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展與解蔽在景觀與建筑的內外交互

2022-04-20 06:02余瑤
中國房地產業·上旬 2022年3期
關鍵詞:景觀建筑

余瑤

【摘要】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時空體驗基礎上的景觀與建筑內外交互關系,以園林景觀設計為依托展開討論。首先分析景觀與建筑常見的交互形式,并總結可行的時空體驗與建構方式,為內外交互設計夯實基礎。其次分別從優化景觀和建筑交互功能、采集空間結構信息、合理選擇建筑結構材質、金屬支架與植物景觀融合四方面提出建議,立足于延展、解蔽兩種狀態實現景觀與建筑內外交互優化設計。最后總結今后景觀與建筑關系的發展趨勢,旨在全面實現時空體驗和建筑景觀設計的融合。

【關鍵詞】時空體驗;景觀;建筑;內外交互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7.067

引言:

現代園林景觀和建筑成為城市化建設的關鍵任務,通過一直以來的實踐經驗也可以認識到兩者關系,主要表現在時空體驗方面,即建設景觀與建筑內外交互的空間。無論是時空體驗的理論還是景觀與建筑交互實踐,必須掌握切實可行的方法,優化景觀建筑空間。在時空體驗基礎上,景觀與建筑之間的交互,需要在實踐中創建交互空間,換言之,時空拉伸和時空壓縮角度,都是探索景觀與建筑內外交互的基礎與著手點,為總結時空建構方法提供參考。鑒于此,下面在時空體驗基礎上,對實際建設期間的景觀與建筑內外交互方式展開分析。

1、景觀與建筑交互形式

現代城市景觀設計與建設領域,理論研究中景觀和建筑之間的交互關系一直是關注的重點。處于后現代時代,“景觀”不只是作為一種建筑概念,更是被當作文化概念,使得景觀形式更加多樣?,F代化城市建設深入實施的進程中,更應該關注建筑、景觀之間的關系,通過剖析內外交互關系,在空間塑造方面緊密聯系起來,豐富景觀與建筑設計內涵。

景觀與建筑的內外交互關系,總結為三種:第一種是灰空間和過渡空間,該形式需要保證建筑要同時關注內、外空間,灰空間的作用是緩解空間分離導致的情感疏離,將所有元素在空間塑造中融合起來。第二種是復合公共空間,常見的有中庭、屋頂平臺等。第三種是復合界面,一般是在建筑外圍的空間跨度界面、過渡空間中存在。圍繞不同的內外交互空間關系,為景觀和建筑空間塑造夯實理論基礎。

2、時空體驗與建構方式

在心理時空觀基礎上,景觀和建筑內外交互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基本時空模式,分別是時空拉伸模式、時空壓縮模式?;跁r空拉伸視角,因為空間組織各個環節聯系密切,而且保持分隔溝通的狀態,位于空間中的游客會產生動態疊加形式的感知,內心體驗時間也會因此而延展,體現出可推導性的特征。時空壓縮角度,因為界面材料、建構方法解蔽特性,所以游客會在一瞬間產生交疊印象,即所謂的“瞬時生成性”。由于時空壓縮構件并置型認知界面,對于游客完型思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引導。利用擴增建筑、景觀之間交接所具備的“厚性”,則有助于完善游客“觀”“想”流程。

時空拉伸即為延展,在現代藝術環境下,古典建筑空間所在的特有中心性、封閉性基礎上做出了一些創新,重點表現出人、空間的動態聯系。引入到我國之后,基于傳統文化的古典園林建筑,本身和園林就有非常高的統一性,而且也建筑、園林也緊密融合,極大地豐富了空間層次,也使空間層次與深度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即相互分隔又互相連通。在城市園林景觀建筑中,因為可用空間比較有限,加上空間具有連續性、滲透性,所以可以作為延展,為游客提供更為豐富的體驗。

例如可以通過空間要素穿插組合這一方法,塑造流動性空間,比較典型的案例包括日本東京都的現代美術館。該建筑的庭院設計為半圍合形式,設計時采用水、石、步道這些元素,增加建筑和外部空間連接的豐富性。美術館內部空間的中庭、柱廊等部分,專門在設計緩沖空間,使內部空間層次更加豐富。除了要素組合穿插的方法外,景觀要素之間的內外關系,可以進行過渡,比如可以使用玻璃一類的輕型材料,在建筑設計時打造界面階梯形式的過渡,在屋頂、中庭等空間設計綠植空間,將外部空間的元素進行合理延伸。建筑內外空間多層次界面的設計,還可以采取孔洞這一元素,加強空間之間的溝通,以嵌套空間的形式實現內外交互。

時空壓縮即為解蔽,對比時空拉伸兩者的明顯差別在于,時空壓縮建構主要是采用無遮蔽、透明狀態,環境存在的所有元素,都可以聚集至界面中。好比美國藝術家拉茲洛·莫霍利·納吉(Laszlo Moholy Nag)在其《運動與視知覺》這一著作中,專門提到了“透明性”這一概念,要在空間、時間這兩種元素基礎上,使原本無意義單一性轉換為有意義復雜性,從而了解到物體中涵蓋的沒有被注意到的結構特點。藝術設計方面拉茲洛提出了玻璃體“光調節”裝置,在常規裝置中增加了折射、反射、透射的功能,真正達成“像”“物”之間的相互轉化。

基于影像投射、遠程在場理論,如果不同類別的空間圖像、信息相互疊合,經過層疊處理的物象,通過各自關系可以證明其存在性。在此條件下的“透明性”可以表示空間與身體在發展進程中延伸而來的新關系,可以直接創新觀看與體驗方法。如果在傳統文化基礎上的藝術理念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用傳統的長卷和全景圖作為類比,在主體融入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元素的重疊、交雜,將原本單向客觀時間、三維空間模糊處理。游客處于空間漫游狀態,基于瞬間信息具有的偶發性和易逝性基礎上,可以產生連鎖經驗,而這種連鎖經驗更是會超過預設有序視界。

現代園林景觀建筑的設計時,玻璃和鏡面這種材料具有光學介質作用,除了這種方式之外還可以采用多元化空間結構組織形式,產生豐富、層次性的時空體驗。例如哈維提出的“時空壓縮”理念,更是站在批判性視角,在空間信息是否對日常生活帶來負面影響這一方面引發人們的深思。但是必須認識到的是,平面化表象涉及到的三維意義是真實存在的,可以更加真實地體會到園林景觀設計元素的豐富性與完整性?;诮獗问交A上的時空建構,差異性元素全部集中在淺空間界面,利用空間建構控制界面、視野引導、壓縮維度,采取復制和擴展的方法凸顯內外空間交接的“厚性”。

3、景觀與建筑的內外交互建議

3.1優化景觀和建筑交互功能

解蔽代表開放性與顯示性,延展則注重轉變、引導。立足于時空體驗的視角,不同組織方式也會帶來相應的感受與視覺體驗。景觀和建筑內外交互設計時,設計人員負責控制內外關系先導性,在現代景觀設計領域也逐漸展現出主動性。例如在外部景觀設計中,很多現有的建筑作品都是采用內外交互設計,為了表現出透明建筑的特色,一般會在場地設計時應用現有景觀元素,在創造景觀這一方面,表現出建筑內外精細比例、清晰的空間節奏,為游客創造觀看、體驗的最佳場所。

空間建構中的景觀場地如果為下凹式,那么在處理時可以立足于植物疏密度、敞開處理與圍合關系的角度,即便游客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與建筑融為一體,獲得新鮮的體驗。例如很多景觀建筑會采用透明玻璃、磨砂玻璃,利用景觀映射的方式了解圖像的變化。白天遵循由內向外的順序,獲取外部空間景色,園林景觀中的樹林綠地圖像、建筑內部空間環境。待進入到夜晚后,可以從內部向外觀察周圍環境,但是光量可能會有差別,導致內部環境在疊加之后形成反射,如果是由外向內觀看,便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建筑光盒情況。

由此可見,景觀空間建構是豐富觀賞體驗的重要方法,因為外部環境和建筑內部空間相互融合、疊加,景觀也融入到了建筑中,游客在形成疊加物象感知之后,也會體會到流變解蔽式的時空體驗。

3.2采集空間結構信息

基于時空體驗的景觀與建筑的內外交互設計,可以選擇不同的時間點獲取建構空間信息。設計階段采集重要標志物、學校、河道以及斷層線等信息層次,調整尺度、旋轉角度后,可以通過疊加、重組等手段進行組合。例如內部展覽空間的景觀要素體量可以進行創新,聯系庭院、人行橋以及園林建筑等緊密聯系起來,突破建筑、景觀之間的限制,了解到各層信息平等聯系,所以景觀與建筑交互關系也會在設計過程中而存在[9]。設計時可能會在場地格網的各個位置種植植物,按照人口數量、水體與庭院等元素,滲入到建筑形體中,也因此時空關系不斷延展,交錯體塊在內外關系交融之后也有了更為豐富的空間。景觀結構經過穿插、交錯之后,從而形成持續性的流動,各個景觀要素交接位置的信息更加豐富,體驗空間也得到時空拉伸、延展。

3.3合理選擇建筑結構材質

建筑和外部城市環境聯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要隔離建筑本體,另一方面還需要與城市環境相結合。設計人員采用各種材質墻體,展開組織性設計,而不是簡單的使用擋土墻,對內外關系、高差關系做出處理。比如可以使用半透明材質的銅板墻體,搭配銅板墻、厚重感較強的石墻。這種半透明雙面打孔銅板墻體中的各個墻面,均被提前打孔,外墻面利用打孔便會形成相互呼應的圖案。通過半透明墻體,重組內外景象,在內外觀察中產生層次性的體驗,也可以在內外空間基礎上進行解蔽。設計環節這種半透明界面,使建筑本身和外部城市環境緊密聯系起來,而且彼此處于交疊狀態,相互融合,同時采用其他材質墻體重組,實現了建筑行進空間時空體驗拉伸。一般來說延展狀態、解蔽狀態相互依賴,被認知和體驗過程中會舍棄穩定結構狀態,經過層疊處理的信息,會在相互關系確定的進程中實現自我建構、轉換。

3.4金屬支架與植物景觀融合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有時會采用金屬支架,并且與植物景觀融合,創建具有立體性特征的公園。很多情況下社區空間的設計也會使用鋼構架,搭建多層次的空間組合,這樣一來既可以拓寬社區居民的活動空間,還可以發揮結構框架優勢,包裹不同的藤本植物,利用植物穿插與攀爬,使游客感受界面更加合理的重構,這對于游客行進路徑起到了引導性作用,還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城市中季節變化。設計初期通過鋼架、鏤空鋼板,本質上可以從內、外展示透明與解蔽這兩種狀態,植物在不斷生長進程中鋼索和框架會對其攀爬形成引導,從而將各個空間形式串聯起來,搭建內外綠墻延展形式的結構體系。除此之外,設計過程中空間結構需要重點表現出開放性,取消內外環境之間的界限。關于時空關系的設計,除了可以從橫向層次上加以展現外,還需拓寬到垂直層面,通過座椅、露臺等空間的穿插式設計,可以在創建空間中營造不確定狀態,這是表現延展性體驗的有效方法。游客則更加直觀地體現出各個空間所具有的層次感,對內部時空進行拉伸處理。設計人員針對自由界面的狀態和基本形式展開創新,可以將壓縮、拉伸兩種形式加以混合,游客所獲得的體驗將更具復雜性。

4、今后景觀與建筑的內外交互發展應注意問題

在今后空間創造與設計領域,為了體現出和諧性與合理性,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且多元化的時空體驗,內外交互設計務必要體現出“厚性”這一特征?;诶碚撗芯颗c實踐,在延展和解蔽基礎上,探索內外交互建構方式是今后該領域研究的重點。時空拉伸可以弱化邊界清晰性,從而塑造反思與體會的空間環境。在設計時一般會應用半界定分割的方法,通過內外滲透與連接進行過渡,將植物、建筑界面的相互組合,并要注意模糊內外銜接的邊界,以此來構建復合空間。另外,今后在景觀與建筑內外交互這一領域,還會更加關注孔洞式設計的廣泛應用。該方式是通過均質開放性空間風格設計,將內外空間關系進行模糊處理,在建筑中進行架空式設計,所有景觀元素均可以通過延伸的方式與建筑相融合。景觀拉升之后,游客所獲得的體驗時間不斷拓展,而體驗特征方面也逐漸具備了可推導向的特征。

時空壓縮這一層面,感知界面在內外交互設計中會處于解蔽、透明的狀態,利用特定光學介質可以通過界面的時空壓縮單向空間信息投射,讓游客在一瞬間形成感知,并界面聯系內外空間,通過各個界面關系的連接,采集景觀與建筑內外部信息。如果焦點界面存在相互映射的關系,也可以持續性的重構,將空間元素進行拼貼式處理,集中壓縮于同一個界面。這樣一來便可以產生可以滿足游客視覺體驗需求的交互式界面。景觀與建筑的內外交互設計工作中,基于時空延展和解蔽。這一角度能夠進一步達到相互依賴和轉換的效果,具體在設計時可以采用植物大川,他是設計著重表現出見面,多元化與可變性與各個類型的空間,組織相融合,使空間交互形式更加多樣化,而且能夠營造相對自由的狀態,景觀和建筑交互設計還可以利用特殊方式,盡可能地消除邊界,按照空間設計需求,尊重景觀與建筑內外交互存在的不確定性特征,并對景觀元素空間結構等進行重構,便可以達到理想的內外交互設計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時空體驗基礎上的景觀與建筑設計,必須關注兩者之間內外交互關系的總結,而且在設計實踐過程中,還需要采取多元方法,重點突出景觀和建筑內外互動特性,為游客營造多層次空間,感受到景觀建筑藝術性、美觀性,深入地理解的景觀建筑融入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張文博.村落交互空間景觀的活力再生研究——以尹家沖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1,2(11):69-71.

[2]趙若妤,張繼蘭,劉柯三.基于交互設計理念的互動型景觀設計研究[J].現代園藝,2021,44(19):100-102.

[3]曾斐莉.交互理念下的工業遺址公園景觀小品設計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09):64-65.

[4]翟司琪,樊清熹.濮陽“龍文化”特色景觀交互設計探析[J].建材發展導向,2021,19(16):56-57.

[5]唐紹男,黃瀅.基于交互型的街區景觀體驗性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12):88-89.

[6]董芊芊,劉垚燚,曾鵬,孫鳳云,張然,田恬,車越.城市三維景觀格局特征與社會環境因子的交互影響:基于增強回歸樹[J].應用生態學報,2021,32(09):3311-3320.

[7]尹靜.社區共享空間交互體驗式景觀設計探究解析[J].現代園藝,2021,44(10):41-42.

[8]盧窈.社區公共空間的交互景觀設計探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05):60-61.

[9]呂紅,趙蘭勇.基于多元感知的交互性景觀設計策略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21,51(02):90-92.

[10]張洋,李長霖,吳菲.數字化技術驅動下的交互景觀實踐與未來趨勢[J].風景園林,2021,28(04):99-104.

[11]朱治衡,魏光普,于曉燕,張虹虹,康瑜.白云鄂博礦山公園5G景觀設計更新策略研究[J].現代園藝,2021,44(07):83-87.

猜你喜歡
景觀建筑
“可食地景”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
景觀園林設計要點應用分析
《景觀平面圖》
創意涂鴉
建筑與數學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中東政治景觀——阿倫德
想象虛無一反建筑的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