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三產融合發展 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2022-04-29 22:02田芳
客聯 2022年2期
關鍵詞:三產融合鄉村振興

田芳

摘 要: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分類推進鄉村振興,實施“1511鄉村振興示范鄉村培育工程”,著力培育一批鄉村振興“十朵金花”示范村和鄉村振興示范引領村,為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起到示范、帶動和引領作用。為此,我們對“十朵金花”之一的臨潁縣石橋鄉三角村進行專項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關鍵詞:三產融合;鄉村振興;臨潁縣石橋鄉三角村

一、基本情況

三角村位于臨潁縣石橋鄉西部,北鄰清泥河,X008縣道穿境而過,東臨107國道,交通便利。全村轄1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235戶955口人,1040畝耕地。近年來,三角村以空心村治理為契機,以人居環境改善為重點,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了村莊規劃、實施了鄉村建設。2003年起實施村莊建設統一規劃,道路、排水、綠化、管網等基礎設施已成規模,現已建成兩層居民樓180幢,硬化水泥道路3公里,村內街道干凈整潔、美麗寬敞,榮獲國家森林鄉村、省級衛生村、省級文明村、漯河市美麗鄉村等多項榮譽稱號。

二、主要做法

(一)選優配強班子,筑牢戰斗堡壘。去年年初,按照鄉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三角村圓滿完成了村“兩委”換屆工作,選舉產生黨支部書記1名,委員2名,村委會主任1名(兼任),委員2名(兼任),監委會主任1名,委員2名,實現了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其中,大專以上學歷1名,女性干部2名,35歲以下干部1名。全村黨員30名,黨的積極分子2名,在北京、廣州等地流動黨員5名。三角村新一屆領導班子團結一心、甘于奉獻、勇于擔當,有較強的戰斗力、凝聚力和號召力,為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明確主攻方向,做強主導產業。三角村形成了鵝業養殖、苗木栽培、南瓜種植、床上用品加工等特色主導產業。一是綠色種養高位運營。2016年引進河南圣霖林牧科技發展公司,流轉土地4000畝,大間距栽植精品三角楓、櫸樹、七葉樹14萬余株,林下生態養鵝,現存欄法國朗德鵝5萬余只,培育出優良品種“圣霖一號”商品鵝,已申請注冊“潁川白鵝”,“圣霖一號”,“鵝鄉村”商標,形成了“鵝吃林中草,草肥林下鵝,鵝壯林中樹”的綠色循環立體經濟,開發扶貧就業崗位30個,帶動群眾每月增收2000元。二是家庭農場初具規模。成立1個京爍農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種植大戶模式,整合耕地1180畝,種植“日本貝貝”南瓜新品種,套種小麥、三角楓,高低有序,松緊有度,形成良好的通風透光生長環境,預計南瓜畝產4000斤,每畝增收2500元。三是布藝加工發展良好。三角村鄰村的布藝加工已形成市場規模,村民吳春民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成立吳昊服裝有限公司,填平荒坑,投資700萬元,建成占地1.5畝、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的布藝加工廠,年產床單、被罩、夏涼被100萬條,提供就業崗位20個,帶動群眾每月增收2000元,公司年利潤達30萬元。

(三)搭建多種載體,倡樹文明新風。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三角村深入挖掘當地先進典型,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開展文明村創建、文明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評出好媳婦10人、好公婆10人、新鄉賢1人、最美庭院10戶,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積極發展文化事業,成立40余人組成的盤鼓隊、秧歌隊,定期舉行文藝匯演,豐富了村民文娛生活。連續6年舉辦的“農民春晚”已經成了村民必不可少的“年夜飯”。每年重陽節,舉辦敬老宴,弘揚敬老尊老,促進和諧和睦。成立由德高望重、熱心服務的老黨員、新鄉賢組成的紅白理事會,加大高價彩禮、厚葬薄養、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治理力度,達到“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四)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美麗村莊。2009年三角村自籌資金4萬元,建設文化廣場1500多平方米,安裝健身器材12套和1個標準化籃球場;2015年對全村低壓電網進行改造;2016年種植紅葉石楠、西湖海棠等綠化樹木4000多棵,修建下水道1200多米;2017 年全村實現自來水戶戶通,安全飲水全覆蓋;2018年安裝路燈80盞,實施廁所革命,全村210戶建成標準化水沖廁所,改造率達到98%,粉刷宣傳墻壁1500平方米,制作文化宣傳版面40余塊,實現了村莊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內公共圖書室、便民超市、高標準中心幼兒園、三角村中心小學、標準化村級衛生室等場所一應俱全。建立了“村收、鎮運、縣處理”垃圾處理機制,配備專職環衛人員,購置垃圾車1輛、垃圾箱70個,全村生活垃圾實現了常態化保潔,做到日產日清。

三、存在問題

(一)產業鏈條較短。三角村產業基礎較好,但總體上還是以第一產業為主,二三產業產值規模明顯偏小、產業體系不健全。南瓜作為特色主導產業,從深圳引進種子和技術,種植收獲后直接銷售給該種子公司;鵝產業,主要從事繁育、養殖和銷售,沒有進行深加工;布藝加工主要做來料加工,賺取加工費。一產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應原料為主,從產地到餐桌的鏈條不健全,二產連兩頭不緊密,副產物綜合利用程度低,第三產業發育不足,產業融合層次低,不能發揮其疊加效應。

(二)建設用地瓶頸。三角村通過荒坑、荒塘整治,騰出的部分建設用地已用于縣城城市建設,目前沒有可供使用的建設用地。雖然有特色規模種養業、布藝加工業、美麗鄉村、3號旅游線等基礎,北鄰潁河和東接107國道的區位優勢,有發展農耕體驗、萬鵝科普觀光、農家餐飲等休閑農業的資源稟賦,但苦于沒有建設用地指標而無法實施。

(三)企業融資困難。資金投入是鄉村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支撐,金融機構資金扶持是鄉村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三角村雖設有普惠金融村級服務站,但普惠金融貸款額度較低,抵押物要求較多,且貸款流程繁瑣,農村規模小、實力弱的經營主體很難獲得貸款資格,而經營大戶因額度較小,申請意愿不強。資金缺乏問題,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規模的發展。

(四)集體經濟薄弱。三角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是靠廠房和土地使用權出租,自身經營性收入不多,持續增收渠道較少。一是出租廠房給“圣霖”公司,租金每年1.4萬元,二是出租荒坑給吳昊服飾公司,租金每年750元。石橋鄉針對集體經濟薄弱村投資50萬到臨潁縣產業園區,預計今后每年收益分紅5萬元,加上這部分收入才6萬多元。2016年在村道路兩側、閑置宅基地上種植4000棵綠化樹木,預計3年樹木成才出售后可以增收50萬元,但這部分收入受市場、氣候等因素影響還存在不確定性。

四、對策建議

(一)結合三角實際,制定前瞻規劃

三角村現行規劃始于2006年,空間布局、庭院建設整體推進,水、電、管、網等設施逐漸鋪開,綠化亮化工程不斷完善,目前已經完成規劃設計的80%。一方面原規劃缺少對建筑標準、文化價值、階段目標等方面的內容,另一方面三角村作為“十朵金花”之一,要進一步提升鄉村建設標準,因此,需要對鄉村空間、鄉村整治、鄉村民居改造、鄉村用地、鄉村重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鄉村生態保護風貌等方面進行新的規劃,建議聘請相關專家結合實際對三角村進行評估,并做出前瞻性規劃。

(二)利用資源優勢,促進產業融合

一是依托石橋鄉潁川田園公社,大力發展南瓜種植,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打造“貝貝南瓜有機農場”;二是借助石橋鄉研學教育基地的打造,依托吳昊制衣企業和村內布藝加工作坊、農戶,集體投入打造布藝加工體驗場景,借助村莊本身環境資源,創新文創+布藝模式,開展布藝手工體驗的勞動教育研學和國情鄉情、農村傳統文化研學,增加村集體和群眾的收入;三是依托精品路線創建,發展休閑農業,建設特色民宿、綠道騎行、田園采摘、鵝園撿蛋等鄉村旅游,致力打造“鵝鄉村”產、學、研、游、樂現代農業產業園,突出產業和研學,打造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

(三)增加要素供給,拓展產業鏈條

一是探索靈活多樣的供地新方式,縣域內優先保障用地需求,盡量解決建設用地指標,使集科普、餐飲、研學、體驗于一體的“鵝鄉村”田園綜合體項目盡早落地;二是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盤活閑置宅基地、廢棄學校等農村集體土地資源,為產業發展提供場地支持;三是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完善征信體系,開展網絡融資服務。完善政府擔保體系,貸款風險采取由政府專項基金、擔保公司擔保、貸款農戶抵押和金融機構四家共同分擔,為金融機構拓寬普惠金融覆蓋面、服務更多小農戶和小微企業解除后顧之憂。

(四)拓展運營渠道,壯大集體經濟

一是依托圣霖林牧壯大規模、拉長鏈條的機遇,以“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村集體利用土地、荒地發展林下白鵝養殖,促進村集體和產業發展;二是利用荒坑、荒片等村莊空閑土地,以軟籽石榴為主,在主干道、房前屋后栽植花卉、果木,既增加了村級集體收入,又形成四季有花、夏秋有果的美麗景觀;三是圍繞村域產業化經營創辦多種形式的村級經營性服務實體,為農戶提供生產資料、農業機械、病蟲害防治、技術咨詢等服務,開展聯結龍頭企業和農戶的中介服務,興辦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通過開展購銷服務增加村集體收入。

(五)突出班子建設,提升組織戰斗力

一是跟進抓好新一屆村“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教育培訓,幫助新任村“兩委”班子理清思路、定好規劃,找準找實鄉村振興抓手載體;二是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落實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使黨員管理和黨組織生活真正嚴起來、實起來,使黨員在學習實踐中汲取奮進力量,在鄉村振興中踐行初心使命;三是基于三角村發展養殖、種植和旅游等主導優勢產業的需要,建議從市(縣)農業農村部門或文化旅游部門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或工作隊,幫助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

(六)推進聯村發展,攜手邁向共同富裕

在邁向共同富裕的新形勢下,亟需打破各自為戰的單村發展格局,加快推進跨村聯合發展,加大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著力增強鄉鎮級集體經濟實力,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統”的層級,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實現農村體制變革由低水平集體化向高水平集體化的“二次飛躍”,為新發展階段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一是跨村聯合、抱團發展。采取聯建聯營、股份合作方式,整合、盤活集體資源資產,聯合發展產業項目,實行按股分紅;聯村共建項目、聯合發展,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推動跨村聯合、抱團發展。二是著力壯大鄉鎮一級的集體經濟實力。2020年,全國村級集體資產總額(不包括土地等資源性資產)6.0萬億元、組級0.94萬億元、鄉鎮級0.79萬億元,分別占村、組、鄉鎮總資產的77.6%、12.2%和10.2%。鄉鎮級集體經濟實力不足,勢必限制鄉鎮統籌協調的能力。在新時期,“統”不能局限在村級,需要賦予“統”更多的內涵,逐步由村級延伸到鄉鎮級,要采取多方面有效措施,發展壯大鄉鎮級集體經濟,提高鄉鎮統籌協調村莊發展的能力。三是鼓勵企業與集體經濟開展深度合作。要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引導和鼓勵國有企業、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發揮資金、技術、人才和品牌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參與鄉村振興,全方位開展與農村集體經濟深度合作,積極探索合作發展的新模式新途徑,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四是制定推動聯村發展的相關意見。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制定推動聯村發展的意見,明確新時期推動聯村發展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提出聯村發展的規范流程、利益分配、制度安排和相關支持政策,避免在聯村發展過程中因處置不當造成對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利益的損害,影響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三產融合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湖北宜都市柑橘農業循環經濟研究
“三產融合”怎么合?
諸城:工業強縣的“三產融合”之路
基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理念的農業園區規劃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小崗村三產融合續寫新篇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