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雀東南飛》許譯本中翻譯補償探究

2022-04-12 08:52孟韶秀趙海衛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焦母孔雀東南飛劉蘭芝

孟韶秀,趙海衛

(張家口學院 外語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引言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也是最長的一首敘事長詩,與《木蘭辭》并稱為“樂府雙璧”,是我國樂府詩的巔峰之作。除序言外,全詩共355句,1775字,主要敘述了焦仲卿和劉蘭芝夫婦為了愛情而奮力抗爭并雙雙殉情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熱情歌頌了二人的堅貞愛情和反抗精神。故事繁簡剪裁得當,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寄托了人民群眾對戀愛自由和生活幸福的向往。

許淵沖是將其英譯的第一位中國譯者,有開創之功,其英譯本收錄于北京大學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的《漢魏六朝詩一百五十首》中。該英譯詩每行詩句長短相當,對仗工整,全詩堅持用韻,雖有一定的創作成分,但譯文與原文整體風格相符,人物刻畫相似,是較為成功的譯本,對后來諸譯本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淵沖老先生在本詩翻譯過程中充分發揮譯者主體性,靈活地使用了翻譯補償策略,達到了以詩譯詩的效果。何為補償策略?譯者主體性怎樣得以充分發揮呢?在翻譯過程中,為了彌補原文語言效果的缺失,而借助目標語或其文本所特有的語言手段,來創造出類似的語言效果,這就是補償[1]。補償與翻譯是一種形影不離的共生關系[2],而補償手段、策略、位置等的選擇都是譯者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因此,本文擬通過一些典型具體例證,從語言學層面、審美層面的補償以及欠額補償和超額補償三方面來分別論證《孔雀東南飛》許譯本中的補償策略和效果。

一、語言學層面的補償

語言學層面的補償可以細分為詞匯、語法和語篇層面的補償。在翻譯實踐中,所譯材料都是完整的文本,所以這三個層面的補償相互交織,沒有完全的界限。

許淵沖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在中國古詩詞英譯方面成就斐然,形成了韻體譯詩的方法和理論。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論,認為譯詩要堅持“音美、意美、形美”,除了內容上忠實于原文之外,還要力求在形式和音韻上也盡可能與原文相似,“用韻雖然可能因聲損義,但不用韻也會損義,這就是說,不傳達原詩的音美,也就不可能充分傳達原詩的意美”[3]。因此在譯詩過程中,他堅持用韻,有時候甚至為押韻而不惜選擇意有所減的詞匯。

例1: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箜篌”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弦樂器。中國古代將精通“琴、棋、書、畫”作為衡量女子德才的標準。文中用“箜篌”來指代劉蘭芝十五歲就可以彈琴?!霸姇惫糯V浮对娊洝泛汀渡袝?,這里泛指一般的經書,表明劉蘭芝在十六歲時就已經飽讀詩書,文化修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許淵沖先生將這兩個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詞匯都“淺化”為無具體所指的抽象表達。文化內涵有所缺失,但用押尾韻的light和write來進行補償。在翻譯過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差異而引起理解困難時,“淺化”可謂是一種聰明的迂回戰術。為了彌補在此過程中由具體所指轉換到抽象表意所引起的文化形象缺失,譯者使用了中國古詩詞最擅長的押尾韻方式作為補償策略,light此處作副詞,表示“輕輕地”,play music light描繪出十五歲的劉蘭芝輕盈彈奏樂器的美好畫面,to read and to write則突出其能讀會寫的識文斷字能力,雖在讀寫深度上與原文有一定出入,但與原文塑造的劉蘭芝形象基本吻合,而且押尾韻使得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符合樂府詩樸實自然、回環往復的語言特點,譯文與原文基本具有異曲同工的藝術效果。

押尾韻(rhyme)是許淵沖譯詩一貫堅持的目標和原則,他認為“即使一個詞匯只能傳達八分意美和八分音美,那也比另一個能傳達九分意美和五分音美的詞匯強”[3]??v觀其眾多漢詩英譯實例,不難看出,他主張“以詩譯詩”,孜孜不倦地追求音美、意美、形美,而押尾韻就是實現“三美”和“詩”的必要條件,也成為了他在古詩英譯中最為典型、使用最多、也最具特色的補償策略,以此來創設一種韻律美、節奏美,彌補在語言轉換過程中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樂感缺失。

例2: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How dare you say she’s done no wrong?

“久”翻譯為for long,并輔之以現在完成時態,來表明動作的延續性和對現在產生的影響。英語中的時態是通過動詞的屈折變化體現的,簡潔而直觀,譯者對本句的翻譯則充分發揮了英語的這一優勢,將焦母自認為的所受冒犯的時間之久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原文的“吾意久懷忿”為主動表達,譯文轉化為be offended by her被動語態,表明焦母認為自己已經忍受兒媳劉蘭芝很長時間,實在是忍無可忍了,將原文中暗含的弦外之音轉化為直白表述,與全文所塑造的焦母形象一致。文學作品中所塑造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有其特殊的言行舉止和說話風格,原作者要把握好角色的前后口吻一致,同時這也是對譯者提出的要求。顯然譯者已經充分理解并精準把握了原文中焦母的性格特點和說話口吻,并成功地通過語態轉換的補償策略將其移植到了英語中。

將主動語態轉譯為被動語態(voice conversion)是許淵沖古詩英譯中的常用補償策略,可以有效地實現上下文連貫和銜接,使譯文更地道、更順暢,并有利于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較之于原文,更加凸顯了焦母自以為是、咄咄逼人的跋扈心理,為故事的悲劇性結局埋下伏筆,可謂略勝一籌。

例3: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只有現在,緊張得拉長到永恒的這一剎那間,這室內小陽臺上一燈熒然,映襯著樓下門窗上一片白色的天光。有這印度人在旁邊,只有更覺得是他們倆在燈下單獨相對,又密切又拘束,還從來沒有過。但是就連此刻她也再也不會想到她愛不愛他,而是——

現代英語以綜合型為主,而漢語卻以分析型為主。就句子結構而言,英語重形合,主要用顯性的形式手段造句,而漢語重意合,很少依賴形式手段,主要在于隱性銜接。漢語原文使用比喻手法,本體是“君”和“妾”,喻體是“磐石”和“蒲葦”,用磐石來比喻焦仲卿的敦厚,用蒲葦來比喻劉蘭芝的堅貞,表明二人之間感情的深厚和篤定,委婉含蓄,比直言愛情信誓旦旦更有分量,同時使詩文顯得生動形象,具有更強的感染力。但漢語中字面上兩句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詞,譯為英語,連詞是不能缺失的,所以譯者補充連詞if和then,將原文轉化為含有條件狀語從句的復合句,更符合英語表達習慣。本句在翻譯過程中,將喻體“磐石”和“蒲葦”繼續保留為the rock和creeping vine,但具體意象所帶來的文化聯想卻有一定程度的缺失,因此使用從句作為補償手段,使語句的銜接手段由隱性轉為顯性,邏輯關系更加直觀明了,符合英語的語言特點,更易于為英語讀者理解并接受。

添加連接詞,使用從句(the use of subordinate clauses)也是許淵沖詩詞翻譯中常見的補償策略,符合英語中從句使用頻率較高的特點,結構清晰,銜接緊密,彰顯英語語言特點,帶給讀者親切感,減少翻譯痕跡,利于原作故事情節的展開。

二、審美層面的補償

審美層面的損失指的是譯文相對于原文在形式或聯想意義等方面的損失,致使譯文讀者在閱讀譯文時不能獲得與原文同樣的審美享受。[4]具體包括人物語言風格、修辭手法等方面。鑒于此,翻譯過程中就需要通過補償來達到與原文類似的審美藝術效果。

例4: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She should not stay here any more.

slut含有明顯的貶義色彩,較為粗俗,焦母對劉蘭芝厭惡至極,而焦仲卿卻不愿聽從其命令將蘭芝遣送回家,因此惹惱了焦母。原文中只用“之”來指代劉蘭芝,對應的英語可以直接翻譯為her,但譯者卻增加了原文中包含但沒有明確表達的詞,slut一詞生動形象地刻畫出焦母蠻橫無理的人物形象,同時,與全文口語化的語言風格相符,而風格是文學藝術的一個重要表現,沒有風格便沒有藝術[5]。此處所增之詞更好地烘托出焦母對劉蘭芝的憎惡之情,達意而傳神。通過有個性的人物對話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是該詩最大的藝術成就,而此處譯詞的使用也可謂是對原文的錦上添花之筆。

增詞(addition)是許淵沖文學翻譯中的常用補償技巧。增詞不是簡單隨意地添加詞匯,而是為了翻譯補償的需要,在不違背原文思想的前提下,將原文暗含但沒有明確說明的詞增加出來,以達到全文的藝術效果或實現詩歌的韻律。增詞的基本原則是增詞不增義,所增之詞必須符合原文中的人物形象,必須符合其語言風格。

May you like hillside rock live long.

With your four limbs both straight and strong.

原文用“南山石”這一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詞比喻長壽,英語讀者不熟悉該詞,故在翻譯中將其省去,造成缺失。然而聰明的譯者卻使用了英語中的頭韻來補償出新的韻味,第一行like, live, long三個詞都以[l]音素開頭,第二行straight, strong都以[str]開頭,同時輔以兩行最后一詞long和strong押尾韻,足以達到與原文類似的朗朗上口之感。

押頭韻(alliteration)是英語中常見的修辭方式,也是許淵沖古詩英譯中常用的補償策略,凸顯了譯者發揮譯語優勢的翻譯思想。但翻譯過程中對該修辭方式的靈活使用并不是一般譯者所能駕馭,可謂是可遇不可求的,而許譯本中押頭韻出現的頻率之高足見譯者的語言功底之深。

三、欠額補償和超額補償

補償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體現,但是不當的譯者主體性的發揮卻會導致不合理補償的出現,即欠額補償或超額補償。本文作者將欠額補償定義為翻譯中出現損失需要補償時未給予補償或補償不夠;超額補償即為損失未出現或補償不需要時而進行了補償,或補償內容與原文內容、風格不相符。

例6: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

She had tapering finger tips,

Like rubies were her rouged lips.

這是本詩中最出彩也是人人皆知的詩句,比喻形象新穎,結構對仗工整。譯者將“削蔥根”這一喻體去掉,而只保留其含義用tapering表達,“口如含朱丹”也將其轉化為Like rubies were her rouged lips(擦過胭脂的嘴唇像寶石一樣),雖與原文有類似的藝術效果,但其經典的喻體卻已消失殆盡。此外,譯文兩句結構不夠工整,比喻不如原文形象。譯者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補償,但并未達到理想的形象生動效果,屬于欠額補償的譯例。

欠額補償(under-compensation)是一種典型的不合理補償現象,即譯文與原文相比,有明顯的缺失,需要進行補償,但是譯者卻未能及時給予充分補償,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文化差異導致的詞匯空缺,正如此處“削蔥根”在英語中并沒有類似的意象表明女性手指纖細修長,也可能是譯者另有他意,為了詩行音節數量或者為了押韻需要等,不得而知,但經典喻體的缺失確實也是譯詩過程中的憾事。

例7: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

Her mother told the messenger,

呼語(apostrophe)是為達到修辭目的,對一個人(通常是不在場的人)或一個人格化的物發出的稱呼,屬于獨立成分,位置靈活,可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增強對話的生動性,給人帶來身臨其境之感,是許譯古詩時常用的補償策略。此處,“媒人”指婚姻嫁娶中起牽線搭橋作用的中間人,有男性也有女性,中國古代女性媒人居多,但原文未指明媒人性別,譯者為了押韻,在并未出現損失的情況下,主觀地添加了sir一詞,使其所指縮小為男性,與原文有一定的偏差,屬于譯者的創作成分。這便是過分發揮譯者主體性而導致超額補償的例證。

超額補償(over-compensation)也是一種不合理的補償現象,即譯文與原文相比,有明顯的過度補償之嫌,或補償內容、風格與原文不符。許淵沖一直追求韻體譯詩,雖本句原文并未押韻,但他卻不放棄雙行押韻的目標,“許譯的音美很可能已不再是原詩的音美,而是在和原文競賽,努力超越原文”[6],有譯者過度發揮主體性之嫌。

結語

本文主要從語言學層面、審美層面的補償以及欠額補償和超額補償三方面對《孔雀東南飛》許譯本分析發現許淵沖老先生在該詩英譯過程中采用了押尾韻、語態轉換、使用從句、押頭韻、添加呼語等翻譯補償策略,使譯文盡可能保持一行八個音節,且押尾韻,有時甚至不惜犧牲意義,雖總行數還是與原文有所差別,但總體上結構比較工整。同時,譯者用形美和音美補償了有些意美的缺失,這是譯者經過權衡取舍后所作出的決定,帶有明顯的譯者翻譯思想的特征,正如馬紅軍所言:“補償在給予譯者充分自由的同時,也對譯者的創造力和靈活性提出很高的要求?!盵7]總之,筆者認為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積極對損失做出合理的補償,但同時需時刻保持警惕,只有把握好主體性發揮的程度,才能呈現出忠實于原文的優秀譯作。

猜你喜歡
焦母孔雀東南飛劉蘭芝
三重面具
——《原野》中焦母命運倒錯的三重隱喻
《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的死因探究
淺析《孔雀東南飛》悲劇之因
論《孔雀東南飛》的悲劇原因及思想意義
蘭芝被遣只因焦母戀子
沈陽求職競爭指數高 東北繼續孔雀東南飛
誰在說謊
翻飛在性格的掌中
焦母是可以理解的
孔雀東南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