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精神困境到精神頓悟
——《阿拉比》象征性意象分析

2022-04-08 02:39祁亞偉
蘭州工業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阿拉比都柏林喬伊斯

唐 靜,祁亞偉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 通識教育與外國語學院,安徽 蕪湖 241010)

1 《都柏林人》的現代主義之路

喬伊斯的《都柏林人》于1904和1907年間寫成,該書因描述了愛爾蘭人的精神壓抑,經手三個出版商,9年以后才得以出版面世?!抖及亓秩恕访媸赖睦щy見證了喬伊斯遭遇的后維多利亞式偏見和保守,出版商認為文章的用詞對愛爾蘭人文化頗為褻瀆,他們拒絕使用文章出現的真實地名和人名,而其中涉及到的一些政治和宗教問題也讓他們望而卻步。喬伊斯對《都柏林人》做了一個全面的陳述,“我的意圖是寫一章關于我的國家的道德歷史,我選擇都柏林作為場景,因為那個城市在我看來是癱瘓的中心。我試著從童年、青少年、成熟和公共生活四個方面向冷漠的公眾展示它[1]”。多數早期研究《都柏林人》的學者把它作為一部諷刺愛爾蘭政治和都柏林人的麻木、缺乏進步思想的主題作品。葉芝認為:“《都柏林人》是細致入微的諷刺故事[2]?!倍鄶蹬u家認為這是憤世嫉俗或平淡無奇或兩者兼而有之。艾爾曼《都柏林人》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主義的角度分析文本的主題[3]?!抖及亓秩恕匪械墓适露忌婕岸及亓值纳?,對該城市的景觀、人物的自然描寫和生動刻畫。喬伊斯在對藝術的探尋上,表現出了創新和探索,可以說,《都柏林人》是早期現代主義的嘗試,結合了自然主義和現代主義的特點。

2 《阿拉比》的現代主義特色

《阿拉比》展現的是一個現實的愛爾蘭社會圖景,從對小人物的生活困境的角度來看,確實有自然主義的成分,社會制度的非人性,宗教和政治對個人的要求,都反映了世界對人的欲望的無情摧殘。然而,喬伊斯對現實世界的描述又和自然主義有所不同,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一樣,描述的是真實的世界,著墨于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現狀,關注貧窮和犯罪。用故事再現真實的生活,制造故事的懸念和人物命運的曲折,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而喬伊斯的寫作手法重在刻畫人物的心理變化、生活細節的象征性、人物的性格,不追求小說的故事性,因而稱作“意識流”小說。如龐德所說,“喬伊斯不受煩瑣的成規的規約,這種成規認為任何生活,如果要讓人感興趣,就必須被置于傳統的‘故事’之中。自莫泊桑之后,那么多人努力編‘故事’展示生活的人卻如此少[4]”?,F代主義作品已經脫離了傳統敘事手法的軌道,基本上沒有敘事的主線,實際上,現代主義作品平淡的情節和乏味的對話真實的反映了真正的生活,普通都市人的生活都是平淡如水,沒有大起大伏。因此,《阿拉比》中的場景描述都是從少年的角度來寫的,筆調灰暗,和現實世界的重現有很大的區別,也是現代主義風格特色之一。20世紀上半葉,學者開始關注都柏林人的象征主義手法,更多學者開始研究其中具體的某一個短篇,受到關注最多的的是死者、粘土、姐妹、阿拉比[5]。但是基本上是從批評理論的角度對主題來進行研究。

《阿拉比》的象征性意象起步較晚,研究較少,人物心理和環境描寫之間互為關照的關系探討不足,本文就此展開文本解讀和分析,探索喬伊斯的象征性意象表現手法。

3 都柏林“黑暗”和“光芒”的意象

在《阿拉比》中,通篇用了8個“dark”描述真實的都柏林城市圖景,在這個無名的少年眼中,蒙德街是毫無生氣的,閉塞的一條街:“北理奇蒙德街的一頭是不通的...平時都很寂靜[6]?!眴桃了苟啻斡谩昂诎怠眮砻枋鲋車沫h境:“一幢幢房屋變得陰森森的[6]?!薄昂诎怠边@個詞被多次使用,“漆黑的雨夜,屋子里一片沉寂......針尖似的細雨在濕透了的花壇上不斷跳躍[6]”,襯托少年暗戀的內心焦灼不安。這段雨夜描繪,“沉寂的屋子”好比少年的內心,“漆黑的雨夜”暗示了自己壓抑的心情,少年對梅根姐姐掩藏不住的愛戀猶如“不斷跳躍的細雨”,后面有一段扣人心弦地描述:“我的全部感官似乎想隱藏起來,我覺得自己快要失去知覺了[6]?!边@段對愛情的向往,不亞于對宗教的虔誠,以致于使用了對宗教的禱告方式,把雙手緊緊合在一起,顫抖著雙手,還一邊喃喃自語,愛啊,愛啊,這種對戀愛的禱告充滿了宗教的意味,似乎在雙手合并呼喚著,主啊,主??!愛的旅途由此展開,這段猶如朝圣般的旅途并不順利,先是姑父忘記了給他錢這樁事,等到拿到兩先令,火車又遲遲不開。最后,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我的面前佇立著一座大建筑物,上面閃亮著那魅人的名字[6]”?!熬徛幕疖?,沿途快要倒塌的房屋,到閃閃發亮的河流,魅人的阿拉比市集”,整個旅程承載了少年的心理變化,從等待、焦慮、沮喪到希望。然而,這段朝圣之旅最終并不理想,由于時間太晚,集市沒什么人,對生意無暇顧及,忙于談情說愛的年輕店員,男孩一腔熱情受到冷遇,加上集市也關燈歇業了,“頓時,大廳上方漆黑一片。我抬頭凝視著黑暗,感到自己是一個被虛榮心驅使和撥弄的可憐蟲,于是眼睛里燃燒著痛苦和憤怒[6]”。整個過程描述了少年一段失敗的經歷,描述著痛苦和成長。

黑色作為本篇小說城市環境的顏色,少年的愛戀就是照亮黑暗生活的一束光芒,在描述少年暗戀的姐姐時,小說多次使用了光和陰影的對比手法。梅根姐姐在亮處,而自己則在暗處觀察著她,這種表現手法繼承了現實主義畫家對光的技術處理:“街燈的光照著她白嫩的脖子的曲線,照亮了披垂的頭發,也照亮了擱在欄桿上的手...燈光使她衣服的一邊清晰可見,正好映出襯裙的白色鑲邊[6]?!睂λ鶒鄣墓媚锏墓庥跋碌倪@個影像,在少年從高處等待著看她出現而未果時,于是他幻想自己又看到了這個光亮下的擱在欄桿上的手和襯裙的白色鑲邊,如光影大師倫勃朗的“布光法”,光線從畫面右側投射進來,讓人的面部籠罩在光線之下,顯得非常突出。光與陰影的對比方法,創造特殊氣氛,烘托人物性情。無論是重復光的寫法還是黑暗這個詞的重復使用,都是喬伊斯的主要藝術手段:重復地強調關鍵詞語,篇末的2個黑暗的詞匯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用具體的意象來點明少年最后的“頓悟”。

4 人心的冷漠

喬伊斯在這部短篇小說集中,主要描述了都柏林的“精神癱瘓”,天主教的陰影始終貫穿整部小說集,但是作為少年,對宗教的態度,是很矛盾的。在開篇,我們看到了少年對天主教的敬畏之心,仿佛感到自己捧著圣餐杯,在一群仇敵中間安然穿過?!笆ゲ捅毕笳髯诮绦叛?,在都柏林人第一篇《姐妹們》,弗林神父打碎了圣餐杯,導致了他的悲劇。他的姐妹在他的葬禮上說“禍根是他打碎的那只圣餐杯——那是不詳的開端...是那孩子闖的禍[6]”?!按蛩椤焙汀瓣J禍”暗示了信仰的失去。文中有幾處暗示了宗教對當地人的影響力,當少年向姑媽提出要去阿拉比市集的時候,他的姑媽擔心他和共濟會有什么勾搭。共濟會是一種互助性質的秘密社團,據說這一社團反對天主教,而愛爾蘭很多人是天主教,故很多愛爾蘭人對此有反感。少年住的地方也曾經有牧師住過,他留下了幾本書,《阿博特》和《虔誠的通訊》都是關于宗教的書,反映了宗教無處不在的影響力。在少年眼中,屋外的天空是紫羅蘭色,這是宗教禮儀的顏色。男孩的愛是宗教般膜拜式的愛,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承載著他的圣杯——“安全地穿過一群敵人”,像一位中世紀的騎士,他將前往阿拉伯的異國世界,帶著禮物回來送給他的姑娘,如同信徒朝圣一般。所有這些細節都指向男孩心中與自己的愛和宗教奉獻之間的關聯,因此,用宗教的本性來描述他最后的幻滅是恰當的。仔細分析《阿拉比》中的最后幾頁,可以說明男孩的個人絕望是如何象征性地延長的。他對上課的內容沒有興趣,,覺得學習單調無趣,向往“高敞的空房間”。從這些表述可以看出,男孩對周圍的生活格格不入,喜歡獨處,處在一種隔絕的成長環境中。但是又渴望異域國度,向往阿拉比集市,但是這并不能讓他脫離現實生活,當小男孩進入已經變暗的集市時,他的幻滅本質被用這句臺詞來介紹:“我認出了一種沉默,就像禮拜儀式后彌漫在教堂里一樣[6]?!惫铝⒌貋砜?,這條線似乎只是喚起的一種情愫;但是,如果我們把它與少年對梅根姐姐的愛戀聯系起來,整個愛戀過程猶如精神的朝圣之旅,小說的主題就出現了:宗教的虛妄。人心的冷漠、城市的壓抑感呼之欲出,這正是《阿拉比》需要被發現的深層含義。

5 東方阿拉比的向往

現實生活中的都柏林,是“在街盡頭有一幢無人住的兩層樓房,跟一塊方地上比鄰的房子隔開著。街上其他房屋仿佛自以為有像樣的住房,而沉下褐色的臉,互相凝視[6]”。都柏林的人們就像街上的房子,陰沉著臉,互相觀察卻又不交流,沉默又冷漠。擺脫現實,對東方世界的憧憬,始終籠罩在少年的腦中,“阿拉比這個詞的音節在靜謐中隱隱然回響,我的心靈沉溺在寂靜中,四周彌漫著魅人的東方的氣息[5]”,阿拉比連同自己心愛的女孩,在少年的腦中始終揮之不去,“從那一晚起,數不清的愚蠢怪念頭充塞在我白天的幻想和夜半的夢中!……每當夜晚在寢室或白天在教室中讀書時,她的形象便閃現在我和啃不進的書頁之間[6]”;對東方的憧憬,在后面的伊芙琳也有所點明,“她將乘夜半船隨他私奔,做他的妻子,同他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住下來...他曾帶她去看《波西米亞女郎》[6]”。龐德認為自從莫泊桑以來很多人都嘗試著寫“故事”,但沒有人展示生活。然而喬伊斯做到了一這一點,阿拉比寫的不僅是都柏林的少年時期的朦朧戀情的終結,也是所有城市的少年暗戀的休止符。

阿拉比象征著東方異域一個迷人又浪漫的,“那誘人的名字閃閃發光”的集市,對少年來說,是想象力豐富的陌生領域,然而,在小說最后,對東方浪漫的幻想被無聊的男女調情對話打破,少年回到現實中,“我誠惶誠恐地瞧著兩排大壇子,它們豎在壇子門口兩側,恰似東方衛士[6]”。這種死氣沉沉的環境,黑暗中的宗教氣息正是對應著癱瘓的都柏林。平庸的現實和理想化的阿拉比的強烈對比,讓少年頓時覺醒,“我抬頭凝視著黑暗,感到自己是一個被虛榮心驅使和撥弄的可憐蟲,于是眼睛里燃燒著痛苦和憤怒[6]”。這不僅僅是少年自我認識到這種暗戀情愫的可笑,也是覺察到自己和周圍社會的格格不入,逃離這里,遠去異域國度,才能擺脫目前麻木庸俗的困境,這一點在后面的篇章《伊芙琳》《一朵浮云》《死者》都有點明,只有離開都柏林,離開壓抑的環境,才能獲得新生?,F實和理想之間永遠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正是生活,這就是喬伊斯的現代主義表現手法,普通人總是掙扎在向往的生活和真正的生活之間,艱難的生存著,喬伊斯以其高超的手法呈現了這一沖突,以此來表現人性的張力。

6 結語

《都柏林人》是一系列自然主義的素描,沒有控制的形式。這也是大多數早期批評家對該短篇系列的反應。但隨著人們對現代主義象征文學有了更好的理解,人們開始逐漸探索喬伊斯小說的現代性,如他的小說中對人物精神世界的側重,大篇幅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動,大量采用象征手法,為喬伊斯作為現代小說之父奠定了基礎。如今,我們必須審視他在《都柏林人》中拒絕修改他的文字和結構的固執,喬伊斯在這本小說中的形式的革新影響了他后期的作品,這是當時較為先鋒的藝術手法《都柏林人》中對尤利西斯的復雜手法有了先見之明。

《阿拉比》是《都柏林人》其最璀璨的短篇之一,就像是樂譜中一個重要的音符,但是綜合在一起,他們呈現了都柏林作為精神、政治和社會癱瘓的“中心”的形象。1904年的都柏林不是一個巨大的城市;它可以在所有的情緒中被一個人知道——它更像是一個過度生長的村莊——喬伊斯對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熟悉。喬伊斯的筆下都柏林,像T S艾略特在荒原里寫倫敦一樣,喬伊斯將他的虛幻城市的癱瘓通過對比一個形象的城市建立在精神和政治活力。在喬伊斯的故事的現城背后,總是像以前一樣,或者可能如此,籠罩著都柏林的陰影。在當代生活的細節之下,我們不斷辨別真實共融生活的輪廓,我們不斷辨別一個真正社區,一個基于人類交流的活生生的城市的輪廓??傮w而言,阿拉比這部短篇,揭示了一個少年的內心生活,展現了主人公在精神癱瘓的社會追求精神信仰和美的過程,但是在這個追尋的過程中,主人公在阿拉比集市看到了現實的丑陋,發現自己的情感和現實發生了嚴重的背離,從而產生了生活的覺悟,喬伊斯在都柏林人運用的新穎獨特的創作技巧——“精神頓悟”,貫穿整部小說,而這種對人生和現實的覺悟在阿拉比中得到了最明顯的揭示,主人公燃燒怒火的眸子似乎看清了自己的愚不可及,從而認清自己的自作多情,這是少年的一次心靈自我成長,也意識到自己所追尋的精神幻滅,神圣的宗教信念隨著初戀的情感挫折而化為幻滅。Bonazza說,《阿拉比》表現了“少年趨于成熟過程中所經歷的一種頓悟[6]”。正如鐫刻在古希臘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阿拉比深刻體現了喬伊斯對人生的看法:“都柏林人的精神追求”人只有認識自己才能認識周圍的社會,從而明白自己的處境,以及如何和人們相處,又如何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猜你喜歡
阿拉比都柏林喬伊斯
一張廢紙毀掉一條河
論維柯對喬伊斯小說詩學的影響
《阿拉比》:少年心事多憂愁
浮光掠影平若凡,鞭辟入里乾坤現
——談《都柏林人》子集《姐妹們》標題的意義
不給善良增加負擔
都柏林城堡
喬伊斯《阿拉比》中的“阿拉比”一詞意義的探究
探析詹姆斯·喬伊斯《都柏林人》中的藝術手法
都柏林——歐洲最年輕的城市之一
喬伊斯《小云朵》中的敘述聚焦形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