掉容器,核心是在造林時如何保留完整的母土和苗木根團。苗圃土壤較粘、濕,離造林地近,小規格苗木起苗后,不要抖散母土,盡量多帶母土上山栽植。

2.7 進行病蟲害防控

近年來,林木病蟲害為害呈現持續上升趨勢,甚至美國白蛾、松毛蟲等危害嚴重的有害生物一旦爆發,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破壞已經不亞于森林火災。因此應從多方面入手,制定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控方案,從而將其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危害降至經濟允許范圍以內。①對于松墨天牛、美國白蛾、松毛蟲等地區檢疫性害蟲,可以借助昆蟲性信息素技術(一種有害昆蟲成蟲性成熟后分泌的吸引同種類異性進行交配的微量化學物質)對其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立即制定綜合方案進行防治;②林業技術,主要是通過創造有利于林木生長,而不利于有害生物擴散的基礎環境,比如合理密植、科學修剪、對被病蟲害侵染的枝葉及時采摘等;③物理技術,利用部分靶標害蟲的特性,對其進行誘捕,比如通過懸掛特定頻率黑光燈(對有益生物進行保護)對斜紋夜蛾、甜菜夜蛾以及各類蛀干性天牛進行誘捕;④生物技術,主要是通過噴施氨基寡糖素、蕓苔素內酯、BT、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生物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⑤化學技術,主要是在病蟲害發生以后,通過噴施低毒、高效且環境友好的化學農藥對其進行有效防治。

2.8 加強撫育管理

2.8.1 撫育目標

立足晉西地區森林質量蓄積量低、生長量小的短板,要以提高森林蓄積、增加碳匯功能為重點,以推行市場化森林撫育機制為方向,以保障撫育成效為目標,探索適合該區域的森林撫育工作機制,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強化森林撫育經營成效。

2.8.2 撫育措施

要組織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對需要撫育的地塊深入實地開展調查研究,針對不同的林分撫育方式,確定不同的技術標準、質量要求、時間要求和責任要求,以把握適合林情的撫育方向。要根據不同林分特點、樹種結構類型等,進一步明確培育目標和撫育方式,科學編制撫育設計方案,嚴格執行監理制度,落實監理制度,監理人員及時入場,認真履行監理職責,對項目建設內容、進展情況等進行全過程監理,確保撫育工作取得實效。

猜你喜歡
森林撫育林木造林
國有林場森林撫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索
沿海地帶造林實踐與探討
森林培育過程中森林撫育間伐措施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開先河
淺議造林的意義
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
森林培育過程中的森林撫育間伐措施探討
紅樺林森林撫育技術
試論高大林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天敵昆蟲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