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在單眼孔源性視網膜脫落術后的應用效果

2022-04-13 13:03張明明
中華養生保健 2022年7期
關鍵詞:延續護理視力互聯網

張明明

摘? 要:目的? 探究單眼孔源性視網膜脫落(RRD)術后患者應用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收治的100例單眼RRD術后患者,通過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基于互聯網的延續護理干預,兩組均護理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護理6個月后健康行為能力評分、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視力、焦慮及抑郁評分,護理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護理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視力、營養、心理安適、運動、健康責任、健康知識、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期間,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可改善單眼RRD術后患者健康行為能力、自我護理能力,降低其負性心理,進而促進視力恢復,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關鍵詞:孔源性視網膜脫落;單眼;互聯網;延續護理;視力

中圖分類號:R473.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7-0-04

孔源性視網膜脫落(rhegmatogenous retinaldetachment,RRD)為臨床常見眼部疾病,多為單眼RRD,患者有致盲的風險。臨床多采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但患者術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視力損害,住院期間患者接受護理干預較為全面,但出院后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可直接影響疾病控制效果[1]。常規護理多通過電話進行延續性護理內容,但患者與醫護人員溝通仍較少,獲取醫療信息難度較高,無法滿足其護理需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模式應運而生,通過微信群組、QQ、互聯網應用程序(APP)與患者保持密切聯系,使患者在院外仍接受科學、及時、專業的疾病護理干預,研究顯示,基于互聯網的延續護理在多種慢性疾病中均具有可行性且改善患者預后,但目前在單眼RRD術后患者中應用較少[2-3]。本研究納入100例單眼RRD術后患者進行對照研究,旨在分析單眼RRD術后患者接受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收治的100例單眼RRD術后患者,通過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55.02±4.08)歲;發病位置:左眼27例,右眼2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54.82±4.20)歲;發病位置:左眼24例,右眼2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颊呔橥?,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后展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眼科學》[4]中RRD診斷標準者;②單眼發病,具備手術治療指征并完成手術治療;③年齡>18歲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躁郁癥、癡呆、雙相情感功能障礙、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護理者;②合并嚴重感染、營養不良、惡病質等嚴重消耗性疾病者;③妊娠期與哺乳期婦女等。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住院期間注意監測患者體征,并進行營養、用藥、活動指導,出院前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通過1次/月的電話隨訪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疾病控制情況觀察。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基于互聯網的延續護理干預:①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延續護理干預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組員5名,包括2位護師及3位護士,均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且由護理人員在基于互聯網的延續護理干預小組中行使主要作用,與心理醫生、眼科醫生、營養醫生等多方團隊進行對接。②建立互聯網APP平臺,APP平臺分為患者端(針對患者個人建立數據庫,收集患者基礎數據及康復進展信息)與醫護端(共享患者的信息、輔助答疑),通過家庭、醫院以及社區醫護人員完成護理簽約并安裝互聯網APP平臺,形成醫院-社區-家庭信息的互聯互通,以便及時了解患者康復情況,并根據患者康復情況實施分級護理。同時患者可在APP平臺自行學習疾病及治療相關知識(單眼RRD發病機制、治療原理、視力健康相關知識、自我護理經驗、注意事項等),實現延續護理服務價值。③通過即時通訊軟件(QQ、微信)和互聯網APP平臺對患者進行提醒,引導患者及時復診,交流回復患者疑問,并給予有效、專業的建議和指導,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兩組患者均護理6個月。

1.4? 觀察指標

①健康行為能力評分:護理前、護理6個月后,根據《健康行為能力自評量表》[5]為評價標準,效度指數在0.85以上,包括營養、心理安適、運動、健康責任評分4個方面,得分均為0~35分,得分越高則患者該方面的健康行為能力越強。

②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護理前、護理6個月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6]為評價標準,效度指數在0.84以上,包括健康知識(0~65分)、自我概念(0~35分)、自護責任感(0~35分)、自護技能評分(0~37分),得分與自我護理能力呈正比。

③視力及焦慮、抑郁狀態:護理前、護理6個月后,以標準視力表為依據分析兩組患者的視力,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價兩組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態,得分均為0~100分,SDS的分界值為53分,SAS的分界值為50分,評分高于分界值表明患者存在相應抑郁、焦慮情緒,得分越高,則患者該項負性情緒越嚴重[7]。

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期間,前房滲出、眼壓升高、醫源性裂孔、玻璃體積血并發癥的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健康行為能力評分比較

護理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營養、心理安適、運動、健康責任評分均較護理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

護理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評分均較護理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視力及焦慮、抑郁狀態比較

護理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視力均較護理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護理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護理期間,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單眼RRD發病急,為控制視力的急劇下降,手術為其主要治療方案。但由于患者短時間內直面視力下降、視野缺損、手術治療等應激性事件,心理壓力增加,加之對疾病不了解,極易出現焦慮抑郁心理,增加臨床護理難度,臨床亟需探索綜合性、無縫隙、連續性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而降低單眼RRD術后患者康復護理負擔、改善患者預后[8-9]。

單眼RRD術后仍有較長的恢復期,出院后患者自身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對術后康復具有重要意義[10-11]。本研究中,護理6個月后,觀察組健康行為能力各項評分、視力、自我護理能力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護理期間,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可改善單眼RRD術后患者視力、健康行為能力、自我護理能力,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分析其原因為,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首先建立護理干預小組,連接心理醫生、眼科專家團隊與患者,并由專人負責督導與策劃執行延續護理,使患者在出院后仍可針對病情與專業醫生溝通,降低往返醫院進行檢查的就醫困難,增加其依從性;同時創建互聯網APP平臺、添加即時通訊軟件等,可有效、精準宣傳視力護理的有關知識內容,并隨時進行答疑,可提高患者對疾病、手術治療、視力健康相關知識的了解,形成治療效果的合理期待,幫助患者早期識別與處理并發癥,引導患者正確認知單眼RRD病情及康復效果,使患者在家庭中仍能接受到持續單眼RRD知識宣教、病情變化監測及康復訓練指導,增加患者自我護理經驗,提高健康行為能力、自我護理能力,最終改善患者視力水平[12-13]。

單眼RRD術后患者由于視力下降甚至喪失,加之家庭、社會的壓力等,可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進而產生焦慮、抑郁情緒,進一步影響患者治療的積極性,還可能通過介導機體神經免疫系統影響患者恢復[14]。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6個月后,觀察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可改善單眼RRD術后患者負性心理。分析其原因為,一方面,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增加患者與護理人員聯系,可以根據患者病情進展對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避免不同病情患者接受同樣護理導致效果不佳,患者接受不同的針對性溝通和服務,可使其在長期治療得到更多良性反饋,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和積極性,可給患者提供強有力的心理支持,緩解其心理應激[15];同時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形式使得患者在家中及社區中接受專業的康復信息,社區護理人員同時可了解患者病情進展,并對患者進行相應護理宣講,可增加患者社會支持,避免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產生孤立無援的感受,不僅減輕患者護理負擔,還可降低負性情緒[16-17]。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可改善單眼RRD術后患者健康行為能力、自我護理能力,降低負性心理,進而促進視力恢復,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為樣本量有限的單中心研究,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在單眼RRD術后患者中應用效果,仍有待進一步大樣本量、多中心、長期隨訪研究予以證實。

參考文獻

[1]黃云鏡,盧雱,周靜.視網膜脫落術后特殊體位護理效果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2):147-153.

[2]郭麗,付華.基于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觀察[J].貴州醫藥,2021,45(8):1336-1337.

[3]盛彩娟,韓辰宇,謝建芳.基于互聯網平臺的護理管理新模式對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1,45(6): 997-999.

[4]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32-136.

[5]胡蘊綺,周蘭姝.中文版健康行為能力自評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

[6]郭麗娜,劉堃,郭啟云,等.中文版老年人自我護理能力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8):1009-1013.

[7]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9):676-679.

[8]李麗媛,胡曉坤,何曉俐.視網膜脫離術后患者出院準備度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21,16(3):328-331.

[9]張爽,董欣.基于互聯網的延續護理在單眼孔源性視網膜脫落術后低視力中的效果[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2):272-274.

[10]胡開東.白內障術后視網膜脫落的相關因素及不同術式治療后視力恢復效果觀察[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17(1):116-119.

[11]席文靜,徐夏冰,杜波,等.PPV聯合ILMP治療視網膜脫落的療效及并發癥觀察[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17(6):191-193.

[12]張瑜,孟曉麗,胡楠楠,等.互聯網+護理醫療服務應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延續性護理效果探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 36(6):1311-1313.

[13]柴樹潔,孫秀慧,劉向玲.家屬參與性延續護理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玻璃體切割術后治療依從性及并發癥的影響[J].新鄉醫學院學報,2021,38(1):80-84.

[14]王槐英,李源,任曉丹,等.視網膜脫落術后患者心理痛苦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8,17(4):7-12.

[15]周蘭蘭,李國宏,呂霞.基于互聯網+COPD延續護理模式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21,28(3):20-23.

[16]黎婉婷,于紅靜,凌冬蘭,等.慢性病患者“互聯網+延續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20,35(3):106-110.

[17]黃聰,諶永毅,劉翔宇,等.基于互聯網+延續護理平臺的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患者干預效果的研究[J].腫瘤藥學,2020,10(2):244-251.

猜你喜歡
延續護理視力互聯網
保護視力等
視力不好的犀牛
產后延續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抑郁及生活質量的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視力改變與糖尿病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