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中心】華麗蝶變,蘇州被重新定義

2022-04-13 00:34吳婧茸
現代蘇州 2022年6期
關鍵詞:蘇州工業園區一流蘇州

吳婧茸

自公元前514年的那一年,伍子胥象天法地,用一道護城河圈出了14.2平方公里土地,至此,這一塊風水寶地便成為滋養了千千萬萬江南百姓的魚米之鄉——蘇州古城。

時光總是偏愛著這片土地。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蘇州種下了許許多多夢想的種子,它們破土、發芽、生長、開花,不斷突破著延續千年的樊籬。1994年,在蘇州的東部,一個名叫“蘇州工業園區”的新城在世人的矚目下誕生,由此,也拉開了城市發展的一個新時代。在28年的光景中,蘇州先后從“古城新區、東城西市”到“東園西區,古城居中,一體兩翼”,再到“一核四城,四角山水”,拉開了城市框架,逐步開創了一城多中心的局面。

這一場又一場華麗的蝶變,讓《平江圖》上那幅河街相鄰的老蘇州重新被世人重新定義。

“人家盡枕河”的千年姑蘇,是古城蘇州的中心,這是歷史上吳文化的中心,在地理位置上,這里亦是蘇州城的中心。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不斷向東發展,現在的蘇州催生出了“雙中心”的概念,摩登現代的工業園區成為了經濟、產業發展的新中心。

蘇州用一幅“雙面繡”向世人展示著它的風采,“既用古典園林的精巧,布局出現代經濟的版圖;又用雙面刺繡的絕活,實現了東西方的對接?!?/p>

在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方世南眼中,“中心”是一個動態概念,而非固定概念,它會經歷大浪淘沙,不斷地動態調整,優勝劣汰。城市中心各盡其能,各展其美,多姿多彩。同樣的,在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教授段進軍看來,蘇州城市的新舊中心分別承擔著不同的功能,蘇州不能沒有姑蘇區,不然蘇州不能稱之為“蘇州”,因為有了老城的根,才能長出金雞湖畔這棵參天大樹。兩者之間互補有無,取長補短,共同撐起一座現代化的城市。

28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一直在努力奔跑,也從來沒有讓人失望。2022年,作為蘇州改革開放“排頭兵”的蘇州工業園區被賦予了新使命——奮力打造“一流的產業新區、一流的開放特區、一流的創新園區、一流的中心城區”。

從古至今,城市都有中心,要擁有什么特質方可以被稱作城市中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說要看交通便利程度,有人說看金融的發達程度,有人說看人口密集程度,有人說看生活水平……打造“一流的中心城區”這一目標便意味著,園區的發展要真正兼顧方方面面,著力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因為一個被稱為“中心”的城市,它的生長是綜合全面的,發展元素缺一不可。透過這個目標,我們看到了園區的理想與抱負。

蘇州市委常委、園區黨工委書記沈覓曾在《蘇州日報》撰文表示,要從全局和長遠高度深刻認識打造面向未來的蘇州城市新中心的重要意義。在他看來,打造“新中心”是園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園區補足發展短板的現實需要。

為此,園區將堅持精明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準服務,著力打造協調發展之城、綠色生態之城、活力時尚之城、精管善治之城,力爭通過未來3年至5年的努力,實現城市形態更加優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治理更加現代、城市特色更加國際化。

關鍵詞:【規劃】

規劃大升級,擔當起“中心”的頭銜

打造“一流的中心城區”。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不只是一幅藍圖。風華正茂的蘇州工業園區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準備。

從自誕生之日起,園區就沒有將“工業園”當作自己發展的目標,她的夢想更大,她要的是一個大城時代。所謂“一流的中心城區”,相對于外圍要有強大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園區作為城市新中心,有著強大的競爭力和引領力,無論是過去、今天還是未來,都有超前的規劃、布局,以及超強的執行力。

先規劃后建設。規劃之于園區,一直都是個法寶?!耙粡埶{圖繪到底”的理念讓園區踐行了28年,鑄就了“借鑒、創新、圓融、共贏”的園區經驗和“改革創新、開放包容、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園區精神。發展至今,在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畔搞經濟、獨墅湖畔好讀書、陽澄湖畔宜養生”的格局已經深入人心。

在上海中創產業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國杰看來,園區的開發建設從一開始的規劃就不止于“城市精品”,更可謂是一個“世紀經典”,每個地標項目和重大工程都成為傳世佳作。那些前瞻布局的基礎設施成為如今園區韌性安全的有力保障,那些“數字孿生”賦能園區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慧大腦,讓城市“微更新”成為此時園區人時刻感知幸福溫度的重要場景。

面對新的歷史坐標定位,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蘇州特色、園區品質,園區用新一版高質量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夯實了城市新中心建設的底座。

面向未來,園區將推動城市規劃大升級。 根據新版規劃,園區278平方公里的面積“各司其職”,將在持續優化“一核兩軸三心四片”的城市空間布局中,擔負起建設城市新中心的具體任務。

其中,“一核”即金雞湖商務主核;“兩軸”為東西向開放商務軸、南北向科技創新軸;“三心”即月亮灣副中心、城鐵副中心、國際商務副中心;“四片”為金雞湖商務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高端制造與國際貿易區、陽澄湖半島旅游度假區四個功能片區。

在各項專項規劃、詳細規劃中,每個板塊的發展規劃、設計方案既緊扣自身特色,又結合園區的新定位,為城市新中心增添獨具匠心的注腳。

關鍵詞:【功能】

拉長補短,多維度提升城市氣質品質

從昔日的低洼農田到如今的活力新城,園區在28年的實踐中探索出一條不斷提升城市功能的道路。在新的歷史時期,強化高層次功能、放大個性化功能、補齊缺失性功能,“城市功能升級”是園區打造“一流的中心城區”的必由之路。

打開園區城市功能提升的“清單”,我們可以看到,園區為打造“一流的中心城區”所做出的功能升級,不僅僅限于科創策源、專業服務、時尚消費、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還包括提升高端資源要素匯聚配置能力和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競爭能力。

提升城市功能,既要靠系統謀劃,也要靠匠心營造。畢竟成為“中心”,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提升。為此園區給出了一份城市能級提升的“操作指南”:將加快推動恒力全球運營總部、中建財富中心等地標項目建設,加快實施金雞湖隧道、獨墅湖第二通道,通蘇嘉甬高鐵、如通蘇湖城際鐵路園區段等重大交通工程,將高標準建設中新生物技術創新島等重大產業載體;將精心組織實施綠化景觀提升工程、金雞湖環境綜合提升工程,繼續提升金雞湖、獨墅湖等重點區域綠化亮化美化水準,及時修繕修復老舊破損市政設施、增設景觀小品和街角景觀,以微更新撬動功能品質大提升;將聚焦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公共廁所、開放式商業街區等加快編制實施“街道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在基礎設施、城市環境方面朝著“一體化”方向努力。隨著城市功能的不斷提升,這樣的園區不僅宜產、宜業,也更加宜居、宜游。

凡是能被成為城市中心的,它的繁華是永不落幕的。接下來,園區還將加大消費服務場景開發力度,通過匯聚傳統消費經典品牌與新型消費時尚品牌,促進辦公空間、消費空間、城市公共空間、旅游景區功能疊加,在商業業態、街區形態、消費生態的極大豐富中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全時段產業鏈。讓每一個園區人,24小時都能感受到“一流的中心城區”所帶來的美好與豐富。

關鍵詞:【長三角】

打破區域邊界,持續增強“城市遠見”

思想最大的功能是超越大腦本身,園區也一樣。從原來的一片茭白地發展成國際化都市,園區不僅把自己打造成可學習、可借鑒的榜樣,與此同時,園區也打破區域邊界,積極走出去,作為蘇州城市新中心,帶動周邊。

如今,在建設“一流的中心城區”目標的引領下,園區要加大國際化步伐,既要立足園區,也要跳出園區,主動走到國際競爭前沿,補弱項和短板,積極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

長三角一體化,園區勇擔先鋒。近年來,園區舉辦了第四屆進博會“進博進園區”,獨墅湖醫院還設立了“長三角高級專家診療中心”,聘請了上海中山、長海等醫院的院士和專家。園區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上海的優質服務。

在服務市域統籌協同發展征程上,園區拿出了十分的決心與魄力。一年多前,園區與相城區攜手打造的蘇相合作區進入實體化運作,引來全市各界的高度關注,“移植”了園區發展基因的蘇相合作區也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去年3月,園區與吳中區合作設立蘇州市獨墅湖開放創新協同發展示范區,并設立26平方公里左右的“協同發展核心區”,核心區由高端創新產業集聚區、高端創新產業協同區、田園生態區三部分組成。

聚焦協同創新,提升城市承載力

長期以來,蘇州人一直用“大樹底下種好碧螺春”,來形容上海和蘇州的關系。從蘇州園區站坐動車到上海站,最快只要23分鐘,有許多園區人工作就在上海,每天上演著“雙城記”。

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也加快了對接上海、融入上海的步伐,而這也為蘇州工業園區帶來了新的歷史性機遇。在科創方面,上海更多的是做“0到1”,園區則可以多做“1到10”“10到100”的轉化。全球“燈塔工廠”共69家,園區就有兩家(博世、強生),可以看到園區的制造業基礎強,成本優勢明顯,與上海、可以形成“上海研發+園區制造”的協作模式。

如今,蘇州工業園區和上海的聯動,已經進入國家戰略中。據今年年初印發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蘇州工業園區是“北向拓展帶”上的重要節點?!昂鐦驀H開放樞紐建設重點任務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有近40項是由蘇州工業園區負責或參與推進。

下一步,園區將堅持“大樹底下種好碧螺春”,致力當好上海的“金相鄰”,積極承接上海的溢出效應,實現與上海的錯位互補發展。

沈覓表示,園區將以項目合作為抓手,一是開放協同,加快從資源要素型開放向規則制度型開放轉變,全力構筑最優營商環境、最強比較優勢,爭創國家開放創新綜合示范區。二是產業協同,在生物醫藥、半導體芯片、智能制造等領域,通過共建平臺、共設基金、共同探索產業標準,聯手打造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三是治理協同,與上海的“一網通辦”“一網通管”等平臺對接,共同探索政務協同新路徑。四是服務協同,開展教育、衛生、文化等資源對接及服務協同探索。

同時,在互聯互通方面,蘇州工業園區還將爭取上海機場、上海港等口岸向蘇州工業園區前移,共建“城市航站樓”、數字貨站等,探索人才、數據、科技成果等要素在兩地的資質互認和流動便利,實現共建共享共贏。

把握好“兩江”,面向未來看園區

園區的“三湖”(金雞湖、獨墅湖、陽澄湖)十分亮眼,早已名聲在外。而 “一流的中心城區”的未來,也需要“兩江”的參與。

太湖有“三江”,園區占“兩江”。婁江,西起蘇州婁門外環城河,流經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外跨塘、唯亭街道和昆山市正儀鎮、玉山鎮、城南、周市鎮等鎮(街道),于蓬朗草蘆村東接瀏河,長53.13公里,橫穿蘇州境域腹地。有冊記載婁江“過五龍橋至盤門,繞郡城而至婁門;出寶帶橋入運河,與盤門之水合流,由至和塘至太倉之劉河入海?!睔v史上的婁江從外圍串起了蘇州這座城。而如今,婁江沿線世界500強企業集聚,成為了園區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中心區域,為園區經濟的“主動脈”加速更新換血。根據規劃,企業總部基地和現代服務業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中。婁江這條北環沿線,在未來一系列城市界面提升工程的實施中起飛蝶變聚,焦一流的中心城區形態,成為真正意義的城市內環中心。

吳淞江,流經吳江、蘇州、昆山、嘉定、青浦以及上海市區。蘇州人稱其為“吳淞江”,而北上海人稱之為“蘇州河”。吳淞江催生了幾乎大半個古代上海,后又用100年時間成為搭建國際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如今這條串聯起了吳淞灣科學城、桑田島樞紐、蘇州東站、獨墅湖協同創新示范區等未來城市地標的吳淞江,不單單是航運樞紐,更是未來園區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兩個名字,一條心。吳淞江是連接蘇州、浙江和上海的綜合樞紐節點,更是使園區成為連綿不斷城市群和中心區域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吳淞江沿線的重點開發,有利于園區提升未來產業的集群效應,更好地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

把握好“雙江”,利用好“雙江”,對中心城市周邊地區產生“溢出效應”,更好地建設“一流的中心城區”。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進程,園區面向未來,為城市新中心主動布局積極融入。

關鍵詞:【金融】

金融活水,金色力量潮涌城市新中心

在《全球城市理論與中國的國際城市建設》一書中有提出:“要想成為世界城市必須是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是現代經濟的載體,經濟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一座城市的中心必然也是城市的金融中心。金融是百業之母,金融創新不僅能為產業創新、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更能調動民間資本的活力。對于蘇州工業園區,要建設“一流的中心城區”,離不開金融中心的建設。

在蘇州工業園區,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化學反應”不斷彰顯,“金色經濟”規模能級持續提升。隨著一個又一個高質量、高層級的機構落地,“金融力量”越發壯大熠熠生輝,為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一流的中心城區”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看,這生機澎湃的金融生態圈

2021年,國泰君安、國信證券、中信證券、東北證券、西南證券、開源證券、海通證券等一大批優質證券項目紛紛選擇園區,在蘇州設立高級別分支機構,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增長引擎。去年,園區當年新引進金融類機構248家,1320家金融及各類金融服務機構落子于此。在環金雞湖10平方公里區域內,近千家金融機構密布其間,蘇州90%的銀行分行和近70%的保險主體落戶于此,外資銀行數位列全省第一……蘇州工業園區已成為全國金融機構種類最全、數量最多、分布最密集、外資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28年來,園區始終對標國際一流金融城市,探索和發展更加完善的現代金融產業體系。如今,園區是全市金融發展高地,金融漸漸融入園區這座城市的成長基因,成為最為耀眼的城市名片之一。踏上建設“一流中心城區”的新征程,蘇州工業園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金融發展帶來的蓬勃力量,都更加需要強化金融功能來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提升金融競爭力,做大“金色朋友圈”

城市的作用越來越凸顯之后,就要求金融有更大的支撐。一直以來,蘇州工業園區大力推進創新政策落地,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高效提升產業資本集聚融合,優化金融科技生態環境。

2021年10月,一場專注于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論壇在金雞湖畔拉開序幕,這是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在落戶園區后首次參與主辦的大型活動。行業內諸多重量級嘉賓齊聚一堂,圍繞碳中和、挖掘高成長企業、上市公司綜合金融服務等熱門話題展開討論。

國泰君安2021投資中國策略研討會,由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聯合承辦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多層次資本市場分論壇等也相繼亮相,進一步繁榮園區“金色經濟”,助力資本市場蓬勃發展。

作為全市金融業的主要承載區和增長極,蘇州工業園區圍繞區域金融中心高地建設,全方位提升區域金融競爭力,同時也鼓勵入駐金融機構對區域金融發展、行業引領提升、服務氛圍營造發揮作用。

為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園區也積極招引優秀的金融服務機構,易誠保險經紀江蘇分公司、海通恒信小微融資租賃(上海)華東區域總部等相繼落戶。2021年新增股權投資機構215家,助力打造功能完善、創新活躍、具有較強輻射力和帶動力的區域產業資本中心高地。

另外,依托蘇州工業園區金融創新(上海)中心平臺優勢,園區積極對接上海,創新招商舉措,不斷擴大“朋友圈”。一方面注重招商引流,瞄準上海以金融業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優勢,主動承接溢出效應;另一方面巧妙搭建平臺,高頻次宣傳園區品牌,2021年,園區金融創新(上海)中心共舉辦在滬活動11次,同時與6家高端商務服務機構、金融機構、高校、智庫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打造“蘇州樣板”,園區金融創新“加速跑”

做大做強金融產業。作為全市金融業的主要承載區和增長極,蘇州工業園區把金融創新作為發展的“強底氣”和“硬實力”?!皬姷讱狻痹从诮鹑谑侄蔚牟粩鄡灮蜕?“硬實力”來自于城市全產業發展的創新生態。

為更好建設“一流的中心城區”,園區開啟了金融開放創新“加速跑”模式。通過“縱向提升金融產業能級、橫向拓寬金融輻射邊際、全方位深化產融結合”的創新發展模式,強化金融對開放型經濟、總部型經濟、創新型經濟的服務功能,更好地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帶動、支撐作用,打造金融開放創新的“蘇州樣板”。

根植改革開放沃土,園區在金融領域的開放與創新試水陸續“開花結果”。28年來,園區在推進金融機構集聚、提升企業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開展跨境金融業務系統集成創新、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等多個方面實現了新突破,金融開放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提供高效率資金供給、更好助力經濟循環暢通,蘇州工業園區大手筆勾畫的金融藍圖已經開篇。未來,在建設“一流的中心城區”的道路上,園區將構建更高標準高質量的金融發展新格局,以金融發展蓬勃力量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人口】

擇一地終老,這是千萬人聚集的城市新中心

每一個人,都是城市的一粒種子。唯有人聚集的地方,才可稱之為“城市中心”。好的土壤能讓種子生得根深葉茂,悉心的灌溉能讓其日后花團錦簇。

人,是衡量一個城市高質量建設的根本標尺?!耙涣鞯闹行某菂^”首先要發揮對人的集聚效應。在去年年中剛出爐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顯示,蘇州工業園區常住人口為113.39萬人,與“六人普”相比,增加43.86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5.01%,增長率排名全市第一。在園區常住人口中,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的為42.77萬人,占比37.72%,同樣列全市第一位。且園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全市最低,呈現出了人口年齡結構相對年輕化的移民城市特質。

園區集聚了長三角乃至于全國的高端要素,在集聚了眾多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園區有效發揮其輻射和帶動作用,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比如,在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和鄰近的甪直鎮、郭巷街道范圍內,設立蘇州市獨墅湖開放創新協同發展示范區,圍繞城市功能配套、生活服務、環境改善、產業協同等進行優化、完善和提升。

新鮮的力量,年輕人的天堂

“都說未來是年輕人的世界,這句話一點沒錯。年輕人具有朝氣、活力,他們能夠快速地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消息,并且因地制宜地運用到自身工作中,包括科技創新,甚至是形成新的產業業態,年輕人都發揮著重要力量?!苯K省社會科學研究員丁宏認為,園區要繼續保持開放型經濟優勢,在城市文化、生態環境、產業氛圍等方面接軌國際,吸引青年人才的青睞。

同樣的,在段進軍看來,蘇州工業園區是一個能夠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地方,尤其深受著年輕人的喜愛,而要成為“一流的中心城區”應該先成為年輕人創業的天堂,生活的樂園。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夠讓人在這里感受到自由,人在自由的狀態下才能激發創新的靈感。

引才、留才是城市發展中的大問題。擇一地而業,優秀人才往往看重兩方面——生活上沒有后顧之憂,有發揮才能的平臺和空間。要完善青年人才結構,特別是針對全球頂尖人才,必須拿出加靈活的機制體制,還要能拿出足夠吸引和特別的人才政策。

另外,年輕人選擇一座城市,對硬環境有要求,對軟環境要求更高。反而是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構成了這座城市的魅力。打造“一流的中心城區”對園區的產業、民生、城市、生活都是一個新挑戰,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近年來,園區堅持把完善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城市綜合環境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教育、醫療、文體、交通等重點項目建設,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不斷完善“大數據+鐵腳板+網格化”治理機制,全方位托起了年輕群體的幸福感受。

向往的生活,讓更多的人有歸屬感

為了打造更一流的城市新中心,2022年蘇州工業園區將結合人口結構的變化提升城市服務品質,以城市治理精度提升民生福祉溫度,全方位營造舒適生活、極致服務和品質體驗,把最好的資源留給居民,讓越來越多的人向往園區、來到園區、留在園區、喜歡園區、宣傳園區。

“過去,蘇州人要進行高檔消費會選擇上海,現在,蘇州中心、比斯特購物中心這樣的高端消費場所,不僅為蘇州人提供了高端服務,還吸引了不少周邊的消費者。此外,誠品書店、蘇州芭蕾舞團、蘇州交響樂團等等,也為當代江南文化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制度創新局局長沈衛奇說。

丁國杰認為,隨著城市新中心目標的確立,面向未來,園區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根本導向,在提供普惠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務基礎上,大幅增加高質量和國際化的教育、醫療、文旅、體育等優質資源供給,加快推進15分鐘生活圈建設,全面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深化社會治理創新,不斷豐富“共同富?!毙聝群?、拓展“美好生活”新境界,立足國際化城區、移民型社區特點,完善文化設施空間布局,打造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城市文化場景,促進文化產業與體育、旅游、會展、傳媒、商貿等融合發展,讓園區成為建設更具品質、更有溫度、更多出彩機會、更富歸屬認同感的“一流的中心城區”。

關鍵詞:【交通】

為美好而來,便利交通的城市中心時代

曾經,一位斜塘的阿姨曾講過她出嫁當天的故事。過去的園區是蘇州的鄉下,處處是農田,隔著一片片洼地和水灘。從斜塘“上”一次蘇州,要通過小船,穿過斜塘河、穿過金雞湖。即便是大姑娘出嫁的當天,也是靠著一艘“喜船”出出進進,載著人們悠悠地進入“蘇州城”。

時代變遷,如今蘇州工業園區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早就改寫了時空的距離。這座城市迅速發展的每一個細節,都能在出行的路上感受到。如果當年的那位阿姨現在還住在斜塘,那她來古城區不僅時間快,出行方式更是豐富多彩。

要成為“一流的中心城區”,評定一個區域,是否可以稱為城市中心,交通的便利與否一定是判定標準之一。

2021年8月9日,蘇州軌道交通6號線桑田島站至金尚路站區間左線盾構在桑田島站順利始發,逐步實現著區間貫通,6號線計劃于2024年6月開通運營;7月5日,7號線蠡塘河路站地墻順利完成鋼筋籠吊裝及混凝土澆筑工作,全面進入地下連續墻施工,7號線計劃于2024年貫通運營;7月22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被緩緩灌入,蘇州軌交8號線和順路站第一塊底板順利澆筑完成,計劃于2024年開通運營。

2021年8月4日,蘇州軌交S1線6標虹祺路站——鹿城路站盾構區間左線順利貫通。蘇州軌道交通S1線呈東西走向,西起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半島南側的唯亭站,東至昆山市花橋鎮的花橋站,并與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在花橋站相接,預計2023年開通試運營。

從最早開通的1號線,到如今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縱橫穿梭在園區的地下。似乎,從哪里出發都能到園區,從園區出發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除了軌道交通,2021年12月31日蘇州獨墅湖第二通道順利全線貫通,這是我國首條下穿通航運河異型雙層隧道貫通,通車后, 從園區到吳中區的車程將由現在的30分鐘縮短到5分鐘。另外,金雞湖隧道、陽澄湖第三通道、312國道蘇州東段改擴建、中環南線、星港街北延和勝浦大橋改建等工程也正在有條不紊地實施著。從最早的那些星字頭的路,到用“一根煙”時間通過的獨墅湖隧道,再到現在一條又一條的道路被打通,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在園區不斷成型。園區的路面交通在藍圖的指引下,越來越通暢,越來越擴達,呈現出全面開花的態勢。

工作與生活的集中融合,時尚與休閑的肆意碰撞,繁華而愜意的都市場,少不了便利交通的精彩演繹。在繪就“一流的中心城區”的路上,園區馬不停蹄,讓每一次的出行都能觸摸到城市的精華。

猜你喜歡
蘇州工業園區一流蘇州
“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Pingtan in Suzhou 蘇州評彈,值得一聽
蘇州伴宅
“洋蘇州”與“新蘇州”演奏和弦
上海開放大學:用一流開放教育服務一流城市建設
后浪與前浪
ImprovingListeningandSpeakingSkillsthroughWatchingAmericanTVSeries
今天我叫早
我想這樣做
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學生美術·書法作品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