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探究

2022-04-29 22:05黃述艷
客聯 2022年2期
關鍵詞:科技人才重慶市重慶

黃述艷

摘 要:我國金融科技正迎來發展新浪潮。重慶以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為戰略目標,形成“四區、兩中心、一合作、一高地”的發展戰略。以重慶市金融科技為切入點,對重慶市金融科技的發展現狀、金融科技人才需求與培養現狀進行分析,從高校教育、產學研一體化、薪酬和政策探索重慶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路徑的轉變,并提出對應措施。

關鍵詞:金融科技;人才培養

一、引言

近年來,金融與科技不斷融合發展形成新態勢。2020年3月,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領導小組會議召開,明確重慶作為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是服務國家戰略的現實需求,是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2020年4月24日,國務院還印發了《重慶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明確了重慶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發揮重慶“三個作用”、用好“四個優勢”,響應習總書記“立足兩點、建設兩地、實現兩高”的號召,擬在打造“四區”“兩中心”的基礎上,創建中新金融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形成國內一流開放合作平臺。

金融科技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金融業務創新,以數據作為基礎,新興技術作為手段,應用于各種前沿科技,以提升金融服務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創新產品和服務以給客戶帶全新的體驗。與此同時,金融科技的發展對金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系統化、復合型的高端金融人才。另一方面,隨著重慶市定位升級,需要將金融科技行業建設成國內數一數二水平,以滿足國家級戰略需求,需要大量金融人才隊伍,但金融人才往往供不應求,目前重慶金融人才缺口高達150萬,要應對我國金融科技人才缺失情況,保障我國金融科技地位,培養出更加高端的金融人才,引領全國甚至全球金融科技進步。為實現上述目標,本文從重慶市金融科技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其相應的人才需求,探索人才培養路徑,力求緩解重慶市金融科技的人才缺口。

二、重慶市金融科技及人才發展現狀

無論是建設成渝雙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還是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和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支點,推進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是重慶新定位下必走的路徑之一。

(一)重慶金融科技的SWOT分析

1.重慶金融科技發展優勢

(1)重慶科技金融體系初步成型

重慶特色金融中心地位初顯,區域結算和定價功能、金融競爭力和輻射力也不斷增強。金融業已成為重慶重要的支柱產業。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2月末,重慶本外幣存款余額為39826.7億元,排名全國第六、中西部第一。重慶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截至2020年9月末,綠色貸款余額超2600億元,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累計采集企業環保信息4.68萬條。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組織召開“重慶市綠色金融改革工作推進會暨綠色重點項目(企業)融資對接會”,共計實現融資對接金額1439億元,惠及綠色項目(企業)356個、小微企業172家。

(2)重慶科技產業不斷聚集

重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資源的聚集工作,目前重慶已具有規模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管理系統。數據顯示,當地科技型企業達16918家、高新技術企業3141家,分別增長53.4%、25%;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8%、11.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提高到70.8%;預計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460億元、同比增長12.1%。

(3)強化金融科技人才培養

重慶積極建設人才培養合作交流高地,搭建金融科技交流平臺,加強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高層對話、交易合作、技術攻關、人才交流等。加強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以“重慶英才計劃”為平臺,重點圍繞技術、資金、產業核心要素,實施科技創新、科技創投、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每年遴選支持高層次人才400名,創新創業示范團隊100個。自2019年啟動實施以來,2年累計評選出790名英才,162個團隊。另外重慶還研究制定專項的金融人才政策,加大高端人才的引進。在高層次人才引進上,數量超過1500名,其中有院士團隊14個、國家級人才69名、海外人才188名。

2.重慶金融科技發展劣勢

(1)研發與創新能力亟待提升

重慶缺乏優質的金融科技企業、研發機構、人才培育機構??蒲型度胨捷^低,2020年,重慶市的R&D經費投入總額為526.79億元,投入強度為2.11%,在西部地區低于四川和陜西,也落后于成都和西安等主要中心城市。重慶僅有豬八戒網絡有限公司一家入選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創新示范建設仍需努力。

(2)金融業態與金融科技業態發展不完善

金融業發展程度不高,重慶金融業大多作為簡單融資平臺,沒有充分認識和發揮銀行信貸業務對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信用水平、資本市場對企業改制和完善管理制度、保險對提高企業風險管理和持續經驗水平能力等方面的作用。金融科技業態以P2P網貸和網絡小貸為主,金融大數據相關領域的企業較少,2019年重慶擁有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僅6張,遠遠落后北京(49)、上海(46)、深圳(19)等多個省市,從企業數量來看,重慶約有250家金融科技企業,與北京(4795)、上海(3845)、浙江(1519)相差一個數量級。

(3)金融科技監管機制仍不完善

2019年8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各地開始快速推進金融科技監管工作試點,“強監管元年”正式到來,雖然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出臺了區塊鏈技術、分布式數據庫、大數據智能防控、多方安全計算等行業標準,也發布了很多金融科技創新方面的相關標準規范,但作為試點城市之一的重慶,在試點項目數量上,遠不及四大一線城市,在應用場景上也十分局限,多數項目均以信貸服務作為金融科技創新監管的重點,金融科技監管單調化,無法滿足本地區金融科技多元化發展的需要,監管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

(二)重慶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分析

1.重慶金融科技人才隊伍現狀

相較于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而言,重慶金融業從業人員在人數上存在著量級上的差距,且不同于北上深三座城市擁有較為發達的資本市場,重慶本地資本市場發展并不算迅速,因此在創造就業上,無法與一線城市匹敵,根據經濟普查公報結果來看,重慶全市金融從業人員有29.34萬,其中保險業從業人員高達20.31萬人,占比約為69.23%,由于金融科技的技術門檻要求較高,傳統的金融就業人員難以實現向新興的金融技術性人才轉化,過度飽和的金融業基層人員供給疊加金融部門內就業分布失衡,勢必會對整個行業向良好、健康發展的態勢造成影響。

2.重慶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現狀

人才需求高端化,復合化。金融人才是金融科技發展的驅動力,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為引領,強調創新驅動發展,傳統的金融人才,在新興的金融技術、金融服務、金融產品下,已顯現出力不從心之態,而目前,就重慶江北金融嘴來說,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員工人數最多,占金融機構現有員工數的63.62%,超過50%的最低學歷為大學本科。倫敦紐約有100萬的金融人才,香港有80萬的金融人才,上海有47萬的金融人才,而重慶金融從業人員只有29萬左右,掌握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物聯網等關鍵技術的人才更為短缺,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出現供求兩端嚴重不匹配的現象,這對一個擁有3200萬人口,志在成為西部金融中心的大城市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短板。

三、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培養目標與定位不明確,課程設置偏離市場需求

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的目標大多是不再單單強調是應用型人才還是理論型人才,更多強調復合型人才,但到底如何培養、培養怎樣級別的復合型人才一直讓高校的學科定位和培養目標所迷惑。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直接影響復合型人才的技能質量。不同企業招聘的崗位對金融科技人才的專業知識創新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有的企業注重從業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有的科技企業著重培養未來商業精英,更多的金融科技企業看中從業人員對金融市場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對金融科技的創新能力。不同的人才在培養方式和課程設置上的側重點不同,需要高校轉變培養方式和課程結構。

(二)政府、企業和高校合作不緊密

對于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的產學研一體化中,應該是高校為主導,企業參與合作,政府提供支持。但是隨著新型金融業態不斷升級與創新,高校的培養方式都或多或少的與金融科技實際脫節,由于政府缺乏推進力與資金投入力。2021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78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44%,雖然從中國研發支出穩居世界第二,但投入到高校里的占比并不多。在高校主導的條件下,企業與高校合作力度淺,參與度極低,而且企業與高校合作方向參差不齊,多數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沒有把培養人才放在首位。在產學研一體化中考核制度也不夠完善,高校針對導師的水平多傾向于學術研究而非教學能力,金融科技企業與高校老師的合作項目中學生參與度不高。這對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很不利,企業、政府和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式對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三)人才政策不完善、薪酬機制需改善

雖然重慶市政府已出臺了相應的金融科技發展扶持政策,加大了高新技術公司及相關人才的引進,但與成都、天津、廈門等地相繼出臺的《成都市引進培育交子金融人才實施辦法》《關于支持金融機構和金融人才在津發展的政策措施》《廈門市金融人才計劃實施辦法》等金融引才政策相比,目前重慶市還缺乏一個具體的,詳細的政策方案,重慶的商務環境上也需要進一步改善,重慶市人才接觸國際市場機會少,高端人才不能充分發揮自己作用。

四、金融科技背景下人才隊伍建設路徑分析

(一)確定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金融科技進入4.0時代,重慶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改變了金融行業的傳統業務模式,同時也要求傳統金融人才做出改變,重慶金融人才不在急需一般意義上銀行工作人員或柜員,而是具有現代金融知識體系的同時具有互聯網常規知識與技能,深諳現代金融市場,精通金融科技知識,具備數據思維及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并購重組、直接融資、海外融資,推動渝派企業上市,做大重慶的總部經濟、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二)通過政企校三方聯動改善高校課程結構

重慶市內各高校應該順應數字化金融的轉型趨勢,以政府為引領,以企業為驅動,以高校為載體,三方聯合培養金融科技人才,探索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路徑。在金融科技時代,多學科交叉融合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進入科技復合型人才不應在注重金融理論知識,更應加強金融科技專業技術性學科,具備金融科技技術分析能力,因此,金融學專業學生需整合其他專業課程,增加如互聯網金融、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型技術課程。

政府和企業加強與高校的合作,把產教融合作為金融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深化與各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的緊密合作,在校內搭建金融科技研發平臺,引入政府與企業的資源、數據、技術等等,滿足校內課題的需求,同時為實訓項目積累經驗,培養高校學生專業能力,輸出技術和服務,為金融科技企業提供量化模型、行業數據報告、風險控制建議、金融產品研發與創新等技術服務。逐步提升高校人才質量,為金融科技市場輸送人才。

(三)完善金融科技人才政策與薪酬機制

一是優化金融科技人才引進政策。在金融科技人才引進需求上,充分聚焦重慶金融科技行業的人才需要,系統制定金融科技人才引進工程,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設人才工作服務平臺、指定人才引進政策。同時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引進需求評估機制,明確需要引進的金融科技人才類型和所需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在金融科技人才引進的方式上,以重慶市金融科技人才發展戰略為統領,充分依托重慶金融科技市場,對金融科技行業急缺的復合型人才,開辟專門渠道,提高急缺高端人才引進效率,同時堅持外部金融科技人才和內部金融科技人才同步優化,防止人才流失。

二是細化金融科技人才激勵政策,物質激勵上保障金融科技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各類金融科技人才的引進、培養等重要環節的財政投入,各高校及各個科研所應加大對金融科技人才的工資激勵力度。精神激勵上可以通過表彰獎勵、市級及區縣層面的各類人才獎項,定期表彰杰出人才,加強重慶市對金融科技人才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葉望春.探索金融科技人才發展之道[J].銀行家,2018(05):132-133.

[2]劉光仿.破舊立新,重構金融科技人才體系[J].金融電子化,2018(01):46-47.

[3]賈德錚.金融科技對上海金融中心升級的影響探析[J].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學報,2020(01):50-59.

[4]劉慶富,孫傳欣,顧研.上海金融科技的發展現狀及其基本路徑[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1(05):148-158.

[5]劉勇,曹婷婷.金融科技行業發展趨勢及人才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20(01):31-36+59.

[6]馮莉莉,張博.金融科技新時代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研究[J].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18(07):65-67.

[7]劉雪瑩.科學引導 有效激勵 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J].工會博覽,2021(12):25-26.

猜你喜歡
科技人才重慶市重慶
重慶客APP
十三部門聯合發文: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科技部等十三部門印發文件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 2020年立法計劃
重慶新一屆地方國家機構領導名單
視覺重慶
視覺重慶
視覺重慶
延安時期黨對科技人才的引進
重慶市首屆市民健康知識有獎競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