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動畫影像在新媒體藝術中的延伸與擴展

2022-04-27 00:52杜娟宋偉
今古文創 2022年14期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

杜娟 宋偉

【摘要】 現如今,隨著數字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人們進入到5G信息的新時代,動畫影像藝術也得以迅速傳播。動畫影像作為新媒體藝術其中一種表現形式,不僅拓展了動畫藝術的創作范圍,而且與新媒體藝術相結合使得動畫影像拓展出新的領域。動畫影像藝術具有視覺傳播媒介的優勢特點,極大地豐富了新媒體藝術的媒介多樣性,通過研究動畫影像在新媒體藝術中的延伸與擴展,帶給新媒體藝術和動畫藝術更多的可能。

【關鍵詞】 動畫影像;新媒體藝術;延伸擴展;多維性

【中圖分類號】J95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4-007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4.025

一、新媒體藝術與動畫

(一)新媒體藝術概述

當下,人們的生活與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密切相關。區別于傳統的藝術形式,新媒體藝術產生于20世紀六十年代。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影像記錄的普及,伴隨著新的藝術思潮席卷而來,此時的藝術家不再滿足于傳統的繪畫方式的表達,不斷尋求著新的藝術創作出路。受著名音樂大師約翰·凱奇的影響,美國的韓裔藝術家白南準(NamJune Paik)拿起手中的DV開始進行所謂的錄像藝術的創作。當時的白南準深入紐約第五大道,他便用手中的鏡頭記錄了教皇一行人的場景。區別于新聞類的拍攝模式,白南準的記錄形式更具有藝術性和實驗性。這一舉動同時也代表著錄像藝術的誕生。前衛藝術家白南準的作品很多都具有濃郁的東方色彩,其觀念性和在場性很快感染了眾多藝術家和觀眾。伴隨著電視機和攝像機的大眾普及化,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放下手中的畫筆投身于錄像藝術的創作中去,錄像藝術其實就是新媒體藝術的最早的雛形。1964年,藝術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拍攝了一部長達8小時5分鐘的默片《帝國大廈》,這部影片的情景拍攝鏡頭只有一個,就是紐約帝國大廈,記錄了其在這8個小時內的變化。這部影片對于普通觀眾來講是乏味的、無趣的,但是安迪·沃霍爾卻解釋為這才是真實的時間記錄。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也有一批傳統藝術家拿起了攝像機開始錄像藝術的創作,比如張培力在1988年創作了《30×30》,這也是一部乏味無趣的記錄行為的影片,全長180分鐘里展現張培力手帶醫用橡膠手套,把一塊鏡子摔碎了再粘起來不斷重復的行為動作過程。張培力的作品受到了西方錄像藝術的啟發,同時他的作品也啟發了中國年輕一批的觀念藝術家。

時至今日,隨著技術設備的更新和觀念性的思維導入,錄像藝術也逐漸發展成如今的新媒體藝術。新媒體藝術是用不斷發展創新的科學技術與藝術觀念相結合而創作產生藝術作品。藝術家不斷嘗試用新的藝術形式來進行實踐,更具有突破性和挑戰性。藝術的新方式新形態不斷地產生,其內涵精神也在不斷地變化,新媒體藝術具有包容性、科技性、觀念性等特點。其中對于新媒體藝術家的定位不再局限于藝術工作者,可以延伸到科學家、編程人員、生物研究人員等各行各業的人。新媒體藝術因為媒介技術的不斷變化其本質與傳統藝術也有所區別,媒介運用導致了新媒體藝術家的思維方式有所轉變,他們的思維路徑更加依托于媒介的重塑等方式。

(二)動畫藝術概述

動畫作為一種綜合類的視聽語言藝術,同時也是新媒體藝術創作形式的主要方式。動畫藝術具有虛擬性、重構性、符號性等特點,與電影藝術相比更具有想象力。新媒體藝術中經常運用影像來進行藝術創作,影像藝術其中一種表現方式就是動畫。從21世紀以來,動畫影像的創作媒介包括二維動畫、三維動畫、3D投影藝術等除此之外,藝術家門利用科學技術手段把動畫和其他專業門類進行融合,并且重新進行實驗和創新,把動畫藝術空間的想象與樂趣展現出來。其表現形式例如裝置藝術,影像藝術,互動藝術,游戲藝術,虛擬現實等。立足于當代藝術,動畫影像藝術的創作已經發展到非常成熟的階段。其獨特的審美特征為技術性、互動性、觀念性和游戲性等。因此,動畫影像藝術具有包容性、開放性、創新性和多元性。

二、動畫影像的多維性探索

20世紀的藝術實踐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其原因是基于太空連接的電子速度快速的提升。新的媒介不斷地涌入藝術創作中去,使得藝術的舞臺更加的多元化,藝術派別也不斷延伸,互動形式也有所增加,藝術更加具有多維性的表現。動畫影像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也是如此,多維性的探索在動畫影像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動畫影像的方向性

動畫影像的方向性具體可大致劃分為本體性和功能性。動畫影像的本體性即動畫作品本身,也是回歸于動畫藝術創作本身。動畫影像藝術創作的首要特點就是原創性和獨特性。藝術家孫遜從動畫本體性出發,其作品采用黑白藝術語言效果進行創作,借助視覺畫面邊敘述邊隱喻,其作品是對歷史性的批判,同時也是對未來的幻想。例如他用廢舊報紙手繪動畫作品《休克時光》,這是一部單屏動畫影像,表現其歷史的社會性思考。動畫影像的功能性主要是對于藝術作品的延伸,其表現形式類似于可出售的動畫藝術的衍生品。

(二)動畫影像的時空性

時間與空間這兩個維度構成了動畫影像的時空性。人們在認知方面從來不缺少機會,總是不停地去探索和發現新的訊息。在了解時空的特征方面,基于新媒體藝術的新的體驗。新媒體藝術家總是徘徊于時空的交替性以及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本真認識。在動畫空間中的延展,可以是二維空間也可以是三維空間,甚至可以突破維度,創造新的空間形式。這種空間通常指的是虛擬的空間以及真實存在的空間。在動畫影像藝術創作中,空間與時間的表現方法通常有挪用、置換、放大、重疊、組合等。

新媒體藝術家陸揚的作品《移動光背》展覽于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兑苿庸獗场纷髌肥沁\用影像裝置的有機結合,呈現出了宗教神學的莊嚴感,但是又與現代社會文明相碰撞。在其影像裝置空間中,空間是作品觀念的延伸,通過構建裝置環境本身來達到構筑完整作品的創建。

2006年,藝術家邱黯雄在作品《新山海經》中向觀眾展示了一種超現實主義的動畫藝術風格。這部作品是一部三屏黑白動畫影像,長度為29分34秒。其作品頗具詩意與憂郁的語調表達,用水墨的手法在原始與現代構建出古老神話與未來科幻的跨時空結合,這種手法通常解構再重組,很具有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缎律胶=洝分胁粌H出現了現存的一些動物,比如犰狳、鹿等,另外還出現了工業文明進程中的原始社會景觀,在其作品中時間性被延伸變換,從而改變人們對于現代社會的思考方式。時間的流逝與水墨動畫交相呼應,使這種獨特的敘事轉換手法得到細膩的表現??萍寂c遠古兩個元素的跨時空碰撞出新的宇宙觀與視界觀,混沌的世界中充滿了作者的想象力。

(三)動畫影像的意識性

動畫影像的意識性表達在藝術家們的作品創作中尤為體現。意識性的表達的形態是多元的,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感知體驗與實踐方法。

藝術家用理性把技術和思維融入在一起,再用感興去表達創作,從而進行作品中的意識流露。觀念性是其最顯著的特征。2002年藝術家馮夢波創作的《Q4U》作品是一部以自我為真實原型,通過網絡編程技術把自身照片嵌入到虛擬游戲之中,從而參與互聯網游戲中的激烈戰斗。其獨特之處在于作品的切入點揭示了大眾文化和視覺藝術的轉換方式的不同,折射出真實意識與虛擬世界具有錯位與聯結。

2004年,藝術家唐茂宏創作了自己的首部三屏裝置動畫影像《蘭花指》。在作品《蘭花指》中,每一個圖像與圖像之前都存在著隱喻的關系,很多圖像來源于網絡,藝術家進行的動畫形式的改編。這個時代的圖像如此泛濫,唐茂宏對網絡圖像進行二次創作恰恰體現了藝術家的意識性的突破與幻想。此外,藝術家吳俊勇在2006年創作的單頻影像作品《劇場》中編織了一個荒誕的意識世界。影像中處處進行了隱喻與符號表達,把現實世界的百態濃縮在一部短暫的作品當中呈現給觀眾欣賞。

三、動畫影像的形式語言

在新媒體藝術中,動畫影像有多種形式語言,如動畫影像敘述、動畫影像裝置、交互動畫影像等。這種形式的多樣性取決于動畫的本質,即動畫本身就是一種多元化的媒介藝術形式,動畫影像可以跟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這給動畫影像藝術帶來了更多地探索和可能,也為觀眾帶來了更多地驚喜,在這每一次地探索之中,實現了藝術家們天馬行空地想象力,同時也增強了技術地創新力。

(一)動畫影像敘述

動畫影像的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用影像視覺語言進行作品敘述。其表現形式較為單一,但是這種方式的表達更具有實驗性和視覺觀看性。無論是線性敘事動畫還是非線性敘事動畫,他們對于用動畫的形式去表達當代藝術顯得更為純粹,使其回歸到了動畫的本質,即動畫也是一種媒介。對于新媒體藝術當代性的思考,用純粹的動畫手法去表現還具有一定的觀念性。這種觀念性讓藝術動畫區別于商業動畫,其創作目的也是不同的,因為藝術動畫不具有盈利性。例如藝術家吳俊勇的作品《等咱有錢了》,利用幻想空間去實現貧窮對于金錢的吶喊。此外,周嘯虎的作品《新聞聯播》,孫遜的作品《主義之外》也都是運用動畫影像語言直接的表達敘事。

(二)動畫影像裝置

裝置藝術是集聚“場”概念地藝術形式,其藝術形態也是超脫領域的。裝置藝術是探討時空與物之間的關聯性研究,同時也涵蓋了諸多概念化的學科,如美學、哲學等。裝置藝術融合多種藝術形式拓展其創作領域,不斷地探索創造性的藝術表現形式,并逐步完善和構建自身藝術體系。

數字化這種技術手段為藝術家從事創作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途徑。數字化對于藝術家的開闊的思維方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對于他們來講數字技術不僅僅是媒介表現方式,其實也是一種新媒介的藝術探索。在網絡化和數字化的推動下,動畫藝術融入當代藝術形式表現中去。動畫影像裝置藝術也是新媒體藝術的重要表現方式之一,通過參與空間的結合而達到藝術作品的最終效果。這種形式相比較動畫影像的單一敘述,其形式感更加突出,綜合性和空間性帶給作品的呈現方式更加多元化。動畫影像裝置的形式通常是與外部空間相結合,或者與屏幕、現成品、雕塑重組,形成新的視覺表現語言。2010年,美國當代藝術家托尼·奧斯勒(Tony Oursler)的作品《超級流行》和《眼睛》在北京林冠畫廊展出。托尼·奧斯勒(Tony Oursler)運用多種媒介材料和影像相結合,超真實的視覺感和現場觀感的不確定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新的實驗方式也重塑了影像的語言。

其實錄像藝術的早期形式大多是裝置藝術與錄像藝術相結合并逐步發展成錄像裝置藝術,也就是我們現在提到的影像裝置藝術,其中以動畫為創作媒介的影像裝置藝術在此歸納為動畫影像裝置。動畫影像裝置其本質是對于展覽空間的延伸。藝術家陸揚《陸揚妄想曼陀羅》《子宮戰士》《癌寶寶》等作品在對于動畫影像空間的擴展進行著不斷的嘗試,也不斷地發掘出藝術地新方向。

(三)交互動畫影像

在新媒體藝術中,藝術作品的狀態可以歸結為跨媒體、交叉學科、多元表達等,通常表現為利用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來達到作品與觀者合二為一的效果,這既是一種互動模式,也把觀眾變成了其藝術作品的一部分。動畫影像藝術的交互功能相較于傳統藝術形式更具有優越性,這也是一種全新的藝術表達方式。這種交互動畫影像表現方式通過作品互動情節設置,充分調動參觀者的融入度,讓觀眾通過深入地參與到作品其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表達。藝術作品的完整度需要觀眾的互動參與來完成,從而其作品更具有實驗意義。

交互動畫影像是包容的,同時也是前沿的。因為不同的技術手段所展現出來的聲音或者影像的傳遞也是有差異的。交互動畫影像的場景、色彩、光影、空間以及畫面感的融合度更加豐富,其展現方式的是具有沉浸式的體驗觀感性,這種將整個舞臺的立體空間制作成背景動態特效影像,再配以鏡像生成,完美呈現出了虛擬的沉浸意境。從視、聽、嗅、觸等多感官角度讓觀者沉浸在新媒體藝術作品的氛圍中,對于作品本身來講起著一定的強化作用。

(四)虛擬性動畫影像

新媒體藝術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虛擬性。在虛擬世界中,人們變得越來越依賴于數字世界,真實的社會生產也愈發的離不開虛擬世界。虛擬的世界可以讓人們暫時忘卻真實的世界,從而投身到擁有斑斕幻想的數字世界中去。數字技術功能的強大遠遠超乎了人們的想象,但是也帶來了新的藝術創作的新挑戰。電腦工程師可以利用數字虛擬現實技術再造真實景觀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這里所說的虛擬化主要是指新媒體藝術媒介的虛擬化和內容主體表現的虛擬化。

虛擬現實技術的融入大大增強了新媒體藝術的綜合性,利用虛擬現實增強技術,集聚光線追蹤、概念空間、AR前景以及背影景象等通過抽象化全裹式場景包裝呈現出虛擬之城。例如日本的藝術家組合TeamLab科技小組的作品多以數字化為核心的虛擬交互動畫影像通過計算機對圖像進行有效處理,把多維的感官功能一一激發,觀眾在展場猶如夢幻仙境一般,與此同時還可以與作品進行實時互動,甚至觀眾自定義的手繪作品還能出現在teamLab科技小組的屏幕場景中。

四、結語

討論到此時,不得不說藝術發展到當今有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創作媒介的不斷變化,新的媒介創作方式為藝術的發展增添了實驗性和多樣性。不論是電子時代還是數字時代,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網絡多元化的運用普及,動畫影像在新媒體藝術中的延伸與擴展是多維度和具有變換性的,同時也是具有多元性的。動畫影像藝術和錄像藝術、裝置影像藝術一樣都是一種媒介來進行創作方式,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將其運用在新媒體藝術中,使得可以逐漸技術化、觀念化、語言化,這不僅豐富了新媒體藝術的多樣性,還讓藝術家的創作更為自由和放松。

動畫影像藝術在當代藝術中擁有其獨特的審美特征,運用科技化的語言方式進行創作。在國際上比較大的展覽也越來越傾向于動畫影像,聲勢和規模也在逐漸擴大。新的技術和媒介不斷推動這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與前行,但在這之中,動畫影像這一媒介在新媒體藝術中的融合更為突出,形式感更為豐富,傳播力度也更為廣泛,彰顯出動畫影像在新媒體藝術中會有更好地融合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斯維杰爾斯基.空間與時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2]朱其.20世紀后期以來的新媒介藝術[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5.

[3]王春辰,張小濤,何金芳主編.心靈世界:作為虛擬藝術工程——首屆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文獻[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

[4]朱朱.灰色的狂歡節: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5](美)邁克爾·拉什.新媒體藝術[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6]陳媛媛.公共空間的新媒體藝術[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

杜娟,女,漢族,河南安陽人,河南城建學院,碩士學位,新媒體藝術專業,研究方向:影像裝置藝術。

宋偉,男,漢族,河南襄城人,河南城建學院,碩士學位,自動化專業,研究方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猜你喜歡
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網站與科普教育基地的公眾效應
新媒體藝術的特性與其蘊含的科技美
新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的碰撞
從新媒體藝術角度淺析網絡直播的娛樂創新
淺談新媒體藝術對字體設計的影響
試論當前新媒體藝術呈現的文化特征
黑龍江民間美術與新媒體藝術的結合研究
新媒體藝術與現有美術欣賞模式間的相關性
新媒體藝術之新意
時間,身體,情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