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2022-04-13 01:03陳先超何勇明李成勇王璐胡藍霄
教育教學論壇 2022年8期
關鍵詞:課程建設教學效果教學方法

陳先超 何勇明 李成勇 王璐 胡藍霄

[摘 要] 在國家精品在線開發課程“中外石油文化”基礎上,初步探索了人文素養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介紹了“中外石油文化”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資源建設,從教學方法、考核方法、課程評價三個方面介紹了“中外石油文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總結了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的特色及存在的不足,針對性地提出了今后持續改進措施。實踐表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對人文素質課程質量有一定提升作用,可為選修課堂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 中外石油文化;線上線下混合;課程建設;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 2017年度四川省專業綜合改革項目“石油工程專業綜合改革”(SZH1201)

[作者簡介] 陳先超(1987—),男,山東青州人,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石油工程系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復雜油氣藏滲流理論教學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08-0081-04 [收稿日期] 2021-06-15

2018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會議研討期間,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提出要打造中國“金課”[1]。隨后教育部推出“雙萬計劃”目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在國外大學課程教學中得到了應用[2],筆者對中外石油文化人文素養課程進行了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重塑,學生通過線上優質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并與線下翻轉課程學習進行深度融合?;旌鲜浇虒W方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明顯提高了教學質量[3]。人文素養課程是本科生“三位一體”課程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學生并不了解其內涵[4]。艱苦創業、愛國奉獻的石油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5],枯燥的人文素養課程教學方式,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重構中外石油文化課堂,可以讓學生領悟璀璨的中外石油文化,提高創新意識,繼承并發揚石油精神。

一、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資源建設

(一)課程目標

“中外石油文化”是開放式選修課程,是油氣領域培養一流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的一門人文素養課程。通過課程學習,學生能深刻理解“艱苦創業、愛國奉獻”的石油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之一。本課程培養目標主要有三點:(1)知識目標了解國內外石油文化的發展史;認識我國石油文化的重要性。(2)能力目標掌握石油精神的內涵,分析世界石油工業的發展趨勢,具有初步解決復雜石油工程問題的強大動力和基本思維能力,能根據石油精神內涵提高自主創新意識,增強自主創新能力。(3)素質目標汲取石油文化精粹,傳承石油精神,樹立國家油氣安全意識,提升文化自信。

(二)課程發展歷程

本課程源自中國大學MOOC線上課程“中外石油文化”,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與成都理工大學共同開發建設維護。線上課程于2018年秋季學期首次開課,2020年獲批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成都理工大學于2019年春季學期第一次加入“中外石油文化”線上課程授課團隊,并在2020年春季學期組織了成都理工大學“中外石油文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第一次公選課,春季學期第一次開課選課60人,學生反映良好;2020年秋季學期第二次開課,選課學生擴大到120人。

(三)課程資源建設及應用情況

經過兩學期基于MO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實踐,目前的課程資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線上MOOC資源,包括線上課程視頻及文稿、章節測試、課程大作業、課程討論、課程線上考試等;(2)線下慕課堂資源,包括課堂問卷、課堂測驗、課程討論等;(3)線下多媒體資源,包括課堂授課多媒體課件、石油文化音頻、石油文化視頻、石油文化書籍等。

通過線上線下豐富的課程資源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在了解石油文化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還根據我國石油行業實際情況和本校石油學科的發展補充了相關的教學資源和課程案例,讓學生了解國內外石油行業的發展歷程,銘記在石油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從而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愛國愛校情懷以及為我國新時代發展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改革

(一)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方法

金課建設提倡優先在國家精品在線開發課程基礎上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已經在國外大學課程教學中得到了應用。本課程采取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實踐教學活動方式,從“灌輸式”教學向“體驗式”教學轉型[6]。本課程線上授課內容10章,線下面授課堂授課內容6章,課程采取基于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線上學時與線下學時比例為1∶2,課程內容具備一定趣味性和高階性。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教學模式,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型[7]。通過中國大學MOOC進行線上學習,在QQ群課堂組織答疑、交流,讓學生忙起來;在學校規定的課表上課時間進行線下見面課,開展課堂分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課堂動起來;在學習過程中,確定課程大作業題目,由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性研究,讓學生思辨起來。

(二)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本課程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中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1)教學模式創新: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程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型。(2)實踐教學方式創新:采取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實踐教學活動方式,從“灌輸式”教學向“體驗式”教學轉型。(3)評價機制創新:實現從形成性評價到師生互動性評價、從“單一性”評價向“多元化”評價轉型。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考核方法

課程評價機制包括形成性評價和師生互動性評價,考核方法從“單一性”向“多元化”轉型[8]。本課程采取線上中國大學MOOC學習與線下慕課課堂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課程考核方式綜合參考線上和線下學習表現、平時表現及課程作業。課程成績構成包括:(1)線上學習部分占總成績30%,包括線上視頻學習內容,并完成線上各種考核;考核內容有章測試、問題討論、作業、期末考試;成績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績總分100分。(2)平時表現部分占總成績30%,包括課堂考勤情況、學生的課堂表現(測驗、討論、問答)評價等。(3)課程報告部分分占總成績40%,要求學生寫一篇石油文化相關課程論文;學生對課程學習進行總結;根據論文報告的質量及課程總結進行評分。

(四)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評價及改革成效

筆者統計了2020年春秋兩個學期的課程評價數據,包括三個部分:(1)線上MOOC課程評價。課程評價平均分4.8分,學生留言中大部分都是正面評價,認為課程不僅是一門通識公選課,對于他們來說更像是一次黨課。(2)線下教務組織的課程評價。2020年春季學期學生評教成績為97.51,學生留言大部分也是積極的,認為該公選課是素質拓展課,是課程內容最豐富的公選課。(3)課程總結中學生的評價大部分認可教學質量,主觀感受都是滿意的,認為該課程起到了石油文化灌輸、石油精神洗禮、價值重塑的作用。

從以上課程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借助于線上金課進行混合式教學方式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課程的生機活力,有助于提高人文素養課程的接受度和歡迎度。今后將結合前兩輪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迭代優化,改進課程科學評價方法,以不同形式產出為導向,以期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特色與創新

本課程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創建“一流課程”為目標,積極探索混合式人文素質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形成了本課程特色:(1)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多學科交叉融合。課程講授過程中會介紹石油相關專業知識,也會介紹中外石油企業文化內涵,這樣通過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實現了多學科交叉融合。(2)借助科普視頻,內容深入淺出,課程生動有趣。通過央視《科技之光》《走進科學》等科普視頻,結合講解石油開發歷史、石油的作用、石油開發技術及裝備等,使得課堂生動有趣。(3)多種媒介講解石油文化故事,混合教學啟發獨立思考。通過文字介紹、圖片人物、影像資料等多種方式綜合立體式講解石油故事及石油精神,引導學生開展線上學習及線下交流討論,啟發其獨立思考能力。

本課程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中形成了以下教學創新:(1)石油精神與黨史緊密聯系。課程教學實踐中建立了石油精神與黨史的緊密聯系,凸顯了石油工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與黨史結合增強了學子對石油精神的認同感。(2)線上與線下課程深度融合。采取課內課外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承載石油文化,引導同學們交流討論,混合教學啟發獨立思考能力。(3)課程思政目標與社會主義愿景同向同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教學,課程思政從流于表面逐漸提升到哲學的層次,教育和引導學子知行合一。

四、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計劃

“中外石油文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了混合式教學方法,改善了教學和教學質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對人文素質課程質量有一定提升作用,可為選修課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借鑒。但從前兩個學期學生反饋來看,還存在以下問題:線上課程視頻內容較多,課程考核計分方式稍微復雜,線下慕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夠,討論不夠深入等。

針對以上不足,課程組教師今后應當:(1)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深刻理解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等教學規律,調整線上課程視頻個數,改善提示時間方式。(2)重構考核方式,繼續優化課程考核方式;多方面評價的同時,重構以核心考查內容的不同權重設計考核方式。(3)利用學習群增加下次課堂內容的小測試,增加下次課程內容的板塊,對上課內容提前進行引導和討論,并提高線下課件質量。

筆者今后將繼續致力于“中外石油文化”課程混合教學改革,希望能夠改善目前人文素質課程教學質量。今后應當抓住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機遇,切實轉變觀念,今后計劃通過以下途徑促進課程質量的提升:(1)繼續改革教學模式。繼續加強與外校合建線上課程,進一步改革教學模式,提升本課程教學質量,加強教學團隊的培訓,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水平,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2)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我國老一輩石油地質和石油工程專家奮斗精神全面總結并融入課堂,進一步深入挖掘石油人的奉獻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3)完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中增加油氣與工業發展、大國油氣戰略、我國石油戰略、本校石油文化等內容,根據學生的個性化要求,推送不同的閱讀資源。(4)建設文化素養課程體系。建設與成都理工大學石油文化深度融合的文化素養課程體系,與相關高校的任課老師聯合建立教學合作模式,推動石油文化的廣泛傳播。

參考文獻

[1]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2]NEJKOVIC V, TOSIC M. Exploring factors for effective use of online information in SPOC within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J].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8,26(5):1457-1469.

[3]胡建華.基于學生課堂行為的教學質量影響因素[J].大學教育科學,2019(2):7-9.

[4]李浩,曹明明,李劍利,等.大學素質教育的“三位一體”[J].中國大學教學,2014(7):48-51.

[5]劉凌.行業高校進一步加強行業精神教育的探索——以石油高校為例[J].中國地質教育,2019,28(1):17-19.

[6]邢以群,魯柏祥,施杰,等.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索——從知識到智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22-128.

[7]孔炯炯.“以學為主、多元互動”的建構式教學模式探析——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45):269-271.

[8]李逢慶,韓曉玲.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7(11):108-113.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tional excellent onlin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Petroleum Culture,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reform of humanistic quality courses is preliminarily explored.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course resources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Petroleum Culture,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reform practice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of the course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the futur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reform has a certain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umanistic quality courses,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el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Chinese and Foreign Petroleum Cultur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model;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猜你喜歡
課程建設教學效果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抓好課的結束部分 深化體育教學效果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