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惠金融政策對長江經濟帶經濟增長的影響

2022-04-29 02:14黃曉雅周建梅黃冰心
客聯 2022年2期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普惠金融

黃曉雅 周建梅 黃冰心

摘 要:近年來,國家對普惠政策尤為重視。長江經濟帶作為中國最具經濟實力的區域之一,在金融服務質量以及發展狀況上面整體保持著較高的水平,但區域內部普惠金融仍存在較為明顯的不平衡性,普惠金融對長江經濟帶各大省份的經濟影響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本項目通過收集長江經濟帶各大省份相關數據,構建各類指標測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按照國際上對普惠金融指數的評價標準詳細分析長江經濟帶的普惠金融發展狀況。后建立空間計量模型比較普惠金融對不同省份的經濟影響差異,引導長江經濟帶地區合理配置金融資源,正確發展普惠金融,為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項目首先通過理論分析,明確普惠金融的概念,描述普惠金融長期以來的理論發展,基于多維理論機制探究普惠金融如何影響經濟,測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并且根據普惠金融發展指數進行分區域與整體的時空比較分析差異。再從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選取普惠金融發展指數IFI和實體經濟發展指數REI作為變量建立空間計量模型,定量分析普惠金融對長江經濟各大省份經濟影響效應。分析結果表明,普惠金融的發展對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最后,針對以上分析結論提出相應的研究建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借助互聯網技術,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加強長江經濟帶各省市普惠金融交流與合作;根據地區發展差異推行差異性的普惠金融發展政策。

關鍵詞:普惠金融;長江經濟帶;普惠金融指數;空間計量模型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

現如今,現代經濟快速發展,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根源,常用于滿足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各方的不同服務需求。2005年普惠金融概念首次在聯合國提出,普惠金融能夠讓不同的交易主體擁有公平享受金融服務的權利。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也在各級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穩步推進。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也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點。長江經濟帶囊括了我國11個省市,經濟實力強勁,發展潛力巨大,研究其普惠金融的發展進而推動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影響意義重大。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真正的挑戰在中上游或者上游,長江中上游很多地方經濟比較落后,無法承受高成本的金融服務,因而普惠金融對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至關重要。另一方面,目前國家政策也更傾向于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前期的利潤率往往偏低,如果金融的成本較高的話,很多綠色產業的利潤率不能支持,難以實現融資。所以在經濟較落后的地方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普惠金融顯得尤為重要。本項目將著重分析普惠金融對長江經濟帶各大省份經濟影響的差異,并提出相應的研究建議。

二、研究意義

本項目以普惠金融而非金融這個大概念作為切入點,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分布于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戰略地位顯著。普惠金融的存在與發展是為了使金融業的發展得以平衡,使得金融資源并非集中在經濟實力強勁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也可以享受平等待遇,從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平衡各地區之間的經濟差異。本項目首先通過普惠金融指數測評對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的普惠金融發展情況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再以普惠金融指數作為數據基礎,建立空間計量模型探究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比較其中的經濟影響差異,得出研究結論,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發展完善長江經濟帶普惠金融發展體系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三、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內容

本項目主要研究內容為探究普惠金融對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的經濟影響差異,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章:緒論。該章主要介紹了本項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理論分析。首先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并了解普惠金融長期以來的理論發展。再從多維理論機制以及普惠金融對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影響理論方面探究普惠金融如何影響經濟。

第三章:普惠金融指數測算。從國家統計年鑒等渠道獲取數據,對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普惠金融指數進行測算,了解各省市普惠金融基本發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差異,提供一定的數據基礎。

第四章:通過普惠金融指數得到的長江經濟帶各大省份普惠金融發展狀況差異作為理論依據,建立空間計量模型,定量分析普惠金融對長江經濟帶各大省份經濟影響效應。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結合上述實證,比較分析長江經濟帶普惠金融發展狀況的差異,并提出相應的研究建議。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綜述法:本文通過互聯網了解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做初步了解,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總結并且歸納普惠金融對經濟影響的理論基礎。

2.實證研究:通過收集資料獲取數據,運用Sarma測算金融包含指數的方法測算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的普惠金融指數,后建立空間計量模型驗證普惠金融發展對當地經濟發展影響的差異。

第二章 普惠金融對經濟影響的理論分析

一、普惠金融概念及理論發展

(一)普惠金融概念

普惠金融概念在2005年由聯合國正式提出。我國自引入其概念以來便得到領導層的高度重視,這使得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迅速。普惠金融的出現使得被現有金融體制所忽略的貧困弱勢群體、微小型企業能夠以同等待遇享有便攜、舒適、個性化的金融服務。2013年11月,中共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2015年年底,國務院所印發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普惠金融的概念為“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二)普惠金融理論發展

早期,由于金融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使得貧困弱勢群體很難享受正常的金融服務,在不斷探索解決該問題時,“小額信貸”的理念形成并逐漸發展了起來,后又逐漸擴大并發展成了“微型金融”。二者主要目的在于服務貧困、弱勢群體,側重于為其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務以促進社會公平,服務范圍和規模較小。隨著微型金融的發展壯大,其營利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進入21世紀,普惠金融順勢而生。普惠金融致力于將金融服務惠及社會各階層,通過建立健全金融機構、完善金融體系,讓多樣化的金融產品能夠舒適、便捷地進入社會生活,服務于社會各階層。

普惠金融繼承了小額信貸的扶貧政策傾向,其發展的關鍵在于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普惠金融體系,一個良性的普惠金融體系應當遵循市場規律,拓寬渠道,提高效率,使得該體系能充分發揮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協同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普惠金融開始向數字化方向發展。金融與科技結合這一新型普惠金融發展模式極大增強了金融服務的深度,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普惠金融交易成本與風險高、信息不對稱等不足。因此,數字普惠金融必將會成為普惠金融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

二、普惠金融對經濟影響的理論分析

(一)多維理論機制

在經濟增長中,有三個要素:資本、人口和創新?;谄栈萁鹑趯洕绊懙亩嗑S理論機制主要有:第一,增加資本投入推動經濟增長。投資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占據決定性地位,投資依然是最重要的拉動手段。普惠金融使得許多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得便捷快速的融資渠道,刺激了金融市場,也改變了金融產業結構,有效地滿足了企業的投融資需求,提高投資效率推動經濟增長。第二,增加人力資源引領經濟發展。在普惠金融發展的趨勢下,人力資源建設是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普惠金融在業務模式上創造了更多的人力資本,知識的溢出效應引領了經濟發展。第三,推動創新創業引領經濟發展。獲得可持續的、內涵式的經濟增長帶動經濟活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推動創新創業。一個地區普惠金融發展得越好,這個地區中小企業的經濟活力、創新力越好。許多企業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創新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如果普惠金融的力度不夠,企業通過自主創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標就無法實現,從而影響經濟體的穩步增長。

(二)對微觀經濟的影響

普惠金融對經濟的發展具有特殊性、積極性的作用。在微觀層面,普惠金融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普惠金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促進居民消費。普惠金融的政策運用中,通過拓寬融資渠道、貸款等途徑實現資金流動,大大提高金融市場的資金規模,激發社會主義金融市場的活力,穩住市場的主體地位,穩定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穩定會促發居民收入的增長,進而促進居民消費。

第二,普惠金融有利于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居民福利。普惠金融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企業創業,間接增加了人們的就業機會,讓更多人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改善生活質量。普惠金融的發展,在實施過程中通常以“讓利”為原則,可以讓社會中更多有資金需求的群體得到金融政策紅利的幫助,讓有金融需求的對象得到政策的支持,幫助社會中的經濟困難以及弱勢群體得到好的發展機會,從而改善居民福利。

因此,在微觀層面,發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促進居民消費,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居民福利。

(三)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第一,發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緩解區域發展不平衡。許多金融機構為了降低自身風險,大多會選擇向有經濟實力的人或機構提供服務,導致金融資源配置失衡。普惠金融的出現讓更多人可以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務,資源得到合理化配置。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弱于東部地區,故普惠金融對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促進作用相對較強,這也意味著普惠金融在緩解我國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發展普惠金融,有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作為一種包容性金融,普惠金融能夠幫助農村地區或貧困地區建設金融服務,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信貸產品率,使社會各階層共享金融發展帶來的成果。普惠金融制度的設計可以減少對農村以及弱勢群體的歧視,使金融服務惠及更多貧困群體、農村群體,如此有利于縮小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讓百姓實實在在地體會到國家政策的扶持。

因此,在宏觀層面,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夠優化資源配置,緩解區域發展失衡,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穩定的發展。

第三章 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現狀及普惠金融

指數構建與測評

一、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現狀

(一)長江經濟帶

長江橫貫中國東西,流經11個省市,流域面積廣、輻射區域大,地形地域多變,資源多樣,經濟發展尤為重要。其東部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三省,中部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西部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四省。

(二)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

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發展水平在我國及經濟發展中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該地區經濟體量占據了全國半壁江山,其經濟發展狀況決定著全國半數居民的生活水平,近十年來長江經濟帶各個省市經濟發展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上游經濟發展迅猛,中游地區向更快速的方向發展,下游地區維持了一貫的高水平發展,并不斷創新發展理念和方式,尤其是近年來安徽地區經濟的崛起給長江中下游地區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各省市之間、省市內部之間發展階段不平衡,協同發展是趨勢所向,長江經濟帶三個主要的部分發展階段各不相同,區域內不平衡的現象也較為普遍。

下游城市中江浙滬地區經濟起步較早,各方面發展較為成熟,安徽地區整體上稍有落后,但整體發展基礎較好,已經進入到城市經濟發展的成熟階段,長江經濟帶下游經濟發展水平處于遙遙領先地位,產業結構較多程度上依賴于服務業。在江浙滬內部不同城鎮經濟發展速度不同,推動中小城鎮協同發展越來越成為促進長三角一帶發展的主要動力。

對于中游地區,中游地區的經濟發展正朝著更高水平的方向邁進,以武漢為核心,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與重要節點城市合理的空間分布有利于形成很好的交通面,促進交通的發展,城市網不斷向外延伸,更多中小城市融入其中,共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長江上游地區近年來迎來了快速發展期,為長江經濟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該地區發展主要依賴工業,實業的發展使得該地區的經濟可以得到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成都和重慶所形成的“川渝城市群”發展吸納了周邊的大量人口,增加了上游地區的生命力;近年來隨著交通的完善,云貴地區經濟發展迎來了快速提升期。但上游地區整體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相較于其他兩個地區經濟缺乏活力。

二、普惠金融指數構建與測評

(一)變量選擇及測算方法

本項目主要借鑒了Sarma測算金融包含指數的方法,選取指標并賦予權重后計算占比。變異系數Vi=Si/Xi,其中Si為第i項指標標準差,Xi為第i項指標平均數。各指標的權重計算公式為Wi=Vi /。后進行歸一化處理,公式為di=Wi*(Ai-mini)/(maxi-mini)。普惠金融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二)普惠金融指數測算及結果分析

1、普惠金融指數測算結果

2.時空差異分析

第一,從指數得分分析結果來看,從2010年的0.251上漲到2010年的0.291,近十年來我國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普惠金融平均發展水平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但仍然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各省市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存在著梯度差異。11個省市普惠金融發展指數差異明顯,其中上海普惠金融發展指數最高,主要得益于上海金融密集度含金量高和國內金融中心的地位;浙江近年來互聯網科技和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使得金融行業快速崛起,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在區域內位列第二;江蘇的普惠金融發展指數也位于長江經濟帶的前列;四川、重慶雖身處長江經濟帶的西部,但重慶作為四大直轄市之一,且四川抓住了東部產業向西發展浪潮中的機會,該兩個省市經濟發展水平較好;湖北、安徽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一般,江西、云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較差,貴州、湖南普惠金融指數排名末尾。

第三,數據顯示目前仍存在著區域間普惠金融發展不平衡問題。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東部地區經濟發達,技術先進,信貸市場投放力度大,潛力巨大,發展快速,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區金融市場發育不夠成熟,金融輻射能力較弱,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較差;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整體發展基礎薄弱,雖然重慶和四川保持較高水平,但是貴州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很低,整體上發展緩慢。因此,長江經濟帶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整體上呈現出“東高西低”的態勢。

第四,中西部地區普惠金融發展能動性較強。從發展趨勢來看,近年來中西部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逐步增長,潛力巨大,特別是西部地區貴州省與中部地區差距縮小顯著,發展速度快,其原因主要是中西部地區政府對普惠金融政策的大力扶持。

第四章 普惠金融對長江經濟帶各大省份

經濟影響效應定量分析

一、空間計量模型檢驗

(一)變量選取

本文選取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2010-2019年10年數據進行分析,選取的變量為普惠金融發展指數IFI和實體經濟發展指數REI。

空間權重Wij={1,省份i和j相鄰;0,省份i和j不相鄰}

(二)模型建立

REI=β0+ρWREI+β1IFI+β2IFI2+ε

(三)模型檢驗

使用OLS、空間自回歸模型(SLM)以及空間誤差模型(SEM)進行檢驗,得出結果如下(表三):

二、基于空間計量模型檢驗結果實證分析

由上述數據可知,空間自回歸模型和空間誤差模型的系數估計值達到1%顯著,即空間影響因素在長江經濟帶各大省份的經濟影響中確實存在。擬合優度方面,SLM達0.8120,擬合優度最高,說明空間自回歸模型的擬合效果最好,故選擇SLM模型進行下述分析。

SLM模型下系數ρ的估計值為0.5862,顯著性水平為1%,為高度顯著,即鄰近省市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每提升1%,則該省的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約0.58%。同時可以看出,IFI和IFI2的回歸系數分別為15.2612和-15.2864,都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IFI與REI之間存在倒“U”的關系。

根據測算,倒“U”型的最高點為IFI=0.521,故長江經濟帶11個省份的IFI的數值在0.521以下的,普惠金融的發展對該省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由上述IFI測算表可知,上海的IFI值約為0.856,高于0.521,所以上海的普惠金融發展或許存在削弱其經濟發展的可能。

第五章 普惠金融對長江經濟帶經濟的

差異影響及研究建議

一、差異分析

就整體而言,近十年來我國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普惠金融平均發展水平呈現出小幅波動上漲的趨勢,且依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各省市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存在著梯度差異,區域發展不平衡。其中東部地區經濟技術先進,地理位置優越,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發展快速,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區地理位置受到制約,金融輻射能力較弱,貧富差距大,普惠金融發展勢頭較差;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整體發展基礎薄弱,雖然重慶和四川保持較高水平,但是貴州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很低,整體上發展緩慢。長江經濟帶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整體上呈現出“東高西低”的態勢。11個省市中除江浙滬三省外,其余各省發展水平均低于平均值。

普惠金融的發展與當地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為倒“U”型,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中大部分省市的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提升會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由于測算出的倒“U”型的峰值為0.521,故上海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0.856意味著上海的普惠金融發展或許存在削弱其經濟發展的可能。同時,一個省的經濟發展水平會受其鄰近省份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影響,鄰近省市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每提升1%可以使該省的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約0.58%。

二、研究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提出下列建議:

第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多層次、廣覆蓋、深程度的普惠金融網絡。很多金融服務較為受限的地區,普惠金融的供給總量不足,而且其供給主體很多金融機構的結構與需求也不一致。為了滿足更多金融服務的需求,應當完善偏遠地區、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供給,投放與地區金融服務需求量相適應的網點,服務于農村金融,為農村居民提供結算、理財等產品。同時,金融服務方式和金融產品需要不斷地創新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提高金融機構提供更加多元化金融服務的能力,進而滿足居民對金融服務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和差異性需求。

第二,借助互聯網技術,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ヂ摼W和數字化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普惠金融注入了新活力,綜合利用新興技術發展智能化、個性化服務,發揮其成本低、風險小、不受時空、地域限制等優勢,從而使金融機構將自己的服務惠及大量分散的普惠群體,促進數據信息共享。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提升金融科技在產業、服務、小微等領域的創新水平,可以有效幫助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運行,推動戰略轉型升級。

第三,加強長江經濟帶各省市之間普惠金融的交流與合作。區域之間要建立健全金融合作機制,搭建長江經濟帶投融資平臺,促進區域間信息資源分享與交流,從而構建長江經濟帶各省市之間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普惠金融經濟體制,促進各省市之間經濟協同發展。

第四,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差異推行差異性的普惠金融發展政策。長三角地區11個省市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各有不同,為加快普惠金融發展和增強長江經濟帶整體經濟水平,各個城市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效仿。其中,對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一般的地區,通過完善交通道路的開發和建設,縮減金融服務物理網點的直線距離,讓人們享受更好更近的金融服務,從而增強金融服務的使用效率;相關政府部門要在普惠金融發展的基礎上制定良好的的金融市場服務準則,進一步完善金融征信體系建設,加強對金融教育的普及,從而有效解決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對于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較好的地區,應轉變發展模式,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服務、新模式,從而達到促進經濟增長的效果。

參考文獻:

[1]Leyshon A,Thrift N.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U.K.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in the 1990s:a reversal of fortune?[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3,9(3):223-241.

[2]焦瑾璞.構建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性[J].中國金融,2010(10):12-13.

[3]國務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Z].北京:國務院,2016.

[4]Arora R U.Measuring Financial Access[C].Griffith University, Discussion Paper in Economics,2010.

[5]Gupte R,Venkataramani B,Gupta D. Computation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 for India[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37(1):133-149.

[6]焦瑾璞,黃亨亭,汪天都,張韶華,王瑱.中國普惠金融發展進程及實證研究[J].上海金融,2015,(04):12-22.

[7]張正平,賈仲偉.內蒙古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測度與分析——基于變異系數法的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研究,2016,(02):30-37.

[8]張林.金融發展、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增長——基于空間計量的實證研究卬.金融經濟學研究,2016,31(01):14-25.

[9]王蕾,管子慧,張偲琪,李夢婕.中國普惠金融耦合協調關系及時空分異研究——來自省際面板數據的證據[J].軟科學,2018,32(07):10-15.

[10]陸添超,康凱.熵值法和層次分析法在權重確定中的應用[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09(22):19-20+53.

[11]王謙,董艷玲.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及分布動態演進[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8,35(5):77-94.

[12]彭迪云,肖茹靜,汪佳等.長江經濟帶城市競爭力評價及其空間分布[J].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2016(1):97-102.

[13]MaKinnon R,Shaw E.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J].Washi-ngton,Brookings Indicators Research,1984,37(1):1-46.

[14]黎月. 普惠金融對江蘇三大區域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比較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 2019.

作者簡介:黃曉雅(2000—),女,漢族,安徽省淮南市人,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18級在讀本科生;周建梅(2000—),女,漢族,浙江省麗水市人,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18級在讀本科生;黃冰心(2000—),女,漢族,浙江省臺州市人,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18級在讀本科生。

項目:本文為“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成果,項目名稱:普惠金融政策對長江經濟帶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空間計量模型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2010378196,指導老師:鄭麗琳。

猜你喜歡
長江經濟帶普惠金融
我國長江經濟帶綠色經濟效率的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
長江經濟帶低收入醫療保障基金建立與管控措施
普惠金融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路徑剖析
長江經濟帶產業競爭力現狀分析
國內P2P平臺風險控制比較分析
欠發達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農村普惠金融淺析
長江經濟帶股權交易所建立與管控措施
長江經濟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評價
長江經濟帶戰略下江西稀土產業升級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