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思想政治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探究

2022-04-27 02:15李振芳
廣西教育·B版 2022年1期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法總結高中政治

【摘要】本文論述在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的策略:創設情境,啟動生本體驗;設計問題,進入生本體驗;互動討論,分享生本體驗;歸納總結,內化生本體驗;反饋應用,深化生本體驗,使學生在多樣化的體驗式學習活動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形成主動探索的主觀意識,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政治 體驗式教學法 情境 問題 總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2-0047-03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學習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在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適時運用體驗式教學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體驗的機會,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學情有客觀的把握,通過創設情境、設計問題、組織互動、歸納總結、反饋應用等教學手段,適時滲透體驗式教學內容,順利啟動生本體驗學習機制,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

一、創設情境,啟動生本體驗

教學活動要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發生,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是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的前提。政治學科缺乏生活實驗、手工制作等生活實踐任務,加上高中生學習緊張,接觸生活和社會的機會較少,導致生活化實踐學習機會減少。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沒有給學生設置生活觀察、社會調查的相關任務,學生也沒有其他獲取實踐體驗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喪失主動探索的意愿,自主探索精神逐漸消磨殆盡,這對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體驗式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體驗活動的氛圍。首先,設計的情境要對學生的學科思維形成觸動,在深度思考中,調動學生的學科探索思維,從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驗式學習環節中,生成體驗認知;其次,教師在情境設計時可以搜集一些經典案例,以發動學生互動探究,形成感官觸動,建立體驗認知;最后,教師借助多媒體手段展示圖片、視頻、動畫等信息素材,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感官沖擊,讓學生主動進入深度學習環節。

如教學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神奇的貨幣》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并提問:大家仔細觀察這些圖片,對貨幣的產生、貨幣的特點、貨幣的作用等進行深度思考,想一想,可以從圖片解讀中掌握哪些學習信息?學生開始觀察這些圖片,并對貨幣與商品的關系、貨幣與財富的關系、貨幣與信用工具的關系等內容進行仔細分析,由此得出,由于現代貨幣結算和信用工具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顛覆了人們對貨幣的認知,而移動支付手段不斷更新,凸顯了網絡虛擬貨幣的神奇特點。在交流環節,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解讀和展示,從諸多發言中總結貨幣的一般特點,在厘清價值和價值的關系中獲得更多正面的啟迪。教師借助多媒體出示圖片讓學生進行觀察,展示貨幣的特點和作用,以及貨幣結算方式不斷推陳出新等,給學生帶來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創設學習情境,對學生形成視覺感官沖擊,讓學生自然建立多重學習體驗認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設計問題,進入生本體驗

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存在“滿堂灌”“一言堂”的現象,教師重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做詳細解讀,擠壓學生探索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課堂學習氣氛沉悶,導致學生不能主動進行互動交流,也不能開展生活觀察和經驗歸結,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被淡化。由于不同的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程度深淺不一,這就要求教師及時點撥啟發,通過設計高效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交流對話,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多元、更深刻的體驗與認知。

教師在課堂中設計并投放問題是常見的教法應用形式。如果教師能夠對相關問題進行創新設計,突出問題的開放性、探索性,勢必讓學生產生主動思考的意愿,從而積極地投入到問題探究之中,由此形成鮮活的學習體驗。教師應針對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設計生活化的問題,并合理把握問題投放的時機,以提升所提問題的針對性。如果教師能夠推出一些有深度的專業性問題,或者所提的問題能夠與學生的生活認知對接,也能夠讓學生形成觸動,進而促進學生深刻理解所學新知。

如教學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多彩的消費》一課時,教師先布置一些生活問題:市場上某些商品銷售火爆,其主要原因有哪些?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哪些?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很快就有了信息反饋。有學生認為,一些商品銷售火爆,說明供求關系緊張,商品供不應求;也可能是促銷手段發揮作用,人們感覺商品物超所值,由此引發商品的需求量激增。為了激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教師推出具體的生活案例,并設計思考問題:張先生結婚后,打算購買一套洋房,可是最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達到了3.3%,張先生只能打消買洋房的念頭,改為購買一套普通商品房。張先生為什么沒有買洋房呢?針對這個問題,學生主動展開思考和討論: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房子價格大幅度上漲,而人們的收入水平不變,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購買力下降是必然。

可見,教師要深度研究教學內容,提升問題設計品質,根據學生普遍關注的消費問題進行設計,讓學生在深入思考和廣泛互動中形成問題探究意識,提升學習效率。

三、互動討論,分享生本體驗

課堂需要多重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體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設計問題或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實時探究,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但如果學生參與互動的熱情不高,通常是教師的問題設計欠佳,或者是教師的組織學習方式存在不足。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組織學生思考問題,順利啟動師生互動機制。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相關問題,教師再做出評價和指導,能夠讓互動交流有效、和諧。在學生集體討論時,教師可以創設生生互動學習場景,讓學生在互動中充分思考和討論,其學習體驗更為真切。教師投放一些生活化學習任務,如生活案例解析、社會調查、信息交互等活動任務,能夠對學生形成多種學習體驗,在與同伴體驗活動中分享感受,進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認知,感受真實生動的分享體驗過程。

教師還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解析,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話題討論,調動學生深度思考,課堂辯論氣氛自然形成。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投資理財的選擇》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然后推出討論話題:我國主要的儲蓄方式有兩類,一是活期儲蓄,二是定期儲蓄。哪一種儲蓄方式更合理?面對這個問題,學生紛紛給出自己的見解:“兩種儲蓄方式各有利弊,不能單純地從合理或不合理的角度做判斷分析。如今網絡上推出定活兩便的儲蓄方式,就滿足了更多人的儲蓄需求?!苯處熇^續引導學生討論:城鄉居民存款余額大幅度增加,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居民存款增加,是不是意味著國家GDP也大幅度增長了?學生對這些問題做深度思考,課堂辯論氣氛逐漸形成。有學生認為,居民存款增加原因有多種,其中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是一個方面,國家GDP增加也不能忽視,但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下降,或者說居民投資理財渠道狹窄,才是主要誘因。教師對學生的分析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繼續廣泛交流。由于學生對居民儲蓄問題比較關注,自然有了思考和探索的需求,進而通過互動交流形成學習動機。

教師推出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展開課堂討論,能夠建立學習關注點,成功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對有效啟動學生的學習思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生大多喜歡參加集體性學習活動,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組織和設計學習活動,體現主體教學意識,讓學生在問題辨析中獲得更全面的學習認知,學習體驗更加深刻。

四、歸納總結,內化生本體驗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反思和歸納總結,這是典型的知識內化學習活動。一個章節知識學完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做知識梳理,歸結認知結構,不僅理順學習思路,還能夠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在不斷總結和體驗中完成認知內化目標。如鼓勵學生做學習筆記,制作知識樹形結構,對章節知識信息進行歸結處理,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促進了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

學生學習一個章節的知識內容之后,將這部分內容進行詳細歸結,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認知體驗的內化。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梳理“按勞分配方式”相關內容,將相關知識歸納總結形成樹形知識結構圖。學生接到任務后,對相關信息進行具體梳理和分析,找到一些知識信息構建樹形圖形。如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分配方式的決定因素、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決定因素。按勞分配的決定因素,還有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執行意義等內容,都納入知識歸結范疇。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梳理和歸結情況給予評價,并及時提醒:勞動收入不等同于按勞分配。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勞動收入呈現不同狀況,公有制經濟內獲得的勞動收入是按勞分配的范疇,而非公有制經濟內的勞動收入屬性發生了改變,其收入是按照勞動要素分配所得。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再次進行知識梳理,將所有的知識點分類處理,這樣可以厘清學習思路,進一步分析、思考、歸結,教師針對學習內容應對設計,引導學生展開歸結性思考,能夠將感性認知轉變為理性認知,其訓練效果更為突出。

五、反饋應用,深化生本體驗

針對學生的學習總結,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訓練設計,增加一些信息反饋內容。如布置學習反思筆記,要求學生定期進行學習思考,以筆記的形式記錄學習心得,定期梳理和歸結,能夠促使學生啟動學科思維,在深度思考中建構基礎認知。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學生運用網絡早已成為生活常態,教師可以適時推出相關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借助網絡交互平臺進行信息交換,借助網絡搜集案例信息進行共享處理,能夠給其他同學提供學習啟示,深化學習體驗。

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社會調查學習活動任務,讓學生從調查活動中獲得更深刻的學習體驗。如教學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關內容時,教師對市場經營規則等核心概念做重點解讀,然后推出社會調查任務: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不合格的商品進入市場?在經濟經營中有沒有不公平競爭現象?請深入尋找身邊的典型案例,也可以利用網絡搜集相關信息,然后對這些案例或信息進行分析。學生領到任務后能夠主動行動起來,深入到生活實際展開多種形式的社會調查活動,也有些學生借助網絡搜集信息,尋找到一些典型的案例素材。在展示和回饋階段,教師要求學生將調查情況進行集體匯報。有了學習調查經歷,學生自然能夠做出詳細介紹,對相關案例對應分析,將市場規則做詳細解讀和說明,對反壟斷的措施和方法進行深入探索,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進入良性互動之中。

教師推出生活調查任務,成功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主動性,學生從調查和信息整合思考中獲得更深刻的學習體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對生活化學習有著更高的認同感,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展開課程設計,并組織更多適合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深入生活進行實踐探索,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學法指導,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完成新知學習。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滲透體驗內容,符合學生學習成長的需求。教師要做好教學反思,對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全面分析,通過生活觀察、社會調查、信息搜集、網絡互動、話題討論、案例分析、實踐反思等,為學生創造更多學習體驗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學習體驗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體驗中發展學科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忠坡.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政治課中的實施[J].廣西教育,2017(46).

[2]陳紅梅.高中政治體驗式教學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6).

[3]陳曉娟.以“哲學思想”引領體驗式高中思想政治課堂[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

[4]岳秉乾.“智慧教室”環境下的體驗式政治教學實踐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0(1).

作者簡介:李振芳(1973— ),山東青島人,一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政治學科教學與研究。

(責編 楊 春)

猜你喜歡
體驗式教學法總結高中政治
體驗式教學法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護理實驗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分析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產聯合靜滴縮宮素的臨床觀察及總結
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之我見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多媒體手段的有效應用
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錯題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動教學有效應用研究
運用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