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思政元素的Linux課項目化教學模式研究

2022-04-09 15:51徐建華任啟紅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2年6期
關鍵詞:智慧教學軟件工程項目化教學

徐建華 任啟紅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外,還需要注重價值塑造,三者缺一不可。針對Linux操作系統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理論與實踐教學、價值塑造與知識能力培養、傳統與現代智慧教學等融合度不高問題,該文在詳細分析論證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融入思政元素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計算機類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教學模式;Linux;課程思政;智慧教學;軟件工程;項目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2)06-0126-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2016 年,上海以思政課為核心、綜合素養課為支撐、專業課為輻射的先期探索經驗被吸納進中央 31 號文件;2017 年,“課程思政”被納入中央《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使之從地方實踐探索轉化為國家戰略部署;2018 年,教育部先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關于加強新時代高?!靶蝿菖c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在全國推廣“課程思政”。中國知網上收錄的“課程思政”相關主題的教改論文2017年為335篇,2018年為958篇,2019年為3489篇,2020年為8426篇,可謂是逐年快速增加。今后,越來越多的專業課教師將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從而在各門課程之間形成“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合力[1]。

1 Linux課融入思政元素的意義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以及物聯網等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據Linux基金會研究,接近九成的企業已使用Linux操作系統進行云計算、大數據平臺的構建,目前,Linux已經開始取代Unix成為最受青睞的云計算、大數據平臺操作系統。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軟件工程專業有大數據、云計算等培養方向,Linux操作系統理所當然被確定為必修課之一。通過該課程學習,學生能夠熟練操作Linux系統,并能夠在Linux下進行常規的系統管理,為將來從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系統運維等相關崗位提供重要知識與能力支撐,還包括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家國情懷。因此,探索一種新的融入思政元素的Linux課項目化教學模式十分必要。

2 Linux操作系統課教學過程分析

2.1 課堂理論學習與上機實踐存在“鏈接”問題

Linux操作系統課程總學時為48,其中理論學時為16,實踐學時為32,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周學時為3,總共16周。理論課在多媒體教室講授,上機實踐在機房進行。作為實踐性比較強的一門課程,Linux操作系統的理論學習與上機實踐沒有無縫“鏈接”。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學生,單純的在普通教室學習Linux操作系統的理論知識,往往會表現為缺乏興趣,沒有通過及時的上機實踐幫助理解Linux理論;由于理論學習與上機實踐沒有無縫“鏈接”,學生在上機實踐時,相關理論知識多少會有一些記憶模糊,這樣直接導致上機實踐得不到全面系統的理論指導。

2.2 重學生的知識能力培養而輕價值塑造

Linux操作系統課程重視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忽視了對學生的價值塑造,沒有很好地將思政元素充分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之中,這與“育人為本”的高等教育本質相悖。比如學生在編寫shell程序時如果缺乏工匠精神,沒有不斷優化程序設計的追求,那么在實際使用其編寫的程序時必然漏洞百出,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這就需要我們探索如何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精神、科學倫理與精神等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時不有、無所不在。這就要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實現價值塑造、知識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

2.3 傳統與現代智慧教學融合度不高

Linux操作系統課的教學停留在“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模式中。如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一般通過課堂提問進行,但這種提問方式存在效率低、覆蓋面小等缺點。目前Linux課的考核方式是期末閉卷筆試,該考核方式容易產生兩個弊端:第一、易重結果輕過程,學生平時不好好學,考前突擊復習,課程內容掌握不牢;第二、易重理論輕實踐,考核采用筆試的形式對學生上機實踐能力考核具有先天不足的劣勢,學生容易更加重視Linux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忽視動手能力的訓練。

3 融入思政元素的項目化教學模式

3.1 專業思政下的課程思政

Linux操作系統作為軟件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課,其設置的目的是服務于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因此,Linux操作系統課的課程思政工作必須服務于軟件工程專業思政總要求。在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時,將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2]?;谲浖こ虒I特點與人才培養需要,從愛國與擔當、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三個維度構建如下課程思政要點:1)家國情懷與文化傳承(愛國與擔當);2)道德情操與健全人格(如何做人);3)科學精神與創新精神(如何做事)。在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構建了“課程思政—課程體系”對應矩陣,Linux操作系統課側重于融入工匠精神、科學倫理、國家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思政元素。

3.2 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模式

教育部在有關文件中明確提出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挖掘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做中學,做中教,在育人中教授專業知識,在教授專業知識時育人,探索項目化、工學交替等教學模式[3]。這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4]。根據Linux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實際,從企業實際項目凝練出符合教學的項目,從項目中挖掘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的元素[5-6],根據專業優勢自主研發智慧教學工具“課堂小測試”,構建了一種融入思政元素的項目化教學模式,主要流程如圖1所示。采用融入思政元素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可以打破原先學科體系的框架結構,實現理論教學與實際教學一體化、知識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一體化,注重考核學生平時表現以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3.2.1 從企業實際項目中凝練適合教學的項目

Linux課程教學團隊對江蘇軟件園、南京軟件谷內的IT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同Linux工程師深入研討,遵循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標準,根據企業真實案例提煉設計出適合教學的典型案例。這些項目符合企業實際需要,又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為項目化教學提供重要支撐。授課教師對教學項目的講解按照“企業需求——方案討論——項目實施”等諸環節逐步展開。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學地點進行了調整,理論教學地點由原來的普通多媒體教室調整為專業實驗室,這樣理論教學與上機實踐在同一地點進行,有利于教學做一體化,有利于師學互動,有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

3.2.2 設計并錄制項目實施關鍵步驟微視頻

Linux課程教學團隊根據項目要求分解具體任務。任務依據難易程度分為基礎和高階兩個級別?;A任務是項目實施必備知識技能;高階任務是需要學生“跳一跳”才能完成的較復雜的任務。鑒于教學地點都是在專業實驗室,學生人手一機,方便獲取信息資料,為此,授課教師將Linux項目中關鍵步驟設計并錄制了短小精湛微視頻。這些微視頻對于領悟力強的學生可能看一遍就學會了,而對于領悟力稍弱的學生則可以反復觀看,直到完全掌握為止,起到了很好的因材施教的效果。同時,考慮到不同的實驗室安裝視頻播放軟件的不同,錄制的微視頻格式設置為無須播放軟件即可觀看的可執行格式。

3.2.3 自研智慧教學工具

Linux授課教師利用自身專業優勢自主研發了基于局域網的智慧教學工具——課堂微測試平臺。該平臺含有兩個庫:第一個是試題庫,是根據不同教學項目設計的測試題,均為客觀題;第二個是思政元素庫,是根據軟件工程專業思政要求收集提煉的名言名句,這些文字在學生參加測試時自動推送終端,思政之鹽均勻地撒在課堂微測試中,潤物細無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使用計算機、手機等終端訪問微測試平臺,評估自身學習情況。課堂微測試平臺對學生的答題情況實時評判并統計,授課教師能夠輕松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進度。

3.2.4 注重過程考核及實踐能力考核

借助自研的課堂微測試平臺,教師就掌握了每次課學生的學習數據。這些數據可以作為評定學生平時成績客觀依據之一。在上機實踐時,教師隨時了解學生實踐表現,并記錄在成績冊中,同樣作為平時成績依據。學生最終成績由微測試成績、作業成績、回答問題成績、出勤表現、團隊合作表現、期末成績以合理的加權計算得出。Linux操作系統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期末考核時采用“筆試+機考”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考核學生的理論掌握的情況,而且考核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這種注重過程性成績的評定方法有效避免了一考定終身,使得成績評定更加科學合理,促進了學生更加注重平時知識的學習、能力的訓練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提高。其中團隊合作成績是指教師給在平時能夠主動幫助同學解決技術問題的學生增加的平時分,以此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分享的精神,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職場。

4 結束語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需要不斷提高課程教學站位,全面實現Linux課在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承擔的責任與義務。授課教師應以學生家國情懷和專業能力培養為導向,從企業實際項目中凝練適合教學的項目,從項目中挖掘思政元素,采用自主研發的智慧教學工具,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探索適合應用型本科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模式。Linux操作系統課程教學中采用了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模式,有效改善了Linux課的教育教學效果,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強化了動手能力,培養了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家國情懷。今后,授課教師將不斷挖掘Linux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重構和優化教學設計,完善教學模式,為國家培養應用型高素質軟件工程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延紅,王海洲,朱春.計算機類課程思政實踐探索——以計算機網絡課程為例[J].計算機教育,2020(5):93-96.

[2] 王薇,楊麗萍,林欣欣,等.基于專業認證的課程思政研究[J].計算機教育,2020(4):5-9.

[3] 賀利堅.一種融入課程思政的理工類專業課教學設計方法[J].計算機教育,2019(11):7-10,15.

[4] 柯政.課程理論視角下課程思政及其實施框架[J].中國高等教育,2021(8):37-40.

[5] 覃福鈿.數據庫與安全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11):138-140,146.

[6] 孫一方,焦曉凱.基于“課程思政”的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研究[J].軟件,2021,42(4):54-56.

【通聯編輯:梁書】

猜你喜歡
智慧教學軟件工程項目化教學
從百度“神燈搜索”看課堂教育教學的變革
基于智慧教學理念的翻轉課堂教學流程與互動系統設計
依托工作室的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研究
高職《管理學》課程實行項目化教學改革與實踐策略
《UG NX機械產品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改革研究
關于如何創新和完善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的探討
探討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智慧教學
課程智慧教學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