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詩歌創作教學策略初探

2022-04-15 17:01胡曼媛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1期
關鍵詞:詩歌創作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摘 要】詩歌創作能夠觸動學生心靈,使其充分發揮想象力,表達情思,進一步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文章通過教學實踐中的探索,從課前激趣、課堂教學方面探討初中語文詩歌創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創作;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06-0084-02

詩歌是一種運用精煉和富有韻味的語言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抒發強烈感情的文學形式[1]。目前初中階段的詩歌教學,往往只關注到詩歌賞析層面,而忽略了對學生詩歌創作能力的培養。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對初中語文詩歌創作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課前激趣

詩歌,本應是學生自由創作的載體。如何激發學生詩歌創作的熱情?首先需要喚醒他們的心靈。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由兒童創作的詩歌,從而讓學生意識到不是只有詩人、文學家才能進行詩歌創作,詩歌和我們的距離非常近,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愿意靠近它。

二、課堂教學

(一)感受散文詩意,分行改寫成詩

詩歌的外在形式就是分行,通過簡單的分行探究活動能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詩歌創作的快樂。教師可以挑選七、八年級教材中文筆優美的散文片段,讓學生嘗試分行成詩,從而感受到創作詩歌的樂趣和美感。

(二)選擇生活題材,記錄真實心聲

詩歌應當是情感的自然抒發,而非生搬硬套、故作深沉的文字游戲,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選擇熟悉的事物開展藝術創作。如選擇身邊的人物、事件,觀察某件生活中的物品,某一定格的生活片段或青春期特定的情緒感受等,讓詩歌成為情感宣泄的出口。

(三)選擇特定意象,確定詩歌內容

詩歌創作的第一步便是選取需要的意象??梢哉垖W生先思考與自己的詩歌主題相關的所有意象,并適當地分類或者排序。意象的選擇要準確、充實,也要新穎。

如在以“童年的朋友”為題進行的創作中,有的學生沒有選擇太多意象,僅僅平鋪直敘,如“童年的朋友/失去的是童真/留下的是懷念”,這樣的詩句內容過于單調,因此可以指導學生加入一些具體的意象,如玩具、寵物、某個有紀念意義的小物件等,讓詩歌內容更加充實。

(四)構建思維導圖,形成創作思路

選定了詩歌所需要的意象,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去梳理、挖掘意象的特征。如選取“樹”這一意象,便可以發散出“泥土、雨中、葉片、年輪”等關鍵詞;選取“人”這一意向,可以發散出“發絲、衣著、腳步、背影”等關鍵詞。詩歌創作靠的是細節。因此,寫作時的切入點可以小而精致,將目光投入到那些易被忽略的角落,往往能發掘出不一樣的美。

(五)學習創作之法,享受創作之趣

詩歌是煉字的藝術,是遣詞造句的藝術。好詩不一定是妙手偶得,還需要經過一番思索探究。因此在上個步驟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思維導圖中選擇意象的一兩個細節或特點,進行造句。造句之后,需要不斷調整、修改句子,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詩歌創作,這才是詩歌創作的核心過程,這一過程中可以運用以下方法:

1.仿寫

仿寫的方式對于剛接觸詩歌創作的學生來說是一種相對簡單、易操作的方法。如學生以“愁悶”為題,仿照《鄉愁》進行了如下創作:“少年時/愁悶是一團烏云/我在下頭/它在上頭?!睂⒊橄蟮那榫w化作具體的物象,真實可感,貼近生活[2]。

2.縮寫

縮寫能夠讓詩句更凝練,句式更整齊??s句后只留下內容上的精華,使詩歌變得短小精悍。如學生創作以“春”為主題的詩歌,寫了這樣幾句:“一只老燕掃過田野/著急地尋找孩子們的食物/白鴿銜著柳條建造美好家園?!蓖ㄟ^縮句,可將其修改為“老燕喂雛/白鴿銜柳”,生動且富有畫面感。

3.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是學生相對熟悉、在平時的訓練中也經常接觸到的寫作手法,在詩歌中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能讓詩句更生動有趣。學生使用頻率較高的一般是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如“我的眼睛像扇窗/不大卻包括萬象”,將眼睛比作窗戶,抓住兩者的共性,以生動的比喻營造出豐富的畫面感,讓小小的眼睛成為了美麗風景的承載物。又如“清風路過池塘/

拉開月的銀裝/賣弄舞姿的蛙/炫耀歌喉的蟬/吵不醒那雙/睡著的/閉著的/魚眼睛”,這首詩中的清風、月、蛙、蟬都被賦予了人的情感和動作,擬人手法的運用讓畫面靈動起來,讓靜止的夜空也閃動著生命的律動。

4.押韻

押韻是詩歌的特征之一,雖然在詩歌創作中并不一定要拘泥于押韻,但適當地押韻能夠增強詩歌的音樂性與節奏感。如“聽聞你即將奔赴遠方/心中藏匿了數九寒霜/銀月藏進夢中的池塘”,押“ang”韻,讓詩歌讀起來更加優美舒緩,富有音樂美。

5.句式

詩歌創作要避免過度散文化,因此要注意句式的整齊,讓“詩”更像“詩”。如一位學生在創作題目為“生日”的詩歌時這樣寫道:“雖然/沒有收獲/卻有家人陪伴的溫暖?!眱H僅是將一句話分幾次轉行,缺少了詩歌的韻味,可以改為“禮物不多/收獲不小/家人陪伴/溫馨時光”,使得句式更加整齊,讀起來富有節奏感[3]。

6.語序

語序的調整能讓詩歌形式更加豐富、新穎。如將“你望著那少年的影”換成“那少年的影,你望著”,這樣的變化讓原本平淡的句子有了停頓、有了重心,無論是“那少年的影”還是“你望著”的那神情,都更容易傳遞進閱讀者的腦海中。

7.詩題

詩題不僅僅是對詩義單純的概括,同時也是詩歌內容的一部分,一個富含深意的詩題往往能激發讀者的閱讀熱情。詩題不需要過分直白,因為這樣才能留給人想象和期待的空間,如以詩歌中的核心動詞為題。一位學生以“藏”為題,描述了初春時節藏進晚風中的涼意,同時也帶出了一絲少年哀愁。

8.陌生化

以什克洛夫斯基為代表的俄國形式主義主張“文學創作的根本藝術宗旨不在于審美目的,而在于審美過程”,“而藝術的技巧就是使對象陌生,使形式變得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長度”[4]。簡言之,這個理論強調在內容與形式上違反人們常見的事理與情感,要實現“陌生化”,詩人就需出奇出新,賦予語言以新鮮感和驚奇感。如學生的詩歌中“裙擺飛舞著春意”就是“陌生化”的體現,

“裙擺飛舞”和“春意”看起來似乎沒有關系,但試想一個在春天起舞的少女,身穿美麗的衣裙,春風吹過,裙擺飛揚,裙擺上便攜帶了春意,并隨著少女優美的舞姿靈動了起來。這樣的方式能讓普通的句子搖身一變成為佳句,但同時也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可以通過變形的方式來學習。

詩歌創作并非是詩人的專屬,只要用心觀察、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個學生都能有自己獨特而新奇的創作。通過教學實踐的初步探索可以發現,如果教師將詩歌創作教學具體化、創意化,設計具體可行的教學步驟來挖掘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讓詩歌不再只是模糊的感性輸出,而是一種記錄生活的方式,一種語文寫作的形式。

【參考文獻】

[1]陳國大.借助詩歌創作教學 提升學生寫作素養[J].安徽教育科研,2021(5).

[2]岑禮霞.初中語文詩歌創作教學活動策略探析[J].青海教育,2020(3).

[3]李小艷.中學生詩歌創作教學實踐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2).

[4]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胡曼媛(1992~),女,漢族,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詩歌創作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戴望舒詩歌創作的獨特性略析
偏愛這不息的變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