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建構游戲中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的策略

2022-04-12 08:11葉錦鴻
成長 2022年4期
關鍵詞:建構游戲數學能力幼兒

葉錦鴻

摘 要:我國教育部在2012年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的數學學習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讓幼兒逐漸習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皮亞杰也指出數學知識的本質對于兒童是簡單抽象的,而建構游戲所需的具象材料和動手操作特點,恰好符合幼兒獲得數概念的學習方式。建構游戲為數概念的發展提供了學習環境和條件,間接輔助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利用建構游戲對于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建構游戲 幼兒 數學能力 策略

通過課題實踐,筆者對建構游戲案例與觀察記錄進行分析研究,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研究者從外部條件支持、幼兒自身經驗和教師指導實施三個維度進行了歸因分析。發現大班幼兒建構游戲中主要存在:游戲行為缺乏明確目的性、新舊數學經驗交互能力不足、操作過程缺乏數學認知參與、數學思考能力欠缺以及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匱乏等五個方面。鑒于此,我將結合教學實際,以大班建構游戲《我心目中的小學》從以下幾方面淺談如何巧用策略,利用建構游戲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發展。

1 提供長效適宜的外部條件支持

建構主義的數學教育觀認為,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取決于其生活的環境與背景,幼兒的生活環境為數學能力的發展概率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建構活動的發生需要外部需要的有力外部條件支持,也是幼兒高度投入建構過程的重要內部心理支撐。從游戲時間、游戲空間、游戲材料,引發幼兒游戲的欲望,讓已有經驗通過游戲操作發生關聯,從而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

1.1 給予充沛的時間保障

大班年齡段的幼兒在游戲過程的專注力較好,時間也較長,建構材料的不規則性特點,需要幼兒足夠的時間去發現材料與建構技能之間的關聯性。正如馬拉古茲曾說:“我們必須尊重成熟的時間、發展的時間、使用工具的時間和了解工具的時間……這些時間是文化智慧與生物智慧的一種測量方式?!睍r間是建構作品成型的助力劑,在一定的時間內,幼兒能通過操作材料,借助手眼協調的感官作用,在時間的過度中使得建構材料發生變化。教師給予幼兒足夠的時間,構思和動手操作、調整、豐富自己的建構作品的過程,幼兒從中能夠有效調取生活經驗和建構、數學的經驗,用建構活動的產物表達自己的已有經驗和新認知的結合。時間要使幼兒的能力有跳一跳的現象,才讓時間有真正的效果體現。一日活動時間安排的靈活和可調節性,決定幼兒建構游戲過程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建構游戲沒有因為預設課程的原因縮短建構游戲的時長。另外,游戲專注度的提高是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能夠專注于動手的過程,能長時間進行游戲,游戲時長的增多正是促進大班幼兒在建構中發展數學能力的好時機。教師在觀察幼兒的建構活動過程中,根據觀察幼兒的建構效果,并以此為暫停建構活動的依據,提醒幼兒所剩的建構時間,或者詢問幼兒的建構意愿和熱情,讓幼兒有意識的加快或暫停整體建構,進而推動幼兒時間認知能力。給予幼兒游戲時間保障,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真正意義上的滿足孩子內心的游戲需求,讓數學能力能充分利用建構游戲的到發展。

1.2 創設科學適宜的游戲空間

科學適宜的場地是幼兒積極建構和學習的重要外部支持,是數學能力發展的影響要素。幼兒在建構游戲過程中,專注的投入在寬敞,不被打擾的實體空間中,建構區在空間選擇上,要以所開展的游戲需求,進行具體場地規劃。材料的搭建需要場地空間的配合,例如在桌面進行建構,選擇的建構材料體積要小,桌面空間才能擺放建構出的造型和將要在發生的造型,以及造型時所發展到的數學能力的體現??茖W適宜的建構場地是建構游戲的先決條件,也是幼兒發展數學能力是必要的影響因素。再者,可允許幼兒擴大范圍尋找合適的建構材料,也有助于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例如,幼兒在建構小學籃球架時,發現已有建構材料的長度不夠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到戶外器械區借用體育器械及逆行輔助,解決長度不夠的問題。這樣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從側面拓寬幼兒思考問題的方向,也讓游戲效果的可能性變大,數學能力的發展機會增多。

1.3 提供多維度的材料

建構游戲的本質是指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根據手眼的實際操作、視覺感知,加以想象活動構思作品,反映現實生活的活動,通過塑造立體作品的形式表現幼兒對周圍生活建筑的認知表征。建構游戲的本質也明說建構材料是建構游戲的物質基礎。它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建構游戲材料是具有規則性、操作性和靈活性,是建構游戲首要前提。建構材料總體分為兩大類,一是低結構材料,二是無結構材料,其中低結構材料包含結構簡單、可變性強、操作性強的特點,可以任由操作者操作、改變、組合。例如積木材料主要有單元積木,空心積木,積塑類材料主要是何種形狀的片、塊、粒、棒等部件,加上廢舊物材料類。無結構材料主要指不定性的材料,如土、水、泥、雪、沙。其次,在建構游戲中,幼兒通過自己選擇建構材料,通過與材料互動,逐步組建與自己的思維想象內容相匹配,且有表征形態的物質組合體,或是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表現自己的觀察。也正是幼兒感官能力的組合作用,讓多維度材料發生造型活動,可以使幼兒的抽象數學能力發展需求得到實物滿足,給幼兒帶來認知和操作的快樂。

多維建構材料是促進幼兒數學能力在建構游戲中發展的物質條件。單單提供碳化積木材料、積塑拼插材料,是無法滿足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的需求,大班年齡段的幼兒需要提供包含多維度的建構材料,再者幼兒操作建構對象必須具有可造型的特點,因此并非所有材料均可以成為建構游戲的材料。那些具有明顯三維空間特征、具有有效接觸面或具有可堆疊性的材料是建構游戲的最佳材料,也正是這些具有數學表征的建構材料,順應了幼兒特有的數學能力發展規律。例如,在建構我心目中的小學時,觀察記錄了幾個孩子的建構游戲過程,分析孩子的對材料的認知和操作情況,明顯突出建構材料涵蓋了數學能力發展需要的表征。其中片段描述:a幼兒一開始拿到兩個相同積木,搭建學校的門,在一邊搭好后,又拿取相同材料,搭起一樣的形狀,并對稱放好。b幼兒在用正方形和半圓形積木塊時,a幼兒會詢問,你用這兩種圖形準備搭建什么,b幼兒回應說:要組合兩種圖形,變成新的形狀。b幼兒看到組合后是兩組相同的圖形,便把其中一組拿到對側,行成對稱的兩組。隨后,b幼兒又用兩個相同的長方體木塊對稱站好,和a幼兒說她搭的形狀,a幼兒便去拿相同的形狀搭在上面,變成一個拱門,這時候a幼兒又拿了一個三角形積木,做出屋頂的形狀??梢妶D形類的建構材料通過幼兒的隨意擺弄就會觸發數學能力中的幾何認知。在這個建構區中,教師提供多維建構材料都恰當成為大小、形狀、空間和數量等可視化的數學能力發展的基本物質材料。幼兒在建構時,能直觀把握材料的大小、形狀,能動手操做重疊、組合、分割、模式等數行為將材料進行比較和搭配,并能通過感官判斷操作結果,在自己的意識形態里建設搭建方式與搭建結果的聯系,合適多維的建構材料不僅能出好的建構成用建構的表征作品獲得抽象的數經驗,也進而促進幼兒利用數學能力在整個建構游戲對物質形態的再創造。

2 加強建構游戲中數學學習的組織與指導

大班幼兒經過前期小班、中班兩個階段的認識學習后,建構游戲和數學能力發展的臺階相應提高,如何在原有基礎上,讓幼兒繼續獲得數學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在幼兒建構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策略,有效的對幼兒建構中的數學學習進行組織和指導。在建構準備階段,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逐漸豐富,對于物體的表象特征的累積較多,但對于如何利用建構材料進行表征展示是有一定難度的??梢岳锰嵘變旱慕嫾寄?,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

例如,接插、鑲嵌適用于有齒輪的積塑材料、雪花片,其中連接的建構技能還包含多種連接方式,如單孔連接、多孔連接、交叉連接、間隔連接、圍合連接。鑲嵌的技能則包含了填平和組合的方法,通過鑲嵌方式改變材料的形態。兩種技能都使得建構材料發生空間、圖形的變化和組合,發展幼兒對幾何形體的認識和內部變化發生的原因,幼兒在這種不斷堆疊、拆合積木的過程中,從抽象的理論認知轉化成實物操作,自然而然發展到更多的數學能力。排列中的延長鋪平也就是將物體進行橫向或縱向水平連接排列,使得物體產生延長或加寬的數概念變化,也就是原有物體在外形發生了量的變化,并產生另個組合的數整體。例如孩子在利用長條積木塊排列,他通過將積木橫向的排列時,得到的是一大塊有積木組合成的板。積木塊發生面積的變化,由部分組合成整體的認知也隱藏在這變化里。其中還有圍合排列、間隔排列、拼圖排列、對稱排列,以上的排列方式從字的意義已經隱藏著使得數概念發生的動詞。比如幼兒在紙上寫下“6”表示要用的材料塊數量,直接反映了幼兒能通過使用符號記錄數量、掌握數字概念的過程,在如間隔的技能,幼兒經常會排列出有規律的建構作品,對應的就是數概念中的模式。也由于幼兒生活的環境中,周邊的生活現象和經驗都蘊含著有規律的氛圍,城市設計者對于模式情景的應用篇幅也比較多,另外衣食住行中運用模式的數概念設計衣服、物品、食物、建筑物等,巧妙運用模式的規律藝術美。大環境氛圍的“言傳身教”無形的影射給幼兒,并體現在建構作品上。堆積也對幼兒量的數概念認識有促進作用。在建筑樓房等其他需要蓋頂時,則產生了空間方位中的遮掩關系。拼搭臺階時,臺階逐漸等差增高,呈現出階梯狀。在磚塊的砌墻中,各層呈現有規律的交錯排列。間隔堆積時,物體之間按大小、形狀、色彩有規律或復雜的間隔呈現。

在加強指導建構游戲的數學學習中,建構技能的提升和幼兒數學能力發展成正比現象,建構技能能使得數學現象通過建構游戲得以體現。使得數學現象得以用另一種某種實際符號呈現出來的過程。不僅為幼兒鍛煉數學表征能力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也是抽象轉巨象表征和具象轉抽象的互相轉化過程。

3 增強幼兒建構過程中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教師可通過有針對性的“識別”幼兒建構游戲情緒,分析和解讀幼兒關于搭建過程中的問題與需要,并及時通過下一步的“回應”給出指導與建議。教師可通過有效的“回應”給幼兒提供支持性的介入或啟發,從而激發幼兒深入游戲的內部動機,引導其解決問題。

第一,發現問題。幼兒能感知到存的問題,很多幼兒在建構過程中會突然暫?;顒?,因為突發狀況,例如對于小學教室的位置擺放和高度問題。得不到引導的幼兒可能就會放棄該主題的建構。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提醒幼兒,或者以鼓勵的形式,讓幼兒轉變思路,尋找材料進行輔助或建構技能的輔助,解決問題,使得建構繼續進展。

第二,理解問題。幼兒在建構時遇到問題了,幼兒能夠客觀的分析問題。這時教師可以先觀察幼兒遇到問題后的狀態,再采取相應的方式選擇介入或繼續觀察。若需要接入引導,可引導幼兒從材料的數學特征和搭建方法的角度思考問題。多角度發現問題存在的原因,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第三,提出想法。幼兒能理解問題的成因,做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幼兒在思考問題過程,也能有效的促進數學能力的發展。引導者可鼓勵幼兒多想、多說,發散思維。例如,在建構小學的籃球場時,幼兒的籃球支架和籃球場的比例不協調,教師便引導幼兒觀察籃球場實際圖片,鼓勵幼兒把籃球架和籃球場的大概位置進行描述,再反看實際建構的情況,兩者進行對比,讓幼兒發現問題并解決。

第四,實施想法。在搭建中,幼兒對材料不斷擺弄嘗試,進而情解決當下的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在實施中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4 優化建構游戲中數學學習的評價體系

教師的評價行為由于職業專業性質和工作身份,評價內容對于幼兒的作用是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通過觀整個活動情況,結合幼兒的建構行為和數學能力的發展情況,針對性的記錄和分析。在課題研究中我們利用表格的形式記錄幼兒在建構中發生的數學能力發展點。我們自行設計適合本班或本園關于幼兒在結構游戲中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的觀察評價表。而這正是一個將幼兒的學習與游戲不斷歸于科學與嚴謹的過程,需要教師進行認真的觀察、記錄、分析,教師應當在觀察記錄表中真正讓幼兒的結構游戲行為與幼兒數學能力聯系起來。事后對觀察到的游戲行為,有依據性、有針對性的進行量化評價,并進行本次觀察的反饋,提出相應的指導策略,從而推動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其次,幼兒之間的相互評價滲透在整個建構游戲中,幼幼之間都是游戲的參與者,幼兒間的談論隨時影響著幼兒的游戲行為?!?-6歲兒童學習指南》也指出,5-6歲幼兒應該知道別人的想法,有時和自己不一樣,能傾聽和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建構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孩子進行互相評價,鼓勵孩子傾聽和接受其他幼兒的建議,并在建構中作出調整。維果茨基也曾說過:“語言是兒童所聽到的外部語言與他所思考的內部語言的合并者?!狈从^在幼兒活動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幼兒與自己進行對話,他們的游戲語言主要描述自己的游戲行為以及接下來準備發生的游戲內容。幼兒在游戲中的自我評價行為,能提升幼兒對已有經驗和模糊的經驗產生作用連結,既鞏固也解惑,提升幼兒整體的認知能力。作品評價則包含對材料和建構技能兩個成分,作品評價是能較完整提煉幼兒建構技能和提升數學能力的評價手段。能引導幼兒從第三者的角度明白建構材料和技能的關系,使幼兒的建構成果直觀化,幫助幼兒對搭建過程和預期建構發展建立連接,也為進一步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幼兒建構游戲對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存在必然的促進作用,從外部條件的硬件支持,保證建構游戲發生的前提條件。在建構過程中,引導幼兒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建構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介入,引導幼兒利用數學知識輔助建構材料、建構技能,結合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的數學認知借助具象的建構產物得以可視化,化抽象為具象。通過評價環節提煉建構過程、建構成果中的建構技能和數學能力的關聯性。讓建構游戲自然的作用于幼兒數學能力,使其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瑾,田方.學前兒童數學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邵愛紅.幼兒園室內外建構游戲指導[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猜你喜歡
建構游戲數學能力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構建“卓越課堂”,提高數學能力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數學課堂教與學研究
幼兒在建構游戲中創造力水平的現狀分析及培養策略
創設初中數學實驗課的意義
在建構游戲中建構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兒園建構游戲開展現狀與對策
幼兒畫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