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喜見山不喜平

2022-04-27 00:52趙曉芳
今古文創 2022年14期

趙曉芳

【摘要】 《虬髯客傳》作為一篇古典小說,故事情節奇特,人物形象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描寫技巧,但同時也給翻譯帶來了挑戰和難度。本文試圖以周勁松譯本為實例,從塑造人物、推動情節、豐富畫面三個角度來鑒賞分析其譯文中的句式多變典例,以期為后來的古典小說翻譯帶來啟發和借鑒。

【關鍵詞】 句式多變;虬髯客傳;鑒賞譯本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4-011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4.037

一、《虬髯客傳》之分析

《虬髯客傳》為唐人傳奇名篇,敘述了唐代開國時期的故事,文章開頭描寫寒士李靖拜見司空楊素,敬獻奇策而為楊素家執紅拂的妓女所仰慕,夜奔追隨。接著在他們的出逃途中,結識第二位豪杰虬髯客,隨后至太原一同會見唐太宗李世民。原本有奪取天下之志的虬髯客碰到李世民后也“見之心死”,決心傾其家產讓李靖輔佐李世民登頂,開啟貞觀之年。

同其他人物傳奇一樣,《虬髯客傳》具有“奇”的特點,本身具有很強的故事性,運用虛構、夸張、細節描寫、正反映襯等等手法,塑造了個性鮮明、有血有肉的“風塵三俠”,展現了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愛情與狹義,表現了“真名天子”應天命而生的主題。該小說的第一大特點則是人物的成功塑造,作者不僅僅是運用了正面的細節描寫,對人物進行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刻畫,更主要的是通過側面烘托來展現人物的特點,雖然著墨不多,卻恰到好處,循序漸進。第二大特點便是語言簡練,情節推進迅速,從“李靖說楊素,紅拂女私奔,巧遇虬髯客,一見李世民,再見李世民,義助衛國公”直至尾聲,環環相扣。第三個特點便是畫面轉換迅速,人物視角切換快。比如文中的對話描寫,“對曰,答曰,遂喜曰……”正是以上特點,讓《虬髯客傳》人物突出,情節起伏,感情豐富,成為頗具匠心且膾炙人口的傳奇佳作。

二、周勁松及其譯本之簡介

周勁松現任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四川省翻譯協會理事,四川大學符號與傳媒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主講課程《筆譯基礎》《翻譯概論》《西方二十世紀文學思潮》等,出版專著《林語堂小說書寫的文化張力》,教材《翻譯基礎十二講》,還出版了多部譯著,在《當代文壇》《社會科學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本文所選擇的其《虬髯客傳》譯本正好是《翻譯十二講》中的選文,同時也是MTI學生《翻譯概論》課程“中國傳統文學文本英譯”環節所指定的翻譯實踐材料。該譯本經過周教授的多次打磨,以及通過在翻譯實踐課程和學生不斷交流,已經形成了一篇成熟的譯文,所以對于古文小說翻譯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其次,通過對知網進行“虬髯客傳英譯”的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相關的研究并不充分,所以期待該文對于周譯本的鑒賞能夠對豐富此領域的研究。

三、句式多變之必要

小說翻譯,尤其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翻譯對譯者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作為譯者,要善于體味小說的藝術技巧,如結構形式、情節設計、敘事角度、敘事節奏、人物塑造、話語模式等(李美,2016:89),而對于以上所述內容把握程度的一個直觀體現便是譯文句式的靈活多變。從克里斯蒂娃提出的“文本間性”來看,在譯文和原文的間性關系間,譯文需要忠實原文,盡可能保持原文的形式、內容、風格甚至所指。小說作為典型的文學作品,自然是文喜見山不喜平,這同樣也是英文譯文的一個考慮角度,進行句式變換,運用句式修辭,使得句子搖曳生姿,來復刻原文章曲折動人的效果。也正如江帆在他的文章《論句式修辭的邏輯手段》種所談到的一樣,“一樣話,百樣說”,當一個思想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達,或者說,要根據題旨和情景,選擇最恰當最有表現力的句式表達。

同時,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在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正如奈達(1982)在《翻譯理論與實踐》中提出:“翻譯就像是把衣服打包進兩個不同的行李箱,衣服是一樣的,但是行李箱卻大不一樣,所以打包衣服的方式也就要有所不同?!保↖t is a bit like packing clothing into two different pieces of luggage: the clothes remain the same, but the shape of the suitcases may vary greatly, and hence the way in which the clothes are packed must be different.)《虬髯客傳》中多出現主謂結構的短句,且多重復字詞,這是由于漢語是表意文字,再加上文言文本就意蘊豐富,同時還存在省略內容。如果英文譯文不知變通,只顧按照原文處理,句式單一,用詞單調的話,那就不能在英文語言中展現原小說的風采,也就不能算得上是一部好的譯作。所以,筆者意在從譯文句式多變的角度來鑒賞周勁松譯本的精彩之處。

四、句式多變之功能

句法的多變正是能夠還原小說原本特點的一個維度,在人物的刻畫與表現、情節的描寫和推動、小說中畫面的展現等都起著獨到的作用,能夠實現原文本風格和文體方面的忠實,從而實現譯文的可讀性。以下將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周譯文中體現句法多變的典型例子,當然每個例子都不止一個方面的作用,而是達到了多種功效的融合和統一,以下分析是筆者個人主觀性的分類。

(一)塑造人物

原文:當公之騁辯也,一妓有殊色,執紅拂,立于前,獨目公。

譯文:When Lijing was vehemently in his speech, his very gesture, however minute, failed no touch of the eyesight of the one among the beautiful girls who was holding a red whisk and standing ahead.

分析:這句話交代了兩位主人公的出場,雖然原文簡練,但動作描寫和人物刻畫細致傳神,不僅表現了李靖的才能謀略,還表現了具有殊色的紅拂女慧眼識珠,為之傾倒,正是這一幕的發生,才有后文紅拂夜奔的情節,所以此處需要譯者的精心處理。漢語原文一句話中出現了兩個主語,且原文后三個短句形成排比;但英語一句話中只允許出現一個主語,如果刻意營造出原文的排比修辭,就會出現一個主句后跟三個分句的情況,這樣則顯得單調,這就需要譯者進行句式的安排和處理。此處周譯本將整個句子處理為并列復雜句,用when連接句子,將“當公之騁辯也”處理為時間狀語從句,這個從句采用系表結構,發揮英語的介詞優勢,表現李靖投入雄辯,主句則由“his very gesture”引領,主句中又帶有定語從句來處理漢語原文的兩個小短句“執紅拂,立于前”。這樣的處理不無道理,原文所要強調的是紅拂女“獨目公”這一神態,因此將它處理為主句的中心成分,且采用反譯法來突出表達紅拂女對于李靖的一見傾心;同時,還在主句中插入了插入語“however minute”進一步做強調。經過譯者的處理,這個句子更加的生動曲折,給讀者帶來了閱讀體驗,而且一一還原了原文所具有的表達效果。

原文:公怒甚,未決,猶刷馬。

譯文:LiJing showed no signs of action towards this but kept grooming the horse, while in his heart, the flame of anger was burning aloud and on the very point of breaking out.

分析:此句話展現了因虬髯客冒犯地看紅佛女梳頭,李靖在門外刷馬看到自己的女伴被別人窺視而怒火中燒的情景。漢語句子是對李靖一人的描寫,帶有三個狀語分句,分別描寫李靖的心情和動作,由于古漢語意蘊豐富且漢語具有意合的特點,所以原文能夠生動表現出主人公的情緒。但在轉化為英語時,如果仍然按照原文的結構和語序,則會造成“水土不服”,達不到原文的表達效果,因此需要譯者進行調整和重組。周譯本將“猶刷馬”的動作提前,作為第一個主句,然后用“while in his heart”來連接第二個并列的主句來展現李靖的心理情緒,這體現了英語顯現化的特點;而且兩個并列句形成對比,李靖外在的表現是沒有任何行動,但內心的憤怒卻如洪水將要決堤一般,這保留了李靖有禮有節的形象。周譯文的出彩之處在于用while引導一個狀語從句來塑造李靖的內心活動,同樣擺脫了常規和俗套,將李靖的憤怒具化為“the flame of anger was burning aloud”,由此將李靖的憤怒轉化為“熊熊燃燒的火苗”,“burning aloud”是地道的英語語言,形象地傳達出了李靖內心的憤怒;接著用“on the very point of breaking out”來加強這種憤怒,讓人覺得“箭在弦上”,李靖的憤怒就在爆發的邊緣。周譯本則是運用形象的處理將小說中李靖的憤怒情緒刻畫得可觀可感,同時也沒有讓李靖表現的莽撞或是怯懦,成功地達到了原文對于人物的刻畫,值得借鑒。

原文:俄而文皇到來,精采驚人,長揖而坐。神氣清朗,滿坐風聲,顧盼煒如也。

譯文:After a while, the fated person came in and greeted every one in reverence. He was seated, with no superfluous movements, but all at once, the whole situation was permeated with his vigor and energy, which was not only powerful enough to set every one ablaze, but looming so dense and dignified that every one was dimmed.

分析:此處交代了李世民的正式出場,展現了他的不同尋常和天人氣質。原文第一句描寫了文皇的動作,第二句則描寫了文皇的氣場,總共六個短句,四個四字短句,兩個六字短句,整飭對仗,充分展現了李世民的精神神韻。而英語句子不可能復刻漢語的精簡短句,做到駢散結合,所以就需要進行句式的變換來補償原文的文句對仗和人物刻畫。周譯本將“俄而文皇到來”處理為一個簡單句,簡單介紹李世民到場打招呼,然后將剩下的內容糅合為一個復雜長句來突出表現他的特異氣質。后一個長句的主要結構為具有轉折關系的兩個并列句,前一個并列句較為簡單,就如李世民的動作一樣簡單,沒有刻意地表現自己,只是簡單坐下;后一個并列句復雜,主要是渲染文皇具有的神采風韻,用一個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來著重描寫文皇氣質給周圍環境和其他人帶來的影響。在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中又運用了“not only...but also”,“not...enough to”, “so...that...”句法更加細致入微的描繪了李世民的“天人”氣質,能夠讓譯文讀者充分感受到李世民就是唯一的天子,成功地塑造了李世民的形象。

(二)推動情節

原文:隋煬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楊素守西京。

譯文:Whilst Emperor Yangdi was on his inspection tour to the city of Jiangdu (presently Yangzhou), Premier Yangsu was in charge of the garriosn at the city of Xijing (presently Xi'an).

分析:本句為《虬髯客傳》的第一句話,交代背景信息,前半句為判斷句,后半句是主動句。周譯本將本句處理為由whilst連接的并列句,顯現了原文的邏輯關系,而且并列的兩個句子呈平行結構,都遵循了主系表的結構,這樣從句式上也給予了楊素和隋煬帝同等的安排,突出了楊素位重京師,更是凸顯了楊素占據戰略要地的信息,為后文楊素驕貴以及有扶危持顛之心的情節起到了鋪墊與交代作用。這樣的平行式的句式給讀者帶來了閱讀體驗,而且主系表的句式結構弱化了原本的強勢動詞,化動態為靜態,符合英語靜態語言的特征。

原文:公方刷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驢而來。

譯文:Out of the door, LiJing was about to groom their horses, begore he found a man of middle height characterized by a beard of fiery bristles coming up on the back of a lame donkey.

分析:此處介紹了虬髯客出場的情景,漢語原文分切為五個短句,每個短句都表達了獨立的意義,但是在處理為英語句子時,不可能兩個詞就能形成一個句子,也不可能一句話分切為五個短句用五個連詞銜接,所以在處理這句話時,需要譯者花功夫處理為邏輯自洽又緊湊的句子。周譯本則巧妙地用完“was about to...before...”很好地將五個小短句連接起來,把所有形容虬髯客的內容都處理為a man的后置定語,要么用介詞短語,要么用非謂語動詞,實現了表達的多樣化,從語言句法層面也對虬髯客的形象進行了豐富。這樣的處理凸顯了“方”字和“忽”字,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正……就……”的情景,突出了虬髯客這個突然之客的突兀,傳達出正是虬髯客的突然到來打破了李靖和紅拂女原本寧靜和諧的場面,為后文他闖門而入看紅拂女梳頭以及李靖甚怒的情節預先設定了人設,讓后文情節得以順利開展。

(三)豐富畫面

原文:公曰:“楊司空權重京師,何如?”曰:“尸居余氣,不足畏也……”

譯文:Lijing spoke out his worries: “How about Premier Yang? He's almighty all over the capital area, after all.” The girl assured him: “There’s no need to be afraid of a walking skelton.”

分析:在本篇唐傳奇中,人物對話出現較多,不管出于何種感情何種情態,且都以“曰”字概之,句式簡單單一,這符合漢語語境和中國古典小說的特點,但譯文若是不加斟酌地處理為千篇一律的“說”字,即xx said...句式,就無法傳遞原文意義。周譯本對重復的“曰”字則進行了靈活處理,多處進行句式和詞法的變化,也就是將漢語的“曰”字用增譯法處理為主動賓結構,來還原原文人物的感情和情態。如例句所示,周譯本將兩個“曰”字處理為 “speak out his worries”和“assured him”,這就豐富了對話形式,同時表現了李靖的憂慮以及紅佛女的胸有把握。這樣的多樣化處理,使得原小說的畫面活靈活現,即“李靖擔憂地詢問該如何應對楊司空,紅拂女則肯定地安撫著他?!?/p>

原文:虬髯默然居末座,見之心死。

譯文:Stuck dumb at the first sight, Fiery Bristles at the end of the tea table only felt his heart was sinking.

分析:此句描寫的是虬髯客見到李世民后的情形,表明了他斷了自己想做天子的念頭。原文句式簡單,言簡意賅地表現了虬髯客心如枯槁的神態和心理,這是因為漢語是表意文字;但是在轉化為英語時如何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則需要重新調整語句,安排句式。周教授的譯文也是一個簡單句,結構簡單但是句子成分較多。起頭沒有先出主語,而是以一個非謂語動詞作的狀語開頭——“stuck dumb at the first sight”——達到未見其人,但知其神的效果,來呈現虬髯客的“默然”神態,由內到外地展現了虬髯客內心的沮喪和失意。主句的安排也具有主次之分,先將“居末座”處理為介詞短語,然后再用系表結構“was sinking”來表現虬髯客的“心死”,也就是心不斷地下沉,陷入無邊的沉思和失落。這樣的處理使得原文本中虬髯客見到李世民后失落的畫面躍然紙上,不管是外在的居于末座還是內在的心死都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

五、結論

譯文當中的句式多變毋庸置疑也是譯文質量的一個標準,無不體現了譯者的語言功底和文字駕馭能力,更體現了譯者對于原文的理解和把握。周勁松譯本的《虬髯客傳》中具有多處句式多變的精彩典例,這啟發后來者在翻譯文學作品的時候可以靈活多變,注重句式的變化,來使譯文具有可讀性,傳達原文的風采面貌,達到交際翻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Nida, Eugene 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Leiden:E.J.Brill,1969.

[2]葛艷奇.《虬髯客傳》寫作技巧探究[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4,(11):123-124.

[3]江帆.論句式修辭的邏輯手段[J].泰安師專學報,1998,(02):42-45.

[4]李美.英漢翻譯高級教程[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

[5]劉軍平.西方翻譯通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

[6]姚念賡,范岳.試就思維方式的差異論英漢語言的表達與翻譯[J].中國翻譯,1983,(12):26-30.

[7]周勁松.翻譯基礎十二講[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