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2022-04-21 14:45吳妹豆海湛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47期
關鍵詞:體驗教學雙減模式

吳妹 豆海湛

【摘要】“雙減”政策的落地,加快促使基礎教育改革深入推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理念需要轉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需要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需要變革,從而實現“減負提質”?!扒樗肌w悟—慧用”體驗教學正是一種高效的新理念教學。有效構建“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并深入實踐,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體驗教學;模式

一、“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研究緣起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半p減”政策指出,一是要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二是要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半p減”政策,加促基礎教育改革深化推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從思想觀念和教學行為上有所改變,在備課、教研等環節上投入更多精力,追求更加高效的課堂,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

此外,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化推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掣肘。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認識到,必須轉變傳統“灌輸式”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理念、策略和模式,推進課堂教學深度轉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轉變學生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改變目前課堂教學“重結論、輕過程,重傳授、輕領悟,重知識、輕智慧”的現狀,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學習、深度學習,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言概之,探索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新是“雙減”政策背景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诖?,我們擬探“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理念、策略與模式。開展體驗式教學研究,就是要求教師積極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身心體驗,并能彰顯自己的個性。這樣的研究,將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的課改要求,使得課堂教學更為高效,學生樂于學習。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內涵概述

(一)核心概念

體驗,也叫“體會”。與經驗不同,它不僅僅重視主體的心理結構,而且在經驗的基礎上更注重主客體合一的動態建構。體驗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和機會,還原或再現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親身經歷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活動。體驗教學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應該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使每一位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滋味,由此獲得滿滿的自信心與繼續前進的動力。

(二)基本特征

“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1)親歷性

親歷性是體驗教學的本質特征。體驗教學需要學生親身參與、經歷和體驗,需要他們在自己的行動中概括總結,在情中看、在景中悟、在境中體驗,因而具有親歷性。

(2)主體性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更是發展的主體、體驗的主體。體驗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自己的感受、價值取向和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學會感受、觀察、反思和總結,學會在不同情境中思考、解決問題。

(3)生命性

體驗教學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的教學,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擴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更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

(4)生活性

體驗教學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體驗教學所注重的體驗是和自己的生活經歷聯系在一起的,是對自己生活的一種感悟。體驗教學不但要學習課本知識,還要去發現和感受語言、符號,把知識所涉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便于學生身臨其境通過親身嘗試、體驗,生動地感知、了解和掌握知識。

三、“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模式建構

“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需要轉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需要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需要變革?!扒樗肌w悟—慧用”體驗教學正是一種高效的新理念教學。適應了小學數學“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新課改要求?!扒樗肌w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是教師基于學生認知發展水平,針對“減負提質”的新課改要求,以“情思”“體悟”和“慧用”為三個關鍵環節,通過引領學生情境思辨、體驗感悟和智慧運用,促進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谝詫W生為中心的體驗教學模式創新,聚焦“雙減”政策背景下學生的體驗式學習生態,重在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情思”“體悟”和“慧用”作為體驗教學模式的三個關鍵環節,每一環節在教學設計中都應以生為本,根據教材內容及學情創設真實或仿真的情境,讓學生“情思”;然后根據確定的核心問題引發學生進行生疑探究,促使學生的思維向深度、廣度不斷發展,在此過程中要注重親歷體驗,加強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在質疑辯論中明晰,在思維訓練中能力得到綜合提升。

四、“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案例實踐

有效構建“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并深入實踐,無疑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之一?,F以吳妹教師執教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一課為例,闡析“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教學案例:

(一)“情思”環節:情境激趣,啟發思維

1.播放動畫小視頻《朝三暮四》,創設情境,激趣引思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猴子吃的東西變多了嗎?

生:沒有。

師:為什么呢?

生:3+4=7(個) 4+3=7(個) 3+4=4+3

2.引入課題

師引入:加法和乘法,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等著我們去探索。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學習。

板書課題: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

(二)“體悟”環節: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加法交換律

(1)生疑探究

師:同學們!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道題。

課件出示:我第一次給笑笑4個蘋果,第二給笑笑6個蘋果,我一共給了笑笑幾個蘋果?

算法一:4+6=10(個)

算法二:6+4=10(個)

答:我一共給了笑笑10個蘋果。

師:誰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師歸納:加數+加數=和

師:仔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相同點:兩個加數分別是4和6,和都是10;不同點:兩個加數的位置不同。

師:因為4+6=10,6+4=10,所以4+6=

6+4。

(2)歸納概念

師歸納: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這叫作加法交換律。

(3)舉例驗證

①請你照樣子寫一組加法交換律的式子。

例:4+6=6+4

②加法交換律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過渡:剛才我們驗證了我們的發現,你會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釋這個發現嗎?試試看?

課件出示教材第50頁的第2個綠點內容。

師:你能根據生活中的事例解釋自己的發現?(看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怎樣列算式解決?算式中是否也存在我們發現的規律?)

生:35+42表示從學校到電影院的距離;42+35表示從電影院到學校的距離。

師小結:兩個距離都是一樣的,所以35+42=42+35。

2.乘法交換律

(1)生疑探究

師引導:既然加法有加法交換律,那乘法有沒有乘法交換律呢?

課件出示:奇奇每天看3頁故事書,看了5天,問奇奇一共看了多少頁故事書?

算法一:5×3=15(頁)

算法二:3×5=15(頁)

答:奇奇一共看了15頁故事書。

師:請同學們分別讀一下上面的兩個算式,因為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兩個算式用等號連接。

5×3=3×5

(2)歸納概念

歸納:兩個數相乘,交換乘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這叫作乘法交換律。

(3)舉例驗證

①請你照樣子寫一組乘法交換律的式子。

例:5×3=3×5

②交換乘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你能根據生活中的事例解釋自己的發現?(看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怎樣列算式解決?算式中是否也存在我們發現的規律?)

生1:橫著看:每排6把,有5排,總把數是5×6=30;豎著看:每列5把,有6列,總把數是6×5=30,結果一樣,所以5×6=6×5。

3.歸納概括

(1)師提問:剛才我們利用很多的例子充分證明了這一發現,那么,你能用一段話概括地說說這一發現嗎?

(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發現的規律)

師小結:像這樣在運算中存在的適用所有同類情況的現象,我們才能稱其為“運算定律”。今天我們發現的定律稱為“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

(2)如果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數,你能寫出上面發現的規律嗎?先試寫,再小組交流,最后集體匯報。

板書:

加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a+b=b+a

乘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a×b=b×a

思維拓展:如果換成其它字母,如c、d代表兩個數,你會用它們表示加法交換律,乘法交換律嗎?

(3)結合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解釋計算道理。

師:回憶之前學過的知識,哪里用到了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

出示課件:教材第50頁的第4個綠點內容。

①用豎式計算358+276。

師:運用加法交換律,我們還可以驗算加法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師:驗算時,可以將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后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原來的豎式,把每一位上的數從下往上再加一遍。

師:為了計算正確,我們應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筆算時,要養成口頭驗算的習慣。

②用豎式計算5×107。

生:用豎式計算5×107時運用了乘法交換律。

師:為什么計算更簡便。一般情況下,列豎式的時候,將數字多的數寫在上面,計算起來方便,并且積不變。因為兩個數相乘時,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

(三)“慧用”:學以致用,鞏固提升

1.游戲練習:喜洋洋運動會。

2.完成教材練習題。

(1)完成教材第51頁“練一練”第1題。

(2)完成教材第51頁“練一練”第2題。

(3)完成教材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3.探討:減法和除法中有交換律嗎?

學生交流后,引導思考:為什么只要舉一個反例就能推翻猜想?

4.課堂小結

師:今天你收獲了什么?

案例分析:

在《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一課的教學中,“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得到較好的體現。

(一)教學思想

在本課中,吳妹教師主要滲透的是體驗教學思想。以“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這一知識為載體,以情境體驗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又以探究體驗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即先猜想,再通過舉例,讓學生觀察歸納出交換律,繼而進行進一步的猜想,再舉例驗證,得出結論;最后,吳老師通過知識的巧妙遷移,讓學生學以致用。整堂課貫穿著體驗教學的思想方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環節

本課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一是“情思”環節:情境激趣,啟發思維;二是“體悟”環節:探索體驗,經歷過程;三是“活用”環節:學以致用,鞏固提升。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循序推進,完成了教學活動任務。在此過程中,通過生疑探究、歸納概念、舉例驗證等方法,促進了學生的理解提升。在“情思”環節,吳妹老師創設情境,引入了《朝三暮四》的趣味成語故事,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在“體悟”環節,吳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學習“加法交換律”,通過生疑探究、歸納概念、舉例驗證等方法,讓學生在探索體驗中掌握了“加法交換律”;然后,吳老師又運用了同樣的方法,讓學生掌握了“乘法交換律”。在“活用”環節,吳老師出示課本的練習題,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得到鞏固提升。通過這樣的教學環節,吳老師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也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策略

在本課中,吳老師主要采用了情境體驗、探究體驗、活動體驗等體驗教學策略,讓學生通過親歷實踐、探索體驗而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知識的系統性、學生的親歷性,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獲得。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活動空間,同時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綜上所述,“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的提出,適應了“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新課堂改革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索教學模式創新,構建“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并深入實踐,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學術價值?!半p減”政策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應是創新的、高效的、富有活力的生本課堂,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角色,充分挖掘學生的發展潛能,有力激活學生的生命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學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批準號2021ZJYB03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豆海湛,王林發.體驗教學的策略與方法[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2).

[2]黃雁鴻.讓學生體驗并感悟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J].寧夏教育,2014(2):47.

責任編輯 ?溫鐵雄

猜你喜歡
體驗教學雙減模式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抓住方法,實施體驗教學
優化體驗教學,創建高效英語課堂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