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好問”天性伴隨兒童成長

2022-05-01 17:18高翔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秉性天性世界

高翔

父母和教師每天都要應對兒童提出的一大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等等千奇百怪的“靈魂拷問”。難怪父母總說他們就像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為什么》,教師則笑稱他們是“問題兒童”。

兒童通過不斷地提出問題,探索世界,積累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昂脝枴笔莾和闷嫘牡闹匾憩F方式,也是他們主動感知世界的內驅動力?!昂脝枴笔莾和谋?,從無例外。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語言是思維的外衣,“問題兒童”用他們獨特的提問方式,向我們演繹了他們不僅會觀察,會推理,會質疑,更在提問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和學習。

縱觀歷史,國內國外,無數名家都曾是“問題兒童”。他們能夠取得輝煌的成就,靠的是“好問”前的細致觀察、“好問”中的反復鉆研、“好問”后的積極實踐和主動反思,靠的是解決問題過程中形成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昂脝枴奔ぐl兒童無限的潛能,驅動兒童朝著自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標,砥礪奮進,穩步前行,有志者事竟成。

如果我們認可好奇和提問是人類的秉性,那么它對于兒童而言就不需要專門學習,外界也難以改變。然而,伴隨兒童的成長,我們會發現,原本的“問題兒童”問題變少了,不那么敢問了,逐漸喪失了主動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興趣。

在學校里,學生是受教育者,教師是專業權威與知識權威,教師教,學生聽,教師替代學生思考,學生被動地學。在家庭里,父母教育孩子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兒童是弱勢群體,兒童的能力自然而然受到低估,在諸多條條框框和規矩的束縛下,在缺乏安全提問的空間里,兒童提問的權利不斷被剝奪,好奇心慢慢消失,想象力漸漸枯萎。

對兒童“好問”的天性,是約束還是釋放?是磨滅還是喚醒?

顯然,在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教育遵循自然”與柏拉圖所說的“教育是約束和指導青少年,培養他們正當的理智”的斗爭中,后者占據了上風。

第斯多惠的語錄中提及“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其發展的規律,這是任何教學的首要的最高的規律”。既然我們同意好問是兒童的天性,這種天性是他們構筑自己的認知世界、學會與這個世界共處的方式,實現著生命的自我更新與發展。那么,就讓我們用包容的心態、理性的分析、睿智的思考,讀懂兒童問題的含義,不再誤解這種天性帶來的種種“煩擾”。

杜威認為“教育即生長”,斯賓塞也說“教育為未來生活做準備”。肩負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重擔的教育人,是時候轉變觀念,順應兒童好問的天性,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教育兒童,引領兒童,使之從“好問”轉向好學,從“好問”走向善問。

讓我們共同努力,喚醒兒童“好問”的天性,并使之成為習性,伴隨兒童成長。

猜你喜歡
秉性天性世界
三指長的耐心
尊重天性 順勢而為——讀《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有感
詠筷子
臨江仙·小草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春光好 ,任性要趁早
需求、天性與產業發展——來自亞當·斯密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