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開展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022-04-15 22:21趙婷源
課外語文·下 2022年3期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問題及對策初中語文

【摘要】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整體地、綜合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學科板塊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但從實際教學來看,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包括單純以閱讀、寫作代替綜合性學習等情況,需要根據初中語文版本中綜合性學習的具體內容合理開展教學指導工作。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9-041-03

【本文著錄格式】趙婷源.初中語文開展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外語文,2022,21(09):41-43.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屬性,這就決定了語文學科綜合性學習必須立足于語文學科,突出語文特色,不斷推動語文學科的深入發展,既要融入聽說讀寫基礎能力,也要注重實踐性、生活性等多種內容,在教學方面對教師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也為學生豐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供必要指導。

一、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以閱讀、寫作代替綜合性學習

以閱讀、寫作代替綜合性學習是教學中常見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將綜合性學習與聽說讀寫語文能力培養等同起來。在這種思路指導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堂基本邏輯是:學生閱讀文本、寫出讀后感或積累文本內容,看似實現了聽說讀寫相結合的目標,但實際上由于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弱,以及閱讀興趣不強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會進行深入閱讀,讀后感的質量普遍不高。因此有的教師直接將綜合性學習當成寫作課的延續,設定具體的寫作標題、寫作方向,要求學生寫作并上交,以提升寫作質量,但這樣卻偏離了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和內容,綜合性學習形同虛設。

(二)以課本、教學代替綜合性學習

以課本、教學代替綜合性學習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過于強調本學科的特點、強調課本內容、強調本學科的教學而忽視了綜合性學習的跨學科等特性,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無法體現。如“我愛我家”的綜合性學習中,教師強調從單元文本入手解讀“我愛我家”,強調文字表達中的情感抒發,甚至以教學中的中心思想、劃分段落來進行反復驗證,其結果只能將綜合性學習編成一堂“語文課”,而忽視了綜合性學習的德育與人文特征,沒有達到引導初中生與家長溝通、感受親子互動的目標。

二、初中語文開展綜合性學習的具體對策

(一)拓展語文綜合性,創新教學方法方式

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礎能力,也是綜合性學習的重點,但除了聽說讀寫,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積極拓展其他的內容和方式,滲透包括參觀、訪問、表演、辯論等形式和內容。教師通過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融入課堂,給予學生積極的幫助和指導,讓學生在綜合性學習基礎上不斷創新綜合性發展方式,拓展綜合性發展能力。

以《有朋自遠方來》為例,教師可以在尊重學生傳統學習慣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方法、方式的創新,在“交友之道”的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自己交友的原則入手尋找到對應的資料,這些資料可以是優秀的詩詞文章,也可以是名人故事,其搜集和整理的過程就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過程,而復述名人故事、經典名言警句的過程又是學生寫作的過程,如學習“伯牙摔琴”,教材提供的是文言文版內容,需要學生先閱讀再翻譯成白話文,閱讀、翻譯是學生語文基礎能力,也容易接受和理解,體現了綜合性學習從學生基礎出發的特點;在“向朋友展示自我”環節中教師可以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讓學生以表演等方式融入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擬一份發言稿,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錄制一個視頻在學校播放,電子發言稿也可以插入圖片,每一個發言稿(視頻)都是學生獨立制作、獨立完成,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配上音樂、配上圖文說明,這種形式對學生來講是一種創新,更是一種挑戰,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想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其他人,也想讓別人盡快熟悉自己而不是簡單的“看一眼”,因此在“向朋友展示自我”的環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選擇自己熟悉且有能力完成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并靈活實踐,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價值??傊?,創新形式要求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基礎上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創新,積極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去參與課堂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打破以閱讀、寫作為主的綜合學習模式。

(二)突出語文綜合性,建立課內外有效聯系

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打破綜合性學習就是課本學習、教材學習的誤區,積極突出語文綜合性的特點,通過實踐性、人文性、德育性等特征建立起課內外的有效聯系,通過課內外的拓展進一步突出語文學科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綜合性學習的價值、接受綜合性學習的必要指導。

以《少年正是讀書時》為例,教師可以以此融入課外閱讀的內容。首先,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調查問卷,將調查問卷發給學生讓其填寫,調查問卷主要內容有:是否每年都會閱讀幾本名著等內容,通過調查問卷的結果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其次,調查問卷完成以后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幾個同學,被點名的同學需要說出最近自己在看的書、推薦給大家的理由、書的簡介等。有的學生被點名以后可以很快說出上述內容,有的學生則無法給出明確的內容,用隨機點名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彼此之間的差距,即個人閱讀量的差距、閱讀時間的差距等。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如何開展課外閱讀并給出一些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案例①小明在語文課上不聽教師講課而看課外書是有效學習嗎?符合課外閱讀的規律嗎?案例②小明每年暑假看課外書,平時不看,時間規律嗎?每個案例的準備都要貼近初中生的實際生活,同時要以“課內外閱讀”為主題,讓學生根據案例開展集體討論。在活動課的最后,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具體的想法并對學生討論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①我的讀書計劃;②一種值得提倡的閱讀方法;③這種閱讀習慣要不得;④營造良好閱讀氛圍的幾點建議。每一個內容都讓學生自己總結和概括,在拓展的過程中讓學生清晰認識到課內外閱讀的價值以及養成如何處理課內閱讀、課外閱讀的習慣??傊诰C合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打通課內外的聯系,實現課內外語文要素的流動,讓學生可以在課內外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突出實踐性特點,提升學生在綜合活動中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三)開展小組式合作,拓展語文綜合性實踐

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無論是文學活動還是社會調查等方式開展的學習都有一定的難度,單純依靠學生個體的力量很難獨立完成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因此在綜合性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小組合作優勢,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引導學生有序地參與到綜合性學習中并不斷拓展自身能力,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指導,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轉為主動參與者。

以《文學部落》為例,教師首先可以設置“讀書交流會”,以小組為單位各個小組再開展讀書和寫作的交流活動,每次活動都要明確一個主題,具體的主題可以是“推薦一本書”“大家同讀一本書”“品鑒活動”等,教師通過具體主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有序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主題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有的小組擅長詩歌,那么就可以用詩歌的方式來參與讀書活動;有的小組喜歡表演,就可以通過編課本劇的方式參與文學部落。每個學生小組都可以根據自身對文學藝術的了解進行有效的參與,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開展“布置文學角”的活動,在活動中每個學生小組都可以負責其中的一個板塊,具體板塊有文學展示墻、小書架等,在板塊功能方面也需要每個小組輪流進行負責,主要工作包括書籍的定期更換(學生交流)、書籍借還的登記等,通過小組合作+輪流負責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幫助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的創刊,在創立刊物的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其中,每一次的刊物欄目都有學生投稿,可以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板塊的方式實現,從而讓學生有序參與班級刊物,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小組合作是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方式,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做好課堂小組合作的應用,提升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能力。

(四)強調學習過程性,指導學生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并不是胡亂學習的“大雜燴”,而是有著明確學習的過程性,一般可以分為準備、開展、實施、實踐、總結、表達等幾個步驟,在實施過程中又可以根據語文綜合學習的不同主題分類指導和合理的優化,將綜合性學習與常規課程區分開來,讓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語文學科的樂趣,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能力。

以《孝親敬老從我做起》綜合性學習為例,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強調過程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并突出“孝順”這一核心主題。具體的活動過程可以有以下幾個流程:首先,是征集活動的方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布置活動方案征集的任務,學生既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也可以以個人的方式提交自己的方案,每一個方案都要有活動模板、活動時間、活動安排、人員分工等具體信息。方案征集以后,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公開征集方案意見,最終選出一套學生滿意的方案執行。其次,方案確定以后就要進行分工合作,由學生群體按照方案執行,并由制訂方案的人安排具體的工作細節,在活動過程中既要有文學內容也要有感悟和拓展。最后,開展分享體會與感悟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在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感受,在分享的過程中逐步感受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幫助學生從感恩的角度去理解“孝”,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從父母之愛進一步拓展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知識方面,拓展如何敬老、愛幼,通過拓展的方式實現學生情感從文學作品到真實感受的遷移,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價值??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活動過程的設計,通過過程性,讓學生有序參與其中,并在不同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在活動推進過程中實現綜合學習的有效內化。

(五)強調評價多樣性,推動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語文學習方法、學習方式都有很多變化和改動,這些內容用傳統的評價方式很難完成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分析,因此,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探究精神與合作態度。其主要著眼于學生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是否能積極參與活動,是否能主動提出問題、搜集整理材料,是否能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探究問題、展示與交流學習成果等方面的情況。

以《天下家國》綜合活動為例,教師要將評價融入具體的活動,如愛國人物故事會的活動需要學生選擇熟悉的一兩個歷史人物,將歷史人物的故事進行分享并說出自己的看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評價要從學生的表現入手:①分析學生是否積極參與互動,主要的評價內容是學生是否在參與活動中準備了豐富的材料,在介紹歷史人物時是否可以準確表述人物的故事內容、發生事情的具體經過等,通過評價的方式,教師引導每一個學生有序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對一些表現不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和支持,指導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再接再厲;②評價學生是否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提出問題主要是指在愛國人物故事會中學生不能簡單地聽一聽,而是在聽的過程中要有思考,將自己的理解與疑問說出來,鼓勵學生舉手示意與分享故事的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通過交流的方式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同時交流的過程就是補充說明的過程,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③評價學生是否運用了語文知識進行探究,主要評價是在故事會中學生的描述是否應用了語文學科的內容,如是否加入了細節描寫,想象人物當時的心理,是否突出了人物的動作、神情等,通過詳略得當的敘述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并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

三、結語

初中語文開展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綜合性學習與常規語文課堂的不同,既要從聽說讀寫等基礎入手,又要加入語文學科的文學性、德育性、實踐性、跨學科性等內容,通過語文課程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感知語文課堂,增大語文學科學習興趣,最終發展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體現綜合性學習設置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何建霞.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開發與利用方法探討[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3).

[2]祁瓊.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開發與利用[J].讀寫算,2021(6).

[3]金浩林.淺談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體驗與弘揚傳統文化[J].天津教育,2020(36).

[4]張宇.研討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結構內容的變化對學生學習的影響[J].新課程,2021(2).

[5]楊芳俊.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古詩文中傳承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0(49).

[6]魏春蘭.解讀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應遵循的原則[J].求知導刊,2020(40).

[7]曹佳.綜合實踐,語文探微——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序列化設計與案例簡析[J].湖南教育(D版),2020(8).

作者簡介:趙婷源,女,1991年生,浙江杭州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綜合性學習問題及對策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開展高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淺議財務會計管理在工程企業中的問題和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