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定量分析及啟示

2022-04-11 08:09易顯飛高津宇
關鍵詞:手稿共產主義異化

易顯飛 高津宇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為《手稿》)是馬克思于1844年4月至8月在法國巴黎旅居時撰寫的。我國對于《手稿》的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直到今天,學界對其研究熱度依然不減。本文擬對近5年來我國關于《手稿》的研究文獻進行收集、梳理、歸納和分析,并嘗試總結出這些研究的主要特征。

一、近五年《手稿》研究的定量分析

目前,有關《手稿》研究的文獻回顧,大部分是以“主題”的形式呈現,相關描述不夠直觀,也無法用可視化手段來展示這一領域的知識結構和整體特點。本文基于CiteSpace這一計量工具進行知識圖譜的可視化研究,可以比較全面地梳理基于CNKI數據庫2017年至2022年的《手稿》研究的相關論文,可以清楚地顯示出這個領域的研究方向、規模、范圍和發展趨勢。

(一)研究數據來源及方法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為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時間范圍為2017—2022,樣本為CNKI數據庫中關于《手稿》研究的論文。通過 CNKI的高級檢索功能,對“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等主題進行了檢索。期刊來源為SCI、EI、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期刊以及全部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同時對文章類型、標題、摘要、關鍵詞進行篩選,將會議、通知、新聞稿等非學術性文章及其他無關文章進行刪減,最終確定238篇相關論文作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使用陳超美教授開發的軟件CiteSpace6.1.2,該軟件可以借由數據挖掘、信息處理、知識計量與繪圖等方式,使文獻研究、文獻數據間的關系圖譜可視化,可讓研究者更有效地理解特定研究領域、關聯關系及新的學術興趣點。研究者將以CNKI篩選的相關數據作為分析的基礎數據來源,以RefWorks格式導出,并將數據導入CiteSpace6.1.2進行數據轉換處理,最后勾選文獻關鍵詞、作者、機構等方面對此類研究進行直觀性分析。

(二)研究情況分析

首先在研究領域年度發文量方面,其變化情況是衡量該領域是否受到研究者重視、是否得到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圖1為《手稿》研究的年發文量,自2017年至2022年,相關發文量呈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前兩年與后兩年的發文量基本維持在30篇以上,而2019年下降到20余篇。

圖1 《手稿》年度發文量

其次是研究者共現分析。本研究使用 CiteSpace軟件對有關《手稿》研究者共現圖進行了繪制。如圖2所示,在研究者合作網絡圖譜中,姓名的字體尺寸和作者的發文量有關,文章數量越多,其字體也就越大。研究者之間的合作關系是由姓名之間的連線來表達的。結果顯示,研究者共現圖網絡節點156,連線數量為15,網絡密度僅0.0012,這表明《手稿》研究領域的學者在研究過程中合作較少,整個研究的團隊規模較小。因此,《手稿》的研究者應加強合作,形成《手稿》研究核心作者集群。

圖2 研究者共現圖

最后是研究機構共現分析。運用CiteSpace軟件繪制《手稿》領域相關文獻的研究機構共現網絡,可以據此分析了解機構分布及機構間的合作關系。如圖3所示,相關研究的最主要機構為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山大學等,網絡節點數量為134,連線數量為22,網絡密度僅0.0025,其中部分節點之間有連線,但整體連線數量少。因此,有關《手稿》的研究機構間要加強合作,特別要強化不同區域間院校的交流。

圖3 研究機構共現圖

(三)研究領域及演進趨勢

在研究領域方面,主題聚類分析可以準確把握當前《手稿》的研究熱點,并能較好地反映出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題。本研究利用clustering功能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得到圖4。在圖4中,Q值大于0.3的情況表明該模型網絡社團結構顯著,Q值為0.4—0.8時表示該模型合適聚類。結果顯示,該主題聚類分析Q值=0.5238,證明社團結構是顯著的且適合聚類,本次聚類將所有文獻分為9個聚類單元,分別是馬克思(#0)、異化(#1)、共產主義(#2)、異化勞動(#3)、勞動(#4)、人的本質(#5)、對象化(#6)、社會概念(#7)、馬克思主義研究(#8)。

圖4 《手稿》研究聚類圖譜

由圖4可知,《手稿》研究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各聚類單元之間聯系程度不一。馬克思(#0)、勞動(#4)、馬克思主義研究(#8)研究間重疊度高,熱點詞語關系密切,說明三種聚類單元的共引現象是常見的;共產主義(#2)和對象化(#6)兩者的關系也非常緊密,而且研究的重合度也很高??偟膩碚f,所有的聚類關系是互相聯系的,整體上是緊密的。

(四)研究熱點

在《手稿》的研究熱點方面,文獻關鍵詞是對文獻的核心思想和內容的提煉,高頻關鍵詞可以反映出當前的研究熱點。利用CiteSpace軟件,對相關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圖譜的繪制(見圖5),挖掘各個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并分析各個關鍵詞在網絡中的作用。

圖5 《手稿》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

分析發現,關于《手稿》的研究主題存在著高度的集中性。一些關鍵詞之間表現出密切的關聯性。在關鍵詞的共現頻次上,除了“馬克思”“共產主義”“異化”“異化勞動”等基本問題的關鍵詞之外,“私有財產”“勞動”“實踐”“人的本質”等關鍵詞的出現頻率最高。從關鍵詞中心度來看,以“馬克思”為核心,其次為“異化勞動”“共產主義”“異化”“私有財產”等。

表1 《手稿》研究熱點詞中心度和共現詞率

在研究熱點詞和中心度方面,從文獻分析的結果(如圖6所示)可以發現,2017年至2022年,“馬克思”共現頻次最高,為85次,中心度為0.77;“異化勞動”“共產主義”“異化”的共現頻次全都超過20,中心度分別為0.33、0.19、0.20。這意味著,自2017年至2022年,以上關鍵詞始終為《手稿》研究的熱點詞語和熱點領域,“美好生活”“當代價值”“類本質”等詞語雖為近期研究熱點詞語,但由于研究起步較晚,研究共現頻次也相對較少。

圖6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前15位關鍵詞突現圖譜

從分析文獻中突出關鍵詞Top15可以看出研究熱點演進趨勢。2017年以來,實踐、美學思想、人類思想、世界歷史等領域開始出現研究分支。2021年后,大量的“異化理論”“類本質”“勞動異化”等相關研究一直持續到現在。這表明了對《手稿》的研究正在逐漸細化完善,其中一些研究具有較好的連續性。

對研究趨勢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研究脈絡,發掘其背后的規律和驅動因素,從而為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分析發現,2017年至2019年,國內學者研究的熱點主要是“實踐”“社會”,研究的內容較為寬泛;2019年至2022年,對《手稿》的研究逐漸轉為“異化理論”、“類本質”及“勞動異化”等,學者的研究也進一步細化,開始從小的主題切入,不再追求宏觀上的研究,而是對其進行深層次的發掘和討論,研究內容更具深度。

二、從定量分析看《手稿》研究聚焦的主題

關于《手稿》研究的主題,現有研究主要是從自然觀、實踐觀、社會觀、私有財產、共產主義、異化理論等多個角度進行展開的。

在自然觀方面,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和踐行,使得馬克思的自然觀理論成為諸多學者的研究對象。學者對《手稿》自然觀的研究,不僅豐富了馬克思自然觀的理論內涵,而且對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論啟示。如張興國(2021)認為馬克思在《手稿》中堅持以自然為前提、以人為核心的和生成、運用從自然出發的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上,揭示了人與自然應當有的“三種關系”以及“三種意識”。首先,人與自然在靜態存在上只存在表象不同而本質相同;而在動態互動上,“人化自然”和“自然化人”是相互作用的。因此,人與自然存在平等關系。其次,人與自然還存在共同體關系,馬克思發現自然界是人的“精神的無機界”和“無機身體”,且兩者在自然性上不可分割。最后,根據馬克思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邏輯,張興國還認為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倫理關系”,即人受惠于自然,自然施予人。[1]在異化自然的解讀中,畢秋(2021)認為自然的異化主要有三點緣由:工具價值論是其思想緣由,異化勞動是直接成因,而經濟根源則主要是資本主義制度。他認為馬克思在《手稿》中創造性地提出了“人化自然界”的概念,并分別從物質自然、異化自然、實踐自然和人本自然四種不同的內涵角度來分別闡述,這有利于明確個體的主體超越性和自然制約性,從而能夠把握自然界的屬人性和客觀性。[2]

在實踐觀方面,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形成為唯物史觀的確立奠定了重要基礎。林峰(2021)認為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和唯物史觀是同一個思想過程的兩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將唯物史觀稱之為“實踐唯物主義”。林峰將《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中涉及實踐觀的相關內容逐一與《手稿》進行文本對比,發現《提綱》中實踐觀的基本要點在《手稿》中已有所展現,《手稿》先于《提綱》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基本內容。此外,他還從馬克思主義“成熟著作”的實踐觀為出發點,從實踐的內涵、構成要素、基本形式及基本特征四個方面與《手稿》進行詳細的文本對照,發現《手稿》的實踐觀與馬克思主義“成熟著作”的實踐觀具有一定的契合度。他認為在馬克思的《手稿》中就已經初步搭建起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框架,同時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首次表達。[3]田長生(2021)主要從實踐的存在前提、本質內容、歪曲形式以及復歸環節四個方面來對《手稿》的實踐觀進行研究。首先,他認為感性的自然是實踐的存在前提,而實踐是與自然緊密聯系的現實且感性的物質活動。其次,在《手稿》中,馬克思認為人是“對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4]107這種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進行對象性活動”[4]105,因此,他將實踐的本質內容歸結為對象化活動。對象化一方面是指一切客觀事物互為對象,另一方面又可以理解為人類實踐活動的本質屬性。再次,馬克思指出:“實踐的人的活動即異化勞動行為?!盵4]51他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在本質對象化的對象性活動過程中難免要發生不同程度的照著自己的對立面產生異化的現象,因此實踐的歪曲形式主要是指異化勞動。最后,實踐的復歸環節主要是指人化自然,即“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兩方面。[5]

在“私有財產”方面,學者以私有財產為線索對《手稿》進行研究,構成了馬克思關于私有財產思想的主要論域。郭苗苗(2020)通過對《手稿》中私有財產的起源、關系、本質以及私有財產積極揚棄的歸宿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并得出:《手稿》中關于私有財產思想的論述為正確認識“不搞全面私有化”和“保護私有財產”提供理論基礎;相關論述為當前辯證看待“兩制”關系提供了實踐遵循;相關論述能夠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價值導向。[6]張一兵(2021)對《手稿》中第二本筆記再次研究發現,青年馬克思主要聚焦于一個核心問題上,即作為現代資產階級社會最重要基礎的私有財產,總是被設置為一個與勞動對立的對象性存在物。斯密從勞動這一從主體向度出發,表明現代私有財產不再是人之外的自然物質對象,身處于動產(貨幣-資本)背后的現代勞動才是真正創造了世界的“上帝”。因此,他認為,斯密這一從勞動主體為本質出發的觀點不僅是馬克思后來廣義歷史唯物主義上的社會定在和關系場境存在的非物相化前提,也是馬克思新的認識論的活動和關系性認知對象的入口。[7]

在異化勞動方面,彭繼紅(2020)認為在《手稿》中,通過從批判宗教、法律和國家轉至社會物質生活關系過程中所形成的異化勞動理論,為后續自身的唯物史觀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萌發了創立唯物史觀的想法。[8]于春玲(2020)認為異化勞動是《手稿》里所討論的核心問題,馬克思在考察異化勞動時,揭示了整個社會關系處于一種對抗狀態。而這種社會關系的對抗,也恰巧是現今提倡的“美好生活”的現實制約因素之一。要想真正實現美好生活,需要對異化勞動進行揚棄,在正確處理人與資本關系的前提下擺脫資本邏輯以及建立社會及生命共同體。[9]林峰(2018)對《手稿》的解讀則是基于異化勞動理論的四個規定性入手的,即勞動產品與工人相互異化、勞動過程本身與工人相異化、人與人類本質相異化以及人與人相異化。他認為青年馬克思異化理論的思想內容不僅僅限于《手稿》中關于異化勞動的論述,更不限于“異化勞動”的上述四項規定,也不僅僅只是一種“經濟異化學說,而是一種涉及政治、經濟及社會關系等多個領域的“異化理論體系”,如“政治異化理論”和“社會關系異化理論”也是馬克思早期異化理論的基本內容。[10]

關于“共產主義”方面,趙志偉(2020)認為人的實踐活動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和馬克思科學理論之間的紐帶。對于共產主義問題不能認為只靠共產主義思想就可以解決,只有通過實踐來解決理論問題,也只有通過人民實踐的力量,才能促進問題得到真理性的解決。[11]黃學勝(2022)提出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存在三種緊密聯系的面相,也正是這些面相,使馬克思區別與其他各種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學說。第一種是認為這種“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的積極揚棄,是現實的一種革命運動。但這種面相僅僅是一種思辨的王國,并不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和事實。第二種是認為“共產主義”不僅僅實現了對私有財產的積極揚棄,更在人道主義與自然主義之間達到了深層次的統一,使得各種矛盾得到根本性解決。第三種則把“共產主義”認為是“自覺實現并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實現的復歸”。[12]以上三種面相分別代表著共產主義“運動”、“理念”和由“運動”到“理念”的現實基礎,各自緊密相連,共同呈現了馬克思在《手稿》中對未來社會的完整理解。[13]

在社會觀方面,楊雨帆(2022)認為,青年馬克思對于未來社會的經典論述主要可以歸結于內涵式剖析和外延式剖析兩種。內涵式剖析指對于經典論述的總結、概括;外延式剖析指將文中看似毫無關聯的觀點重新串在一起,使其思想更加豐富和具有層次。他認為,盡管在《手稿》中仍然存在一些舊術語和舊概念的表達,但其早已不等同于費爾巴哈概念的內涵?!妒指濉凡粌H論述了馬克思主義未來社會觀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觀點,而且還說明了未來社會的生成途徑和基本特征?!妒指濉匪沂镜奈磥砩鐣^與馬克思本人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解是一致的,并且其核心觀點恰恰完好地論證了未來社會觀的科學性。[14]徐苗(2022)則在對《手稿》中“市民社會”的研究中發現,馬克思盡管在文中表述上甚少使用市民社會這一詞,但并不意味著這個概念就消失了或者是馬克思就摒棄了關于市民社會的研究。從宏觀上來看,《手稿》研究的基本領域以及主要內容就是在對市民社會進行剖析,用“隱匿”一詞來表達馬克思在《手稿》中對于市民社會這一概念的態度再合適不過。馬克思在構建以市民社會概念為核心的理論時體現出的進步性表現在:市民社會概念開始從一種哲學概念發展轉變為經濟學概念;市民社會概念理論意涵的豐富及其建構意識的強化;市民社會這一概念在《手稿》中進行隱匿的同時,又對市民社會的基本結構展開了剖析,這種研究方式為馬克思實現自身思想發展奠定了前提條件。[15]

三、基于定量分析及研究所聚焦的主題得到的幾點結論及啟示

從上面對《手稿》的研究主題角度分析,發現學界主要聚焦在自然觀、實踐觀、私有財產、異化勞動、共產主義、社會觀等方面。從這些研究中可以得到如下結論及啟示。

第一,從對《手稿》的解讀模式看,已有研究存在兩種主要的解讀模式。首先是關于“人本學”的解讀模式。這一模式受西方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的啟發和影響,更多地強調《手稿》中的人本主義話語,在一定程度上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取向和批判性特征給予肯定。在該模式下,學者普遍認為《手稿》中關于異化的理論是成熟的,馬克思主義的實質便是人道主義,主張“實踐人道主義”等相關概念,并且對青年馬克思的人學思想推崇備至。其次是歷史性的文本學研究模式。這一模式試圖透視馬克思文本創作的背景與原初語境,構建起一種全新的歷史理解領域。他們通常試圖回到馬克思創作時的原始情境來解釋馬克思的思考路徑和理論內涵。

第二,從對《手稿》的內在邏輯研究來看,學界對《手稿》的內在邏輯探索,主要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思想邏輯、邏輯起點及終點等方面展開了研究。曾晉(2022)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得到啟發,認為人本身的發展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如果不能理解其中具體的論證及產生過程,就不能完全理解馬克思主義“人”的理論和邏輯。他在對《手稿》的研究中從關于“人”的理論線索出發,通過對“人的機能”、“動物的機能”和“人的生命活動”三個名詞中內在邏輯的探討,展現了一整套關于“人的機能”—“人的生命活動”—“人的發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內在理論邏輯。[16]黃學勝(2020)注重《手稿》中的思想邏輯,認為其主要內容和論題都是緊密圍繞馬克思在《德法年鑒》中說的無產階級的解放即人的解放這一主題緊密展開?!妒指濉分械墓伯a主義思想是針對于當時政治經濟學、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這兩種批判的自然延展和思想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政治經濟學批判揭示了勞動與資本的矛盾關系,這種矛盾關系必然推動其滅亡(即私有財產的揚棄)。哲學批判為這種現實的歷史運動提供了不同于費爾巴哈哲學的根據。從而得出馬克思寫作《手稿》的核心任務是剖析現代社會,創立新哲學且對未來社會的展望兩方面。[17]劉諍(2022)在剖析青年馬克思實踐觀轉變的基礎上,提出《手稿》存在雙重邏輯:一方面是以批判形式共產主義為基礎,從而建立起“消除私有財產內在矛盾”的共產主義的敘事邏輯,另一方面是通過對象性活動來解釋“類生活”現實化的底層邏輯。[18]

第三,從對《手稿》的文本結構研究來看,由于《手稿》內容的豐富性、復雜性及文本內容的缺失性等,引發了諸多學者從不同角度來對《手稿》的文本結構進行深入探討。張一兵(2020)認為在最初的《手稿》原文版本中,“最后是兩個單獨的插頁。編者題為《喬治·威廉·弗里德里?!ず诟駹柕摹淳瘳F象學)的‘絕對知識’章的摘要》。據考證,極有可能是馬克思寫作第三筆記中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所準備的材料。由于這一文本在頁號編碼上使用了與《手稿》的羅馬字不同的阿拉伯數字,所以,編者將它作為單獨的附錄發表。過去也有論者將此文本稱之為‘第四筆記’或“第四手稿’?!盵19]周嘉昕(2021)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新版(MEGA2)第一部分第2卷中所提供的按照手稿寫作順序編排的文本,認為馬克思在《手稿》中對共產主義問題的討論并非大家所熟知的五個,而是七個:前五個要點為“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第六個要點為“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這源于馬克思從批判鮑威爾和柏林自由人的觀點出發,展開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以及第七個要點是對于“私有財產和需要”的討論,即馬克思在財產私有制度下對現實的人的需要問題的考察和說明。[20]此外,當前學界普遍認為“《手稿》第三筆記本的主體部分最初是以《〈神圣家族〉的準備材料》(以下簡稱《準備材料》)的名義發表的”這一觀點是當時梁贊諾夫在編輯時的“誤認”。孫叔文(2022)在研究中通過對《手稿》和《準備材料》兩者寫作順序編排的文本結構進行對比后,來對該“誤認”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并提出了四點說明:“其一,在《準備材料》中,不包含《手稿》的第一和第二筆記本,也不涉及異化勞動理論問題。其二,編輯者使用‘《神圣家族》的準備材料’這一名稱,表明對這一部分文本的理解直接依賴于馬克思恩格斯之后合作出版的《神圣家族》。其三,《準備材料》的編輯總體上更側重對寫作時間順序的呈現,以梳理馬克思該階段思想發展的時間線索。其四,‘黑格爾’一節的集中編輯一方面與馬克思自己的文本提示有關,另一方面也同編者側重《神圣家族》的理論準備﹐特別是為突出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性改造的闡釋有關?!盵21]

第四,從對《手稿》研究的“學科屬性”來看,“哲學底色”是《手稿》研究最為主要的學科特質,同樣也是后來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的思想起點。不少學者從學科特質出發來論證《手稿》的歷史地位及哲學貢獻。林鋒(2020)就認為《手稿》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一部重要的“奠基之作”。他認為該著作的原創性哲學貢獻有:首次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核心內容;首次揭示馬克思主義“實踐”概念及內涵,系統表述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理論要點;首次以生產勞動為視角科學界定“人的本質”,系統揭示人的存在方式;首次基于馬克思主義立場來闡明馬克思主義的未來社會理論。從政治哲學的角度看,馬克思改寫了現代哲學的書寫模式,使勞動成為現代政治哲學的主體,勞動第一次被賦予了歷史性基礎的地位。馬克思不僅使自由主義虛無的“權利觀念”政治哲學中的基礎地位被現實性勞動所替代,而且扭轉了之前由于自由主義而顛倒了的財產權和勞動的事實關系,這也成為了馬克思構建政治哲學的起點和歸宿。[22]

總體而言,《手稿》涵蓋的范圍廣,涉及到的內容多,且馬克思生前并沒有對其進行系統的整理和發表,這讓其研究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學者們采用不同研究方法與不同研究角度對《手稿》進行解讀,研究結論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也在情理之中。學界在對其進行深入解讀的過程中,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繼承與創造性發展。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中,也非常有必要對《手稿》中所蘊含的豐富理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使其能夠更好地指導偉大實踐。

猜你喜歡
手稿共產主義異化
舍己救人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 羅盛教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丟失的手稿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手稿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共產主義思想麒當代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