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時期遼寧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2-04-27 15:51李倩王迪陳瑩
遼寧經濟 2022年3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遼寧

李倩 王迪 陳瑩

〔內容提要〕當前,“軟件定義”已全面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軟件創新引擎作用更加凸顯。隨著我國軟件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正迎來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的新階段。新時期,遼寧正在加快“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為軟件產業發展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因此,遼寧軟件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也成為必然選擇。本文通過回顧遼寧軟件產業的發展歷程,闡述新時期發展軟件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并就下一階段的發展路徑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此推動遼寧省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遼寧 軟件產業 高質量發展

眾所周知,軟件產業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軟件已成為信息技術之魂、網絡安全之盾、經濟轉型之擎、數字社會之基。大力發展軟件產業,對于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全國軟件產業發展早期的佼佼者,遼寧軟件曾創造出中國軟件史上的多個“首創”。如今,在全力提振遼寧工業,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的主基調下,遼寧軟件更要發揮其賦能賦智的重要作用,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實現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一、遼寧軟件產業發展回顧

2000年,《國務院關于印發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國發〔2000〕18號”)出臺,拉開了中國軟件產業迅猛發展的序幕。當時,遼寧走在了產業發展的前沿,在全國率先制定了《關于印發遼寧省加速發展軟件產業實施意見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在政策的引領和推動下,遼寧的軟件產業快速發展,從小變大、由弱變強。

(一)產業規??焖僭鲩L

軟件業務收入從2000年的40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073億元,年均增速高達21%;軟件業務出口收入達到27億美元,位于全國首位。目前,擁有規模以上軟件企業近1700家,從業人員達到25萬人。沈陽和大連作為全省軟件產業的主要集聚區,軟件業務收入占全省總量的90%以上,輻射帶動全省軟件產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沈陽、大連為龍頭,鞍山、丹東、錦州等區域產業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

(二)園區集聚效應凸顯

軟件產業集群及產業園區已成為產業、技術和人才集聚的堅實平臺和有效載體,遼寧已先后建成大連軟件園、沈陽國際軟件園等具有國內影響力的產業園區。大連軟件園是國內首個“官辦民助”軟件園區,入駐了軟件企業千余家,包括簡柏特、IBM、埃森哲等世界500強企業86家,先后被國家有關部委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軟件出口基地”。沈陽國際軟件園連續4年榮獲“中國最具活力軟件園”,曾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中國骨干軟件園區十強”,園區內擁有世界500強企業48家,中國軟件百強企業22家,入駐企業員工4萬人。

(三)產業發展屢創佳績

遼寧擁有全國第一家軟件上市公司、全國第一份軟件產業政策、全國第一筆嵌入式軟件退稅、全國第一個“官助民辦”軟件園區模式。沈陽、大連作為遼寧軟件產業的搖籃,孕育了很多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獨角獸和瞪羚企業。沈陽還被列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在全國營商環境排名中,連續兩年成為東北地區唯一的全國標桿城市。大連是第一批10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之一,6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之一,第一批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第一批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城市。

(四)產業創新動能強勁

擁有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73個。東軟集團、遼寧華信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一批企業面向自動化控制、數字化制造、云計算等領域建成10余個軟件創新中心和技術聯盟。沈陽機床i5智能控制系統、新松機器人多項核心技術分別榮膺2016、2018年度“CPCC十大中國著作權人”稱號。東軟集團、心醫國際、鞍鋼自動化等9家企業的項目先后入選國家大數據優秀軟件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安新自動化、英特仿真、鑫海智橋等7家企業的項目先后入選國家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全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研發投入、知識產權擁有量位居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首位。

(五)軟件出口國內居首

遼寧省軟件出口連續9年保持全國第一。東軟、華信、文思海輝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離岸服務軟件企業前三甲,其中東軟集團位列2020國內軟件出口和服務外包排名雙冠。沈陽、大連被列入全國3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IBM、惠普、思科、SAP、埃森哲、聚思鴻、日立、松下等世界500強企業及分支機構陸續落戶遼寧,并保持著每年至少5家世界500強或全球行業領軍企業來遼興業的喜人態勢,行業服務對象遍布東北亞、北美、歐洲等眾多國家。

(六)服務支撐不斷完善

完善的經濟形態離不開服務支撐機構的保障。國發〔2000〕18號出臺后,省軟件行業協會、省測評認證中心應運而生。省軟件行業協會在全國率先開展“雙軟認定”,并出臺了全省第一個省級社團標準,全面落實軟件產業發展稅收優惠政策。目前,已累計認定軟件企業3000余家次,登記軟件產品1.2萬個。協會還承擔了《遼寧省電子信息產業“十三五”規劃》等報告的編制,充分發揮了企業和政府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省測評認證中心先后打造了軟件評測、信息安全、認證評估、人才培養等服務平臺,開展測試服務萬余項,認證評估服務3000余項,成為促進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公共服務支撐。

(七)人才培養卓有成效

軟件產業快速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遼寧省連續出臺《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軟件人才的若干規定》等政策,把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發揮人才作用放在重要的位置。鼓勵高校開辦軟件專業,支持加強社會力量辦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省內高校紛紛在全國率先開設與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相關的專業。全省已創建15所軟件學院,其中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示范性軟件學院,東軟信息學院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民辦軟件學院。全省積極開展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等人才評價工作,已設置27個專業資格,考試規模持續增長。

遼寧軟件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具備豐厚的產業基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隨著遼寧數字經濟浪潮的來襲,為遼寧省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還面臨著一些制約與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財稅政策支持需持續落地,產業金融結合應進一步推進。二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需持續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有待實現突破。三是企業發展尚不平衡,企業規模結構應盡快由啞鈴型向橄欖型轉變。四是產業高端復合型人才尤為缺乏,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亟需培育。

二、新時期遼寧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索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十四五”期間,遼寧軟件產業發展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以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推進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為路徑,以發展工業軟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新興軟件與服務為重點,持續培育壯大新動能,營造高端產業生態,提升關鍵軟件供給能力和行業賦能效應,為加快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提供有力支撐,努力將軟件產業打造成為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一)聚力重點軟件領域突破

振興工業軟件。加速工業軟件研發能力提升,重點支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以及嵌入式等工業軟件產品的研發與應用。加快推進工業技術軟件化,支持通用基礎資源平臺建設,助力工業技術、工藝經驗、制造方法的知識顯性化、數字化和工具化。培育工業軟件標準體系,強化工業軟件的適配驗證,提升軟件通用性和可集成性。發展國產化行業專用工業軟件,面向裝備、石化、冶金等重點行業需求,打造一批特色行業優秀工業軟件示范。

發展新興軟件與服務。聚焦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開展車聯網、北斗導航、智慧醫療等新興軟件的研發。加快構建自主軟件生態,推動新興軟件與服務在交通、醫療、能源、金融等重點行業領域的規?;瘧檬痉?。積極爭取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試點,加大行業信息數據深度挖掘和利用,提升數據治理能力。鞏固軟件外包業務優勢地位,重點發展以研發服務、工程技術等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外包業務,鼓勵軟件外包企業向軟件國際化高端服務邁進。

壯大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發揮遼寧省在系統集成領域的優勢,鼓勵龍頭企業在信創產業鏈發揮核心牽引作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升遼寧信創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推動軟硬件企業、科研院所、專業服務機構等多方參與建立適配服務體系,建設基于國產軟硬件的研發平臺和驗證測試環境,開展軟件、硬件、測試、驗證、應用和服務的一體化適配。培育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園區、基地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營造信創產業發展生態。

(二)推動產業創新能力躍升

突破核心關鍵技術。集中力量聯合攻關關鍵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重點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制定重點領域技術瓶頸清單,組織實施專項突破計劃。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力度,探索“政產學研用”新機制、新模式,培養“專精特新”軟件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將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協同與運用。

培育新興產業領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重點發展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等新興領域,圍繞新興產業鏈進行創新鏈培育,提高體系化創新能力,加快推進產業化步伐,培育新興特色領域。

布局前沿技術研究。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和主導,面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虛擬現實、區塊鏈等信息技術領域的基礎前沿性技術、共性關鍵技術,超前規劃布局,集中優勢資源,加大投資保障力度,開展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夯實基礎技術儲備,爭創國內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新高地。

構建協同創新體系。整合集聚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優質創新資源,建立和擴大一批高水平的軟件研發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共性技術研究平臺、創新創業共同體,全面提升協同創新能力。

(三)推動融合應用賦能

助力傳統產業升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強對制造業全流程的管理和改造,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軟”產業為裝備、石化、冶金等“硬”產業賦能,提升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斷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加快推進對接應用。加強重點行業供需對接,推動工業軟件在遼寧省重點領域和典型場景的國產化應用。鼓勵用戶單位和軟件企業聯合開展應用適配驗證,協同推進關鍵軟件在重大信息化工程中的應用。從而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優秀軟件產品或解決方案,解決行業高質量發展難題。

提升工業互聯網效能。充分發揮軟件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賦能、扶持、復制的作用,打造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廣應用面向工業產品全生命周期業務場景的工業App,加快推進工業軟件云化部署,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的有效集成和管理,助力第四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換擋升級。

深化兩化融合貫標。進一步夯實兩化融合管理基礎,深入推進貫徹國家兩化融合系列標準,持續開展兩化融合行業對標和水平評估,發揮貫標企業標桿示范作用,積極探索符合遼寧省實際的融合發展路徑,提升融合應用水平。

三、促進遼寧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軟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與支持,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頂層設計、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作用。當前,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軟件產業發展戰略,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政府相關部門更應進一步研究制定新時期適應遼寧軟件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強化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作用。大力推動“四名”工程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城市創建軟件名城,打造一批知名軟件園區,培育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和知名軟件產品,造就更多的新一代軟件名人,構建有利于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為新時期遼寧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

(一)加強政策引導扶持

引導培育重大項目。依托國家科技計劃等,聚焦補齊產業短板,提升基礎能力,面向軟件產業發展重點方向和領域,通過制定相關鼓勵政策,引導培育一批創新水平高、帶動作用大、示范效應強的重大項目,撬動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帶動產業整體規模迅速攀升。

加大財稅支持力度。積極落實國家軟件產業稅收優惠政策,統籌全省工信、科技、發改等部門軟件產業專項資金,持續完善惠企舉措。針對遼寧省軟件產品首版次、信息化項目首合同的研發與應用,出臺扶持政策,給予資金獎補。

深化產業金融對接。引導社會和金融資本積極參與產業創新,加大對產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重大應用示范、產業園區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的支持力度,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加快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產品服務,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拓展融資渠道,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上市、掛牌。

(二)推進“四名”工程創建

支持創建軟件名城。支持沈陽、大連兩市高水平創建中國軟件名城。加快科技、企業、人才等創新要素集聚,加快形成創新驅動策源地、產城融合樣板地,加強對全省軟件產業的帶動作用,構建“雙城引領,多點突破”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做優做強軟件名園。支持從沈陽國際軟件園、大連軟件園為代表的重點軟件產業園區擴容提質,不斷增強其在產業規模、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集聚效應和領先優勢。創建新興、特色軟件園和產業集群,提升遼寧省高端軟件品質。

外引內培軟件名企。構建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將其打造成為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引導創新能力強、市場潛力大、成長性好的中小軟件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培育軟件細分領域的“小巨人”和“單項冠軍”。指導一批優質企業進入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清單,積極推動一批優勢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發展上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品牌企業來遼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等。

傾力打造軟件名品。扶持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版次”軟件產品,樹立遼寧自主軟件品牌。依托軟件名企,打造1000個以上的技術先進、市場認可度高的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軟件品牌。

(三)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服務載體建設。建設一批技術創新平臺,發展一批創新創業

基地,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動質量標準、測評認證、產權交易等專業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做好服務支撐保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行業組織的作用,有效服務行業管理。

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支持省內重點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積極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及團體標準制訂與修訂,提升行業話語權。積極開展信息技術服務先進標準應用推廣,鼓勵企業進行CMMI、ITSS、DCMM等國際國內先進標準評估認證,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管理水平。

強化軟件質量品牌。支持配置管理、測試驗證、質量分析等工具研發,推動企業建立對標國際的產品開發、質量控制體系,提升軟件開發和質量管理能力。開展軟件價值評估和定價機制研究,引導軟件價格回歸價值。支持軟件產業重點領域知識產權優先審查,健全知識產權中介服務體系,提升軟件價值保障能力。

(四)加強產業人才引進培養

扶持特色軟件學院。鼓勵高校加強軟件基礎學科教育,深化新工科建設,培育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鼓勵高等職業院校加大軟件編程、大數據分析、 5G應用等高技能培訓力度,培養實用型高技能人才。

建設人才實訓基地。支持本科和高等職業院校與軟件企業開展學科共建、深化校企合作,建設一批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人才實訓創業基地,培養產業急需應用型人才。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組建人力資源共享平臺,為企業提供人才解決方案。

強化高端人才引育。持續完善人才政策和激勵機制,通過建立省級軟件產業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等政策的實施,多措并舉引育產業領軍人才。支持社會組織舉辦軟件技能大賽或專題活動,為優秀軟件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進一步完善人才使用、評價體系,為人才引進開辟綠色通道。充分發揮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紅利效應,利用東北應用場景等優勢,招引一批高層次優秀人才。

綜上,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軟件定義世界,智能引領未來”已成為社會共識。2020年,國務院出臺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20〕8號),標志著中國軟件產業已經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遼寧省委省政府加快“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以數字產業化培育新動能,以產業數字化孕育新動力。因此,做大做強軟件產業也成為新時期遼寧振興的重大命題。遼寧軟件產業一定要抓住這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軟件產業賦值、賦能、賦智作用,有力推動遼寧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實現社會經濟持續增長和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1.遼寧省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工程中心智能制造部;2.遼寧省軟件行業協會)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遼寧
遼寧風采
遼寧之光
遼寧賦
讀遼寧 愛遼寧
澳門遼寧 攜手同行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